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关羽终落幕:非战之罪,是孙权的统战工作太成功

昨天的文章留了一个尾巴,那就是孙权为什么写信告诉曹操,自己打算偷袭荆州的事呢?

所谓偷袭,自然要神不知鬼不觉,孙权的这种玩法是不是太低能了?曹操凭什么替他保守秘密呢?曹操经过简单的推演就得出一个结论:必须赶紧把这个消息传递到襄樊前线。所以在孙权还没来得及出兵的时候,孙权即将偷袭荆州的消息就已经传得到处都是了。

这并不是孙权低能,而是他精心设计的情报战。

名将关羽终落幕:非战之罪,是孙权的统战工作太成功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关羽从曹操那里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肯定是惊疑不定,然后会左思右想:这个消息可信吗?

好像可信,因为曹操把这一切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而且也合情合理。问题是从情理上分析,这个消息没有任何可信度!正如我上文所说,偷袭一定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孙权怎么可能满世界地宣扬这件事呢?又怎么会专门写信告诉曹操呢?告诉了曹操还指望曹操保密,孙权又不是傻白甜!

所以在我看来,关羽对于此事的第一印象应该是:曹操在使诈。曹操的一切谋算,都是为了解除襄樊被围困的危机。如果关羽因此而退兵了,岂不正中曹操下怀?

任何一个历史当事人,随时都处于信息的迷雾之中。对于他们而言,最大的困惑不是信息太少了,而是信息太多了。各种内容截然相反的情报都会堆在他们的案头,而他们必须得甄别哪些情报是真实的,哪些情报是真实且有用的,但这种甄别工作是最难做的。

就好像大家在炒股的时候,利好的消息通常是满天飞,利空的消息通常也是满天飞,你该相信哪一个消息呢?而这两种消息都有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支持,更有大量似是而非的理论支持,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回看历史,我们总会觉得历史当事人太傻了,这么简单的二选一或三选一都会做错。在事前,那么多资料表明A是正确的,可他非要选B,活该他输个精光!

再看股市,二选一或是三选一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为此输个精光的不也大有人在吗?而不管这支股票是上涨还是下跌,你复盘的时候都能找出大量依据。这有什么可笑的呢?

名将关羽终落幕:非战之罪,是孙权的统战工作太成功

关羽当时的困境就是:虽然很多消息都表明,孙权已决定出兵偷袭荆州,但一定也有不少消息表明,孙权不会这样做。

用一种充满廉价优越感的角度看历史,我们自然可以说关羽太傻了。问题是,真把我们放到关羽的位置上,谁敢说自己比关羽更优秀呢?

看我文章的诸位,如果你真能保证自己的每次选择全部正确,那你早就是亿万富翁了。甚至你比亿万富翁更牛,因为亿万富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每次选择全部正确呀!

虽然关羽面对这种消息一脑袋雾水,但有一点被关羽肯定了,那就是:无论孙权是否真要偷袭荆州,这招就是孙权的王牌。换句话说,在关羽看来:最坏的局面就是自己在前面打襄樊,孙权在后面打江陵。而曹操之所以会传播消息,也认为这招就是孙权的王牌。换句话说,只要把消息传达到关羽处,关羽和孙权一定会在荆州展开大火并,我曹某人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但很可惜,关羽和曹操都错了,偷袭荆州并不是孙权的王牌。

等关羽看清楚孙权的真正王牌时,为时已晚。此时的关羽已经一败涂地,只能带着几十个人跑路。

等曹操看清楚孙权的真正王牌时,为时已晚。此时的曹操只能眼看着孙权将荆州收入囊中,自己从襄樊一线黯然撤军。

名将关羽终落幕:非战之罪,是孙权的统战工作太成功

孙权的真正王牌是什么呢?答曰:统战工作。

从上帝视角来看:关羽的失败,在他扩大既定战略时就已奠定。关羽想要扩大既定战略,必然要从荆州调拨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荆州实力派的利益必然会因此受损,他们怎么会开心呢?

自天下大乱后,荆州实力派一直习惯于坐看风云起。管你狼吃狈还是狈吃狼。关我什么事?

