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中為何記載劉邦拔劍斬蛇,赤帝子殺白帝子,赤帝和白帝是誰?

紅雨說歷史


史記記載: 漢高祖劉邦為沛縣亭長的時候,為縣裡押送一批農夫去驪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劉邦自己思量,便是到了驪山也會定罪被殺。於是走到豐縣以西的涸澤地就停下,飲酒大醉,夜裡乾脆就把剩下的農夫也都放了。並對他們說: "你們都走吧,我從此也要亡命天涯了。"農夫中願跟隨劉邦的還有十多個。劉邦帶醉行走在豐西澤中,讓一個農夫在前面探路。農夫回來說:"前有一大蛇擋路,我們還是往回走吧"。劉邦借酒勁說:"大丈夫獨步天下有何可怕的!"於是到前面拔劍將蛇斬斷。蛇從正中間被分為兩段。走了幾里地,劉邦醉得倒下睡著了。隊伍中走在後面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一個老太太在路邊連夜放聲啼哭。問她為什麼這樣傷心,說:“我兒子被人殺了,所以痛哭”。又問她兒子為何被殺,說:"我兒子是白帝子,變成蛇橫在路上,現在被赤帝子殺了,所以我很傷心"。人們以為她胡說八道、散佈謠言,想打她,這個老太太突然不見了。後面的人趕到前面,劉邦才醒過來,人們把老太太之事告訴了他。只有劉邦心裡很是高興,心生自豪,跟隨之人越來越敬畏他。秦始皇曾說:"東南方向有天子氣”。於是始皇親自東來,劉邦懷疑秦始皇說的就是自己,就躲了起來,藏到荒涼的芒碭山的深山老林中。呂雉(劉邦原配夫人,後來即大名鼎鼎的呂后)和其他人都尋找他,每次都能在人跡罕至之處找到。劉邦覺得奇怪,就問是怎麼回事。呂雉說:"你在的地方頭上總有云氣凝結,所以我們根據這一現象總能找到你"。劉邦聽了很高興,沛縣中的人知道後,許多人都來歸附劉邦。

野史記載: 劉邦斬蛇前,白蛇說:“你今日欠的總是要還的。你斬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斬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劉邦一劍把白蟒從正中間斬為兩段。所以西漢傳到平帝,白蛇化身王莽,毒殺漢平帝,篡漢為新。後漢光武帝滅了王莽,恢復漢室,建東漢王朝。而東西二漢各傳200餘年。

白帝,即是少昊金天氏.是神話中西方之神,父是太白金星,母是天山的仙女皇娥。少昊,嬴姓,名摯,號金天氏,又稱白帝、西皇,所以劉邦借白帝之名意指秦朝贏姓天下,我即已斬白帝之子,贏姓天下理所當然歸我所有。

赤帝是神話中南方之神。唐賈公彥疏:“五帝者,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紀。”劉邦因從南方楚國而來,故以赤帝子孫自居。



通俗封神演義


根據老妖的推測,這與五德終始說以及秦國先祖有關。赤帝子殺白帝子代表著漢取代秦是天命。



首先赤帝與白帝是誰?

所謂赤帝與白帝,是指古代崇拜的五方上帝中的兩位。

五方上帝指東方青帝太昊、南方炎帝神農氏、中央黃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

赤帝就是南方炎帝神農氏,白帝是西方之神少昊。

這是劉邦集團按照傳統規矩把劉邦進行神格化塑造。



那劉邦集團為什麼選擇赤帝呢?

按照五德終始說,秦國統一後秦始皇認為周有“赤烏之符”得火德,秦代周得水德。

如此推下去,漢代秦應為土德,劉邦應該是黃帝子才對?而秦也應該是玄帝子。

其實最初被周平王立為諸侯的秦襄公,認為受到西方白帝的庇佑,選擇祭祀的就是白帝。

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

秦文公時夢見黃蛇從天而降,託夢對他說,命他主白帝祭祀。

白帝少昊,名摯,贏姓也,是嬴姓等的祖先。少昊以金德王天下,西方五行中也屬金。

所以雖然嬴政出於代周的天命觀而做出秦得水德,但是秦國從立國之處祭祀白帝幾百年,白帝子也是對秦王室的稱呼。

從漢取代秦的天命觀上講,劉邦只有選擇南方上帝炎帝(赤帝),南火克西金,所以漢必然取代秦。


妖鬼雜談錄


這種傳說,其實就是凝聚人心的一種宣傳方法。“隊伍不好帶”,人心是最難控制的,到了近代、現代,除了必要的物質報酬,大到國家層面靠的是“信仰”,如辛亥革命志士們以“推翻滿清、建立共和”為已任、抗日戰爭官兵們“誓死不當亡國奴”、守衛邊疆的戰士“祖國在我身後”……小到單位層面,靠的是“企業文化”,文化是單位的核心靈魂。

    那麼在古代,大佬們要造反、起事,怎麼能迅速拉起隊伍、擴充勢力呢?像袁紹這類“四世三公”的官N代、富N代畢竟是少數,多數大佬都是白手起家,需要製造“天命所歸”的故事,賦予自己一種特殊的神奇,使文化程度不高的民眾,深信不疑的擁戴。常用的一種套路,就是大佬的爺爺或老爹,夢見或遇見金甲神人送來個娃,待大佬的娘生他時,滿屋紅光,如同火燒。

    相比這種,劉邦斬白蛇起義的傳說,就要高級多了: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史記集解》記載:秦襄公自以居西戎,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這就是說,秦人早就有祭拜白帝的習俗。白帝是遠古時羲和部落的後裔,東夷人的首領,中國嬴姓及其秦、徐、黃、江、李等數百個姓氏的始祖。

古時以“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為基礎,構建了以“五行相生相剋”與“五行對應”為主的思想哲學體系。戰國後期,有陰陽家提出每個朝代,對應一個德行,是為“五行德運說”,相生相剋,不斷循環。漢朝是火德,火克金,而金對應白色。又有五方五色帝的說法,即天帝有五個,各據一方;劉邦長在楚地,楚地在南,對應赤帝;秦在西方,對應白帝。也就是,漢代秦,政權的合法性。

“赤帝子斬白帝子”的故事,也許就是剛起事的泗水鄉劉鄉長,和幾位可靠的小夥伴,演的一出情景神話劇,蛇是真斬,老太太也哭了,不過可能都是事先安排好了。經過宣傳,附近都在傳說著這個神奇的事情,投奔他的人越來越多,劉鄉長的人氣大漲,鄉長成長為“沛公”,開大漢近四百年基業。







熠熠生輝yao


1.白帝子:借指秦,赤帝子:借指漢;

2.史書記載赤帝子斬白帝子,暗指漢代秦,是天命所歸。所謂受命於天,就是君權神授的依據。

3.劉邦通過這種神化方式,一方面為他的統治尋求合法依據,另一方面也是愚民的需要。


太史辭


一是這個傳說本來在劉邦起義的時候就流傳,記載是忠於歷史。

二是為了證明君權神授的封建社會的理念。

三是赤帝是南方之神,估計當時赤帝之子指項羽,白帝是北方之神,估計白帝之子指的是劉邦。

所以《資治通鑑》就按照歷史來寫了。

暫時解釋這麼多。如有新的發現再說。謝謝你的提問。


南山守望


說得太明白你都懂,顯不出來他來頭大。你勢必要點點頭做出一副奧,原來是這樣的樣子掩飾自己的無知。然後就上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