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煤油燈故事(生活記錄)

我家的煤油燈故事(生活記錄)

我的家深居在貴州望謨西北角一處小山村裡,家鄉盛產油桐,素有“油桐之鄉”的美譽之稱。

每逢陽春三月,這裡綿延起伏的群山,整遍山野的桐樹上墜滿粉紅色的豔姿。那嗡嗡的小蜜蜂,舞動著青春,簇擁盈滿花林,在花枝上走走停停,它們將兩腿裹滿油桐花粉,蘸滿流溢的青春情愫,不斷地採擷我和母親因來年的好一派豐收景象而為之盈滿枝頭的微笑。

母親小時候在外婆家身為黃花閨女時,就曾經點過桐油燈,已經有好幾年的歷史。當我們幾兄妹都十分怨恨煤油燈所帶來的不便的時候,母親總是會說,我們已經生活在比較幸福的一代了。她說拿我們這個煤油燈時代與她們那時的桐油燈時代相比,我們處在的這個時代真是屬於幸福的一代哩。

我的故鄉是在上世紀末才通電、通路的。在此之前,煤油燈也陪伴我們全家走過了好幾十個年頭。至今,煤油燈在我的記憶深處仍然清晰地記起那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刀耕火種、物質極為匱乏的年代,當家人在晚間打開話匣子拉起家常的時候,大家就圍著一堂盛滿灰燼的暖烘烘的火坑,火坑邊的炕上掛上一根鐵絲,從樓枕上垂掛下來,將一盞搖搖晃晃的煤油燈懸掛在用鐵絲扭成的彎鉤上。我們一家人就這樣在顯得有些乏味的環境下憧憬未來,抒寫青春,描繪生活,吐露衷腸,擺談故事,歸根結底就是擺農門陣。按照母親的話說,我就是在這樣的煙燻火撩、孤燈殘照的環境中,在母親的皓腕下隨風漸漸成長起來的小青年。

我在讀小學的時候,每當晚間時分,我總是和哥哥一起共用一張小小的桌子在火坑邊複習。我和哥哥一邊看語文書,算數學題,一邊聽家人說東家長西家短的故事。當我們複習感到有些疲憊了,想伸伸懶腰,不小心嘆一口粗氣的時候,那微弱的燈焰,總是經不起我們的摧殘,眼前呈現出黑糊糊的一遍跡象,僅剩下父母親的一片埋怨聲。當我用火柴重現光明的時候,我總是會建議母親把燈芯稍微往上撥一點,但是母親總是說,剛才的燈已經燃的夠亮了,像打火把一樣的亮著哩。當時的我,哪會知道母親是為了支撐那個家而從燈開始去節衣縮食?

為了不讓風吹熄滅那盞用墨水瓶和一支小鋁管裹著的棉花視為燈芯而做成的煤油燈,每當風從我家的板壁或者門縫灌進來的時候,我總是會趕在風的前奏,將衣服把燈籠罩起來,或將書裹成喇叭筒的形狀,當著燈的擋風牆。此刻的老屋,總會出現一團漆黑的跡象。這個時候的煤油燈像一座煙囪,只有頂上的竹樓才佈滿光魂,我順著光漫反射的方向也能清晰地看到玉米棒斜插出竹樓縫隙的身影,母親說,那是我們全家來年的生活啊。護著煤油燈時間久了,父母親總是會異口同聲地說,我是在故意玩火,根本不是在複習。在晚間玩火,是母親對當時的我的一大忌諱,因為他們都說小孩子玩火,在晚間容易尿床。當我與煤油燈結伴為伍的時候,母親還說不能讓我在昏暗的燈光下與自己的影子耍獨角戲,否則我會做噩夢,自己會從甜睡的酣夢中心驚肉跳地狂呼亂喊,會引起父母們不必要的擔心。因此,兒時的我,大部分晚間的時間都是依偎在母親的懷裡,母親用她那雙長滿繭跡的手,搔癢我慢慢地進入夢鄉……

我至今仍然依稀地記得,我家當時點著的最漂亮的一盞燈是“四方燈”,這種燈是用四塊透明的玻璃豎立環環相扣而成,是母親不知要花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才能換來的這盞屬於我們的心燈啊。這種燈在晚間往往會被我們家擰到電閃雷鳴的地方,讓父親去犁耙那乾巴田的時候,派上用場最為適宜。我幼小的時候,我總是喜歡站立在這盞燈下,無論我怎樣吹噓,它都能夠經得起我噓風打哨的折騰。我最好奇的這盞鏡框式的煤油燈,主要是燈光反射之後又折射的影子,在玻璃中映出很多盞疊痕燈,它們的身影真讓我深不可測,直到我上初中時,用物理知識才解開這個謎底。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家鄉,有一種煤油燈象徵著一些家庭的榮華富貴,它一般是在適逢大型的紅白喜事的時候才派上用場,這種燈叫“馬燈”。這種馬燈比我家的那種鏡框式四方燈要昂貴很多,光的亮度也比較明潔。可是這種燈,在我們當時的村裡,只有獨一無二的一盞,據說是大伯母從異地他鄉嫁到爺爺家時陪嫁的高級嫁妝。據說這種燈,還是當時大富人家的閨女出嫁時才可以獲得如此好的待遇。於是,這盞燈在我們村裡就像天空中的那顆北斗星一樣,讓孩提時代的我只有艷羨而滋生望而生嘆了。在二十年前,我們村裡的那些紅男綠女們結婚的時候,就前來向伯母借這盞馬燈去接新娘以及鬧洞房。其他村子的人結婚只能是提著就像我們家的那盞鏡框式四方燈了。因此,這種馬燈在我們村裡也顯赫了一種尊貴,象徵著一個家庭的富裕。自從大伯家有了這盞高級的煤油燈,我們村子裡的男孩子去外面找伴侶的時候順手拈來般都容易多了,真是家鄉的“連心燈”呀!

今天,無論是鏡框式四方燈或高級的馬燈,都已經退出歷史的舞臺。一種新型的電燈和沼氣,將家鄉的人們從“煤油燈時代”引渡向“電氣化時代”;昔日的茅屋陪襯的屋瓦,已經褪盡固有的酡顏;從前被炊煙嫋起的鄉村圖景,今天被激盪山崖的音響所蒸騰……

故鄉變了。可是,我思鄉的慕緒依然像那盞煤油燈一樣,定格為一種曼妙的時空畫卷,駐進歷史的墨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