名將關羽終落幕:非戰之罪,是孫權的統戰工作太成功

昨天的文章留了一個尾巴,那就是孫權為什麼寫信告訴曹操,自己打算偷襲荊州的事呢?

所謂偷襲,自然要神不知鬼不覺,孫權的這種玩法是不是太低能了?曹操憑什麼替他保守秘密呢?曹操經過簡單的推演就得出一個結論:必須趕緊把這個消息傳遞到襄樊前線。所以在孫權還沒來得及出兵的時候,孫權即將偷襲荊州的消息就已經傳得到處都是了。

這並不是孫權低能,而是他精心設計的情報戰。

名將關羽終落幕:非戰之罪,是孫權的統戰工作太成功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關羽從曹操那裡聽到這個消息,第一反應肯定是驚疑不定,然後會左思右想:這個消息可信嗎?

好像可信,因為曹操把這一切說得有鼻子有眼的,而且也合情合理。問題是從情理上分析,這個消息沒有任何可信度!正如我上文所說,偷襲一定是神不知鬼不覺的,孫權怎麼可能滿世界地宣揚這件事呢?又怎麼會專門寫信告訴曹操呢?告訴了曹操還指望曹操保密,孫權又不是傻白甜!

所以在我看來,關羽對於此事的第一印象應該是:曹操在使詐。曹操的一切謀算,都是為了解除襄樊被圍困的危機。如果關羽因此而退兵了,豈不正中曹操下懷?

任何一個歷史當事人,隨時都處於信息的迷霧之中。對於他們而言,最大的困惑不是信息太少了,而是信息太多了。各種內容截然相反的情報都會堆在他們的案頭,而他們必須得甄別哪些情報是真實的,哪些情報是真實且有用的,但這種甄別工作是最難做的。

就好像大家在炒股的時候,利好的消息通常是滿天飛,利空的消息通常也是滿天飛,你該相信哪一個消息呢?而這兩種消息都有大量的數據和資料支持,更有大量似是而非的理論支持,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回看歷史,我們總會覺得歷史當事人太傻了,這麼簡單的二選一或三選一都會做錯。在事前,那麼多資料表明A是正確的,可他非要選B,活該他輸個精光!

再看股市,二選一或是三選一的情況實在是太普遍了。為此輸個精光的不也大有人在嗎?而不管這支股票是上漲還是下跌,你覆盤的時候都能找出大量依據。這有什麼可笑的呢?

名將關羽終落幕:非戰之罪,是孫權的統戰工作太成功

關羽當時的困境就是:雖然很多消息都表明,孫權已決定出兵偷襲荊州,但一定也有不少消息表明,孫權不會這樣做。

用一種充滿廉價優越感的角度看歷史,我們自然可以說關羽太傻了。問題是,真把我們放到關羽的位置上,誰敢說自己比關羽更優秀呢?

看我文章的諸位,如果你真能保證自己的每次選擇全部正確,那你早就是億萬富翁了。甚至你比億萬富翁更牛,因為億萬富翁也不敢保證自己的每次選擇全部正確呀!

雖然關羽面對這種消息一腦袋霧水,但有一點被關羽肯定了,那就是:無論孫權是否真要偷襲荊州,這招就是孫權的王牌。換句話說,在關羽看來:最壞的局面就是自己在前面打襄樊,孫權在後面打江陵。而曹操之所以會傳播消息,也認為這招就是孫權的王牌。換句話說,只要把消息傳達到關羽處,關羽和孫權一定會在荊州展開大火併,我曹某人可以坐收漁人之利。

但很可惜,關羽和曹操都錯了,偷襲荊州並不是孫權的王牌。

等關羽看清楚孫權的真正王牌時,為時已晚。此時的關羽已經一敗塗地,只能帶著幾十個人跑路。

等曹操看清楚孫權的真正王牌時,為時已晚。此時的曹操只能眼看著孫權將荊州收入囊中,自己從襄樊一線黯然撤軍。

名將關羽終落幕:非戰之罪,是孫權的統戰工作太成功

孫權的真正王牌是什麼呢?答曰:統戰工作。

從上帝視角來看:關羽的失敗,在他擴大既定戰略時就已奠定。關羽想要擴大既定戰略,必然要從荊州調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荊州實力派的利益必然會因此受損,他們怎麼會開心呢?

自天下大亂後,荊州實力派一直習慣於坐看風雲起。管你狼吃狽還是狽吃狼。關我什麼事?

