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有哪些藏在街頭巷尾的小吃?

凌小波


無錫的小吃很多具有江南特色,但是有許多小吃與周邊的蘇州和南京又有些許不同。

小籠饅頭。小籠饅頭其實就是小籠湯包,無錫人也叫鮮肉饅頭。小籠饅頭底厚皮薄,透過白色的皮子甚至可以看到餡料。皮子很緊緻,不容易漏餡,外形美觀,上方有許多褶皺的疊紋,餡料採用新鮮的腿肉,吃起來後味甜絲絲的。

梅花糕。梅花糕和海棠糕同樣出名,因為制糕的模具形似梅花而得名。梅花糕的餡心有鹹有甜,豬油、豆沙、鮮肉、芝麻等最受歡迎。梅花糕要現做現吃,入口松香軟韌,風味十足。

梅貢餅。梅貢餅類似蘇式月餅,很多無錫人稱作三鳳橋月餅。梅貢餅用熱爐烘製,餡料油重,種類頗多。

手攤餛飩。製作手攤餛飩很是精細,餅皮用鹽水和粉拌勻,粉要揉透揉韌,才能薄而光滑,下鍋不爛。盛在碗裡的餛飩加蛋皮絲、香乾絲、紫菜、蔥花,富有彈性,味美適口。

豆腐花。豆腐花是無錫物美價廉的傳統小吃。據說郭沫若去無錫,必吃皇亭豆腐花。無錫豆腐花熱氣騰騰盛出來,調味要用煮沸的熟醬油,異常鮮香。

玉蘭餅。玉蘭餅是將玉蘭花瓣洗乾淨之後,斬碎拌入餡料,用糯米做成餅坯,包好之後,放在油鍋裡煎制。玉蘭餅餡料常見的有菜豬油、鮮肉、玫瑰、豆沙和芝麻等。

線粉湯。線粉湯以鴨血線粉湯、牛下腳線粉湯和油豆腐線粉湯為代表,油豆腐和白頁結煮透入味,內臟酥爛,線粉爽滑軟韌,調味講究,百吃不厭。


您對這個問題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如果您覺得回答得還不錯,歡迎點贊和轉發~

一隻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略美食背後的趣味與文化。^_^

蝦吃


要說無錫小吃,很多小吃大隱隱於市,但它絕對不會辜負你的味蕾。假如給我三天時間在無錫,我一定會流連尋找這些美食。話說這些小吃的頭牌榜單,你一定要看仔細記住了,隨便吃一口都會讓你忘掉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麵條頭牌榜

在陸文夫的《美食家》裡,無錫人的一天從一碗頭湯麵開啟,你說面有多靈光,看看澆頭就是如此豐富,幾十種的牌子,對於選擇困難的童鞋,是福還是禍?

拱北樓是無錫老字號,牌子響得很,無錫當地人最青睞的一家老店,雖然走的是典型的濃油赤醬的風格,無奈現在很多人還是對它不離不棄,其實,好吃的東西就不能講究營養,他家的麵條有一股濃濃的豬油香,那一口就讓你想起來小時候,媽媽很忙,沒空燒飯,給你一碗豬油醬油湯拌飯,你不是吃得也是有滋有味嗎?因為經典是無法忘記的。

美華樓真是典型的國營點心店,連服務員都是叔叔阿姨級別的,態度是不指望多周到了,但是也不會太差,關鍵看點心好吃,吃過之後,你覺得不枉此行。

饅頭頭牌榜

江南人你說有多玲瓏吧,北方人包子就是包子,饅頭就是饅頭,可在江南江浙滬一帶,肉饅頭那可是有肉餡子的呢。所以,來無錫,記得要吃饅頭。

迄今已經有104年王興記,如今已經成為饅頭老大,聽說分店已經開遍全球,日本橫濱、美國洛杉磯都能吃到呢。小籠是每桌必點,個頭大小一般,如小菊花一般俊俏,皮薄肉餡飽滿,潔白晶瑩,好吃也不貴。

