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六軍團後人重走湘江戰役全州古戰場與第一渡

紅六軍團作為中央紅軍長征的探路先鋒,他們的探路之旅叫西征。中央紅軍長征之初也叫西征。紅六軍團西征於1934年8月7日開始,中央紅軍主力西征於1934年10月10日開始。1934年10月24日,紅六軍團衝破敵人重圍,到達黔東根據地,與賀龍率領前來接應的紅二軍團在黔東印江縣木黃勝利會師(會師後,奉中央命令,紅三軍正式恢復了紅二軍團番號)。紅六軍團不僅為中央紅軍的西征起到了偵察、探路的作用,後來在中央紅軍長征時也成了牽制敵軍的一支重要力量,減輕了中央紅軍的壓力。

紅六軍團的後人,有30多人從全國不同的地方,相約在一起,開始了追尋父輩的長征之路。2018年11月12日上午,他們來到了全州腳山鋪(覺山鋪)。

紅六軍團後人重走湘江戰役全州古戰場與第一渡

正在建設的紅軍突破湘江紀念園

紅六軍團後人重走湘江戰役全州古戰場與第一渡

紅二代瞭解紀念園進程

腳山鋪阻擊戰是湘江戰役最重要的戰場,故紅軍投入一個軍團六個團,戰前林彪軍團長、聶榮臻政委親自到前線佈置防禦工事。湘軍因為害怕進入湖南,投入了十個正規旅,另加保安部隊與補充總隊七個團,雙方勢力懸殊。

紅六軍團後人重走湘江戰役全州古戰場與第一渡

施工場地

紅六軍團後人重走湘江戰役全州古戰場與第一渡

紀念館基礎成型了

紅軍守住了腳山,湘軍就不能南下,紅軍後續部隊便可源源不斷地過湘江。

第二個看的點,是中央主力紅軍突破湘江的大坪渡口。

紅六軍團後人重走湘江戰役全州古戰場與第一渡

大坪紅軍渡口

中央主力紅軍突破湘江第一渡,為鳳凰鎮大坪渡口。湘江東為鳳凰鎮大坪村,湘江西為紹水鎮洛口古村。

紅六軍團後人重走湘江戰役全州古戰場與第一渡

湘江戰役遺址大坪渡口紀念碑

1934年11月27日凌晨,林彪紅一軍團趁桂軍撤防、附近碉堡無人之際,率先從這裡突破湘江,讓中央紅軍過湘江的生命通道得以打開。這意味著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水以東的圖謀,也意味著蔣介石設置第四道封鎖線所進行的全州戰役(全縣戰役)的計劃失敗了一半。

紅六軍團後人重走湘江戰役全州古戰場與第一渡

大坪渡口留影

湘江西岸防守腳山鋪與光華鋪的最初部隊都是紅一軍團的,他們都是從大坪渡口過湘江的。光華鋪防守的部隊後來由紅三軍團接防。

紅六軍團後人重走湘江戰役全州古戰場與第一渡

紅軍後代重視環保

由於這裡事關中央紅軍的命運,故大坪渡口是許多人們常來觀賞的地方。有些朋友不注意環境衛生,一紅軍後人發現地上有不少飯盒,便用塑料袋撿拾起來。此舉感動了同行陪同的全州史志辦副主任劉紹新,他也幫著收拾垃圾。朋友,如果你外出旅遊,也要像他們學習哦!

紅六軍團後人重走湘江戰役全州古戰場與第一渡

大坪影視基地保留的建築

大坪渡口是拍攝電影、電視重要的地方,有人稱之為湘江戰役影視基地。可惜沒有人管理,但此路還能行。畢竟前來觀賞的遊客不少。

紅六軍團後人重走湘江戰役全州古戰場與第一渡

看到湘江了

此地上游可見處,為一軍團所轄的少共國際師部分隊伍過湘江處,而下游一兩百米遠則是紅一軍團主力過渡處。

紅六軍團後人重走湘江戰役全州古戰場與第一渡

以影視基地為背景合影

紅六軍團後人重走湘江戰役全州古戰場與第一渡

以湘江為背景合影

紅六軍團後人重走湘江戰役全州古戰場與第一渡

攝影師還要拍攝一陣

走一走長征路,想一想紅軍事,也許會改變你一些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