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新编京剧才是好京剧?

小纯洁的纯洁你不懂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一说,什么是好京剧?

一个剧目流传百年,它必然有不寻常之处。但很多传统京剧流传了百年,但它们的内容却极其简单。京剧和其他艺术形式不同之处,是它不完全在剧本上下功夫,有的剧本非常的简单,比如说像《钓金龟》,几乎没有什么内容就是娘俩吵架,《二进宫》也没什么思想内容;思想深度,就是三个人炫唱,比谁唱的好,《雁荡山》整出戏不说一句话,看的是演员的武功表演。论思想性,那更是什么都没有,《四郎探母》也比较简单,就是《锁麟囊》内容稍微复杂一点,但是他那遵循的也是传统的那种编戏方式,所以《锁麟囊》这样的戏在传统戏的范围内就算有些不一样的新编戏,

其实京剧从谭鑫培以后,大量出现新编戏,是从“四大名旦”以及那些锐意改革的艺人们开始的。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年轻时就编演了很多的新编戏,但那些新编戏,今天看来完全都是传统戏的范围,多数没有超出传统的规矩,也没有特别突兀的那些标新立异的玩意儿在里头,比如他编演的传统戏《太真外传》,《嫦娥奔月》等,都是严格按照老戏的编戏规则编演的,最著名的一出戏就是《霸王别姬》这出戏实际是一出新编戏,不是老戏传承下来的,但因为精彩和代表了京剧的传统,所以今天成了一出能够代表京剧的传统戏。

他编的新编现代戏,有《一缕麻》《邓霞姑》,《孽海波澜》等,也只是运用和借鉴了一些布景,改良了一些服饰,但正如他后来在回忆录里说的:“现代戏演京剧,局限性太大,和传统京剧的“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原则相悖”,所以,后来他就逐渐放弃了。

但是锐意改革的他并没有对京剧的改革停滞不前,他遵循的原则就是:“移步不换形”,直到老年他去世前还编演了一出新编戏,《穆桂英挂帅》,所以我可以讲这样的新编戏,才是真正好的新编戏,因为他有脍炙人口的唱腔,还有使人看过以后,觉得非常想再去看的优美动作和身段表演。

那么我们再说一说什么是不好的新编戏,我个人认为,新编戏不好的几个原因有这么几条:首先,脱离了京剧的规范。啥叫京剧的规范呢,就是一些画蛇添足的增加。比如说弄一些大部头的布景,切末堆得满台都是。梅兰芳编演《俊袭人》的时候,就做了一整台的实效布景,不过后来也放弃了。他说那些桌子椅子特别妨碍做戏,效果也眼花缭乱妨碍人们注意台上演员表演,所以并不是最好的。可是现在这些年新一代戏曲人并没有吸收这些教训,他们装饰舞台,唯恐上面没有东西,弄得满台都是布景,演员都不知道往哪站,违反京剧的戏曲舞美原理。另外,服饰化妆的方法也弄得台上的人化装得稀奇古怪,奇形怪状。还有就是唱腔也不伦不类,加交响乐,加各种动静等等。故事内容也追求高大全,包罗万象,恨不得两个小时的一出戏,把全宇宙史都写进去。这些都完全违背了京剧的编戏演戏的原则和它的规律,不管吹捧者和他们自己如何的吹嘘鼓噪,最终肯定不受大众的欢迎。

现在的一些编新戏的人,为了追求标新立异,把真马拉上台,大量采用灯光布景,干冰烟雾,烟气缭绕,乌烟瘴气,有的把西洋乐器也加到京剧里头,这些都是非常失败的新编京剧的例子。比如前不久在北京上演的,据说是什么留洋的华侨导演的新编历史剧《霸王别姬》,实际是糟改经典,一伙人把经费弄来,最后乱七八糟的搞了一台,演不了几场就收了,劳民伤财,既没有搞好艺术,也没有发展京剧。

那么还有一种有别于传统戏的一种新编戏,就是所谓的样板戏,这个话题很大,我个人觉得样板戏和传统京剧是两种东西,至于好坏,这里不做专题讲述。


荷露团珠


京剧,做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在剧本结构、情节叙述及唱腔、念白诸方面,均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特别是年轻人的欣赏情趣,迫切需要改革创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上海京剧院创排完成的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则开启了“性格京剧”、“意念京剧”之先河,并做了可喜而大胆地尝试,因此博得广大观众戏迷的欢迎,也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

