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六部都是哪六部,六部的尚書不分大小嗎?

請叫我白眉鷹王


清朝的六部是吏部、戶部、刑部、兵部、禮部、工部。六部制度是來自於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六部基本沒變,而三省是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六部是在尚書省底下,尚書省的長官一般叫尚書令,顯然尚書省負責的就是具體的行政事務。

而中書省是詔書起草的地方,而門下省對詔書有審查的作用,還有封駁的作用。簡單的來說,三省六部制的工作流程是這樣的,中書省起草好詔書之後,就發往門下省,門下省覺得沒有問題,就發往尚書省,尚書省再交給六部中的某一部具體去執行。

那我們來看看清朝的六部各自負責哪些內容呢?

吏部,簡單的來說,只要跟官員有關的,都與吏部有關,比如官員的任用,考核,調動,都與吏部有關,吏部長官為吏部尚書,從一品,副職為左右侍郎,從二品,可見尚書與侍郎的品階還是比較高的。

戶部,只要跟賦稅有關的都跟戶部有關,包括戶籍,田地,俸祿,賦稅,戶部主官是戶部尚書。

刑部,只要跟刑罰有關的都跟刑部有關,另外,刑部與負責督察的都察院和負責重大案件的大理寺合稱為三法司,刑部的主官有刑部尚書。

兵部,只要與武官的,還有與軍事有關的兵籍和軍械都與兵部有關,兵部的長官為兵部尚書,另外各地總督基本會加兵部尚書銜。

禮部,只要跟禮儀、祭祀、學校、科舉有關的事情都與禮部有關,禮部的長官為禮部尚書。

工部,與工程建造還有屯田,水利的都與工部有關,工部的長官為工部尚書。

如果我們從品階來看,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那麼大家是一樣的。但是如果從負責的內容來說,還是有些許差別的,個人認為依次為吏部、戶部、刑部、兵部、禮部、工部。


歷史簡單說


三省六部制度始於隋唐。至明清,三省(尚書、中書、門下)已被內閣所取代,六部仍延續。即: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的長官是尚書,副長官為左右侍郎。清代均是滿、漢各一人。以雍正八年規定:尚書從一品、侍郎從二品。常有管理某部的大學士,在升堂時坐在滿漢尚書之間,俗稱中堂。

作為尚書侍郎的助理叫“堂主事”,直接落實部領導的工作。以康熙九年規定:堂主事正六品。

部下分設各司,負責某項職能或對應某個省份。司的長官叫郎中,副職叫員外郎,具體負責有主事。以康熙九年規定:司郎中正五品、員外郎從五品。各部基本都是這個架構。崗位編制上,有具體的漢人、滿人、蒙古人的要求。

六部的職責:

吏部,相當於當下的中組部。包括文選、考功、驗封、稽勳四清吏司。

戶部,相當於當下的財政部+央行+國資委+國土資源部+民政部等,設江南、江西、浙江、湖廣、福建、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四清吏司。

禮部,相當於當下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設典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

兵部,相當於當下國防部+總政+總後+總裝,設武選、車駕、職方、武庫四清吏司。

刑部,相關於當下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檢,設直隸、奉天、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廣、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七清吏司。

工部,相關於當下建設部+水利部等,設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

各部尚書雖然品級相同,但重要程度還是有先後的。一般是:吏、兵、戶、禮、邢、工的順序。


幾葦渡


清朝的六部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總稱。最高領導人稱為尚書、副手為侍郎。這六部按照周禮,也雅稱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所以吏部尚書也稱為吏部天官。相應的戶部尚書為地官、禮部尚書為春官、兵部尚書為夏官、刑部尚書為秋官、工部尚書為冬官。

從品級上說,六部確實不分大小,都是從一品,再往上就是殿閣大學士、太師、太傅和太保這樣的高級榮銜了。但是因為六部所掌管的不一樣,所以從事實權力上,六部還是有區別的。

先說吏部天官,管理全國官員的任免、考課、升降和調動等等。相當於人事部。也就是說,除了皇帝點名要提拔或者處罰的重臣,吏部尚書動不了;除此之外,其他不入皇帝法眼,或者皇帝壓根就不認識的中低層官員是否能留任、是否能升遷,都是由吏部所管理的。所以吏部在六部之中權力最高,皇帝一般都會派自己的親信之人掌管。

