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戰機為啥無法登上國產航母?

武器正能量


第一,殲-20太大了,機庫放不下幾架,甲板上停不下幾架。


第二額,殲-20太重了,現在起飛就困難,彈射起飛更困難。


第三,殲-20定位模糊,上艦幹啥也搞不清楚。防空?需要預警機和情報通訊配合。遠程空對空導彈發射。可是既然如此,艦空防空導彈效果不是一樣嗎?

攻擊?彈艙內的導彈數量太少,艦載機數量有限,打擊力量強度有限。如果外掛導彈,要隱身戰鬥機幹嘛?普通三代機就足夠了。


所以隱身戰鬥機上艦對地攻擊比較合適,中型攻擊機比較合適,數量多,一次發射的彈藥量大。


天明遙遙山海關


下面W君詳細說。

殲-20在天上無敵是大家的共同認知是吧,但殲-20飛起來的過程恐怕大家就沒怎麼關注了。在使用WS-10發動機的時候殲-20滑跑起飛的距離需要300米,這幾乎是航母的整個長度。航母上面沒有那麼大的空間讓殲-20從容的起飛起來。

另外殲-20的著陸距離是800米,如果要在2000米以內的跑道上降落為了安全著落殲-20是要打開減速傘的。


通過減速傘的長時間作用才可以讓殲-20穩穩的停下。僅僅靠航母上面的阻攔索是根本拉不住殲-20的。

這還是簡單說,嘻嘻,再詳細點說就是數據流啦。

似乎感覺是更大更重的殲-16都上艦了是吧,來看看殲-16的數據,殲-16空重17噸,比殲-20的19.5噸空重整整小了2.5噸,並且!!!殲-20的翼載荷僅僅有353公斤/平米,遠遠小於殲-16的401公斤/平米。最終導致殲-20根本無法上艦的,自身硬傷太大!通過這個問題大家知道W君為什麼不喜歡殲-20了吧。

很多答主說FC-31今年恐怕會上艦,FC-31的翼載高達675公斤/平米,但無奈啊發動機太爛,導致FC-31的推重比、升阻比都相對落後,其起飛需求距離——400米,比殲-20還大1/4,拜託這還是架輕型飛機嗎?不換髮動機根本別提上艦的事情。


軍武數據庫


據聞,我國的艦載機兩型號競爭落下帷幕,勝利者為沈飛的殲31戰鬥機,不過需要應海軍的要求進行改進,擴大機身,增加側彈倉,改用大推力發動機,成為重型五代艦載機。

圖為殲31上航母的假想圖,殲31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國五代艦載機的選擇。


為什麼最終沒有采用殲20作為我國的新一代重型艦載戰鬥機呢?這個疑問很多人都有,畢竟海軍要的重型機、五代機、帶側彈倉、具備攻擊力等殲20都具備的,可是為何敗下陣來呢?原來,殲20敗下陣來並非因為傳聞的體積過大,佔據空間較大,畢竟根據空軍的宣傳片裡的截圖來看,殲20肯定比殲15戰鬥機的尺寸要小一些的,佔據的空間面積也沒有蘇霍伊的飛機大,既然殲15能上艦,殲20肯定也沒有體積上的問題。

事實上,殲20的尺寸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圖為殲20和殲16停在一起,渴念他們尺寸差不多。


有人指出鴨翼是一個問題,但是我們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世界上帶有鴨翼的艦載機多的是,其中陣風戰鬥機、蘇33戰鬥機和殲15戰鬥機就是其中的代表型號,其中蘇33和殲15甚至為了上艦專門加裝了鴨翼,以改善飛機起飛的距離,增加飛機在起飛時的載重,也就是說鴨翼對於改善飛機的機頭指向,以至於提高飛機的起飛能力有很大促進作用,並不是上艦的難題,所謂鴨翼不適合上艦也只是看美國艦載機得出的結論,但是美國艦載機並不等於是艦載機的全部,畢竟他們有彈射器和大推力發動機,並不需要一定用鴨翼去改善性能。

沈飛在殲15艦載機的研發中取得了豐富的經驗。


所以要說殲20上艦,那是肯定沒有問題的,但是最終選擇殲31恐怕和沈飛在海軍戰鬥機研發的基礎較好有一定關係,不論是殲11B、殲16還是殲15,沈飛這些年為海軍和海軍航空兵提供了大量的戰鬥機,對於戰鬥機適應海洋環境,強化艦載機的結構強度有著豐富的經驗,要知道陸基戰鬥機上艦需要改變飛機的結構設計,如果沒有相關經驗是很難辦到的,比如我國當年引進T10K艦載機驗證機才完成了對殲15上艦的改造,所以可見艦載機的研發難度之高。

圖為放大後的殲31艦載機想象圖。


新一代的五代機研發時間有限,任務重,時間緊,為了不耽誤時間,不造成研發失敗,延誤研發週期造成戰略被動,選擇經驗豐富的沈飛解決五代艦載機的有無問題是非常合理的選擇,這就是原因。


海事先鋒


殲20目前無法登上國產航母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殲20是為空軍設計的陸基戰鬥機

