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服役後為何卻不全速量產?

西芒


殲20之所以不量產就是在等到可靠、先進的發動機,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中國戰機在2014年還被俄羅斯專家吐槽說,依賴俄製發動機就像依賴空氣一樣,國產發動機不過關即使把機身和武器系統打造到極致,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發動機不過關而推遲量產的現象比比皆是。中國在2015年之前艱難完成的幾架殲20都是採用俄製發動機,俄羅斯是一個軍事強國,但不是一個經濟強國。面對國內的經濟不景氣,俄羅斯不得不將一些高科技武器向他國售賣,以此來賺取外匯。

1998年,一場亞洲金融危機讓許多國家頭疼不已。當時俄羅斯為了擺脫經濟困境,向中國轉讓r-79-300v型發動機的矢量控制噴嘴和相關的生產技術,這也就是中國矢量技術的來源。其實早在1996年,俄羅斯就陷入了經濟困境。當時俄羅斯就已經與中國簽訂了轉讓該發動機的文件,不但將r-79-300型發動機的全套圖紙和技術文件交給中國,還提供了一臺不帶矢量推力噴嘴的發動機以供參考。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由於俄方向中國提供了該發動機的完善技術,所以中國的科研人員得以在r-79-300發動機的基礎上,研製出國產的ws-15系列發動機。ws-15系列發動機自從成功量產後,衍生出許多改型,成為眾多國產戰機的發動機型號。例如ws-15x就是中國第五代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殲-20的發動機。

從俄羅斯媒體披露的資料來看,ws-15發動機的最大推力為161.86千牛(接近美製F135的水平)、涵道比為0.382、壓力系數為28.71、渦輪前溫度為1447k,再加上先進的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系統,ws-15發動機已接近世界一流的水平。但是這樣一款先進的航發一直沒有官方正式揭露的消息,因此他有可能還在實驗室解決棘手的問題,這也是殲-20沒有量產的原因。

近日有殲20即將量產的消息傳出,沒有什麼主流媒體證實這樣小編很失望,但如果屬實,那就說明安裝於殲20的ws-15發動機已經完成了測試,並通過考驗,得到了我國軍方的認可。如此一來,殲20的發動機問題得以解決,就得感謝俄羅斯了。


利刃軍事


首先是貴啊,我們的計劃是在2025年以前裝備300架。

殲-20是我們國家自產的最貴的戰鬥機,沒有之一。

我國的殲-20的整體項目投資一共花費了371億人民幣,在項目研發過程中製造了8架原型機,因此可以得知每架原型機的成本在4.5億至5億人民幣之間。

當然了,這個價錢包括了前期的研發費用、特殊加工機械的費用,進入批量生產環節後殲-20的費用成本將大幅度降低。

目前成飛計算的殲-20的生產成本約為2.3億人民幣。這裡麵包括了新的國產航電、發動機的費用,不包括殲-20所攜帶的導彈武器費用。按照2.3億的價格實際上殲-20價格已經便宜到爆棚,這主要得益於,我們參與殲-20的研發、裝配人員的工資水平相對於國外很低的原因,如果按照國外的工人收入水平計算,殲-20的成本就會漲到8500萬美元左右。


但話說回來了,2.3億人民幣一架的戰鬥機實際上還是很貴,中國的軍費很難負擔大批量的殲-20。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


殲-20是我們的第一型五代機,但現在的五代機技術又又了長足的發展,在殲-20的基礎上還會有更多的改變。所以現在大批量生產殲-20並不是一個特別明智的舉動。一則還有很大技術升級空間;二則並沒有多少戰爭可能性。這樣有少量的殲-20能夠繼續積累戰鬥機研發經驗就足夠了。


軍武數據庫


2011年,當美國防長蓋茨應邀到中國訪問時,我們嚴格保密的四代機項目,廣大網機戲謔的`黑絲帶",掀開神秘的面紗一一一 一飛沖天!以致於懵逼的美國國防部長親自向我領導人求證! 得到肯定的答案後,這位`中國要2o2o前不會有五代機"的防長,收到訪華"最神秘"份量最重的”大禮包“!


我們在密集性的試飛`黑絲帶"殲20,邊飛邊反饋,邊修正。直至2015年11月份出現編號為2017的殲20。終修成正果。殲20列裝空軍試飛基地。接受空軍部隊的飛行包線,性能測評。為空軍探索隱身戰機戰法編寫教材。



當在珠海航展上殲20向世界首秀的2分種,當殲20與殲l6在閱兵式上的自信組合。"當今天下殊"!中國戰機首次與世界同步!器不如人的歷史終結了!

