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是否有能力發動閃電戰?

Zg輸入中


在德軍發動波蘭戰役的前半年,日軍在我國發動了南昌戰役,可以說這是日軍在我國發動的一場閃電戰,日軍以第101師團和106師團以及野戰重炮第6旅團作為主攻的火力,還召集了戰車集團以及飛行團、航空隊、海軍艦隊等軍種作為其他輔助。從日軍此次發動戰爭的陣勢上來看,這的確是要發動閃電戰的準備和跡象。

日軍發動閃電戰的第一步便是派出了偵察機,對一些基本的作戰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之後,便開始選定進軍的路線,商議如何強渡修水,在這場閃電戰方案中,日本的航空兵、炮兵以及裝甲部隊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利用。

日軍選擇先使用步兵打頭陣,隨後派遣炮兵並對其進行支援,戰車則緊隨其後,隨時為步兵的進攻做好準備,航空兵則是這場戰爭中火力的主攻。在這場戰爭中,日軍派出了十分強大的炮兵陣容,各種型號的火炮都有。

日軍後期還出動了135輛坦克,這些坦克只為了能夠給步兵成功地開闢出一段進攻的道路,飛行團則為這些進攻的坦克從空中輸送源源不斷的油料,希望能夠更快地開闢進攻道路,儘早完成這場戰爭。

但是最後的結果便是,日本雖然召集了各方軍種,但是依舊沒有能力發動閃電戰,日本的軍隊機械化水平與德國相比依舊落後,資源匱乏的小島國確實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建設一支大規模高水平的機械化部隊。另一個原因便是中國的地形複雜多樣人口分散,不像歐洲那樣以城市為主,很難通過閃電戰有效控制一個地區,因此說日軍很難對中國實施閃電戰術。


利刃巨透社


有網友問:二戰時,日本是否有能力發動閃電戰?如果按德軍標準,那麼日軍發動的第一場閃電戰,就是在我國抗戰當中的南昌戰役。

在1939年3月,也就是德軍發動波蘭戰役之前半年。日軍在我國戰場,也發動了一場閃電戰。日軍以第101師團,第106師團擔任主攻。另外集合了野戰重炮第6旅團,擔任火力掩護。

戰車集團擔任突擊任務,第3飛行團和第2聯合航空隊隨時掩護,海軍第3艦隊擔任支援任務。首先日軍偵察機對,南昌我國軍隊的工事構築,防禦體系,兵力配備,重武器位置等戰場情況進行了空中偵察;選定了渡河點和進軍路線,為強渡修水提出了集中使用航空兵和炮兵的方案;為提高進攻強度和速度,提出了集中使用裝甲部隊。

日軍以炮兵對步兵進行直接支援,而戰車幾天渡河以後,向縱深快速穿插,與步兵保持2天行程的距離。為步兵開闢進攻道路。航空兵則隨時在整個戰場擔任火力打擊任務。

在修水發動炮擊的日軍炮兵包括,72門150毫米口徑重型榴彈炮,16門105毫米口徑野戰加農炮,還有4門150毫米口徑重型加農炮,以及78門山炮和野戰炮。

另外2個師團還有112門火炮和參戰的8個迫擊炮大隊沒有計算在內。戰車集團出動135輛坦克,其任務是:渡過修水後,突破守軍的防禦,為步兵開闢進攻道路;在第一線師團的前方與步兵保持兩日行程的距離。

由第3飛行團配合向前挺進,迂迴、突破我國軍隊的防守要地和阻止其增援;追擊撤退的守軍;參加對南昌的攻擊。同時,日軍採用運輸機空投方式,為坦克部隊運輸油料,以加快進攻速度。這一新戰術,也導致了我國軍隊4個集團軍參戰的南昌戰役失敗。


深度軍事


日本人善長偷襲,不善長閃擊。

閃擊戰是基於一戰後,武器的發展而形成的當時較先進的軍事作戰理論,特別是德國,軍事工業雖受一戰後條約的限制,但在汽車,坦克等製造上,領先於英法,使軍隊的機械化程度遠高於歐洲列強。

而且,以古德里安為代表的軍官,把坦克這種一戰時分散運用衝鋒戰壕的防衛型武器,嘗試集中使用,成立裝甲師,作為突破防線的尖刀,並研討出一系列戰術。在曼施坦因這樣的戰略大師和古德里安這樣的戰術大家聯手情況下,一舉突破馬其諾防線,20天擊潰英法聯軍,逼降法國,成為閃擊戰最經典戰役。

日本陸軍,雖然不斷在向西方軍事學習,但致二戰時,仍以傳統陸軍方式配置,機械化程度並不高,機動性遠遠跟不上閃擊戰的要求,坦克配置嚴重不足,噸位和火力比之德國坦克差距巨大,無法形成閃擊。所以無論是九一八,還是七七事件,日本都是用的偷襲方式,包括珍珠港,暴露的就是日本的軍事冒險主義和無道義的嘴臉。