戶部地官,相當於財政部。不但管理天下的戶籍,還管理天下的賦稅和官員的薪俸,執掌國庫。

禮部春官,相當於教育部,管理天下科舉,同時也負責和國家、皇帝有關的各種儀式和祭祀。

兵部夏官。軍權雖然也是天下之重,清朝的軍權直接屬於皇帝,所以兵部其實並沒有調兵之權,只有對中低級武官的考核和選拔,以及管一管兵籍文書、軍械製造和發放等瑣碎的行政工作,所以兵部尚書並無實權。但是作為封疆大吏、專制一方的總督,確是要靠著掛兵部侍郎乃至於兵部尚書銜來獲得地方軍權的。所以這也是兵部有意思的地方,真正的兵部堂官沒有軍權,而地方上掛兵部尚書銜的大員反而有軍權。

刑部秋官,掌管天下刑事司法,但是被大理寺分走了重大案件的複核權,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合稱『三法司』。

工部冬官,掌管天下水利和建設。雖然權力不大,但是事務繁多,工部尚書可以說是一個相當的吃力不討好的職位。

清朝的六部基本就是如此,品級上不分大小,但是權力有輕重,以吏部和戶部執掌人權和財權最為重要;禮部最為清貴;兵部名不副實;刑部和戶部權力較小而責任和事務繁多。


經史通義


六部,自然是指的是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等六部。六部尚書漢滿各一人(滿人掌印,漢人辦事),從等級上來講六部尚書是不分大小的,都是從一品。但從實權上講卻並非如此,一般吏部尚書居首,工部尚書居末,主要是由於六部掌管事務不同導致的。


吏部主要掌管吏治,相當於今天的中組部和人事部,擔負有官員考核權,對官員的升遷有擬定權,幾乎決定了官員的仕途,權利自然極大。更何況吏部官員在科考時還會兼任主考官,古代又極為重視師生這一紐帶,當可謂桃李天下了。

第二名就當屬戶部尚書了。戶部顯而易見就是管錢的,可是朝廷的財神爺,相當於今天的財政部和審計署,負責全國稅收的監督和入庫,以及各項用度的撥付,遇上一個強硬的戶部尚書,皇帝有時候也得看其臉色,沒辦法,沒錢啥都辦不成。

第三名應該算是兵部尚書了。這兵部尚書又有不同,京城的兵部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甚至還不如,實權較小,手中並無兵權,更多的是擔負著後勤職能。但還有一種兵部尚書,那就是各地總督了,這些總督一般也是領著兵部尚書銜的,這些總督就相當於如今各軍區的司令(職權其實更大),他們的實權可是相當大的。這也是我為什麼把兵部排到第三的原因。

第四名應該算是刑部了。刑部其實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部分)、公安部(部分)和司法部(部分)職能,主要擔負著全國上下案件的審核和死刑的核定,一般不直接審案(除非皇帝欽定的案件或者需要三司會審的大案)。實權不是很大,卻一定程度上決人生死。

第五名算是禮部。禮部主要擔負著兩方面的職責,一是各項典禮和重大活動的策劃工作,這項工作並沒有什麼實權。二是主管全國教育,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各地教學就不必說了,主要是負責監管,但科考的舉辦就很重要了,而且禮部官員也是會兼任主考官的,這部分職權可就很重要了,不過這方面顯然競爭不過吏部。

最後一名自然就是工部了。相當於現在的建設部、交通部、水利部和科技部,說到底就是搞建設和研發的。在清代,這個部門的實權實在不怎麼樣,不過油水倒是不少,搞建設嘛,自然是要花錢的。


香茗史館


六部是指禮吏兵戶工刑,清朝開始,尤其是雍正乾隆時期,建立軍機處以後,這六部尚書都是各軍機大臣兼任,下面就各部職能我簡單說一下,為了通俗易懂,我都拿現在的部門做一下比較。

禮部相當於今天的宣傳部+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新聞廣電總局

吏部相當於今天的中央組織部+中央黨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還有部分紀檢的職能。

兵部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軍委和國防部,只相當於今天的軍區後勤部和負責徵兵工作,別的職能和吏部相似,只不過吏部管文官,兵部管武將。