擁有與量產。當殲20裝備部隊。美軍F22,F35對我們原先巨大的心理壓力,威攝恫嚇雲消煙散。我軍得以從容地探索三代,三代半與隱身戰機對抗,四代機對預警機,加油機等體系空戰中重要節點的屠殺與反屠殺。研究"一根針刺破一張網"。

再則,飛行員的培養。決定戰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人,是飛行員,需要培訓一定數量的隱身戰機飛行員。隱身戰機代表我軍現役裝備的最前沿。不可能需要大量的隱身戰機"真身",只用"模擬器"即可培訓。

價格。一架蘇35,8000多萬美元。殲16據傳也要一個多億。在滿足脈動生產線低速正常運轉下,沒必要大量生產,裝備。

發動機亦是制約殲20大量裝備的一個因素。雖沒現採用ws10B作為殲20的動力。但此型發動機在三代機上也大量需求。畢竟ws15也是正選!

三代及三代半能夠應對周邊絕大多數國家。殲20對美國也形成威攝。畢竟F35現爆出是"和平鴿"一一一美自爆不能發射導彈!F22隱身對機庫環境相當依賴!殲20有後發優勢。

當祖國的天空需要殲20更有擔當時,只要開動生產線,源源不斷的殲20會天高任"殲20"飛!


紅梅快樂


殲20是一種高端飛機,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力大規模列裝。即使是經濟發達的美國,也只裝備了不足200架f22,f35的計劃列裝數量也多次下調,並且美國放緩了f35的生產進度,不急於列裝該飛機。而俄羅斯的蘇57隱形飛機,列裝數量更少,只打算在2020年之前列裝12架。

先說飛機的生產成本和價格,隱形飛機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即使是非隱形飛機,價格也居高不下,法國陣風和美國F15都在一億美元上下。蘇35算是一款物美價廉的飛機,也在7000萬美元左右。這只是飛機本身的價格,還不包括後期維護費用,後期維護費用一般是飛機價格的兩三倍,這還不包括油錢和飛行員的培養。如果是隱形飛機,維護費用更高。光那個隱形塗層,美國f22戰機的隱形塗層有一點點損傷,都要重新處理一次,重新處理一次塗層需要10萬美元。訓練的多了,自然塗層就要處理的越多。這就是為什麼講,高端非隱形飛機已經讓很多大國用不起,隱形飛機更是少數國家的武器。

除了上面提到的,特別提一下發動機的成本,發動機的成本要分攤到每小時上。如果一款發動機是6000萬元,使用壽命是4000小時,那麼就要算每小時的費用。世界軍費排行榜前25名,美國一個國家的軍費相當於後面24個國家的總和。美國的人均收入水平也是中國的十倍,即便是這樣,美國軍隊也直呼用不起,航空裝備的費用就可想而知了。

最後是關於武器裝備發展思路的問題,熟悉各國武器裝備情況的朋友估計會發現。除非是在二戰或者重大局部戰爭或對抗時期,一國的武器裝備一般不會對某一兩種武器大量列裝,往往是分批次的,且種類豐富。這樣做基於兩方面考慮,一個是軍工技術飛速發展,五年小進步,十年大進步。現在的進步速度更快,三年就是一個小進步。而武器裝備的使用壽命一般在20年以上,有的武器已經使用了60年以上,比方說俄羅斯的蘇27和美國的c130,b52等。即使是使用幾十年的武器,也是各種批次,蘇27和米格29就有十多種型號,c130也是多次更新和升級。如果一次性大量列裝了某種武器,那麼以後就會面臨大量落後的現狀,因此都是分批次逐步列裝。另一方面是避免敵人針對該武器研究剋制之法,因此要不斷地推陳出新,而非大量裝備某一種。

中國自古以來,軍事壓力比較大。即使是秦漢,唐宋,明時期,也是經常為領土而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因此需要保持一定的武裝力量。但考慮到我國人口基礎大,經濟貧困問題依舊很大,所以仍然要以發展經濟為首要目標。按照經濟狀況決定軍事發展模式。


兵說


一般戰機在剛服役時是不會(難以)全速生產的,都需要一個逐漸擴產的過程,這牽涉到生產線的擴建,工人的培養等問題;而且我國戰機生產有個“預生產/小批量-批量”的習慣。