淨月暖陽


討論這個話題之前咱們來說一下什麼是閃電戰。

閃電戰又稱閃擊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的戰術,主要就是利用裝甲的高機動性進行快速突襲。不給敵人任何的喘息機會。由飛機和坦克切割敵軍主力,機械化部隊和步兵緊跟其後。

無論是閃擊歐洲還是閃擊蘇聯,這種戰術都屢試不爽


好,進入正題。小編給出的答案是日本沒有能力發動閃電戰

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三點

  1. 閃電戰意味著需要機械化部隊,必須大量裝備坦克和飛機,這就意味著對資源的消耗是巨大的。而日本這個小島國根本無法支撐這種戰術。


  2. 地形因素決定著戰術。日本主要對亞洲進行進攻,亞洲地形崎嶇,山路縱橫。不適合坦克的開進。而德國地處歐洲平原,可以使用坦克進行不斷的突進,而且不會有任何阻礙。

  3. 戰術思想問題。德國二戰新戰術“閃電戰”是主要利用裝甲部隊進行突擊;而日本的思想還停留在一戰,利用步兵進攻。他們的思想中,坦克永遠離不開支援步兵這個用途。所以這種思想上是有差別的。


綜上所述,日本無論是在戰術、地形還是資源上,都無法發動閃電戰

南黎233


二戰時期,德國的閃電戰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國使用這種戰術橫掃了自己在一戰中用4年都沒能拿下的法國,這種戰術以大量的裝甲集群進行突破穿插,用裝甲師的速度大量包圍敵軍,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損失包圍並殲滅敵人,達到閃擊的效果,在蘇德戰爭初期,蘇聯被德國閃擊,550萬部隊在幾個月的時間內被殲滅了幾百萬人,可見這種戰術以多強大。在另一邊,日本也有著寬大的戰區, 敵人的數量也非常多,運用閃擊戰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日本是否能發動閃電戰?日本也不是不想用,而是以日本的能力以及戰區的特性,想要發動閃電戰這種戰術,如同痴人說夢。

眾所周知,日本在陸軍上的建設遠遠不如同期的海軍,日本是一個島國,海軍是日本的護國軍種,自然陸軍發展就滯後了,閃電戰要求大量的裝甲集群進行突破穿插包圍,而二戰的日本坦克生產數到戰爭結束也才2000多輛,日軍也都是把坦克丟進步兵部隊中進行支援,日軍很難組成幾個大的裝甲集群,而對於閃電戰需要的速度,日軍的坦克也大多數達不到,在戰爭前期日軍使用的89中戰,95式坦克速度只有30多甚至20多,在戰爭後期才有高速的坦克,從日軍的能力來說,發動閃電戰就不怎麼現實。

日本作戰的戰區,中國多山地,東南亞多叢林,這些地形全部不適合坦克大規模展開,坦克的作用也會被大大削減,閃電戰只適合在平原地區,比如西歐,而亞洲跟東南亞大部分都是山地跟叢林,發動閃電戰更像是一種玩笑。


思遠軍事


日本沒有能力發動閃電戰!

1、機械化水平不夠;

發動閃電戰,對自身軍隊的機械化程度的要求是很高的。因為,這種戰術是一項立體戰術,需要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高度配合,快速推進。以大規模突擊的方式,迅速擊潰敵方的主力和攻佔各處重要軍事據點。

因此,這是需要極高的機械化水平和先進的立體戰術作為支撐的。顯然,小日本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日本是一個群島國家,國內資源匱乏,沒辦法打造一支像德軍那樣的大規模機械化部隊。


在中國戰場上,日本能投入的坦克部隊很有限。但由於當時中國軍隊很落後,所以日軍的“豆子”坦克才得以橫行無忌。即便如此,日軍也很難對中國軍隊發動閃電戰。

2、中國的領土縱深雄厚、地形複雜;

發動閃電戰,還要考慮被進攻方的領土縱深和地形條件。顯然,中國的地形條件要比歐洲複雜得多。歐洲地區並沒有多少崇山峻嶺,因此德軍得以依託強大的機動性,快速實行閃電戰,消滅波蘭和法國。但是,對付領土廣闊、地理條件惡略的蘇聯就不同了。尤其是冬天,蘇聯很多土地都是凍土,坦克很難快速推進。

而日本的主要對手中國,同樣是一個領土縱深極強的國家,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不是小日本說吃掉就能吃掉的。而且,中國的地形條件被蘇聯還要複雜,除了東北和華北,北方很多地區都是山地,崇山峻嶺多;而南方又河網密佈。中國軍隊可以依託地形和縱深,對日軍展開層層阻擊和攔截。

