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莊連”的來歷 血戰日寇鑄就

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的閱兵儀式上,劉老莊連英模部隊作為徒步方隊慷慨激昂走過!接受全國人民的檢閱。劉老莊連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有什麼歷史來歷?

1943年3月,日軍第65師團 3000多人在師團長川島帶領下對我軍蘇北抗日根據地開展殘酷的“掃蕩”,因有漢奸帶路,日軍迅速撲上張愛萍將軍建立的淮海抗日根據地,根據地的指揮中心淮陰六塘河更是首當其衝。由於此次日軍掃蕩目標明確,集中力量突襲我軍指揮機關,我軍獲准情報時已經十分危急,無奈之下,只能命令一直孤軍緊急抵抗,掩護根據地機關撤離。

“劉老莊連”的來歷 血戰日寇鑄就

經過慎重考慮後,根據地把這個艱鉅的任務交給了新四軍3師7旅19團4連,連長白思才16歲就參加了紅軍,走過萬里長征,參加過慘烈的東征戰役,在平型關打過鬼子,一路從一個紅小兵成長為新四軍優秀的指戰員。

3月17日,白思才率領4連82名戰士火速趕至劉老莊,利用交通溝構建工事,抵擋來犯之敵。第二天早晨,大批日軍向劉老莊撲來,4連戰士隱蔽在交通溝裡,等到鬼子走到離戰壕只有20米距離時,白思才大喊一聲“打!”,頓時各種輕重武器、手榴彈朝鬼子狂瀉而去。日軍突然遭到打擊,一下亂了陣腳,丟下幾十具屍體慌忙撤退。

日軍此次掃蕩的主要任務是尋找淮海抗日根據地指揮機關,自然不會在遭受一次打擊就放棄戰略意圖。通過觀察,日軍發現守軍陣地火力並不強大,馬上集中迫擊炮、擲彈筒對我軍陣地狂轟濫炸,同時組織百人衝鋒隊發動衝鋒。白思才冷靜指揮,要求4連戰士節約彈藥,等鬼子靠近了再集中交叉火力進行射擊,日軍幾次衝鋒都被打退,陣地前鋪滿了屍體。

“劉老莊連”的來歷 血戰日寇鑄就

激戰至黃昏,日軍見久久不能突破劉老莊,頓時殺紅了眼,抽調精幹力量組織敢死隊。日軍敢死隊頭困白布條,袒胸露背,端起明晃晃的刺刀向4連陣地衝來。此時4連已經傷亡過半,指導員李雲鵬也壯烈犧牲,子彈都打光了,白思才讓戰士們把剩下的手榴彈兩個捆成一紮,等到日軍敢死隊衝近時再集中投擲,在一陣陣“轟、轟”爆炸聲中,日軍被炸得血肉橫飛。就這樣打退了日軍第五次衝鋒。此時,手榴彈也沒有了,白思才和剩下的十幾名戰士真正的彈盡糧絕。

日軍敢死隊被擊退後,稍作休整,馬上發動第六次衝鋒,4連戰士知道最後的時間到了,步槍全部插上刺刀,在白思才的帶領下全部躍出戰壕,撲上迎來的日軍,展開血腥的白刃戰,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殉國。為紀念白思才等82勇士,3師重建4連,並命名為“劉老莊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