拿殲-10戰機舉例(都是成飛的戰機),其最早於2003年就小批量交付了大概8架左右,其服役時間為2004年。服役後,其年產量約24架,後逐漸增大,該系列最高年產量達到了40架以上。

拿F-35舉例(同為4代機),F35當初制定的目標是每個工作日一架,也就是年產200架左右,但其自2011年開始交付時,年產量只有20多架;即使是多年後的今天,其年產量也才近70架,離最高目標還有較大的舉例。只是,其產量確實是在不斷增加的。

F-35如此拖延的一個關鍵是其龐大軟件規模,因此美軍不得不一邊不斷完善一邊服役。龐大的軟件規模,預示著其更多的任務功能——殲-20也不會例外。作為一款後發的吸收了F-35許多優點的戰機,其會具有不錯的多任務能力,因為整個航電系統功能的完善也需要更多的時間。

另外一個因素怕就是發動機問題了,由於WS-15的進度問題,目前服役的殲20使用的還是99M1系列,當然,其正在測試國產矢量發動機。雖然即使是裝備毛髮的殲-20依然強大無比,在國內對抗中所向睥睨,但畢竟算過渡型號,在產量追求上不會太大。


晨曦軍情


春節前,空軍宣佈殲-20正式服役,從殲-20原型機在2011年初某國國防部長訪華當天試飛,剛好F-22隱身戰鬥機關閉生產線,就絕非巧合那麼簡單了。

難怪某國退休國防部長在回憶中寫道,儘管接待他的領導人說是巧合,但他認為是對他的羞辱。可見,殲-20即使在國外,軍界人士都是非常重視的,可謂國之重器。


將近八年的試飛、檢測、檢驗、提升、改造,殲-20的技術其實已經非常成熟,用殲-20飛行員的話說,一旦進入超音速狀態,那就是殲-20的天下了。

事實上,通過殲-20項目,國內已一步跨過了戰鬥機設計的“必然王國”,從而進入了“自由王國”的狀態,已不再模仿、比對、追綜,而是獨立自主的研發,可以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了。


某些軍迷為作題而作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非常佩服能複製粘貼或想到了一大堆殲-20服役了,卻為何不全速量產的理由,真的讓有幸看到的成飛軍工笑出聲來,但出於保密的考慮,他們不會在評論欄反駁作者的觀點。

F-22儘管摔了幾架,但保有量卻有180餘架,F-35脈動生產線全開,這就是實實在在的壓力和威脅,殲-20好不容易研發成功並服役,卻不全速量產,置國家遭遇的外來壓力與不顧,還在磨磨蹭蹭,這不是扯淡是什麼。



所以,在現有的知識上,學會獨立思考,不被題意牽著鼻子走,不人云亦云,起碼應該是打上大V標誌的自媒體作者所具備的軍事素養。

某不才,儘管沒有大V標誌,但寫文章喜歡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絕不跟風,有自己的觀點,不為作題而作題,從而被題意牽著鼻子走。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三個原因,主要是生產線、飛機狀態、需求量三個原因。

圖為F22的脈動生產線,他代表了航空製造業的技術水平。


第一個是殲20剛剛完成研發,其第二條脈動生產線還沒有進入全速生產階段,目前只有一條生產線在生產,成飛正在為了擴大殲20生產量在改造和新建生產線,不過廠房建設和技術人員的招聘都需要時間,並不是短時間就能解決的事情,同理美國的F22戰鬥機想要復產,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說是需要幾年的時間去準備和採購生產設備,所以五代機這種高新飛機的生產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耐心。

殲20戰鬥機會在空軍反饋使用意見和修改建議後做進一步修改。


第二個原因是飛機狀態問題。作為新研發的飛機,殲20需要在長期的軍隊服役中暴露出各種問題,這些問題不可能在廠方製造階段就得到解決,比如飛機在空軍飛行員手中會不會在戰術科目操作中存在不適應。這個過程在世界幾乎所有飛機的服役階段都會出現,也都會做出修改,就比如殲20的發動機,以後也會換WS15。F22也是從F22到F22A才開始大批量的生產,並且作出了技術修改。

這些過程F22也都經歷過。


第三個原因是需求量問題。作為世界上代數最高的飛機之一,殲20目前對於很多其他戰鬥機都存在代差優勢,短期內也看不到五代機大量取代四代機的前景,而且現在世界各國四代機也都還在生產中,還不斷有新的四代機出現,所以這個時候空軍並不是非要急需大量殲20。


