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瑤寨:見證改革開放40年鉅變

在陽春市永寧鎮的大山裡住著一群瑤族人。他們曾經居住木皮屋,出行須翻山越嶺,如今家家蓋起樓房,出行不再難,瑤族文化得以傳承。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瑤族同胞講述改革開放40年來,他們的生產生活到底經歷了哪些變化?

深山瑶寨:见证改革开放40年巨变

永寧鎮是一個山區鎮,24個村中有4個瑤族村共2000多名瑤族人。其中,橫垌瑤族村是陽春市唯一保留講瑤語的村莊。

現年73歲的趙章瀾是土生土長的瑤族人,是一名講瑤語的退休老師。

趙章瀾告訴我們,改革開放以來,瑤族變化最大的就是曾經居住的木皮屋變成了樓房,出行翻山越嶺變成路路通水泥路,還有瑤族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並得以傳承和發展。

瑤民趙章瀾說,改革開放之前,在這個山頭上生活比較困難。以前蓋寮房,用木皮蓋寮房來居住,現在基本都有了樓房,路也通了。以前要翻山越嶺,我讀書的時候,要到陽春一中讀書,從早上五點多,天還沒亮,自己翻山越嶺到達春城已經到上晚修時間,爬山路五十多公里。現在就不同了,坐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改革開放後,有能力的瑤民都出外面了。因為畢竟在瑤山裡環境惡劣,所以在珠三角到處都有我們的瑤胞,他們會經常回老家走一走。

深山瑶寨:见证改革开放40年巨变

為保護、傳承瑤語等優秀少數民族文化,趙章瀾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合編了瑤漢雙語鄉土教材《瑤語》課本。橫垌瑤族村還準備舉辦瑤族文化活動,讓瑤族文化在這裡煥發新的光彩。

瑤民趙章瀾說,現在很多年輕一代,很早出外了。很多人不會說瑤語,所以我退休後編輯了一本瑤族語書,(作為)鄉土教材,希望發到各家各戶,使年青一代能夠把瑤語傳承下去,不要流失了。瑤族的文化活動保持下來的,只有盤王節。盤王節會做些什麼?盤王節即每年10月16日前後兩個月選好日子祭祀,擺長桌宴。

水有源,樹有根。對於今後瑤族的發展,趙章瀾希望能借建設美麗鄉村的東風,打造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修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腳樓,把這裡的旅遊經濟帶動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