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患者冬季如何养生?

中老年保健杂志


心血管患者冬季如何养生?

冬季养生要点

由上可知,冬季是一个阴阳交替、重阴必阳、以阴寒之气为主逐渐转阳的季节,草木凋零,昆虫蛰伏,万物闭藏,所以顺应自然变化,顺势养生,人也应该以“藏”为主。中医认为,冬季通于肾气,肾主藏,为封藏之本,如植物保存能量待来年生长一样,冬季补养肾气尤为重要。因此,冬季主要是“封藏和养肾”。

肾在五行主水,心属火,水克火,水主冬季必克火,冬季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病,封藏和养肾实际也是预防心血管病的措施之一。在情志上志存心里,静心养神,不宜张狂;在寒温上避寒就温,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减少室外活动;在锻炼上不宜大汗,降低强度,适当活动;在饮食上适当温补,顾护肾气,避免寒凉之品;在疾病上既病防变,针对性预防,及时就医,防治心脑肾等高发病。

另外,男子为阳刚之体,女性为阴柔之体,相对于男性,女性的冬季更应注意,女性耐寒力差,更易受寒邪困扰,可能会有痛经加重、白带增多,因此应特别注意保暖,杜绝凉食,经期尤应杜绝一切“凉”。

对于中老年人,以虚为主,在按照上述方式养生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睡眠。老年人本就睡眠少,冬季适合睡觉,借此机会能很大幅度恢复机体的活力。老年人手脚冰凉,多为阳气不足,是机体衰退的表现,应多进食温补之物,比如枣、羊肉、牛肉、鸡肉,香辛调料如花椒、茴香、桂皮等,茶饮以红茶、发酵茶、砖茶、茯苓茶、黑茶等为佳。因冬天五色在黑,可以多进食黑色食物如黑豆、木耳、黑枣、桑葚、黑枸杞、黑花生等。

另外也可以艾灸关元、足三里、复溜等穴位,温暖身体。同时注意肾为水火之脏,补阳应兼顾补阴,可适当在温阳时加入滋补肾阴之品,如黑生地、枸杞子、女贞子等。

冬季饮食宜忌

饮食不节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如过食肥甘,痰湿内生,可引起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高血压、冠心病;酗酒或食凉饮冷,可以生湿蕴痰,阻滞心脉,蒙蔽清阳,也可引起高血压、心绞痛或心律失常等。因此饮食调养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养生内容。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此时虽然可进补,但对于存在心血管疾病基础的患者来讲,饮食仍宜掌握清淡少脂、定时定量的原则。

清淡不是不要营养或减少营养,如鱼、肉、蛋、奶之类,关键是要控制摄入量和健康的烹制方法。正确的做法是,每日交替食用,要控制量,同时配合各种谷物、蔬菜、水果;烹制要清淡爽口,不可贪图浓滋厚味;也不宜过饱,否则也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神不宁,阻滞气血运行,所以吃饭应规律、适量。

另外,吸烟、饮酒、喝浓茶和咖啡会振奋心神,加快气血流通,容易引起气血逆乱,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衰和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很多朋友有喝茶的习惯,现代研究提示饮茶有益健康,冬季饮茶应以红茶、发酵茶、砖茶、黑茶为主,且不可过浓。

总之,冬季养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减咸增苦:

每个季节都有其特点,饮食养生也各不相同。《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有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麦、羊肉、杏、薤皆苦”之说 。苦味能坚,可补肾,《四时调摄笺》中说: “冬之时, 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 恐水克火,心受病,故宜养心。”也提出冬季宜食苦,冬季肾旺,水旺则克火太过,可使心受病,而苦入心,益心气,则可补心以御水,故冬季宜食苦。适当减少咸味的摄入,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所讲的五味(酸、苦、甘、辛、咸)并非绝对等同于口中的味道,而是对食物药物本性的描述,不能与口味等同。

2.冬季宜补:

冬季是养身体的大好时机,阴气闭藏,营养更容易濡养脏腑,存储在体内,中医称之为“秋冬养阴”,阴并非代表寒凉,不可认为冬季食凉,中医讲阳化气,阴成形,阴是组成人体的物质的概括。一方面补充充足的热量来抵御严寒,常见的温热食物包括牛肉、羊肉、狗肉、鸡肉、桂圆肉、枣、蛋类、猪血、糯米、韭菜、葱、姜、桂皮等。另一方面补养身体,羊肉、狗肉等可以温肾壮阳,而黑色食物家族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桑葚、黑枸杞、木耳等多益补肾,因为黑色入肾,其次阿胶、龙眼、山药、栗子、枸杞子、核桃兼顾阴血,也是进补佳品。此外多食用养心健脾的食品,如小麦、大麦、大枣、红莲子等,补养心气,防范心血管疾病。

3.饮食养生避免误区:

①补养注意勿过,比如有人吃羊肉上火。羊肉虽为冬季温养的佳品,《金匮要略》记载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温补祛寒,但应结合体质与自身疾病,对于痰湿内蕴或内存火热者并不适宜。②有些女性吃阿胶上火也是相似道理。阿胶虽是补血圣药,但量大却容易瘀滞体内生湿生火,尤其对于痰湿、气滞、内有实寒之人,过量食用反而成为人体垃圾。③海参、鲍鱼,对于身体不需要或食用过量者也是如此。以上人群可选用食药同源之中较为平性之品,如补脾、肾的山药,补肾的枸杞、核桃,清心安神的莲子心,祛湿的芡实、薏米,养血的大枣,温阳散寒的肉桂等。