所以常有人說劉表胸無大志,其實是荊州實力派胸無大志,劉表無法有太大的作為。曹操大舉南征之後,荊州立刻望風而降。赤壁之戰後,荊州三分,孫權與劉備達成協議之後,江陵立刻又掛上了劉備集團的大旗……

就憑荊州實力派這種沒節操的表現,實在是不能對他們有太高的指望。

關羽北伐時,替關羽坐鎮江陵的是糜芳。關羽這一紙命令,糜芳是沒完沒了地訴苦。這不是糜芳的組織能力差,而是這幫大爺實在是沒法動員啊!他們早就習慣了有奶才是娘,現在你不但不餵奶,還逼著他們不斷出血,他們能開心嗎?

但是,無論是關羽還是劉備,都低估了由此引來的危機。如果江陵地區真是人人心向劉備集團,孫權就算佔據了江陵,也無法繼續擴大戰果。因為他必須要拍重兵在江陵維穩,哪還有實力繼續南下佔領荊南呢?可如果當地實力派配合孫權,孫權想要席捲荊南自然不是什麼難事了。

名將關羽終落幕:非戰之罪,是孫權的統戰工作太成功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呂蒙率軍進入江陵後,馬上表現出一副解放軍進城的樣子。總而言之,我們要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要拿老百姓一針一線。

呂蒙的一個親信小校,拿了老百姓一個斗笠,讓呂蒙抓了典型,直接斬首。除了軍紀森嚴,對待老百姓更像是對待自己父母一般:哪家缺糧了,哪家缺醫少藥了,哪家缺衣服了,都會派人送過去。

孫權集團的這種表現,直接讓江陵人民感動得熱淚盈眶,整個江陵都是一片擁軍愛民、其樂融融的幸福場面。

類似的局面出現,絕非一朝一夕的作秀所能實現的,它是孫權集團積極統戰的結果。江陵為中心的地區以前就是孫權的地盤,所以當孫權在江陵進行統戰工作時,有著極好的群眾基礎。而這種群眾基礎,還可以讓孫權統戰工作的成果向更廣闊的地方迅速發散。

孫權入江陵,當地實力派紛紛前來拜見孫權,只有潘浚裝聾作啞。潘浚是自恃身份,希望孫權親自來拜見自己。孫權親自上門給潘浚做思想工作,一番交談,潘浚感動得痛哭流涕。潘浚徹底對孫權表示拜服,而孫權也立刻提升了潘浚的職務,讓他全權負責江陵地區的軍事要務。

當實力派樊胄引打算佔據武陵郡,繼續替關羽效力時,潘浚直接對孫權說:給我五千兵馬,我去把樊胄滅了。孫權說:五千人是不是太少了?潘浚說:就樊胄那種低能兒,我隨手就可以滅掉他。結果,潘浚很快就消滅了樊胄,孫權佔據武陵郡。

有這種強力帶路黨打頭陣,劉備集團委派的荊南軍政長官紛紛開始跑路,當地實力派紛紛倒向孫權。

名將關羽終落幕:非戰之罪,是孫權的統戰工作太成功

在此基礎上,陸遜率軍一路向西佔據了夷陵。這樣一來,等於是把劉備救援關羽的道路封閉了,更是把關羽逃往益州的道路也切斷了。至此,整個荊州已被孫權收入囊中。

孫權幾乎是一路席捲荊州,速度之快,超出所有人的預計。

關羽此時面臨的情況是:前有曹仁和徐晃,後有呂蒙和陸遜。關羽不敢直接撤退,因為這樣一來就會被前後夾擊。關羽的選擇是猛攻曹仁和徐晃,只有先把這兩人打痛,才有機會回師對付呂蒙和陸遜。

關羽的這種選擇是完全正確的。如果遇到夾攻,千萬不能心生猶豫,而是要集中力量重創一個,才有機會破局,否則只能腹背受敵。

但出乎關羽預料的是:江陵陷落得太過迅速,以至於關羽再也無法顧及眼前的曹仁和徐晃,必須儘快回師。而曹仁和徐晃也希望關羽回去和呂蒙陸遜火併,所以並沒有追擊。可就在回師途中,關羽軍隊的士氣越來越低。

因為孫權的統戰工作一直在持續進行,遠在荊州的父兄妻兒紛紛給前線將士寫家信。內容大同小異:現在家裡一切情況都很好,盼你早日回家團聚。

關羽的軍隊人心浮動,逃亡的人越來越多。關羽一看這種情形,就知道已經無法再與孫權爭奪江陵了,於是率軍跑到了西邊的麥城。當關羽趕到麥城的時候,軍隊已經七零八落了。

關羽無奈,只能捨棄軍隊,帶著十多個隨從逃命,最終被潘璋的部將馬忠俘虜,最終與長子關平一道死於臨沮。

一代名將終落幕!

名將關羽終落幕:非戰之罪,是孫權的統戰工作太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