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PK智能互联 谁是汽车未来的“答案”

从充电启航到无人驾驶,人们对于汽车的终极幻想正在一步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大旗挥舞正烈,“智能网联”汽车也虎视而来。同是方兴未艾,谁才是那个“答案”?能源与智能网联的关系,也许并不简简单单是“汽车的未来”和“未来的汽车”之间的纠结博弈,“1+1>2”或才是王道。

新能源PK智能互联 谁是汽车未来的“答案”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河北构筑千亿元产业链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年累计销量77.7万辆,较2016年增加了27.0万辆,增速达53.3%,连续三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前7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逼近50万辆,同比增长97.1%,按照这种发展态势,今年新能源车市场有望冲击100万辆。

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使相关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关键材料的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结构完整、自主可控的新能源体系;而在基础设施方面,新能源配套环境日益优化,充电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份,全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27.5万个,同比增长了52%,新用户私人安装率接近了80%。

新能源汽车在河北的发展也让人分外欣喜

“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逐渐进入一个拐点,这个时期新能源汽车将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前景非常美好。”河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协会理事长吕洪涛说。目前,我省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各类生产企业30多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7家,形成年产新能源汽车5万辆的生产能力;零部件企业20多家,产品覆盖动力电池及材料、电控、充电设备等,其中动力电池产能4亿安时。围绕新能源汽车,河北省正在布局年规模50万辆,千亿元级别的新能源产业链。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调研员王立杰表示,目前,银龙新能源、比亚迪、凌克汽车、奇瑞新能源、精进电动等业内领军企业纷纷落户河北,到2020年河北省将形成50万辆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实现总产值一千亿元。

天花板?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洗牌

不过,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也遇到了一些瓶颈。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的不断形成,近年来补贴政策不断下降,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在2018年迎来了大转变,补贴偏向于高续航,高能量密度的方向,150公里以下的低续航电动汽车不再享受补贴了。这给众多主打新能源企业的车企迎头一棒。以比亚迪为例,比亚迪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47.6%,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坏消息”还不止这一个。9月“开学季”,就有30家车企收到了通知: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中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特别公示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对2017年7月1日前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进行了梳理,拟将30家已有12个月以上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企业名单上报工信部。而此次通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30家“上榜”企业被撤销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河北米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易微车创始人刘一男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竞争力不足、资源制约三大风险,也正基于此,“以纯电动车为首的新能源汽车从补贴上来看‘受宠’不再。”

事实上,仅被人诟病的续航能力一项,就约束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良性发展。在不久前的“2018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国家千人计划联谊会副会长刘科便直言,因电动车“能量密度”的技术问题,中国汽车行业通过它“弯道超车”还有一定阻力。

刘一男坦言,行业里很多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是“红海”了,如果看车企数量或许这个“红海”是真的,但如果看技术,那么这个“红海”将是一个伪红海,因为一旦政策红利退潮,将有大批车企会现倒在前进的路上。“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在于智能网联。”

造车新势力:“智能网联”的崛起

8月20日,长城汽车在河北保定哈弗技术研发中心举行长城新能源战略发布会暨欧拉品牌发布会。这是长城汽车宣布与宝马“联姻”后,首次详细公布其新能源领域路线图。值得玩味的是,在产品层面,长城着重点出了一个词——智能网联。

往前再推5天,这个词以更高的频率出现8月15日的小鹏汽车发布会上。发布会上,全景式太空驾驶舱、人脸识别通道、AI驾驶视觉体验、车体吸色投影等环节设置,无一不彰显小鹏汽车核心差异的智能化本色。“智能化”光芒甚至盖过了两个关键数字:小鹏汽车计划于2019年获得300亿元融资,首款车型G3将于今年11月上市。

何小鹏从互联网人,摇身变成“汽车人”,成为了一位横跨互联网和汽车双重领域的斜杠青年,“真正的智能汽车一定是基于人工智能,而不仅是在传统汽车上叠加简单的智能配置。”

新能源是趋势,智能网联汽车也是趋势。随着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车联网、新能源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传统的汽车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智能汽车的时代正在来临。

早在2014年7月,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便达成合作,计划将阿里YunOS操作系统搬上荣威品牌车型;今年4月,长安汽车与腾讯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合作的方向也正是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6月,福特和百度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计划围绕车联网、人工智能和数字营销等方面展开合作;8月,东风汽车与华为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中,“下一代电动智能网联汽车展开战略合作”是重点内容。

“当前,汽车制造技术正在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司长年勇说,“这正是全球产业变革的一个方向,智能化的方向。”

为了促使智能网联汽车的顺利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部省合作,支持包括河北在内的多地建设了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在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产业链的布局测试示范等方面也取得进展,部分无人驾驶的L2级车型实现量产,L4级车型正在研发测试,并有望在2020年左右少量进入市场。

智能网联的“解码器”

“智能网联配置逐步普及,消费者年轻化将催生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用户体验将成为产业链飞轮启动的第一动力。”8月31日,“第二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智能汽车专场论坛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相比于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发展速度更快”。

不过尽管如此,“智能网联”的发展也是任重道远,“焦虑”也时时存在。在9月1日举行的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论坛上,何小鹏表达了自己的“焦虑”:除了交付瓶颈,还有来自行业的压力——几乎同时期成立的蔚来、威马步步紧逼,执掌江山多年的主机厂当然无法忍受被“革命”的风险,纷纷发力新能源。

对新造车势力来说,除了交付问题、竞争市场,“先建高楼后打地基”的问题也开始显现。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没跟上节奏的监管,注定是场马拉松赛跑。一家传统车企的掌门人曾直言,新造车势力经过3-5年的淘汰,九成试水者将成为“炮灰”。在汽车消费增速放缓的市场环境下,这场战役注定艰辛。

河北省新能源汽车行业协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具有明显的跨界和跨越发展的特征,而我国在产业发展方面仍存在协同推进不力,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相对滞后,基础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加快推动汽车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的建设,落实和不断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加快推进道路测试,指导地方开展道路测试工作,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道路智能化改造,都是摆在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慢慢来。”

(燕赵都市报 记者 王士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