目前我國領土領海防空壓力巨大,殲20作為我國第一款第五代戰鬥機,世界上第三款五代機,其最初的設計指標是裝備空軍,也就是陸基版本,在空軍未裝備足夠數量的殲20之前,海軍基本上不可能獲得艦載版的殲20,因為成飛沒時間去改。




2:殲20要成為艦載機諸多地方要改進

陸基戰鬥機改艦載機不是說說那麼簡單。首先要加強機身結構,加粗前後起落架,前輪增加為並排兩個以適應艦載機在航母上高強度,高頻次的起降帶來的巨大沖擊;其次機翼要能夠摺疊使得狹小的航母空間能容納足夠數量的殲20,畢竟數量是戰鬥力的保障;第三第五代艦載機的塗料不僅要有隱身作用,還得有防腐蝕等其他作用,不然海上出勤個把月就腐蝕壞了簡直是得不償失。其他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就不一一列舉了!




3:目前我國的航母目前還不支持殲20上艦

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國的遼寧號和002航母都是滑越甲板起飛的中型航母,由於我國發動機技術落後,目前先進戰鬥機無法裝備大推力發動機,而使中型和重型戰鬥機無法滿油滿彈起飛,這無疑會使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和作戰能力大打折扣,殲15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目前殲20還未裝備WS-15的情況下,殲20所使用WS-10B推力太小還不足以支持殲20在遼寧號和002航母上滿油滿彈起飛,本來五代機的裝彈就少,如果不能滿油滿彈起飛,那麼隱身戰機上艦就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2025年前後如果我國003航母是平直甲板加彈射起飛的話,那麼就可以考慮五代機上艦。不過到時候是20還是31還真不好說,畢竟現在的殲20配套發動機還未研製成功,所以近些年也不會大規模生產去等發動機,另外楊偉院士在採訪中說道:他現在的任務是六代機,未來會給大家一個驚喜。那麼海五代估計是落戶沈飛的31了,不然31也不會在近兩年拼命試飛和改進,最新版本的31大部分的地方都非常接近重型五代機了,只等一個結果。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定期為您帶來專業精彩的軍事知識,謝謝您的支持!


時代兵器


殲20自2011年1月11日首飛成功以來,只經歷了短短6年就列裝部隊,但是國產航母,如遼寧號為什麼沒有采用殲20作為艦載機呢?明明海軍航空兵在假想敵開始裝備f35c的情況下,特別需要下一代的雙發重型艦載機,其實都是有很多原因的,讓我們一一道來。

首先從可能性出發,殲20畢竟不是一款天生的艦載機,如果要變成艦載機,肯定需要大規模的改裝,先來看看改成艦載機要經歷些什麼。就以蘇33為例,其前身就是蘇27改裝的,其甚至有另一個名字,蘇27k。

她經歷了什麼?起落架大改以適應攔阻索帶來的巨大阻力,而且機體強度也要因此改變,機翼也要改成摺疊的以縮小尺寸塞進航母哪並不寬裕的機庫,而且還要做全面徹底的抗海霧腐蝕設計,甚至還專門加了鴨翼改善升力提升起降能力。

那殲20可以這樣嘛?其實很難,因為殲20本身就只是剛剛裝備部隊的東西,甚至連原計劃使用的ws15都沒有成熟。如果要這樣改,工程量不易於重新設計一架飛機,而且殲20還是目前尺寸最大的五代機,殲15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還在生產的艦載機。

而且殲20真的適合國產航母嘛?要知道國產的001a型航母其基本設計還是和遼寧號一樣,才用了滑躍式起飛,沒有彈射器,要知道殲15因為自身重量過大,並不能滿載起飛,甚至是半載都必須用最長的跑道。可以說殲20要上國產航母,還有很久很久的路。


楠竹一


喜歡殲-20者不高興,為什麼不能上航母?不是所有陸基戰鬥機都可以上艦的,如機體強度要保證足夠大,以保證彈射不致散了架,機翼要能實現方便摺疊,動力性能要保證低空操控非常好,以便於著艦,還有機體材料要能耐腐蝕,抗潮溼待,此外機體尺寸不能過大,過大了航母載不了幾架飛機,等。可見,殲-20是不符合這些條件的,如果硬要拖將上去,不啻重新設計一架全新的飛機。好在沈飛人自可繼之,當仁不讓,已經想得足夠多,大小正合適,使用量產多年的雙臺新中推,似把一切都估計到了,為什麼不能給有著設計艦載機經驗的沈飛一機會?偏偏要免為其難地要給殲-20去削足適履?威龍有威龍之威,鶻鷹也是威風四至,也許這一問題海軍已經考慮成熟,只是尚不為外人道之而已,魂舞大漠這樣想。