——追随您的心声 提供专业回答——


中老年保健杂志


心脏对于我们来说就"太阳",大家都知道没有太阳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心脏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就是生存的必需品。在生命过程中,正常心脏始终是有节奏有规律的跳动,成人每分钟60~100次每分钟,儿童比成人快,而心脏的作用就是为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代谢终产物,使细胞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功能。因此,心脏被人们俗称为"血泵",而心脏的正常工作需要冠状动脉提供足够的血液,因此,冠状动脉无法满足时,就会导致人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那么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究竟该如何保养呢?首先,心血管疾病多发于秋冬季,人体受冷空气的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增高,心脏的负荷增大,因此可引起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痉挛,使原本狭窄的血管更加狭窄,从而形成血栓使血管堵塞,最终导致心绞痛心梗的发生。我们知道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保养就成了重中之重。
万物的生长都有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我国传承几千年的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秋冬必须保养体内的阴气。

建议一,注意保暖,不要着凉。冬季冷空气的到来,引起老人的冠状动脉的收缩,以致心肌缺血等,所以,出门一定要注意保暖,多穿衣服,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

建议二,外出不要过早。很多老人都注重锻炼身体,一般都会早早起床,出去锻炼。而冬季太阳没出来之前,冷空气中氧含量特别低容易导致血氧供应不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建议老人,等太阳出来了外面天暖一点,再外出锻炼身体。

建议三,适当的锻炼,保证身体的正常代谢。冬季人体本身消耗的能量就会增多,如果再过量的剧烈运动,会使身体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老人不适合做剧烈的运动,可以适当的锻炼如慢走,太极等都是最佳的选择。

建议四,规律饮食,规律排便。冬季人们都喜欢对自己身体开始大补,吃一些油腻的肉类等等,而正是这些油腻的肉类对心血管患者来说相当不好,饮食应该清淡,营养均衡,不宜过饱。过饱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因此,饮食应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等等,均衡搭配,适量的蔬菜水果是每天生活必须品。而规律的排便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很多心血管意外的发生都会在厕所里,为什么呢?如果大便干燥,用力,就会增加腹腔压力,心脏的负荷也会加重,易诱发心血管的各种疾病。因此,规律饮食,规律排便是生活中必须关注的点。

建议五,洗澡时间水温适宜。洗澡水温过高,时间过长,都会是空气中的氧含量不足,诱发疾病。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像保护太阳一样保护自己的心脏,尤其季节更替,更应该多注意身体。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大家,谢谢阅读!


silently📖


“心内科喵医生”观点:

1.冬季温度下降,空气干燥,空气污染程度增加。

2.冬季是心血管病的高发季节。

3.常常与“身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道感染””“寒冷”诱发心血管疾病复发。

5.保暖(头部、颈部、前胸后背、双脚)

6.情绪平和

7.饮食不过量,8分饱

8避免感冒

9避免劳累

10避免便秘


心内科喵医生


冬季气候寒冷,万物闭藏,昼夜温差大,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为使老人远离及预防再发,可以以下3个方面进行保健养生。

1.精神方面

中医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在气交之中,在风、寒、暑、湿、燥、火等气候的变化中,完成生、长、牡、老、已的过程。

另一方面,人是社会人,具有喜、怒、忧、思、悲、恐、惊,此七情是人类特有的,不正常的情志活动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引起疾病。

良好的心理环境有益健康。同时要顺应冬季万物闭藏的特点,精神情绪保持安宁,含而不露,以免烦扰自身阳气的潜藏,以使精神调摄与自然万物之闭藏相适应,避免心血管疾病发作。

2.起居方面

要早睡早起,必待阳光,衣着逐渐加添,以免寒气袭人,同时冬令正是锻炼机体,增强自身御寒能力的黄金季节,因此,应当主动地进行活动,从养生学角度看,适当的活动,可以延缓人体的衰老过程,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

但活动应劳而有度持之有恒,不可过劳,一定要量力而行,以不伤正为本,以不觉疲劳,或稍感疲劳,但稍事休息即可恢复为度。

过劳反而有损健康,所谓五劳、六损、七伤无不与过劳有关,同时还当注意勤劳动,持之有恒。老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做一些轻微性活动,诸如洒水扫地、插花,观梅赏雪,整理室 内卫生等等。

通过活动,一则可以美化生活,提高生活情趣,同时使身体得到锻炼,促使血脉畅通,老怀春意,充满朝气,切忌 蜷卧曲坐,圈炉烘火,如此更难抵挡风寒。

3.饮食方面

饮食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机,特别在冬至以后,阴气渐退,阳气始升,闭藏之中 蕴勃勃生机,无论食补、药补皆可与此时进行,在饮食上应当遵 循谨和五味,辨证施食。

一般宜三低三高饮食,即低盐,低塘、低脂;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质。给予易消化,清淡可口的牛 奶、豆制品、水果等,以保障生理需要。

一般来说,冬令进补,应以温补、清补、小补为宜,且勿大辛大热之峻补,峻补反可酿生热病。

冬令老人多内热外寒,犹当注意这一点。同时病患者当 医生指导下进行及用药。


朱萧俊说健康


运动、保暖是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最佳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