3、日本是島國;

德國能夠發動閃電戰,還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德國是大陸國家,它要進攻的波蘭和法國等目標國家,與自己的本土接壤。因此,德軍可以一下子動員和集結大量的軍隊和物資,像對手施展閃電進攻。但是日本就是不行。


雖然在二戰前,日本已經佔領了朝鮮半島和東北地區,但是這些地區畢竟不是它的本土。許多軍需物資的調動和軍隊的投送,都需要通過海運,從日本本土派送。這樣一來,日本軍隊是很難發動閃電戰的。


這些歷史要讀


閃電戰的要求是,要有強有力的坦克部隊作為先導,有規模較大的精銳機械化步兵部隊跟隨坦克部隊掃清障礙,有強有力的戰術支援飛機進行各種堅固點目標的清除,還要有相當程度的運輸車輛保證後勤。

幾乎所有的要求日本都不能滿足。要知道日本陸軍是一個坦克部隊幾乎沒有,後勤幾乎全靠馱馬運輸的軍隊,炮兵規模也很小,為此日本步兵普遍裝備微型迫擊炮彌補支援火力的弱勢,甚至日軍的步兵其裝備的輕武器都不能有效的進行近距離交戰的任務,衝鋒槍都幾乎沒有裝備,機槍都是連級單位才有。空軍方面,日本陸軍航空隊甚至都不曾設計過一款專門能夠用於進行對地支援的飛機。德國有JU-87斯圖卡進行俯衝轟炸,蘇聯有IL-2進行對地支援。日本有嗎?沒有。為此,日本陸航甚至訓練飛行員通過飛機上的機槍/機炮進行對地掃射,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空地支援。

以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裝備水平,是根本無力發動“閃電戰”的。


貞觀防務


閃電戰的故鄉在德國,首先大規模應用閃電戰術的軍隊是納粹軍隊,首開閃電戰術先河的是德國陸軍將領、號稱裝甲兵之父和閃電戰之父的古德里安將軍!

關於閃電戰理論的奠基人有兩種說法:一個是普魯士王國的元帥和德意志帝國的總參謀長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

另一個是德國陸軍元帥總參謀長阿爾弗雷德·馮·施裡芬!

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德國人最先打響了閃電戰的歷史!

閃電戰的特點是利用現代化的機械化武器優勢、採用大兵團、大縱深、大迂迴突擊戰術,向敵縱深實施快速突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敵人還未組織防禦之前、或者是還來不及組織有效防禦的情況之下,利用大量的機械化部隊,快速突破敵人的陣地。

它的第二個特點是避開敵人堅固的防禦堡壘,穿插迂迴到敵人的後方,實施分割包圍、對敵形成合圍之勢,迫使敵人投降或就地殲滅!

此外,它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偷襲!

偷襲也是閃電戰的一成功的戰術手段之一,並且在勢力均等的情況之下,會對敵人形成一種不可逆轉的優勢!

在二戰中的德國是運用閃電戰術的老手,那麼作為它的同盟國家日本呢?


日本顯然是沒有像德國陸軍那樣強大的裝甲部隊,因此也就沒有在陸地上實施快速突擊的輝煌的作戰成果。

但它也的的確確是打了幾次閃電戰,並且也頗為成功!

第一次是偷襲美國的珍珠港,乘著美國人的大意、傲慢,在甜言蜜語的外交行動的掩護下,狠狠地打了美國人一個措手不及。

再以後乘著珍珠港的暫時勝利之勢、一鼓作氣的拿下美國人統治的菲律賓,令麥克阿瑟狼狽的逃往了澳大利亞。

日本的山下奉文陸軍大將利用速戰速決的行動,指揮三萬日軍向駐守新加坡的十萬英軍發起進攻,最終令其繳械投降!

這都是二戰中閃電戰的戰術特點和輝煌,但作為最先實施閃電戰術的德國和日本卻最終還是敗在了反法西斯陣線的同盟國手中!

閃電戰術固然有其特有的優勢,但其作用也受時局的限制。

遇上像蘇聯和美國這樣的國家就不靈光了!

納粹德國之所以在開戰之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那是因為那些歐洲的國家都是一些小國,坦克發動起來還沒有幾個衝刺,就已經開到了敵國的盡頭。

而到了蘇聯以後就不靈了,雖然說也取得了不小的戰果,但在幅員遼闊、寬大正面蘇聯戰場,那是一條永遠走不到頭的死亡之路!

而日本相對於美國,閃電戰也是一個它不得不打的一個選擇。

世界上的一個最矮小的侏儒,如果不能在短暫的一瞬間放到一個巨人、令其永世不能翻身的話,那麼這個巨人一旦緩過勁來的話、死的必定是侏儒,要不它連逃的機會都沒有!

