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個包裹時代,看中國經濟“升級”

只有物流的基礎設施好,只有整個的物流骨幹網好,整個製造業才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10億個包裹時代,看中國經濟“升級”

一天10億個包裹,平靜如水地出現了。出現在剛剛過去的天貓雙十一這一天。

預料之中,但沒想到來得這麼快。2017年在杭州舉行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馬雲將這個“小目標”預言出來的時候,很多人以為是天方夜譚。就像阿里巴巴每次確立一個“小目標”都會被很多人視為童話一樣。但是,這個未來,瞬間就來了。那次峰會上,馬雲還表示,雙十一的包裹峰量,將成為未來每天的平均量。

英雄所見略同。阿里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此前也預言,不遠的將來,大家一定會看到每天10億個包裹平靜如水地在每天發生。

好一個“平靜如水”。這背後,是中國物流從人力到智能的轉換過程,湧動的是中國消費需求、產品升級、聯動世界以及物流業態創新創造的多重力量。天貓雙十一10年,物流訂單從一天區區26萬單,增長了4000倍,創造了傳統觀念中永遠不可能的奇蹟。

中國的物流,最初走的是一條由雙十一牽引、邊爆倉邊升級的應急路徑。阿里在這裡展現了有力的前瞻性。他預見到傳統物流業將不足以適應新零售的發展,5年前就在杭州發起、構建一張全球獨特的技術協同網絡。阿里沒有一個物流公司,但是阿里依靠共享的力量,將全世界的物流全部聯合起來,於是在杭州誕生了一個沒有一個快遞員的“菜鳥網絡”。那時候,中國的物流公司仍糾纏於價格競爭,那時候行業還是手寫面單、人工分揀、手工記錄、短信通知。那時候全中國幾乎沒有一座城市可以物流當天送達。

不爆倉,必共享。要共享,必智慧。沒有這張網絡,就沒有今天天貓雙十一10億包裹以“平靜如水”的姿勢落地。這也證明了數字經濟發展,是一個全面創新的驅動過程,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不可能支撐起10億包裹的平穩度過。菜鳥網絡開始搭建智能物流骨幹網之後,由杭州鋪向全國、由全國鋪向全球的物流網絡快速延伸。從第一張菜鳥電子面單問世,到此後的自動流水線、機器人分揀,到今天智能物流骨幹網的當日達、次日達覆蓋全國1600多個區縣;從此前進出口商品通關方式的人工清關,到現在已經實現的秒級響應。菜鳥智能物流骨幹網,已經撐起了全球物流最新最快的“脊樑骨架”,成為展示中國創新、中國智慧的國家級數字經濟名片。

從雙十一的一天10億,到未來的每天10億包裹,未來每天在走來。沒有前瞻和預見,就不可能有創新與擁抱未來的勇氣與實力。正是有了對未來的準確預判,才有了阿里去年在杭州舉行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未來投資上千億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的雄心,才有了“如果千億不夠,我們會投資幾千億把阿里可以有的投資絕大部分投向物流”的決心。誠如馬雲所云——只有物流的基礎設施好,只有整個的物流骨幹網好,整個製造業才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的物流,走的是一條不同於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物流生態的創新路子,充滿著共享、科技與創新的特質。事實證明,這條路走對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10億包裹的雙十一峰值成為物流業的日平均量指日可待。10億包裹對於中國物流的需求,實際上就是新經濟、新零售發展的需求,是一天10億個包裹中買方與賣方、與生產製造方,成幾何倍的快樂需求、收穫需求。菜鳥全力打造的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正在實現快遞物流業智慧化全面升級,實現經濟與消費的全面升級。

正因此,當這張網絡連接起全國、乃至全球所有的物流快遞公司,所有的倉庫,所有快遞員,形成共享效應,創新效應,才讓前所未有的包裹洪峰來得更從容,來得平靜如水。過去已經確鑿無疑地證明了智能物流骨幹網的前瞻性和必要性,也將繼續證明,在未來,協作共享才能共贏,科技創新,才能驅動發展。

作者 劉雪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