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败让李鸿章一人背负骂名,对此你怎么看?难道慈禧、光绪就没责任吗?

用户61902021


甲午战争失败,不是一个人的失败,是整个大清朝的失败。这时候,迫于清朝子民的舆论压力,就需要一个替罪羊来背负骂名。

这个骂名谁最合适?首先,大清王朝的统治者是光绪,幕后实际统治者是慈禧太后。这两个人当然不能背黑锅。其次,一般普通人是背不动这口黑锅的,当然需要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顶上去,李鸿章成了首选。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抛头露面的,一面处理军国大事,一面与列强斡旋。他与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自己推在了风口浪尖上。当然,条约怎么签订,是慈禧太后定好的盘子。但是他又不能说出来,只能心甘情愿地背锅。





阳光沐浴大道


关于甲午战败的原因,李鸿章曾经跟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探讨过。那是在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出访德国。德皇为李鸿章举办了盛大的阅兵式,李鸿章看着装备着先进武器的德军,一个个精神焕发斗志昂扬,而且军阵变化缓急有序整齐划一,不仅悲从中来:“我如果能够有这样的十个营,甲午一战就不会败给日本!”

李鸿章终于见到了久仰的俾斯麦,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实录,为了保证真实,而且大家也能看懂,就不转换成现在的语言了。李鸿章问:

“何以图治?” 俾斯麦答:“以练兵为立国之基,舍此别无良策。兵贵在精而不在多,五万足矣。” 李鸿章感叹:“挑选五万精兵绝非难事,然我国缺乏教授军事之人,三十年鸿章处心积虑建设国防,哪知甲午一战全军覆没,真好生惭愧!”

这倒怪不得李鸿章喊冤,北洋水师从1883年到1895年十多年时间里,没有购买一艘新军舰,更别说升级现有军舰武器系统了,“吉野”等日本军舰装配的是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6寸40倍口径速射炮,而“定远”等北洋军舰装备的是德国克虏伯305mm后膛炮。甲午海战中,日军发射的炮弹数量十几倍于北洋水师 ,炮弹威力百倍于北洋水师。清军的炮弹打敌舰,打中了也就是一个窟窿,敌舰打清军,一炸就是一大片,而起人家打了三四炮,清军第一炮还没装填完呢。

鲁迅说:中国发明了火药只会做鞭炮。这话虽然不全面,但是用在北洋水师上倒是很贴切:他们炮弹用的就是制造鞭炮的“黑火药”,而且还是当年购舰时随舰赠送的,北洋水师所配备的大部分还是不能爆炸的实心弹,这种实心弹弹体内常配以沙石增重(电影中出现的炮弹倒出沙子的情节就是出自这里,但是电影曲解了原意),是完全以自身重力和冲击力来攻击对方军舰,打上去就是碗口大一个窟窿。而日军所使用的炮弹全部为填装新式的的开花弹,其威力是“黑火药”的一百倍,几炮就能干沉一艘巨舰。

可是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不差钱,尤其是北洋水师每年五百万两的军费,更是让日本人流口水:“定远”那样的七千吨亚洲第一巨舰每艘才一百四十万,十几年的军费,打造世界第一舰队都够了。

日本人的口水白流了,因为账面上是有每年五百万军费,可是到李鸿章手里就没几个了,再加上层层贪污,能给将士们按时发饷,不至于闹出兵变,李鸿章就烧高香了。

那么钱都到哪去了呢?我们来看一条史料:“光绪十七年四月,户部决定,南北两洋购买洋枪、炮弹、机器事,暂停两年,所有银子解部充饷。”这下急的丁汝昌直跳脚:“清朝海军战斗力远逊于日本,添船换炮刻不容缓。”丁汝昌奔走呼号了一个月,这才等来了上谕:“可以拨款,你回去静等。”丁汝昌从五月开始等,一直等到秋叶落成堆,一两银子也没见到,只好请李鸿章亲自出马,但是李鸿章也碰了一鼻子灰,被光绪(名义上是他)用“饷力极绌”四个字就打发了。

就在甲午海战的前两年,德国工程师汉纳根就建议购买开花炮弹,李鸿章也下令购买,但是却一颗也没买回来——主管户部的“帝师”翁同龢不同意,拒绝的理由就两个字:“浪费”。

大家都知道,在1894年(甲午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9月17日清军在甲午战争中全面失败,另一件事是11月7日 ( 即阴历十月初十 )慈禧六十大寿。

翁同龢千方百计克扣下来的海军军费去了哪里,大家想必心知肚明,慈禧一盘菜,够买十枚开花弹。买一枚开花弹翁同龢都认为是“浪费”,但是慈禧“寿宴”却“不可轻率”。不但挪用海军军费修建了颐和园,还准备再拿出三千万两白银,在西华门至颐和园的几十里大道旁,沿途点缀景观,搭建经坛、戏台、彩殿、牌楼,组织僧道念经,戏班演戏,夹道欢迎……


半壶老酒半支烟


李鸿章,在传统的观点来看,他是个卖国贼,中国好几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由他签订的,他一生签过最丢脸的条约莫过于《马关条约》了。我接下来说几个李鸿章签约的细节,来驳斥他的骂名