所谓新编(历史)京剧,主题应是”创编思想”上的大胆突破。过去在诸多传统戏中,凡涉及少数民族时,总以夷、狄、番、蛮等称谓加以贬低与藐视,而且必以汉族人当皇上,执掌江山方为正统,因此造成我们民族大家庭中的许多矛盾。而在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的优秀剧目之一的《黛婼》里,为突出和渲染少数民的生活气息,在表演和唱腔中揉进了云南民歌的旋律和舞姿,风格别致,耳目一新。优美动听的唱腔及独特的民族舞蹈,深受欢迎。剧中突出景颇族姑娘黛婼的“形象”加以推崇与歌颂,颇具民族团结新意。而在“新戏编排”上,对巩固和发展我民族大团结是极为有益的。

又如1960年,由王雁根据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杂剧及参考秦腔、汉剧等同名剧目,在京剧《搜孤救孤》基础上重新编写的历史剧《赵氏孤儿》中,为了揭示魏绛误解义士程婴的悔恨交加心情,采用了汉调板腔;在重加编写的《雏凤凌空》中,为表现杨排风发愤习武立志报国的喜悦情绪,设计人员创造出了四三拍节的西皮板式,旋律欢快跳跃颇为新颖;在现代戏《红灯记》里,为抒发铁梅的豪情壮志,设计了二黄快板;在《海港》里,在方海珍忧虑愁思时创作的吟板唱腔;在《节振国》中,唱腔设计吸收了地方戏曲腔调等等。

这些新板腔的创作,对推动京剧音乐的改革和丰富京剧表演艺术,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新编京剧才是好京剧”呢?那得还说是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

1944年在延安中央党校俱乐部组织下,杨绍喧等就《水浒》林冲故事,重新创作。创编人员在此剧语言上突破了京剧传统原有的一些套(语)路,合理地处理了剧中人物~林冲思想的转化,正确表现了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广大群众对封建社会制度的反抗和斗争。

毛主席曾给作者、导演写信,给予鼓励,指出《逼上梁山》这个戏“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当然这出好京(戏)剧,也是当时延安平剧院的保留剧目。(此剧上世纪70代年后期曾一度复演,脍炙人口。)

祝愿京剧表演艺术与时俱进,剧目不断创新和发展!





国粹繁荣绚丽日


首先要确认的一点是,没有“一生下来”就是传统戏的“传统戏”,相对于已有的剧目,传统戏刚诞生时也是新的。只不过经过时间的冲刷和一代又一代观众的检验,优秀的剧目存活了下来,成为后代模仿推崇的传统戏。一个剧种优秀的剧目,必然是体现了这一剧种显著的艺术特色与文化精髓,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以及对这一剧种的心理期待。

新编戏中,满足这几个特点的成为了新的优秀“传统戏”。比如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虽然是新故事,但京剧的四功五法用的很足,唱腔基本是按传统的西皮二黄板腔走,表现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同样延续了京剧的传统欣赏心态。

另外一类优秀古装新编戏,如《野猪林》《曹操与杨修》《天女散花》等,乍一看还以为是传统剧目,毫无违和感,到处都是浓浓的古意。但细品才能感受到创新者的用意与才思:《野猪林》凝炼情节、细磨唱词、凸现文武老生特长;《曹杨》深入探讨人性与政治,较高文化层次的观众亦能从此剧中感受到思想的光辉;《天女散花》是佛教画作激发了梅兰芳大师的灵感,他又在故事背景、人物设置、服装头饰、身段动作上皆有创新,才能使飘飘欲仙而又妙相庄严的天女惊艳于舞台。

戏曲不是不能创新,但哪里该取、哪里该舍还需要艺术工作者们更加留心。希望新时代能创造新的经典。








方寸之上


近年来,京剧新编戏层出不穷是有着现实的需求的,而这种需求绝不是市场和观众的需求,那么它是什么需求了,总结起来无非是两点:

一、我们知道,京剧作为国粹,其院团属于政府财政承担的事业或企业单位,因此它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政治任务的问题。每遇国家重大历史事件和纪念的时候,必须要推出符合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和弘扬某一种精神为主线的新编戏。

二、单纯的为了获奖评级和获取财政补贴的新编戏。

而无论以上拿一种,都很难在广大的观众中形成良好的共鸣和长久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类新编戏偏离了传统的章法,大都以写实取代了传统戏以虚拟化表演的方法,失去了中国戏曲传统的含蓄的程式美。那么说怎么样的新编戏才算的上好京剧,总结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点:

一、剧本创作遵循传统京剧剧本的框架,使之适应于舞台表演的需求。

二、服装道具上坚持三不变的原则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符合广大观众的惯性审美标准。

