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为何记载刘邦拔剑斩蛇,赤帝子杀白帝子,赤帝和白帝是谁?

红雨说历史


史记记载: 汉高祖刘邦为沛县亭长的时候,为县里押送一批农夫去骊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刘邦自己思量,便是到了骊山也会定罪被杀。于是走到丰县以西的涸泽地就停下,饮酒大醉,夜里干脆就把剩下的农夫也都放了。并对他们说: "你们都走吧,我从此也要亡命天涯了。"农夫中愿跟随刘邦的还有十多个。刘邦带醉行走在丰西泽中,让一个农夫在前面探路。农夫回来说:"前有一大蛇挡路,我们还是往回走吧"。刘邦借酒劲说:"大丈夫独步天下有何可怕的!"于是到前面拔剑将蛇斩断。蛇从正中间被分为两段。走了几里地,刘邦醉得倒下睡着了。队伍中走在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一个老太太在路边连夜放声啼哭。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说:“我儿子被人杀了,所以痛哭”。又问她儿子为何被杀,说:"我儿子是白帝子,变成蛇横在路上,现在被赤帝子杀了,所以我很伤心"。人们以为她胡说八道、散布谣言,想打她,这个老太太突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到前面,刘邦才醒过来,人们把老太太之事告诉了他。只有刘邦心里很是高兴,心生自豪,跟随之人越来越敬畏他。秦始皇曾说:"东南方向有天子气”。于是始皇亲自东来,刘邦怀疑秦始皇说的就是自己,就躲了起来,藏到荒凉的芒砀山的深山老林中。吕雉(刘邦原配夫人,后来即大名鼎鼎的吕后)和其他人都寻找他,每次都能在人迹罕至之处找到。刘邦觉得奇怪,就问是怎么回事。吕雉说:"你在的地方头上总有云气凝结,所以我们根据这一现象总能找到你"。刘邦听了很高兴,沛县中的人知道后,许多人都来归附刘邦。

野史记载: 刘邦斩蛇前,白蛇说:“你今日欠的总是要还的。你斩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斩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刘邦一剑把白蟒从正中间斩为两段。所以西汉传到平帝,白蛇化身王莽,毒杀汉平帝,篡汉为新。后汉光武帝灭了王莽,恢复汉室,建东汉王朝。而东西二汉各传200余年。

白帝,即是少昊金天氏.是神话中西方之神,父是太白金星,母是天山的仙女皇娥。少昊,嬴姓,名挚,号金天氏,又称白帝、西皇,所以刘邦借白帝之名意指秦朝赢姓天下,我即已斩白帝之子,赢姓天下理所当然归我所有。

赤帝是神话中南方之神。唐贾公彦疏:“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刘邦因从南方楚国而来,故以赤帝子孙自居。



通俗封神演义


根据老妖的推测,这与五德终始说以及秦国先祖有关。赤帝子杀白帝子代表着汉取代秦是天命。



首先赤帝与白帝是谁?

所谓赤帝与白帝,是指古代崇拜的五方上帝中的两位。

五方上帝指东方青帝太昊、南方炎帝神农氏、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

赤帝就是南方炎帝神农氏,白帝是西方之神少昊。

这是刘邦集团按照传统规矩把刘邦进行神格化塑造。



那刘邦集团为什么选择赤帝呢?

按照五德终始说,秦国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周有“赤乌之符”得火德,秦代周得水德。

如此推下去,汉代秦应为土德,刘邦应该是黄帝子才对?而秦也应该是玄帝子。

其实最初被周平王立为诸侯的秦襄公,认为受到西方白帝的庇佑,选择祭祀的就是白帝。

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

秦文公时梦见黄蛇从天而降,托梦对他说,命他主白帝祭祀。

白帝少昊,名挚,赢姓也,是嬴姓等的祖先。少昊以金德王天下,西方五行中也属金。

所以虽然嬴政出于代周的天命观而做出秦得水德,但是秦国从立国之处祭祀白帝几百年,白帝子也是对秦王室的称呼。

从汉取代秦的天命观上讲,刘邦只有选择南方上帝炎帝(赤帝),南火克西金,所以汉必然取代秦。


妖鬼杂谈录


这种传说,其实就是凝聚人心的一种宣传方法。“队伍不好带”,人心是最难控制的,到了近代、现代,除了必要的物质报酬,大到国家层面靠的是“信仰”,如辛亥革命志士们以“推翻满清、建立共和”为已任、抗日战争官兵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守卫边疆的战士“祖国在我身后”……小到单位层面,靠的是“企业文化”,文化是单位的核心灵魂。

    那么在古代,大佬们要造反、起事,怎么能迅速拉起队伍、扩充势力呢?像袁绍这类“四世三公”的官N代、富N代毕竟是少数,多数大佬都是白手起家,需要制造“天命所归”的故事,赋予自己一种特殊的神奇,使文化程度不高的民众,深信不疑的拥戴。常用的一种套路,就是大佬的爷爷或老爹,梦见或遇见金甲神人送来个娃,待大佬的娘生他时,满屋红光,如同火烧。

    相比这种,刘邦斩白蛇起义的传说,就要高级多了: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史记集解》记载:秦襄公自以居西戎,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这就是说,秦人早就有祭拜白帝的习俗。白帝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东夷人的首领,中国嬴姓及其秦、徐、黄、江、李等数百个姓氏的始祖。

古时以“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为基础,构建了以“五行相生相克”与“五行对应”为主的思想哲学体系。战国后期,有阴阳家提出每个朝代,对应一个德行,是为“五行德运说”,相生相克,不断循环。汉朝是火德,火克金,而金对应白色。又有五方五色帝的说法,即天帝有五个,各据一方;刘邦长在楚地,楚地在南,对应赤帝;秦在西方,对应白帝。也就是,汉代秦,政权的合法性。

“赤帝子斩白帝子”的故事,也许就是刚起事的泗水乡刘乡长,和几位可靠的小伙伴,演的一出情景神话剧,蛇是真斩,老太太也哭了,不过可能都是事先安排好了。经过宣传,附近都在传说着这个神奇的事情,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多,刘乡长的人气大涨,乡长成长为“沛公”,开大汉近四百年基业。







熠熠生辉yao


1.白帝子:借指秦,赤帝子:借指汉;

2.史书记载赤帝子斩白帝子,暗指汉代秦,是天命所归。所谓受命于天,就是君权神授的依据。

3.刘邦通过这种神化方式,一方面为他的统治寻求合法依据,另一方面也是愚民的需要。


太史辞


一是这个传说本来在刘邦起义的时候就流传,记载是忠于历史。

二是为了证明君权神授的封建社会的理念。

三是赤帝是南方之神,估计当时赤帝之子指项羽,白帝是北方之神,估计白帝之子指的是刘邦。

所以《资治通鉴》就按照历史来写了。

暂时解释这么多。如有新的发现再说。谢谢你的提问。


南山守望


说得太明白你都懂,显不出来他来头大。你势必要点点头做出一副奥,原来是这样的样子掩饰自己的无知。然后就上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