戶部相當於今天的財政部+人民銀行+商務部+審計署+發改委

工部相當於今天的國土資源部+建設部+交通部+農業部+水利部

刑部相當於今天的人民法院,還有一個都察院,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最高人民檢察院。

理論上說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沒有大小。排名第一的是禮部,其實也很好理解,禮部是宣傳部和新聞廣電總局的結合體,也就是政府的口喉。而實際上,肯定是吏部的權力更重,組織部加紀檢委,所有官員的命門都被吏部尚書捏在手裡,考察政績調配官員職位都是他的事,再有就是戶部,管財政的永遠吃香,其實工部每天過手的錢財也不少。


開心雨


自隋代以後,中央王朝設立六部處理國家事務,統一稱為吏部,兵部,刑部,戶部,禮部,工部。這個架構一直持續到了清代,戶部在隋代稱為民部。等李世民登基以後,為了避諱,將民部改為戶部。

所謂吏部天官大宰冢。戶部地官大司徒。禮部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馬。刑部秋官大司寇。工部冬官大司空。隋唐時期各部尚書的權力還是很大的,但隨著皇帝的權力逐步擴大,六部尚書的權力也就越來越小了、到了清代六部吏部,兵部,刑部,戶部,禮部,工部。基本上就是軍機處的辦事機構了。而清代的特別之處在於每個部一律設立滿漢雙尚書,滿漢雙侍郎。

吏部:有天下第一大部之說。執掌天下所有官員的管理(主要是指三品以下)地方官員的任免,調轉,升遷,考核。擔負有官員考核權,對官員的升遷有擬定權,幾乎決定了官員的仕途,權利自然極大。更何況吏部官員在科考時還會兼任主考官。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國家人事部和組織部的結合。

戶部:執掌天下所有賦稅錢糧的管理。收取國家租稅,錢糧、軍隊和官員的薪俸的發放。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國家財政部經濟部的結合。負責全國稅收的監督和入庫,以及各項用度的撥付。併兼有審計的意思。

兵部:兵部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甚至還不如,實權較小,手中並無兵權,更多的是擔負著後勤職能。但清代還有一種兵部尚書,那就是各地總督了,這些總督一般也是兼領兵部尚書職銜的,這些總督就相當於如今各軍區的司令(職權其實更大),兵部尚書在名義上管理天下軍隊的管理,高級武職官員的任免,調遣。軍隊錢糧的調配。對外作戰的指揮權和決定權。



禮部:禮部執掌國家級祭祀,皇陵的維護,學政的管理。國家級別的典禮和重大活動的策劃工作,這項工作很一般。二是主管全國教育,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各地教學就不必說了,主要是負責監管,但科考的舉辦就很重要了,而且禮部官員也是會兼任主考官的,這部分職權可就很重要了。以及進士級別的考試,和地方學子的管理。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國家教育部和民政的結合。

刑部:刑部執掌天下刑名。負責處理觸犯律法官員審理偵訊,受彈劾官員的處理和死刑的最後複合。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司法部,公安部和檢察院的結合。擔負著全國上下案件的審核和死刑的核定,一般不直接審案(審核案件是大理寺)。實權不是很大,卻一定程度上決人生死。

工部:工部負責國家工程。修建皇陵,建造皇家宮殿,地方水利,治理黃河。修葺河道橋樑。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建設部,水利部和農業部的結合。


清水空流


清朝官制沿襲明朝,六部九卿的設置和明朝大體相同。

在清朝,坊間用“富貴威武貧賤”六個字來指代六部,非常貼切,也很容易記住。

其中,富是指戶部。戶部管錢糧,所以戶部象徵著富。貴指吏部。吏部管京裡京外的大小官員,所以吏部佔個貴字。威是指刑部。刑部堂審時衙役照例要喊威武,所以刑部確實威風八面。武是指兵部。兵部管戰事刀槍糧秣,武得名副其實。貧是指禮部。禮部管教化,清水衙門,貧很正常。賤是指工部。工部管營造,往來打交道的都是工匠。清朝時觀念落後,社會上瞧不起勞動人民,覺得工匠操的是賤業,所以工部得一賤字。

六部的首長是尚書和侍郎,其中尚書相當於現在的正部長,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與今天不同的是,清朝特別重視中樞,六部的尚書是從一品,侍郎為正二品,比各省的督撫高。清官制,封疆大吏以總督為最,正二品,巡撫為從二品。但為了提高督撫的地位,也是方便戰時指揮軍事,總督都署兵部尚書銜,巡撫都署兵部侍郎銜,因此總督也可以是從一品,巡撫可以是正二品。