海事先鋒


一種新的技術兵器,從服役到完成磨合需要很長的時間。美軍教官曾表示,“從裝備F-15,到學會以使用F-15的方式使用F-15,我們用了整整10年”。由此可見,武器的發展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並不是發展得越快就越好。

同時,一種技術兵器,從服役到技術完全成熟,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J-20的發動機從AL-31系發動機到WS-10B,仍然沒有迎來屬於它的WS-15。未來的J-20肯定會換裝WS-15,而飛機換髮動機還需要改裝,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很顯然,一種技術兵器一開始就大量列裝,要麼是財大氣粗,要麼是急迫需要。

近20年來中國的科研實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可預見的未來,各種高新技術必將層出不斷,J-20的技術改進也將逐步進行,在這個節骨眼上,大量量產只會增加未來的改裝費用。而如果結合技術推進和實際需求,適時推進生產工作,則可以取得最理想的結果。

而中國如今的周邊形勢顯然還算和平,對先進裝備並沒有特別急迫的需求,也就沒有必要列裝這麼快。另外,戰鬥機的生產線維持所需要的人力財力物力都是特別大的。如果一開始就開設太多的生產線,難道造個幾年就關閉生產線嗎?顯然不划算,讓較少的生產線以高負荷運轉能夠很好的降低成本。

事實上哪怕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在著手給手裡的四代機延壽,預期使這些四代機服役到2040年。同樣地,中國也不會急著造太多的五代機,未來一段時間內J-20的裝備數量也不會特別多,到2030年應該會在400架左右。也因為其相對四代機有限的數量,J-20也不會替代任何四代機。

實際上,中國以少量五代機+大量四代機的配置,就已經足夠組建一支先進戰鬥機編隊了。武器發展要平衡推進,這樣才能發揮最好的實際效益。現在我們還有很多其它武器也在並行發展,這些武器系統的組合,將可以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白虎堂




非常科幻的大灰機😘,一般來說,一型戰鬥機進入部隊初始服役後不會大規模進入批量化生產的,而是進行小規模批次生產,原因是飛機雖然經過了驗證定型以後,在試飛院又經過了較長時間項目試飛,但是仍然有沒有發現的設計缺陷和包線極端條件下出現的種種問題,這些都需要進入部隊以後在編寫飛行大綱階段和對其他先進戰機對抗時候暴露,就是說殲20在飛機本身平臺和攜帶武器方面仍然有眾多的不足和缺陷!新型戰鬥力要在列裝四、五個批次以後才能較為完善,世界上通常如此。所以不必要求殲20太規模生產和裝備部隊,每年裝備8-12(甚至6-8)架已經是夠快了。

另外,殲20是昂貴的武器平臺,價格非常高,估計一架飛機在1.5-1.8億美元左右(我國購買的蘇35,8000萬美元一架)這個價格雖然略低於F22,但也是令人吃驚的價格,況且這還沒有算它的所攜帶武器的價格,第四代戰鬥機的昂貴是世界公認的,即使是美國這樣軍費規模的國家也沒有大批量裝備F22這樣的重型四代戰鬥機,而是研製和採購比它檔次低一些的F35,而與F22同級別的殲20對於我國來說更是有裝備價格上的壓力,所以今後也不要指望殲20像殲六殲七那樣的滿天飛。


皇家橡樹1972


殲-20作為我國目前最先進的現役戰機,其動向一直都是非常受外界所關注的,尤其是關於戰機產量的問題,畢竟一款戰機,就算性能在先進,但如果數量不夠、不能形成體系化的作戰能力,那麼能給敵方所帶來的威脅,仍然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殲-20戰機的產量,對於其作戰能力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目前新聞曝光的殲-20戰機的數量,真正量產版的保守估計應該在10架左右,加上之前生產的原型機數量,殲-20目前的總數量大約在29架以內,這實在是少得可憐。其實並不是國家不想大批量的生產殲-20戰機,相反有關的部門,一直在努力提高殲-20戰機的生產量,已達到儘快提升殲-20戰機作戰能力的目的。

但是畢竟考慮到殲-20是一款新戰機,在生產工藝和流水線操作方面上,存在著技術不成熟的可能性,這應該是遏制殲-20戰機生產速度的最大因素了。

同時殲-20戰機目前雖然已經正式裝備部隊,但還只是領先試用階段,目前生產的殲20還不是最終的完善狀體。殲20存在著巨大的升級和改進空間,因此肯定會推出應用國產渦扇15發動機的殲-20A、殲-20B這類的改進型的,如果這時候大規模生產殲-20早期版本的型號,是肯定會存在著資源浪費的現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