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的書法水平可以“秒殺”楷書四大家嗎?為什麼?

書法影響力


這個並不好評價,因為楷書四大家是四個人,每個人的水平和擅長的領域也不一樣,很難這樣比較,只能把楷書四大家作為一個整體,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和貢獻上做一個一個比較。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楷書四大家和王羲之他們5人都是學習的王羲之的書法,他們的書法都或多或少的受過王羲之的影響,尤其是褚遂良和趙孟頫,更是得王羲之真穿,

王獻之《中秋帖》

但是在書法史的地位上,他們四個和王獻之的地位可差遠了,王獻之可以和王羲之並列的,他們並稱為“二王”,談及當今書法,不得不提“二王”,二王成為了帖學的代名詞,是帖學書法的開宗立派者。而楷書四大家只是“二王”書法的學習者、繼承者。和王獻之是沒法比的。

王獻之能夠和王羲之並稱為二王,並不是因為他是王羲之的兒子,而是因為他在書法上也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他和他的父親一起變古法為今法,王獻之年少時就已經看到了書法創新的需求,他勸王羲之說“古之章草,未能宏逸…大人宜改體”。

王獻之《鴨頭丸帖》

王獻之本身是喜歡飄逸流媚風格的,無形中促進了書法由古到新的轉變,他對於草書的連綿書寫做出了自己的發展,自創“一筆書”,直接開創了“狂草”的先河,後來直接影響了唐代的張旭和懷素的書法。

另外在學習王羲之書法的基礎上,王獻之自創外拓型筆法,這他父親的“內擫”正好相反。就比如他的行草書《鴨頭丸帖》,寫的自由、奔放,中側鋒並用,筆勢跳躍、連綿不絕,瀟灑流暢。這種水平即使在魏晉時期,也少有人能及。

王獻之《鵝群帖》


不二齋


王獻之的書法水平有多高?

梁武帝對王獻之的評價是:“絕眾超群,無人可擬,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悅,舉體沓拖而不可耐。”從這個評價上來看,梁武帝對王獻之書法的評價是相當高的。在與鍾繇做比較時,梁武帝明顯偏向鍾繇,不但看輕子敬,連王羲之也不及鍾繇。他說“王羲之在臨寫鍾繇書法的時候,勢巧形密。而獨自寫的時候則意疏字緩”。說學王獻之的人如畫虎,學鍾繇書法的人如畫龍。



對王獻之書法大加貶斥的人,則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是這樣評論王獻之書法的:

“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其枯樹也,雖槎枿而無屈伸。其餓隸也,則羈羸而不放縱。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軟。

李世民對王獻之的評語可謂是一貶到底,巴不得再踏上一隻腳,讓王獻之永世不得翻身。王獻之書法之所以不受帝王們待見,原因是其放縱不羈的風格,與帝王們的統治理念不相苻合 。他們需要的是不激不厲,志氣平和的王羲之這樣的風格。


他的書法水平能不能秒殺楷書四大家?書法不是比武,可以過招來決出勝負。秒殺這個詞並不能用於書法評論中。從技能上來講,王獻之得到的是書聖王羲之的親傳。而楷書四大家,是間接的學習王羲之。五個人都學王羲之。從學習途徑上來看,王獻之佔壓倒性優勢。但是,王獻之有一個重大的弱項,年齡。他僅僅四十三歲。而歐陽詢,柳公權,都超過八十歲,顏真卿七十六,趙孟頫也活到六十九歲。


時間的長短,是書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尺。王羲之書法,也是晚年才進入佳境。雖然王獻之天賦異稟,在中國書法史上,算是最年青的頂級書法家,又有書聖的父親。如果不是年齡太短,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真的會超過王羲之。人的命運不同改變。楷書四大家,他們都人書俱老。論天賦,他們不及王獻之。論學習條件,也不及王獻之。但是,他們的年齡,使他們彌補了與王獻之的差距。如果把他們四個人四十多歲時的書法作品去和子敬比,那麼真的全部都要被“秒殺”。