其實不管是閃電戰、還是步步為營一線平推的其他戰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戰爭的正義性,二戰時期的中國雖說在軍事上相對較弱,但我們最終也沒有亡國,而是以頑強的意志堅持到了民族解放的那一天。

這就是正義戰爭的力量!


東方中華不敗


謝謝頭條軍迷大本營的邀請!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閃電戰”以及它的優勢和實施條件,並以德國閃擊蘇聯為例,告訴大家為何日本沒有能力發動所謂德國“閃電戰”的原因。“閃電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使用的一種戰術,這種戰術充分利用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攻擊對方的機場等重要軍事目標,隨後用機械化部隊來快速切割敵軍主力並予以殲滅來達到預期效果。

圖為二戰納粹德國的戰機

閃電戰最大的特點是快,但不是快了就都能叫閃電戰的!首先,閃電戰的基礎是機械化,前提是制空權,關鍵在於空、坦、步的協同配合,其戰術在於一點兩面。具體實施就是利用自身的空軍力量率先突襲地方的機場、兵工廠、前沿大炮陣地等重要軍事目標,然後找到地方突破點,由炮兵打開缺口,裝甲集群進入缺口並發展戰果,摩托化步兵跟進。這種戰術的飛機、坦克和摩托化步兵速度都很快,火力也夠。但前提是要佔據制空權,沒有制空權,再強大的裝甲部隊也會成為對方的活靶子,其突擊集團軍甚至會全軍覆沒。

圖為納粹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金駿圖

例如二戰德國制定的“巴巴羅薩”計劃,也就是閃擊蘇聯(蘇聯稱為衛國戰爭)。雖然德軍前期攻勢凌厲,尤其是閃擊蘇聯時,德國以550萬大軍,分三路向蘇聯發動了“閃電戰”襲擊。開戰僅僅半個月的時間,蘇軍就有89個步兵師、20個坦克師被殲。至11月,德軍已經深入蘇聯腹地850~1200公里使蘇軍損失了一線部隊約700萬人,其中被俘者高達300餘萬人……如此輝煌的戰果離不開德國空軍的優異戰績。據戰後統計,擁有2萬架戰機的蘇聯空軍被入侵德國空軍暴虐,雖然德國空軍戰機數量處於下風,但依靠德國戰機的高性能、飛行員的技能以及站前的情報蒐集,再加上突襲,3天就讓蘇聯損失4000多架飛機,制空權被德國牢牢掌握。

圖為二戰德國納粹頭子希特勒

隨著戰爭的推進,尤其擁有空中優勢的美國空軍加入,德國的閃擊戰戰術再無用武之地,因為面對強大軍工生產能力的美國,德國的戰機優勢被打破,制空權已不復存在。另外閃電戰戰術對後勤保障的依賴度非常高,一但汽油和彈藥糧食供應不上,突擊的裝甲部隊和步兵兵團就會被殲滅,這是閃電戰的內涵。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二戰時日本有沒有發動閃電戰的能力。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前夕,雖然有制空權,有相對我們強大的裝甲部隊。但是因為當時中國軍隊確實落後太多,再加上當時國民政府軟弱,槍口正在剿共,無暇北顧,導致他們節節勝利,推進速度快,但這並不能稱為閃電戰。因為在二戰尤其是在華戰場上,日本空軍(陸軍航空兵)扮演的角色其實就是配合陸軍步兵進行戰役掩護,不像德國空軍那樣總是率先幹掉對方的軍事戰略目標。

其次,日本對中國使用閃電戰和德國閃擊法國和蘇聯不會產生同樣的效果的。例如,日軍佔領中國首都南京和佔領法國首都巴黎是不一樣的概念,巴黎被佔領以後,法國就宣佈投降了,因為法國缺少戰略縱深,其抵抗區僅剩東南方的彈丸之地,已失去與德國周旋的餘地,所以法國被德國滅亡了。但是中國的戰略縱深太大,失去南京,只是面子上不好看而已,當然南京冤死的那30萬軍民確實很慘,但佔領南京的實際意義跟佔領巴黎天差地遠!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閃電戰雖然能在前期取得一定優勢,但這只是一中戰役戰術,而戰役是為了贏得整個戰爭服務的,日本開戰初期所說的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豪言壯語”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因為沒有使用閃電戰就能獲取那麼好的戰果,但是日本沒有搞清楚,對手是國土面積很大、人口很多、民族意志力很強的中國。所以種種原因,很“精明”的日本軍方沒有實施德國那樣的“閃電戰”,因為自身不足,尤其是裝甲坦克飛機等在亞太地區不能算是絕對優勢,甚至是劣勢,那點飛機裝甲部隊只能嚇嚇抗戰前期的國民黨軍隊……


獨舌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