清朝六部的規模都較小,一般都是幾十人,最大的部上百人。六部裡的中低級官員通常稱之為司官,包括郎中(正五品)、員外郎(從五品)、主事(正六品),以及堂主事、司務、筆帖式等(均為七品)。六部司官也有很大區別,有的部門是肥缺,撈錢很方便,有的部門就清苦,沒有什麼入息。

從油水的角度說,戶部入息最好,不論哪個司權力都很大。戶部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有14個清吏司,按省設的。但不光管理所轄省的收入支出,還兼管別項。如雲南司管錢法,因為雲南曾經出銅,廣西司管礦產,貴州司管關稅,江西司管各省協餉,山西司管漕運,廣東司管八旗錢糧等。

(從正陽門方向看六部的辦公地)

吏部相當於現在的中組部加勞動人事部。吏部機構較少,設文選、考功、稽巡、驗封等司。吏部是個好衙門,司官入息雖然不甚豐厚,但勝在穩定。其中以文選司和考功司為甚。吏部文選司掌道臺以下的外放官員,考功司掌京裡京外大小官員一年一度的考績,這都是京裡京外官員們平時要著意打點的。

刑部設17清吏司,分別對應各省。每年,各省都會將死刑大案報刑部核察。但刑部最讓人羨慕的地方是秋審處。秋審處權力很大,除了皇帝,不容外人干涉。秋審處有名的是八大聖人。分別是指八個負責終審的律例專家,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大法官,地位尊崇,有時候皇帝太后的面子也不給。

晚清著名的楊乃武小白菜案、張文祥刺馬新貽案、王樹汶頂兇案等都是由刑部的秋審處辦理的。尤其是楊乃武小白菜案,八大聖人力主推翻原判,甚至一次革掉了100多個紅頂子的大員。當時辦案的八大聖人之中的剛毅、趙舒翹後來成了軍機大臣,變成了著名的頑固派,專門與李鴻章搗亂。庚子之亂時更成為禍首,讓人對清官不勝唏噓。

兵部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下設武選司、地圖司、車馬司、甲械司。除此之外,兵部還管理著武備庫等機構。晚清時武備庫被民間挖苦為京城四大擺設:翰林院的文章,光祿寺的茶湯,武備庫的刀槍,太醫院的藥方。

禮部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外交部禮賓司、中宣部和精神文明辦公室。掌管全國的科舉考試、學校,民風的教化和清廷的禮儀。在禮部做官,不管是司官還是侍郎和尚書,沒有什麼油水,還要每天應付那些找茬的御史和言官,一個不留神就會被糾參。唯一出風頭的是皇帝大婚,禮部的人會出任贊禮官。但那是幾百年一遇的事,實在沒什麼可羨慕的。

工部相當於現在的建設部加水利部。但一般不是當業主。清朝內廷的工程發包主要是內務府,輪不到工部。工部主要是管理皇帝的山陵事項和施工隊伍,修建陵寢和水利設施。撈錢的機會不多,但比禮部要好一些。但山陵事項事關重大,有個小小失誤就會罰俸甚至丟官,不是鬧著玩的。


(現在北京的六部口衚衕)

富貴威武貧賤,是把戶部排在第一,但這是民間排法,為了順口。真正的順序應該把吏部和戶部換一下,吏部第一,戶部第二。官員的遷轉也是這個順序。六部的侍郎和尚書中,品級雖都一樣,但在實際操作上有高低,而且也很透明,工部最低,吏部最高。清廷的官員除了六部裡的書辦之外,都不搞專業化。六個部從低到高輪流,最後當到吏部尚書,就可以升大學士,成為宰輔了。

清朝的高級官員一般都是科甲出身。會試和殿試出來的進士,一甲之內的入翰林院,當庶吉士。三年散館,外放學政,又三年回京。這個時候就是分水嶺了,清貴的轉大內,能幹的放督撫。在大內的先是日講起居注官,左右都御史,九卿,再轉侍郎。侍郎就開始按照以上的順序從工部幹起直到吏部。中途遇到什麼機會就可以升尚書了。