熙盛源都是無錫本地食客追捧,小籠包是質量有保證,皮子筋道有彈性,肉餡品類多,但是豬肉餡還是大眾化平價,吃到嘴裡緊實又捎帶一點點甜,還有豐潤的湯汁。

生煎頭牌榜

反正生煎和饅頭歷來都是江南小吃的霸主,生煎就是饅頭的升級版,毛華美食的生煎,無錫鼎鼎有名,勝在量足料多,這年代,網紅店吹得再多,還是性價比為王。

甲乙坊生煎,也是口碑很好的額老店,走的是小楊生煎的路子,黑芝麻,皮金黃,底酥脆,餡有湯,味稍甜,都佔全了,不過吃他家的生煎,最要緊是來碗酸辣湯,那酸爽,到讓人想起了西部的美食,這一點倒是出人意外,也讓人記憶更深刻。

小餛飩頭牌榜

常年總是有人問,餛飩,水餃,餃子,有啥區別?壹周君覺得,管他啥區別,好吃就是了。

榮巷小餛飩 ,真是藏在巷子裡,一般的標誌不是某某路,而是門口的那棵大樹。皮薄,肉家常味道。

南揚新村小餛飩攤 ,砂鍋小餛飩人氣高,7元一碗算是很良心價了。


武漢壹周



先從小吃店開始。。。包子是這一輩子難以割捨的美食呀,園園包子和阿娟餛飩 幾十年來一直不變的味道,最地道的味道不需要多新奇,但是就是讓人很難忘。

和記生滾粥--------這麼冷的天,身子冷胃也冷,喝點粥暖胃又暖身。鮮美的粥讓你一天精力滿滿,一切都變得和諧啦~~~~乾貝排骨加香菇最最推薦


咔咔角


無錫的小吃,充斥著街頭巷尾的市井味道,不光是滿足腸胃的東西,早就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更是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http://t.cn/RaDobb8












愛瘋了壁紙


一談到無錫最具代表的小吃, 幾乎每個老無錫人心裡都會有一張美食地圖, 上面密密麻麻羅列著屬於他和這座城市之間獨一無二的回憶。



一提到無錫特產,無錫人第一個反應就是:無錫醬排骨,這道以甜鮮著稱,烹飪時糖的分量要達到肉分量十分之一的神奇料理,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這一吃貨教科書。

無錫醬排骨興於光緒年間,歷經時間的打磨和考驗,變得別具風味和無錫特色。醬排骨的選材很重要,一般選用太湖豬前腿的椎排和胸排,並改刀切成2兩重的長方形肉塊。

調味料也非常重要,需要用黃豆醬油,綿白糖,老廒黃酒,還有蔥、姜、茴香、丁香、肉桂等烹調。

色澤醬紅、香味濃郁、骨酥肉爛、油而不膩。

一般老無錫都會推薦去三鳳橋購買,一般要是趕上春節或是冬至這些節日,大清早就有食客去排隊購買各種珍饈美味了。



梁溪脆鱔也算是錫幫菜的特色佳品了,屬於江蘇鱔餚中別具一格的傳統名菜,飲譽海內外。此菜據傳是由太湖船菜——脆鱔發展而來的。最早可追溯到太平天國年間。

裝盆時,架空高聳,並在頂部放上一小撮嫩薑絲。

梁溪脆鱔由鱔絲經兩次油炸而成,外觀醬褐色,烏光發亮,口味甜中帶成,鬆脆適口,即使保存幾天,也不致發軟。

總體口感酥脆,醬汁甜香。



無錫三鳳橋肉莊創建於1927年,也算得上一家百年老店了,老無錫總認為在這裡才能買到最正宗的無錫特產,除了聞名遐邇的無錫醬排骨和梁溪脆鱔外,梅汁雞翅,燻魚,太湖三白等,也可以在這裡買到,同時,這裡還設置堂吃店(離三鳳橋幾百米的距離),讓食客可以嚐到熱騰騰的無錫美食。



玉蘭餅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道光年間,由無錫孫記糕團店創制,因正值玉蘭花開時節而得名。而現在最最正宗,最最好味的玉蘭餅在毛華美食!!!只有這家店得到各位饕客們的一致好評~



