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飛地” 17萬畲鄉群眾的“強縣夢”揚帆起航

前不久,麗景民族工業園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項目——上海飛科項目落地動工。消息傳來,畲鄉沸騰了,人們暢想未來的同時,也時刻感懷,9年前省委那個激動人心的決定。

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景寧畲族自治縣。建縣以來,畲漢群眾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追求著更加幸福、更加美滿的生活。

群山環抱,成就了景寧獨一無二的生態優勢,卻也成為了這裡的“阿喀琉斯之踵”。由於歷史和自然原因,景寧的土地資源緊缺,空間狹小,基礎薄弱,工業化進程滯後,長期以來,在麗水九個縣(市、區)中,景寧畲族自治縣工業總產值一直位居末位。

這個掣肘,令景寧工業幾乎寸步難行。

作為全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歷屆省委、省政府一直牽掛著景寧的發展。為了幫助景寧突破瓶頸,2009年4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准在麗水經濟開發區設立景寧民族工業園,在麗水經濟開發區範圍內劃出4平方公里土地,扶持景寧工業經濟發展。

4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兩個景寧老縣城的面積,這對土地極其緊張的景寧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景寧也對這塊“飛地”十分珍惜。

做一道簡單的算術就能明白這塊工業用地對於景寧的巨大作用。根據麗水市統計局的統計報表,2008年,景寧全部工業總產值為17.08億元。即便是與麗水工業領域中的“第二集團”相比,這個數字也僅僅大致相當於兄弟縣(市、區)的三分之一左右。對於這個差距,當時的一位縣領導曾如此評價:“我縣的工業化與發達地區相比,至少有10年以上的差距;與周邊兄弟縣(市)相比,至少也有5年左右的差距”。

17萬畲漢群眾的“強縣夢”,在這塊夢想之地上,揚帆起航。

在建園初期,景寧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全力做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希望為日後的招商引資工作打好基礎。可事情並沒有像景寧人設想的那樣一帆風順。

“前期,我們的招商工作幾經沉浮,一直未能達到預期。於是,近兩年我們開啟‘二次創業’新徵程,在不降低標準的同時,著力提升‘軟件’,發揚‘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的畲鄉鐵軍作風,致力為企業提供‘媽媽式’服務,以‘精專’服企行動為載體,做到精準對接、精心謀劃、精緻服務,專門研究、專業指導、專項計劃,終於抱得諸多‘金磚’項目落地。”

為了能夠更加精準地服務企業,去年年底,園區管委會還將辦公地點從城區搬到了園區內。“我們上班多了半小時車程,企業辦事少了半小時車程,雖然是小事,但從這件小事裡能充分體現園區的服務意識和創業精神。”麗景園工作人員葉群告訴記者。

觀念的改變,也引發了行動的轉變。景寧邁開了雙腳,在奔跑中尋找“項目”。去年以來,麗景園組建了7支精準招商小分隊,由縣領導帶隊,前往上海、北京、深圳、溫州等地,精準對接各地客商,累計外出招商260餘人次,有效對接客商80餘次。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今年,麗景園成功實現10家企業落地,項目涉及新能源、高新電子、汽車零部件等低耗能、高效益的綠色環保產業,園區計劃供地855畝,預計總投資28.8億元。

日前,全省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麗水分會場在麗景園成功舉辦,備受期待的上海飛科項目正式動工,這個凝聚著園區心血的大項目,總投資15.2億元,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30億元,年稅收入2億元,將有力地帶動景寧的工業經濟發展。

今年,麗景園將引進上海飛科項目作為“縣長工程”來抓,縣委書記、縣長等領導多次帶隊精準招商分隊前往上海對接該項目,園區一把手發揚“五親五皮”招商法,精準、持續、深入對接上海飛科項目,園區幹部人人爭當招商員、宣傳員、服務員,有效形成一把手統籌抓,各級部門配合上,全園幹部齊頭進的濃郁招商氛圍。僅對接飛科項目累計外出68人次,行程超萬餘公里。

9年來,這塊“飛地”從一塊雜草叢生的荒郊野地變成了一片初具雛形的投資熱土,園區目前已累計完成政府投資15.9億元,形成了4500畝有效用地。如今,在這塊熱土上,引入包括娃哈哈、飛科電器等實體企業有35家,累計實現工業產值15億元,完成企業投資16.9億元,實現稅收收入2.88億元。

眼下,“二次創業”的麗景園正迸發出勃勃生機。在改革的浪潮中,景寧創新開創的“飛地經濟”模式,架起一座欠發達少數民族自治縣(景寧)與浙江大花園、創新區(麗水)合作共贏的政治橋樑、協調發展的經濟橋樑。在這塊試驗田裡,景寧綠色崛起有了新希望,麗水科學趕超有了新動力,國家破解欠發達地區發展難題有了新思路。(記者 姚馳 陳伊言 通訊員 葉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