六部的尚書一般是滿漢各一,特殊時期也有設兩人的,但也是滿漢相等。兩個以上尚書的部,會有一個佩印鑰大臣,就是主持工作的一把手,清初由滿官員擔任,道光以後就基本沒有什麼滿漢之分了。有一些重要的部,吏部和戶部,會有郡王或親王管部,或者是首席軍機大臣管部。


國史館


在滿清六部尚書中,真正坐在權柄寶座上的應當是吏部尚書,論權力,掌管天下萬官任免大權的吏部尚書當排在榜首。

吏部尚書也稱為天官,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是因為吏部尚書是眾官之首,所以為了有別於其他的官員,這才有了天官的稱號。

清朝所有官員想要晉升或者調任京城都必須得經過吏部尚書的同意才可進行,還有官員們的折貶、外派也都是由吏部尚書主管,在朝中,除非一些皇帝指名點姓要晉升或者要折貶的官員,要不然其他眾多官員都得看吏部尚書的臉色行事。

清朝六部官員的滿漢雙人制

而且不僅如此,在清朝的吏部中吏部尚書地位也有高有低,清朝的六部官員都是滿漢制的,他們會從眾漢人官員中優選一些有很強辦事能力的人幫他們管理著六部的基本事務。

在這個時候為了防止漢人勢力坐大、不受控制,所以他們就會相應的安插了一些沒有什麼辦事能力的滿人在六部中制衡漢人官員們。

最開始的時候,清朝皇帝為了保持對漢人的壓制,所以他任免的滿人六部尚書品階都要比漢人的六部尚書大一級。

但是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的江山寶座越坐越穩,他們也不用再擔驚受怕了,所以他們統一了滿人和漢人的六部尚書品階,從此之後無論滿漢,只要是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的官員。

僅從吏部上來說,論實務權力,漢人的吏部尚書大一點,但是論身份滿人的吏部尚書大一點,因為在清朝,真正能享受對皇帝自稱“奴才”榮耀的只有滿人的官員,這在當時是地位的象徵。

而除了兩位吏部尚書之外,接下來還有著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工部尚書等五個不同部門足足十位的尚書。

身份最顯貴的禮部尚書

在六部尚書之中雖然明面上不分大小,但實際上的權力、身份上卻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不論權力,單單論身份的話,禮部尚書的地位最高,比吏部尚書的地位還要高。

因為禮部尚書主要掌管的是朝廷的禮法,不要說其他幾位尚書了,在朝堂之上即便皇帝禮法錯了,也是要受到禮部尚書指責的,在禮法森嚴的封建年代,禮部尚書的地位就猶如一股清流,非常顯貴,但顯貴是顯貴,在實際權力上禮部尚書卻不如其他的各部尚書了。

(紀曉嵐,擔任過禮部尚書)

掌管金錢的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是掌管整個朝廷財政大權的,除了皇帝的小金庫有著專人管理之外,清朝的國庫基本是由戶部尚書掌管的,如果沒有他的同意,就算皇帝想要從國庫裡要錢也都是沒門的。

還有平時的出外打仗、官員們的工資以及振災、修繕宮殿所要花到的錢也是由他們嚴格把控的。

所以禮部尚書的地位在六部中也是極高的。


掌管法律大權的刑部尚書

刑部尚書就是掌管著整個朝廷的司法大權以及各種刑法和牢獄之務,在身份上就沒有吏部、禮部、戶部那麼高的身份了。

權力不是特別大的兵部尚書

而兵部尚書雖然名義上掌管了整個朝廷的軍事問題,但是兵權跟他們是沒有絲毫關係的,一般清朝軍隊的兵權但是掌管在將軍們手中的,而授予將軍們兵權的是皇帝本人,所以兵部尚書對兵權的掌控只是一個書面上的東西而已。

一般由兵部尚書掌管的權力主要是軍隊們打仗所需要的糧草、糧餉的頒發,還有軍隊軍官們軍銜上升或者下降的書面證明,還有著一點點的參謀權力。




不過清朝皇帝在向各省派總督和巡撫的時候,為了能讓他們的身份壓制得住地方,所以都會給他們授予兵部尚書的身份,雖然沒有兵部尚書的職能,但是身份和兵部尚書們一致,權力上也比兵部尚書門大得多。

