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台湾海峡6.2级地震成因分析

福建地震灾害预防中心主任 王善雄

福建地震预测研究中心主任 李祖宁

2018年11月26日7时57分,台湾海峡南部(23.28ºN,118.60ºE)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福建沿海地区普遍有感。截止11月29日8时,共记录余震199次,其中3级地震20次,4级地震8次,最大余震为ML4.9级(图1)。本次6.2级地震所在的台湾海峡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北段,震区周边历史强震较为活跃,震中周边100km范围内历史上发生5级地震13次,6级地震1次,7级地震1次,最大地震为1994年9月16日7.3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33km(图2)。此外,台湾海峡及附近区域还发生过1604年泉州海外7.5级强震和1918年广东南澳海域7.3级强震,此次6.2地震是整个东南沿海地震带5.5级以上地震平静近24年后的首个中强震。


2018年11月26日台湾海峡6.2级地震成因分析



台湾海峡处于台湾造山带前缘,由北到南侧,逐渐从典型的大陆地壳过度到海洋地壳,即从亚洲大陆边缘,变成南海海洋板块。因此在台湾西南外海,其地质构造也变得比较复杂一些,开始从比较稳定的大陆边缘成为受马尼拉海沟影响地块。福建沿海滨海地区现代最活跃的两条断裂带(北东向滨海断裂带和北西向巴士断裂带)位于台湾海峡。滨海断裂带是台湾海峡西侧海域强震的发震构造,该断裂带大致沿福建沿海50m等深线附近分布,与海水水下岸坡转折带相吻合,长约500km,断裂总体走向北东30~50°,整体倾向南东,倾角较陡。由多条次级断裂斜列组合而成,各次级断裂之间被北西向断裂所分隔。巴士断裂带指闽东南—粤东陆域北西向断裂、经台湾海峡延伸至台湾南端的一组北西向断裂带,位于台湾海峡南侧,北界从福建漳州盆地附近延伸至台湾高雄,南界从广东潮汕盆地延伸至台湾岛以南海域,受菲律宾板块运动影响,表现为一条以左旋走滑性质为主的剪张性断裂带,带内地震也很频繁。

此次6.2级地震震源机制解显示本次地震有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的两种可能的断层面(图3)。震中附近主要有三组断裂(图4):北东向滨海断裂带东山海外段(F

1-5)、北西向澎湖隆起南缘断裂(F2-2)(巴士断裂)、近南北向东山隆起东缘断裂(F3)。


2018年11月26日台湾海峡6.2级地震成因分析



根据能量震动分布图反映,呈近南北向分布(图5),初步判定本次6.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东山隆起东缘断裂。东山隆起东缘断裂位于东山隆起和厦澎凹陷之间。综上,判定此次6.2级地震断层性质为左旋走滑,断层面走向为近南北向,倾角近垂直,主压应力轴为北西—南东向,与菲律宾板块运动方向一致。


2018年11月26日台湾海峡6.2级地震成因分析



1994年9月16日在台湾海峡南部发生7.3级地震。震源机制显示此次7.3级地震的断层性质为正断层,主要破裂方向为北西西向,与巴士断裂带走向一致。早期的正断层形成原因推论为南海张裂时期拉张所形成,之后因欧亚与菲律宾板块聚合,而转变成以走滑为主的断层活动,此与台湾西部区域深部地震发震构造极为类似。本次6.2地震与1994年7.3级地震一样,都发生在早第三纪前陆盆地的边界断层带上。在这个区域,一般第一主应力为垂直方向,造成正断层,由于远离板块边界,三个主应力差距不大,而前陆的前缘隆起可能让主应力间交换顺位,让第二主应力变成垂直方向,这时走滑机制就会发生,这就是造成本次地震为走滑性质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