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皇太極死後其長子已34歲,卻讓年僅6歲的福臨繼位,這是為什麼呢?

餘仲文


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叫豪格,是位功勳卓著的關鍵人物,在對明戰爭中敗袁崇煥,俘洪承籌,入關後平定中原,攻川克陝,殺張獻忠,為開創清朝大業立下汗馬功勞。

從各方面看,豪格都可成為繼承皇位的不二人選。

然而,天意難料,皇太極似乎並未著意讓這位長子接班,直到1643年猝死時也沒有確定皇儲,引起身後激烈的皇位之爭,最後使年僅六歲的福臨繼承大業,是為順治。

那麼,豪格做錯了什麼?皇太極有哪些顧慮?是什麼造成這樣的結果?

扒開塵封的歷史,讓我們走入往事,去尋找隱藏在背後的真相。

一、豪格三大錯

豪格沒當上皇帝,並因此引來牢獄之災,最後悲慘而死,源於他三個致命錯誤。

第一是他投錯了孃胎。

豪格的母親是烏拉那拉氏,皇太極的繼妃,並非蒙古族出身,地位不算太髙貴。而且她曾因見到努爾哈赤沒下轎,犯下了輕慢之罪,被皇太極廢黜,遣回孃家。

另外清朝立儲有“立嫡不立長”的規矩,豪格的母親已是庶人一個,身份卑微,皇太極自然對此有所顧忌,所以一直沒給豪格一個確定的前程。

第二是他娶錯了老婆。

豪格娶的妻子不是別人,是他姑姑莽古濟的二女兒。

而這位莽古濟是與皇太極積怨已久的異母姐弟關係,最終因謀反被處以極刑。

豪格審時度勢,為向父親表達忠心,一刀奪去妻子的性命。

表面上,此舉獲得了皇太極的信任,他被封王加爵,擁有整個正藍旗的兵力。

但在同時,正值壯年的皇太極不得不在心裡考量,要從他另外的皇子中物色更為中意的接班人。

第三是他不爭。

豪格從來都不是一個性情暴虐、心狠手辣的人,殺妻是他在皇室鬥爭中的無耐求生之舉,並非出自本性。

真正的豪格是一個優柔寡斷、愛面子的羞澀貝勒爺。

皇太極死後,他的兄弟們主持會議,討論繼承人事宜。代善提出要豪格繼位,豪格卻當場退縮,說自己福薄德淺,不堪重任。

結果多爾袞當機立斷,提出讓福臨即位,自己和濟爾哈朗攝政,抓住了清朝的實際統治權。

二、皇太極一忌

多爾袞雖是皇太極的弟弟,年齡卻比豪格還小三歲,身世悽苦。

他10歲時,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等四貝勒逼迫他的母親阿巴亥自殺殉葬,使他成為無依無靠的孤兒。

多爾袞忍辱負重,把仇恨埋藏在心底,跟著皇太極出生入死,以求奮發圖強。

皇太極眼看多爾袞的成長,焉能心中不防?

他時時刻刻都在防備這個小兄弟翅膀硬起來之後,反過來奪取自己的權位。

如果他過早地立下太子,就會過早成為多爾袞的打擊目標。因此上,不立豪格為儲,從一方面也是對他的保護。

另外,豪格本來是和叔叔並肩作戰,一旦定為東宮,多爾袞若急於下手,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損害的是大清的利益。

即便早有打算,皇太極的皇子們仍沒有逃過多爾袞的打壓,包括豪格、福臨在內,個個出現避世的消極心理。

豪格更是被羅織罪名下獄,自殺身亡,年僅39歲。

三、福臨有個了不起的媽

多爾袞在力量比不過豪格時,借豪格的懦弱性格將福臨推上皇位,原意是要先扶植一個傀儡皇帝,然後再取而代之。

沒想到福臨的母親大玉兒並非等閒之輩,她採用手段,幫兒子坐穩皇位,使多爾袞放下別的用心,安心攝政。

有人說,一代皇后大玉兒是用“咕咚”手法制伏了多爾袞的,但那都是些無稽之談。皇太極也曾聽信讒言,以此質問她的清白。

這位傑出的女政治家用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回答:“福臨不是你的,更不是多爾袞的,而是上天賜給我的禮物。”