三、舞台表演上严格遵循“四功五法”的虚拟化程式化表演规范。

总之,一出成功的新编西应该上尊传统而不守旧,善创新而尊规范,广传播而有受众。


秦腔须生


作為一名京劇迷我有如下淺見:

如題所謂新編京劇,那麽京劇就暫且簡單的劃分為傳統京劇、現代京劇以及新編京劇。

傳統京劇可謂京劇集大成者,群星閃耀,璀璨光華。那是京劇得以從前清的起步階段步入輝煌,成為國粹的奠基以至巔峰時期。不但因為國民喜愛,也是輩出大家。不但演員水平極高,劇目創作也登峰造極。



作為傳統京劇向現代京劇的演進之作,當屬李少春先生的《野豬林》。劇作精彩,演繹手段也取得了進步,可以更好的橋接電影製作工藝,較最早的《定軍山》質量有了極大的提高,也使京劇更為廣泛的普及。



京劇走到新中國,為了讓國粹得到發揚,成立了專業的京劇院團,但新劇目創作並不多見,還是唱過去的傳統作品。一方面京劇創作需要非常熟悉曲牌韻律,更主要的是對於傳統文化的吸收足夠。因為新文化運動,在這方面人才寥寥,所創劇目甚少。

後來因種種需要,集國家之力創作的現代京劇有到了一個高潮,國人幾乎都可以唱上幾句“我家的表叔數不清”。





可以說這個階段也得以使京劇有了傳承的機會。但到了新編京劇,真的還尚未找到什麼劇目可稱經典。這是莫大的遺憾!或許在我們中國崛起的進程中,國人更為自信,更加對傳統文化有所瞭解認知。或許國粹還會再迎來新的高峰。


孤寂飛鷹


近年来有些新编京剧新戏,或是所谓的实验京剧,要不内容和形式都过于“板”,要不搞得面目全非,让人看不懂,很少能叫好又叫座。更有甚者,有的还刻意颠覆传统,恶劣而低俗,结果适得其反。

因此,京剧要弘扬和发展必须革新,以适应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也是业内人士的共识。好的新编京剧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编京剧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不能完全丢掉传统,遵循了这一主旨才能获得成功。二是新编京剧从剧情到形式都可以搞得活泼些,但只要有京剧味,故事好看,人们看得过瘾,就算成功。三是好的新编京剧,应该既能使观众获得精神满足,又能使观众感到愉悦。


听雨堂艺术观察


兄弟先来,权作抛砖引玉了!新编京剧,很难!受众少了,且年龄结构普遍偏高,接受新事物很难。要想做的好,首先,故事情节,唱词要过关,传统京剧以忠孝节义因果循环为基本准则,唱词文雅,这些不能变,比如样板戏,在唱词上就是失之于此,严重影响了其艺术格局;其次,唱腔上,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多借鉴一些经典唱段,虽不说炫技,但精彩唱段必不可少;再者,起点要高,要有角儿,得需要有真正的角儿把戏先给趟出来,别一开始弄一帮孩子,起点低了,没人听了,也就完了;最后,别乱加东西,京剧是咱国粹,别加什么乐队、舞蹈,该怎么就怎么,规规矩矩、原汁原味就好,弄得不伦不类的,糟践咱的玩意儿!


小楼阁主


近年来新编京剧不少,但是传唱不广。主要还是缺少角儿和大师,比如《赤桑镇》也是新编京剧但是经过裘盛戎和李多奎二位先生就成了名剧。新编京剧也有好的比如李世济先生的《陈三两爬堂》。还有就是新编京剧的腔儿主要是走抒情路线,没有奇腔儿。


如鱼饮水252823464


关于近几年的新编京剧确实是层出不穷,各大京剧院也在争先恐后的拍新戏,出新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基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传承的问题,当年谭元寿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能在票房里传唱的才是一出成功的剧目”。这些剧目很明显几乎没有传下来,除了《梨花颂》之外,实在想不出第二个段子,京剧不能太当成艺术品,也不能太当成商品,只有中和。还是那句话,观众喜欢的就是好戏,愿意为你花钱的就是好作品!


小纯洁的纯洁你不懂


老百姓喜欢的就是好的。样板戏家喻户晓,老少皆能说唱几句,这就是好的。京剧只讲传承,不讲创新发展,只会越传承约萧条,最后走向消亡。这也是自然规律。几百年一出戏,爷爷孙子同唱一个腔,几辈人同唱一个调,表演程序不准更改一步,总是老旧统治着新生,这样的一门艺术能传承发展下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