威龍自有威龍之威。現在的討論,殲-20與殲-15外形尺寸近似,相差不了多少,長度差不多,同樣具有鴨翼,擁有邊條,前鴨翼與主翼都在同一平面上,主翼展都在14米左右,還有鴨翼展也相差無幾,好像滿滿的一大堆理由,殲-20非要上艦不可,有那眼尖的軍迷道,無論如何說,怎麼看殲-20都不像艦載機,雖然我不喜粽子,這是有道理的,給殲-20非要裹這份亂,實在沒有必要。何況殲-20的使命巨大,要保證其安心發展就好,作為空軍主力戰鬥機,要向前發展,還有不少的問題,現在的技術狀態還不夠成熟,更莫說上艦的話,不得不說,它要上艦,確實外形大了,佔用空間大了,嚴重限制了航母艦載機的部署數量,它要上艦,要解決的技術細節非常之多。

鶻鷹方是務實的選擇。自從它一飛,懂行之人一眼瞧上去,它正像一型艦載機,太像了,好像它就是為下一代艦載機而生的,幾乎把所有問題都想到了,大小正合適,別具匠心的設計,為中國目標型號航母一切都考慮到了,你可以說它發展緩慢,畢竟這是沈飛人自籌資金髮展起來的,也可以說它有不少相關技術細節需要進一步琢磨,但有了正式編號以後都可以大幅調整,因為它具備這樣的技術潛力。儘管它現在還在沈飛人手中多所調整,針對1.0版本存在的問題,打造出2.0版已經開始了試飛,就這麼放棄,確實於心不忍,要弱弱問一句,“鶻鷹”怎麼了?難道不是自家孩子?輕言放棄,著實難於甘心。問題是能用則用,現在實在挑不出大的毛病,只能說它非常合適。

下一代可問否?美國四代就是費電這種東西了,此前有過考慮,費勁打造一夥X-47B無人機,配合F-35使用,正有嫌棄F-35的意思,F-16的設計師說它笨得像條狗,它也確實殘廢不幾的,現在將F-135發動機的推力提高到20噸,期待解決太廢的問題。很多不知道的呀,世人盡誇顏色好,直道要注意,F-35本領高強著呢。是呀,以美國強大的科技實力,終將一款殘廢弄得俏麗可人,不能不說滿滿的高科技,這也就是美國,擱在他國早就失去信心。要問中國有無五代的想法,正可解決殲-20與殲-31的糾結,以技術發展思路度之,以為正然如此,“生產一代(殲-15)、研製一代(殲-31)、預研一代”,預研的一代正是下一代,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只是不是現在,現在還得為4代加油努力。


魂舞大漠


您好,軍武世界為您解答——不是不行,而是不合適。

艦載戰鬥機和陸基戰鬥機差別最大的地方,就在於其暴力起降的方式。尤其是降落部分,對於艦載戰鬥機來說,因為攔阻索的暴力拉扯減速,基本上是用“拍”的方式“拍”在航母甲板上的,這也是很多艦載戰鬥機使用壽命遠遠低於陸基戰鬥機的原因。

因此,機身強度和主起落架的強度就成為決定一架飛機能否成為艦載機的重要原因。

機身強度問題

殲-20戰鬥機的機身大梁基本上將殲-20戰鬥機機身上的重要部件都連接了起來,加上本身就有超音速巡航的需求。因此,對於殲-20戰鬥機來說,在作為艦載戰鬥機方面,其機身強度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而在主起落架方面的改動會稍微大一點,因為除了要有足夠的結構強度保證之外,還需要注意海上使用時防止海鹽和海霧對液壓機構的侵蝕。因此,單純的從技術上說,殲-20的機身強度並不是阻礙其上艦的理由。

起飛方式

這方面問題也不大,採用比殲-15更強力的大推重比發動機+前置大鴨翼佈局,殲-20戰鬥機如果願意的話,通過滑越甲板起飛完全不存在什麼太大的問題,說不行比殲-15戰鬥機在航母上的使用會更加的得心應手。

甲板空間問題

這個問題才是制約殲-20戰鬥機上艦的最大問題。

現在有一種主流觀點,就是在中型戰鬥機和重型戰鬥機單機出動作戰效果差別不大的情況下,航空母艦可以攜帶更多的中型戰鬥機,然後通過數量優勢和出動頻率的優勢,取得比重型艦載戰鬥機更好的使用效果。

這一觀點也是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航母艦載機使用方法,比如美國和法國等,使用的均是尺寸緊湊的中型艦載戰鬥機。目前世界上只有中俄使用了重型艦載戰鬥機,當然,隨著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的受損,殲-15戰鬥機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了。


軍武世界


1、設計之初就不是上艦的飛機,

2、機體太大機翼不能摺疊、放不下幾架,降落時風險增大了

3、飛機本身太重,降落時對航母甲板造成的負荷加大了,降低了航母甲板的使用壽命

4、滿油滿彈時不能短距起降,

5、沒有著艦裝備,尾鉤

6、國產航母本身就沒有設計容納像殲20這樣的飛機上艦,

7、國產航母現在起飛方式是飛機自主起飛沒有彈射起飛方式,滑躍式起飛


瑞雪飛舞


殲20夠先進,夠強大!但它尺寸過大,且沒有按海洋環境及航母起降設計,所以上航母必需大改甚至重新設計。將殲31做成航載版,一是夠用,二是現在改還不遲,三是沈飛有製造艦載機的成功經驗,可行性更好。


yanghengshoutlookc


健兒0,可以登上航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