子衿書法



王獻之是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父子兩個人雄峙書壇千百年,至今稱奇獨絕,為人傾倒。

獻之較之於父親,其實享有書名更早,也更盛。史上父子倆的稱謂右軍、大令,雖然是官職,但好事者卻拿這兩個稱呼來調侃父子倆。說右軍終歸於右,不能當行,倒是大令正當其衝,篤意領行。

獻之的書法成就很早就受到各方的嘉許讚譽,認為其書寫功力已然趕超了其父,尤其是獻之的草體、小楷,更是綿密醇厚、獨享盛名。

楷書四大家指的是歐顏柳趙四位大神。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都是唐代人,各有神作傳世稱絕。四大家最末一位趙孟頫,則是元朝人,雖然他本身就是趙宋貴胄,但已家道中落轉瀝風塵。他能和三位唐代大家比肩而立,足以說明其人的書寫功力和書法造詣。

這幾人之中,我本人認為王獻之確實可以獨領風騷,但還不足以秒殺其餘四位著世大咖。只能說,後四位對獻之的書藝頗得傳習精研,並持之以恆,發揚光大,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把書藝幾乎發揮到了極致的書寫地步,這也是幾位大神的不世之功,且,功逸千秋。






龍吟148119260


王獻之的書法藝術,主要是繼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規,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傳世書法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家學的承傳及自己另闢蹊徑的蹤跡,不侷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LAOW639


王獻之一生的書法藝術並不守舊,且與其父不同,字身喜帶長形,。王獻之家學淵源,學習勤奮。其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他筆下的書法,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其父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

王獻之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他的用筆,從“內拓”轉為“外拓”。

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俞焯曾說:“草書自漢張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皆為唐摹本,他的《鴨頭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絹本。清代吳其貞在《書畫記》裡對此帖推崇備至,認為:“(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

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侷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於取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書跡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鉅子。父親王羲之的悉心的傳授和指導,使他奠定了堅實的筆法基礎。由於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採眾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謝安曾問他:“你的書法與令尊大人相比,怎樣?”王獻之道:“當然不同,各有所長。”謝安道:“旁人評價不是這樣。”王獻之道:“旁人哪裡知道?”

他還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王獻之的楷書父子聞名之世,唐宋以下的書家們,寫楷嚴整俊美,媚俏的筆調。他們父子倆的楷筆,真可是千古不朽,萬世流傳,有不可磨滅的吸引力。桓玄很喜愛他們父子的書法,做了兩個書袋,分別裝著他們父子二人的字畫,放在左右欣賞。

由晉末至梁代的一個半世紀,他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其父王羲之。梁書畫家袁昂在《古今書評》中說:“張芝驚奇,鍾繇特絕,逸少鼎能,獻之冠世。”將四賢並稱。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一度推王獻之。獻之從父學書,天資極高,敏於革新,轉師張芝,而創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聖,與其父同稱“二王”。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雲:“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當時幾乎成了王獻之的天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揚王羲之而貶抑王獻之,一些書法評論家才開始認為王獻之的書法比不上他的父親王羲之。但是北宋書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獻之學習。現代著名學者、書法家胡小石更認為張旭、懷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獻之草書發展而成的。

張懷瓘在《書估》中評其書法為第一等,並評其真書第四、行書第二、章草第一、草書第三,與其飛白書都為神品,他的八分書則被列為能品。庾肩吾《書品》將王獻之的書法定為上中品,而盛熙明在《法書考》中則將其書法列為上品。

王獻之的遺墨保存很少,數量遠遠沒有王羲之那麼豐富。因唐太宗貶獻之而不購求其書作,內府的王獻之書跡“僅有存焉”。宋初的書法,並舉“二王”,宋太宗趙光義留意翰墨,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摹刻十卷,這就是著名的《淳化閣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賜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單著錄王獻之書帖的有七十三件,經後人考證為偽作或他人所書者達二十餘件,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雅好王獻之書法,《宣和書譜》所收的王獻之書跡增至八十餘件。但這些墨跡本絕大多數沒有保存下來,僅存的墨跡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歷代刻帖還保留著一些真跡刻本。