。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后,慈禧委托李鸿章去与日方谈判。虽说清朝全权授予李鸿章处理,可李鸿章也知道清朝是捉襟见肘,财政困难,便想着“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与日方代表反复辩论,为的就是少赔款。李鸿章也在日本遭遇了一场生死劫,他在住处被人暗杀,脸上挨了一枪,可这也为清朝减少了一亿两的赔款。据说李鸿章对美国顾问说道:“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在签订条约后,李鸿章发誓再也不登日本的土地,从这几个细节中,李鸿章的爱国之情可见一斑,世人不一定要说他是个卖国贼,他也是被逼无奈。

所以说大家光骂李鸿章是不对的,他只是替朝廷办事,他个人还是爱国,并不想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使自己遭人唾弃。可他没有办法,他是清朝的臣子,总有人要拉出去当替罪羊,李鸿章便是清朝的替罪羊。慈禧与光绪当然有责任,他们两个管理不好国家,导致国家败亡,要是慈禧不挪用海军的军费,多花点钱在海军建设上,说不定北洋水师也不至于全军覆灭。可是大家只记得签约的人,却忘记了背后的人。李鸿章,不该背上这个骂名。


98历史


淮军在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后势力巨增。已经成了令满清政府惧怕的存在。

满清政府在太平天国的打击下,已经摇摇欲坠。八旗、绿营已经不能依靠。过度依靠新起的湘军、淮军、楚军也有担忧。本来想在一众汉人派系搞平衡牵制,结果李鸿章淮军一脉越来越大。海上有北洋,岸上有朝鲜的聂士成、台湾的刘铭传,洋人还都只买李鸿章的帐,这令清政府和各派系都又恨又怕。

甲午一战,日本海上击垮北洋,其它三支水师按兵不动。(最远的广东水师派来两条船,李瀚章当时任两广总督)陆上击垮了吴长庆。(八旗逃的比兔子还快。时隔六年老佛爷一句挑战全球,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和洋人死磕。)

甲午战败,李鸿章受命签条约。一来皇上、太后不可能签,二来日本人也很清楚自己打败的是李鸿章而不是整个大清。


难得浮生闲半日


在封建时代,皇权高于一切。甲午海战之败,李鸿章虽有罪责,但归根结底李鸿章是臣,虽有大权独揽之名,却无大权独揽之实。海军经费之有名无实路人皆知,谁之过也?那么多的公款在北洋军里白走了一遭,其作战实力若不吹嘘又怎能应付整个官僚阶层?说白了,甲午战败是李鸿章不能不背的黑锅!慈禧知道,光绪知道,大半个朝廷的官员都知道。只有李鸿章的政敌们装不知道,所以一个劲儿地打击李派。慈禧为了打击权力熏天的李派,也有意地进行了清算,但这个清算是有限度的,因为慈禧太清楚李鸿章在替自己背锅,所以后来还是要重用。当然,不重用也不行,清流派夸夸其谈还行,真要论起办实事,还得指望李鸿章这些重臣大吏。


喊冰



济世论事


甲午战争谁该负责,慈禧,光绪,腐朽衰败的朝廷,内斗不止不团结的上下官员都有责任,慈禧的责任最大,李鸿章也有一定责任,但在众多该负责的人里面,他既可以往前排又可以往后排,但无论怎么排,都不应由他一个人来担,但现实就是他担了,而李鸿章的卖国贼骂名要从几个方面看。一个是当时并不深刻认识国局的读书人的普通百姓,市井小民,他们给李鸿章背上卖国贼是不清不明,再一个是朝廷里的李鸿章对面那些人,这个卖国贼的含义和背景他们是清楚的,但偏要为之,乐意为之,第三就是后世之人,准确说是写历史的人,他们干这种给别人戴上帽子的事情太多了



经过的人没有名字


简单说吧,重大历史人物的好坏,都是由大事决定其成败的,光绪就不多说了,生不逢时,志大才疏八个字就可以概括。慈僖呢?政治能力是有的,但是有些决策误国,有些决策,例如最终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又是明智的,所以四六开比较合适,在风雨飘零的清末,作为最高决策人,她一个老娘们,算是合格了。但是李鸿章,吃回扣拿贿赂,前线将士打了胜仗都能被他们谈出一个耻辱和约,新疆危难,立马就提议放弃新疆,自己弄个北洋水师,还视为私产,在朝鲜水陆两军皆败,一系列的事实与其搞洋务的一点功劳相比,罪远大于功。


壹贰叁4674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真正配称国贼汉奸是李鸿章!第二位是同盟会国民党。

卖国未遂康梁贼党。

反人类反文明败类屠夫曾剃头。

真实历史面前,一切洗白,都是枉费心机痴心妄想。



甲年战败由李鸿章一人背锅挨骂是极不公正的,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要问责,慈禧、光绪首当其冲,李鸿章为次。

首先,清庭缺乏战略预判,战前日本已完成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转变,掠夺资源成为其侵略扩张核心,身边中国为首选,而清庭毫无洞察,不事防备。

第二,国弱力差,政治腐败,尽管因掀了洋务运动,略有振兴,而日本发展更快,加上李鸿章等主军者多为汉官,处处受肘,发展军事力不从心,有钱修圆明园、祝寿,却拒购军事装备。

第三,作为朝庭,没有及时发动民众,举国抗日,责在慈禧、光绪。

当然,李鸿章领旨抗日,没有抱决死之心,且战术有误,先委屈于朝庭后又受辱于外强,体现其宁弯不折的心智性格,甲午之败必有其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