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擠的地方竟然不是北京上海!

中國哪裡最擠?

中國最擠的地方竟然不是北京上海!

從自身感受出發,有人會說,早高峰的地鐵最擠、公司的電梯最擠;有人會說,市中心(尤其是金融中心)最擠;有人會說,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最擠。

這些感受對不對呢?

第一條大概是對的。我們以人口密度作為擁擠程度的衡量,早高峰地鐵站的人口密度可以達到600萬人/平方公里!

中國最擠的地方竟然不是北京上海!

然而,市中心最擠、一線城市最擠這兩個結論是否總是正確呢?這就需要我們拉出數據來看一看了。

我們使用了脈策數據提供的日間人口數據,對全國多個城市進行了250m*250m空間格網尺度的人口密度比較。從上海開始:

中國最擠的地方竟然不是北京上海!

上圖是上海日間人口密度超過4.8萬人/平方公里的地區,顏色越亮密度越高。同日常感受一樣,陸家嘴、南京東/西路、徐家彙等地是人口密集區。為了方便比較,下圖給出了以街道為單元的人口密度情況:

中國最擠的地方竟然不是北京上海!

上海的街道整體上看擠得比較均衡,外灘(街道)最擠在情理之中。超過8萬人/km²的人口密度是什麼概念呢?

想象一下,你在外灘有一套100平米的江景房,裡面住了8個人,相當於開了個小派對。聽上去好像也還行?

放眼中國,有沒有更擠的地方呢?

中國最擠的地方竟然不是北京上海!

如果我們選出每個城市最擠的一個街道參加評選,上海外灘才只能排到第8,北京建外也才排到第5!一線城市集體落敗,被重慶、鄭州、南京等甩在身後,大陸地表最擠街道之名花落重慶南紀門

重慶為什麼這麼牛逼呢?難道4D城市比我們這些3D城市多出來一個“裝人”的維度?

中國最擠的地方竟然不是北京上海!

由上圖可知,重慶號稱山城,崎嶇的地形導致了重慶多中心、小中心的城市佈局,也把3千多萬人逼向了少數相對平坦的地帶。“向上發展”“向擠發展”成了重慶獨特的城市風貌。

中國最擠的地方竟然不是北京上海!

如果把重慶和上海比較,會發現重慶不同地區的擁擠程度差別較大,但它擠起來很猛。上海最擠的外灘街道放在重慶也不過排第五。

同樣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在南紀門街道里得有16個大人和1個小孩,感覺像一個人丁興旺的大家族在吃年夜飯。

說完山城,再看帝都。

中國最擠的地方竟然不是北京上海!

北京最擠的是建外街道,人口密度約為外灘的1.2倍,這意味著100平米的房子裡有近10個人。而同為金融要地,魔都陸家嘴的人得翻一倍才能和帝都金融街擠成一個樣。

除了北上重慶,我們再來看看全國其他擁擠的城市和地區:

  • 統計中總排第二的鄭州解放路街道,人口密度約是深圳排第二的南園街道(6.8萬人/km²)的2倍;
  • 廣州最擠的北京街道(9.4萬人/km²)放在武漢也勉強排第二;
  • 杭州和濟南的街道擁擠程度相仿,最高都在5萬人/km²左右;
  • 新街口6.6萬人/km²的水平只能擠到南京前四;
  • 而4.1萬人/km²的春熙路更慘,在成都只排老八。

選出這些城市裡的部分街道,把它們表現在圖上大概是這個樣子:

中國最擠的地方竟然不是北京上海!

從這個角度來看,重慶和鄭州都很有潛力問鼎大陸擠都。

如果視野再開闊些,同世界大都市的一些地區相比,上面這些地方能擠成什麼水平?

中國最擠的地方竟然不是北京上海!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重慶南紀門街道憑藉一擠之力險勝倫敦金融城,但比起紐約曼哈頓中城的人山人海還是有很大差距。而且在一些金融業發達的地區,比如北京金融街和上海陸家嘴,它們的人口密度也比倫敦金融城和紐約曼哈頓下城小很多。

中國最擠的地方竟然不是北京上海!

而從更大的層面來說,紐約曼哈頓、東京都心3區(千代田區、中央區和港區)和巴黎市區(20區)的人口密度也超過國內北上廣深等同級別區域。

天下熙熙攘攘,為利人來人往。人擠人的感覺不好受,但它也或多或少反映了地區發展水平,又隱隱考驗著城市基礎設施。

統計數字能否真實代表實際感受?重慶南紀門和倫敦金融城的擠法有何不同?東京都心3區的地鐵會比上海黃浦區的更難乘坐嗎?此類問題就留給城市規劃者去思考吧。

最後,附上國內部分城市超過5萬人/km²的街道人口密度表:

中國最擠的地方竟然不是北京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