所以常有人说刘表胸无大志,其实是荆州实力派胸无大志,刘表无法有太大的作为。曹操大举南征之后,荆州立刻望风而降。赤壁之战后,荆州三分,孙权与刘备达成协议之后,江陵立刻又挂上了刘备集团的大旗……

就凭荆州实力派这种没节操的表现,实在是不能对他们有太高的指望。

关羽北伐时,替关羽坐镇江陵的是糜芳。关羽这一纸命令,糜芳是没完没了地诉苦。这不是糜芳的组织能力差,而是这帮大爷实在是没法动员啊!他们早就习惯了有奶才是娘,现在你不但不喂奶,还逼着他们不断出血,他们能开心吗?

但是,无论是关羽还是刘备,都低估了由此引来的危机。如果江陵地区真是人人心向刘备集团,孙权就算占据了江陵,也无法继续扩大战果。因为他必须要拍重兵在江陵维稳,哪还有实力继续南下占领荆南呢?可如果当地实力派配合孙权,孙权想要席卷荆南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了。

名将关羽终落幕:非战之罪,是孙权的统战工作太成功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吕蒙率军进入江陵后,马上表现出一副解放军进城的样子。总而言之,我们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要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吕蒙的一个亲信小校,拿了老百姓一个斗笠,让吕蒙抓了典型,直接斩首。除了军纪森严,对待老百姓更像是对待自己父母一般:哪家缺粮了,哪家缺医少药了,哪家缺衣服了,都会派人送过去。

孙权集团的这种表现,直接让江陵人民感动得热泪盈眶,整个江陵都是一片拥军爱民、其乐融融的幸福场面。

类似的局面出现,绝非一朝一夕的作秀所能实现的,它是孙权集团积极统战的结果。江陵为中心的地区以前就是孙权的地盘,所以当孙权在江陵进行统战工作时,有着极好的群众基础。而这种群众基础,还可以让孙权统战工作的成果向更广阔的地方迅速发散。

孙权入江陵,当地实力派纷纷前来拜见孙权,只有潘浚装聋作哑。潘浚是自恃身份,希望孙权亲自来拜见自己。孙权亲自上门给潘浚做思想工作,一番交谈,潘浚感动得痛哭流涕。潘浚彻底对孙权表示拜服,而孙权也立刻提升了潘浚的职务,让他全权负责江陵地区的军事要务。

当实力派樊胄引打算占据武陵郡,继续替关羽效力时,潘浚直接对孙权说:给我五千兵马,我去把樊胄灭了。孙权说:五千人是不是太少了?潘浚说:就樊胄那种低能儿,我随手就可以灭掉他。结果,潘浚很快就消灭了樊胄,孙权占据武陵郡。

有这种强力带路党打头阵,刘备集团委派的荆南军政长官纷纷开始跑路,当地实力派纷纷倒向孙权。

名将关羽终落幕:非战之罪,是孙权的统战工作太成功

在此基础上,陆逊率军一路向西占据了夷陵。这样一来,等于是把刘备救援关羽的道路封闭了,更是把关羽逃往益州的道路也切断了。至此,整个荆州已被孙权收入囊中。

孙权几乎是一路席卷荆州,速度之快,超出所有人的预计。

关羽此时面临的情况是:前有曹仁和徐晃,后有吕蒙和陆逊。关羽不敢直接撤退,因为这样一来就会被前后夹击。关羽的选择是猛攻曹仁和徐晃,只有先把这两人打痛,才有机会回师对付吕蒙和陆逊。

关羽的这种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如果遇到夹攻,千万不能心生犹豫,而是要集中力量重创一个,才有机会破局,否则只能腹背受敌。

但出乎关羽预料的是:江陵陷落得太过迅速,以至于关羽再也无法顾及眼前的曹仁和徐晃,必须尽快回师。而曹仁和徐晃也希望关羽回去和吕蒙陆逊火并,所以并没有追击。可就在回师途中,关羽军队的士气越来越低。

因为孙权的统战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远在荆州的父兄妻儿纷纷给前线将士写家信。内容大同小异:现在家里一切情况都很好,盼你早日回家团聚。

关羽的军队人心浮动,逃亡的人越来越多。关羽一看这种情形,就知道已经无法再与孙权争夺江陵了,于是率军跑到了西边的麦城。当关羽赶到麦城的时候,军队已经七零八落了。

关羽无奈,只能舍弃军队,带着十多个随从逃命,最终被潘璋的部将马忠俘虏,最终与长子关平一道死于临沮。

一代名将终落幕!

名将关羽终落幕:非战之罪,是孙权的统战工作太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