葛鎬亭


不可以,就楷書水平而言,王獻之還排不上號。

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這是在書法史上為人們所公認的具有代表性的四種楷書風格。

歐楷:尊碑守隸,重心平穩,內擫廋硬,險絕遒勁,挺拔似削,法度森嚴,內斂含蓄。大王筆法。

顏楷:尊篆守隸、雄強壯美、園厚拙樸、外拓張力、內涵筋腱、端嚴莊重。

柳楷:尊王書風、取法歐顏、推陳出新,端方正大、內擫聚心、骨力筋腱。

趙楷:削繁就簡,變古為今,外貌圓潤,筋骨內涵,筆圓架方,流動帶行。











自奇之


這幾人之中,我本人認為王獻之確實可以獨領風騷,但還不足以秒殺其餘四位著世大咖。只能說,後四位對獻之的書藝頗得傳習精研,並持之以恆,發揚光大,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把書藝幾乎發揮到了極致的書寫地步,這也是幾位大神的不世之功,且,功逸千秋。





13352866117


書法獨尊二王是有道理的,就王獻之對中國書法的貢獻之大後人皆有評價,如評獻之書法“剛用柔顯,華因實增”啊。

王獻之開創出一條新路界於草書和行書之間謂之行草,對後世的影響之大無可厚非,學書之人眾皆學之,一時間名聲大過其父。王獻之所處的歷史時期正是書法變革時期,有的文字在書法上根本不成熟比如:漢簡,(箋)書寫非常自由不正規二王父子皆從中受益匪淺。

由此看來不是無新可出而是當今之書“家”悟性不高學識不到,才覺得無路可走啊。一介布衣胡言亂語請教正。



無為大聖o


王獻之書法當然秒殺不了楷書四大家。

既然能成各個時代的佼佼者,自然有其不一樣的天賦和高度,談不上秒殺,各有高低而已。

兩個拳王在擂臺上都是比劃半天才一拳一腳的試探,看似不痛不癢,其實拼的就是細節。

如果讓拳王來打我,那估計就是秒殺了。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武鬥尚且如此小心,沒有什麼固定標準的文鬥對比起來肯定會更難。

所以多數拼的是“早晚”,誰先出生,誰先達到高水平,誰佔優勢。讓顏真卿晚生一千年,在明清出生,名氣也未必能比肩二王。

書法的發展是有時代性的,即便唐朝沒有顏真卿和王羲之並稱,可能下去二百年間也會出現一個李真卿跟王羲之並稱。

俗話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不要在高手之間糾結孰高孰低,反正人家高或低,一定比我們自己高,所以有這點時間不如自己看看書寫寫字。

爭取做到別讓高手秒殺。


梁宇航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中藝匯小編的答案是不可以。如果你說王獻之能秒殺一些二三流書法家還比較合理,這四人和王獻之基本屬於同一梯隊的,都是頂尖書法家行列。別說是王獻之,就連他的父親王羲之都不能說秒殺楷書四大家。

如果我們從地位和對後世的影響力來說:王獻之也好,“楷書四大家”也好,都是中國書法史上擁有相當高地位的書法家,也都是大家普遍認可和推崇的書法家。所以在這個方面,是沒有辦法拉開差距的。

接著我們回到書法本身:楷書四大家包括四個人: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和趙孟頫,這四人儘管都在楷書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他們的風格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說王獻之需要分別與他們中的每一個進行比較。

但是,書法家們並不是只會寫一種書體的,這將是一場全方面的較量。在這場比賽中,有的人在行書方面勝出、有的在楷書方面更勝一籌。一番比較下來,還是不會得到王獻之可以秒殺顏柳歐趙四人的證據。

最後,小編認為那些公認的最優秀最頂尖的書法家之間更多的是風格上的不同、發展方向的不同而很少存在明顯的高下之分。秒殺這個詞是隻存在於兩個有著巨大明顯差距的事物之間的,用在王獻之與楷書四大家之間的對比上,顯然是十分不合適的。

以上就是中藝匯小編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和觀點,大家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中積極理性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