地位最低的工部尚書

接下來我們就要講到最後的工部尚書了,工部尚書主要掌管的是皇宮、京都、皇帝妃嬪陵寢的修造修繕,還有如果洪水爆發要疏通水利也是由工部尚書主持大權的,在六部尚書中,工部尚書的身份應該是最低的。


所以說清朝的六部尚書分別是吏、禮、戶、刑、兵,工等六個部門的尚書,其中權力最大者為吏部尚書,身份最為清貴者是禮部尚書,身份最特殊的是戶部尚書,權力最低的的應該是工部尚書,在明朝,六部尚書之上除了內閣就可以直達皇帝了,但是在清朝的六部尚書不僅多出了六個限制自己權力的人,他們的頭上還多了一個軍機處,權力開始大不如前朝。


孤客生


清朝的六部是工部、兵部、戶部、吏部、刑部、禮部。六部職能平級,但是吏部稱為六部之首。

從隋唐時候開始,中國王朝的中央政府以“三省六部”進行區分。其中三省是中樞機構,六部分管具體事務。在明朝和清朝時候,三省的職能由大學士替代,而六部則保留下來。用現代的幹部做個比擬,三省相當於國務院辦公室和秘書處,六部則是各大部委。

六部乃是工部、兵部、戶部、吏部、刑部、禮部。其中,工部負責建設,兵部負責軍事,戶部負責民政和財政,吏部負責人事,刑部負責司法,禮部負責禮儀教育外交。

六部的主官叫尚書,正二品。另外每個部設左右侍郎各一個,正三品。從品級上,六部是一樣的,並且六部的業務平行,六部尚書互不干涉,所以是不分尊卑。

但實際上,由於各部職能不同,有的部可能在中央佔據更重要的位置。這裡面,最有實力的就是吏部。

很簡單,吏部是負責人事的,原則上全國所有大小官員都是吏部選派,包括在明朝時候用於監督六部工作的六科和御史們,也要經過吏部公文才能上任。換句話說,吏部尚書掌握著全國官員的任用升遷的命脈。其他各部因此要賣吏部面子也就很正常了。

清朝我不是太熟悉,舉個明朝的例子。明朝隆慶年間,當時朝廷中掌握大權的是隆慶皇帝的老師,內閣首輔高拱。另外當時還有個朝廷元老,非常善於打仗的楊博。而楊博的頭銜卻是吏部尚書。

對朝廷來說,把楊博調去管兵部是最合適的,但楊博已經到了吏部尚書,如果改任兵部尚書,感覺地位下降了。同時,吏部工作如此重要,高拱也不放心隨便給別人。

於是明朝出現了奇葩的人事結構。楊博名義上擔任吏部尚書,實際上管理兵部的工作。而高拱則以內閣大學士的身份直接管理吏部工作,上午在內閣辦公,下午到吏部辦公。

從這兩位牛人的尷尬職權,也可以看出吏部尚書確實是六部中最牛逼的存在。


巴山夜雨涮鍋


清承明制,沿用了明代的內閣和六部制度。因為題目中未涉及內閣制,所以就談一下清代的六部。

清代六部圖表

清代六部與明朝一樣,分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吏部主要負責文職官員的考錄、升調、審計、考察,類似今天的組織和人事部門;戶部掌管天下錢糧財政,這是個肥缺,類似於今天的財政部、稅務總局、銀行和糧食局;禮部掌管教育和禮儀,與今天的教育部、宣傳部和外交部禮賓司相當;兵部負責武職官員的考錄、升調、考察以及全國綠營兵的管理,類似於今日軍隊之政治工作部和國防部的職能;刑部主管天下刑事司法,大體與今天的公檢法司類似;工部掌管全國的土木、水利及兵器製造工程,類似於今天的建設部和水利部。

八國聯軍侵華後,清廷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位列各部之首;後來清廷改革官制,將戶部改稱度支部,兵部改稱陸軍部,工部與新設之商部合併為農工商部,原來的理藩院改稱理藩部,刑部改稱法部,另增設民政部和郵傳部——至此,已經不僅僅是六部了。

清代六部首長為尚書,從一品,僅次於內閣大學士。有清一代,六部實行滿漢雙尚書制,開始滿人尚書地位和品級要比漢人尚書高一點,後來統一了滿漢六部尚書的品階,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