如果豪格能聽到這句話,一定會明瞭:天下事,三分天註定,七分靠運籌,連皇位繼承也莫能外。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皇太極死後,年僅6歲的福臨繼位,這是當時滿清內部各政治勢力鬥爭並最終妥協的結果,福臨是所有人都認可的繼承人。

當時滿清尚未完全接受漢文化,保留了很多部落聯盟的傳統。特別是在繼承製度上,努爾哈赤定下了和碩貝勒共同推舉新汗的制度。大汗死後,不光是大汗的兒子,大汗的弟弟、甚至侄子都有權利繼承汗位。這一規定雖然可以選出最優秀的繼承人,但也增加了滿清內部的紛爭。

皇太極死後,八旗就為誰當皇帝吵翻天了。當時兩黃旗大臣追隨皇太極多年,認為應當讓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繼承皇位。兩白旗王大臣則推舉多爾袞。兩派甚至鬧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

在這種情況下,豪格說自己“福少德薄”,不敢繼位。其實這也不是豪格謙虛,豪格母親地位比較低,因此他一直被多爾袞看不起。在兩派鬧得兵戎相見時如果豪格繼位,無異於自己往火盆上坐。

現在兩派爭執不下,陷入了江局,顯然只能選擇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人繼位。而福臨就是那個合適的人選,福臨的母親孝莊地位尊貴,代表著皇太極地位最高的幾位福晉。

於是幾方達成了共識,由福臨繼位,多爾袞攝政,原本支持豪格的大臣們看到是皇太極的兒子繼位,也都同意了。

福臨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夢露居士


其實豪格本來還是很有機會即位的,只可惜自己一時衝動,一把好牌打得稀爛。

首先說到,清朝初期,並不像漢族王朝那樣講究嫡長子繼承。皇太極本人也非努爾哈赤的嫡長子,而僅僅是庶出,且為第八子,當年也是靠著實力繼承了努爾哈赤汗位,後來自己稱帝,建立清朝,所以皇太極猝死,沒有留下繼位遺詔的情況下,矛盾由此產生。這就要講到皇太極死時清朝主要人物所擁有的勢力了。


清朝初期,入關之前,真正決定勢力的就是手中的八旗份額。皇太極去世時,朝中大佬們所擁有的八旗勢力大約是這樣的:

正黃旗、鑲黃旗:皇太極親掌;

正白旗、鑲白旗:皇太極弟弟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

正紅旗:皇太極二哥代善;

鑲紅旗:代善長子嶽託;

正藍旗:皇太極長子豪格;

鑲藍旗:皇太極侄子濟爾哈朗

皇太極死後,兩黃旗的大臣們堅持要讓皇太極的兒子繼位,所以與豪格結成同盟。於是豪格擁有了三旗勢力,代善父子也傾向豪格接位,濟爾哈朗也默許,所以,豪格幾乎擁有了兩白旗以外全部八旗勢力的支持。但是,掌握兩白旗的多爾袞對皇位虎視眈眈,不甘就此與皇位無緣。於是,在崇政殿決定繼承人的會議上,兩派人劍拔弩張,矛盾一促即發。


會議之前,兩黃旗大臣已在崇政殿外佈下重兵,準備一旦多爾袞不服,就將其一舉成擒。會場內,代善提出建議,由豪格繼承汗位。但是豪格似乎沾惹了漢朝皇帝即位前反覆推辭的毛病,為了顯示謙遜居然堅決不受。於是,多爾袞的弟弟多鐸出頭,表示你不要就讓我們兄弟來,一時之間,劍拔弩張,氣氛緊張到極點。

眼看局勢陷入僵局,豪格做出了一件愚蠢至極的舉動,他竟然拂袖而去,離開了崇政殿。他的目的是要用自己的離開,逼兩黃旗大臣動手,對多爾袞兄弟下手。一開始比較順利,兩黃旗大臣確實想著要對白旗三王動手,但是豪格料錯了一個問題,就是兩皇旗大臣只需要皇太極的兒子就可以,並不需要長子。還是那個原因,滿人沒有嫡長子繼承的規矩,只要是皇太極的血脈誰做皇帝都一樣。

於是,再看見兩黃旗大臣咄咄逼人的情況下,多爾袞眼見如果強行奪位會有性命之虞,於是採取妥協,表示願意扶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兩黃旗大臣也沒有理由反對,代善父子和濟爾哈朗也默許了,他們也不希望看到八旗互相火併。就這樣,局勢瞬息萬變,在豪格一時衝動離開的瞬間,什麼都沒了。

此後,多爾袞為了拉攏盟友,提議自己與濟爾哈朗一起擔任輔政王,但不久就躍居濟爾哈朗之上,成為獨一無二的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大權獨攬,成為實際上的皇帝。而豪格很快被羅織罪名處死,曾激烈反對他的兩黃旗大臣也一個個深受折磨。


伊耆角木


順治帝福臨的繼位並不是皇太極安排的,皇太極在世是併為就繼位問題做出任何的安排,並且最開始的繼位人競爭是在皇長子豪格和睿親王多爾袞之間展開的;福臨繼位是後來被推舉上來的,一方面,這符合滿族前期通過王公貴族會議推舉新汗的傳統,另一方面,這也是多方政治集團相互妥協的產物,而福臨的繼位也避免了一場關乎大清生死存亡的內部衝突,可以說是最好的結果了。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清楚皇太極死後,八旗的格局:

正黃旗、鑲黃旗,由皇太極親掌,皇太極死後堅決支持由皇太極的兒子繼位並至執掌兩黃旗,其中最堅定的支持者就是康熙初年的首輔大臣——索尼;

正白旗、鑲白旗,英親王阿濟格、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三兄弟掌管,堅決支持多爾袞繼位;

正紅旗、鑲紅旗,由大貝勒、禮親王代善家族掌管,其中正紅旗為代善親掌,鑲紅旗由代善長子嶽託,代善堅決支持由皇太極的兒子繼位,並得知在其子碩託、其孫阿達禮密謀力多爾袞為帝后,親自處死了他們

正藍旗,由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掌管,時年34歲,繼位候選人。

鑲藍旗,由舒爾哈齊第六子、阿敏之弟,鄭親王濟爾哈朗掌管,支持皇太極的兒子繼位。

從這個政治格局態勢可以看出,皇太極的兒子擁有絕對的支持力度,當時奪位呼聲也很高的多爾袞如果貿然繼位,畢將引起其他旗的極力反對,特別是當時兩黃旗與兩白旗已經處於武裝對峙狀態,稍不留神就會擦槍走火。

此時的多爾袞也準備接受事實,放棄皇位,處於極為有利位置的豪格卻大言不慚的說了一句“德小福薄”,引得自己立馬遭到了多爾袞兄弟的反撲,雙方重新陷入僵局。之後,各方勢力選擇了一個全新的方案,豪格不能繼位,而從皇太極的子嗣中另尋新君,最終,選擇了福臨作為皇太極的繼位人登基,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同時,為了平衡勢力也便於政權過渡,由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同為攝政王,輔佐福臨。

至此,皇太極死後大清政權完成了過渡,避免了內部的火併,也拉開了大清入關,江山易主的序幕。

關於這一段劇情,電視劇《孝莊秘史》的講述基本符合歷史實際,只是豪格的表現比正史中記載強勢了許多,其他的可以參考借鑑一下。


雍親王府


八旗貴族各有心思。

兩皇旗,堅定反對多爾袞。對豪格也是充滿虛假的支持,因為豪格有自己的正藍旗,豪格當皇帝,兩黃旗的地位會被損害。

兩紅旗,堅定反對多爾袞。因為代善是當年謀殺阿巴亥的主謀,呵呵,多爾袞當皇帝,兩紅旗必定遭殃,誰叫四大貝勒只剩代善。所以只要是皇子就能夠得到支持。

鑲藍旗,堅定支持皇太極。與兩紅旗接近。

兩白旗,堅定支持多爾袞。

正藍旗,堅定支持豪格。

因為豪格實際不得大多數支持,所以兩黃兩白這兩大勢力第一時間排除了豪格。剩下的就是多爾袞與某一皇子的競爭。

多爾袞也得不到多數支持。只能退讓。

在利於控制的皇太極幼子中,博穆博果爾情況特殊,有一個異父哥哥(林丹汗的兒子),所以博穆博果爾不適合當大汗。

剩下就只有福臨了。看看,兩黃旗支持,兩白旗支持,兩紅旗滿意。這就足夠了。

而且,皇太極正妻哲哲因為福臨是侄女孝莊的兒子,當然也是滿意。多爾袞與鑲藍旗濟爾哈朗因為得到輔政大臣身份,也相當滿意。

損失的就只有豪格一人。不僅丟失了皇位,後面身死家滅,正藍旗被吞併,連老婆都被多爾袞佔了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