我先來給各位食客科普一下玉蘭餅製作工序: 1.糯米粉加開水糅合小塊,做成餅胚; 2.包入菜豬油、鮮肉等餡心; 3.放入平鍋用油煎烙,直至呈金黃色,便可以出爐啦~ 一般以肉餡玉蘭餅最為出名,還有菜豬油口味可以選擇,毛華的玉蘭餅選用菜籽油煎制,成品外皮香脆、內殼軟糯、肉餡甜鹹適口、香味誘人。據說很多名人都慕名前來大快朵頤,即便是老無錫人也願意到這兒,哪怕是排上漫長的隊伍,來吃一口這外脆裡嫩的玉蘭餅解解饞,中午這裡更是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價格:2元/個



不要介意又一次出鏡的玉蘭餅☺ 請注意一下這幾個白嫩嫩的生煎包,相較於之前火爆一時的“小楊生煎”,我倒是覺得毛華的生煎更勝一籌,生煎包外皮底部已經煎成了金黃色,上半部撒了一些香蔥,一口咬下能吃到脆脆的底座和浸潤在飽滿的湯汁中的鮮嫩肉餡(剛出鍋的時候吃起來一定要小心被湯汁燙到),非常好吃。

價格:7元/4個



無錫市南長區清揚路80-2

人均:15

特色:玉蘭餅,酸辣湯,餛飩,湯圓……



酸辣湯 無錫人對酸辣湯也有著獨特的情懷,而且一提到酸辣湯,幾乎大部分無錫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阿興酸辣湯”最好吃。

我還記得那是小學的時候吧,就在現在恆隆所在地方,有一家小小的店鋪,總是熙熙攘攘,一桌人剛走便又來一桌食客,除了必點的一人一碗酸辣湯之外,還得配個滷蛋或是滷雞腿,記憶中的味道早已不單單是食物的味道,還有時光的味道,那時候似乎酸辣湯總是吃不厭。

之後因為城市改造的原因,阿興酸辣湯只能搬遷。

之後就再也沒吃到記憶中的那碗酸辣湯了。



千尋萬找倒是找到了“阿興”,吃了幾次,有點失望了,味道不似記憶中的味道,水澱粉勾芡的步驟差強人意,有時候一勺舀起竟有大塊未化開的水澱粉,實在影響口感,但是這滷蛋和滷雞腿倒是甜鮮可口,無錫人稱之為“hu餛飩”也很好吃,炸的金黃酥脆,可惜記憶中那碗酸辣湯卻找不到了。



想要去懷念一下“阿興酸辣湯”的可以去嚐嚐。

無錫市北塘區北大街54號

人均:15

特色:酸辣湯,香酥雞腿,滷蛋




我倒是覺得毛華的酸辣湯酸辣開胃,湯色清亮,撒上蔥末和牛肉碎,倒讓人覺得滋味很足。

銀絲面 銀絲面因其麵條細長色白而得名,在揉搓麵糰的過程中只加入蛋清,再經過老師傅的反覆糅合,最終軋成細長的麵條,銀絲面面色白似雪,條細如弦。

老無錫人早點都愛來碗熱騰騰的麵條,這煮麵的湯也必須選用肉骨頭或是雞肉吊高湯而成。

總算是在“拱北樓”找到了銀絲面。吃麵之前先來一口湯,湯清味美,味道柔順爽滑,肉骨頭的滋味在長時間的燉煮過程中早已融入了湯汁,銀絲面煮至七成熟便放入這高湯中,端上桌,面也早已浸透了這湯汁的鮮美滋味。



吃麵單吃這清湯麵也覺得乏味啊,當然得配份自己愛吃的'澆頭',我選了三鮮麵筋澆頭,無錫油麵筋可是名品!

無錫油麵筋的生產始於清代乾隆時期,至今已有230多年曆史,無錫油麵筋色澤金黃,表面光滑,味香性脆,吃起來鮮美可口,與鮮筍,木耳,香菇這幾種鮮味一起燒成澆頭絕對是一絕。

Name:拱北樓

地址:無錫市崇安區崇安寺步行街2F

人均:20-30




小籠包是江南水鄉的特色小吃,其歷史甚至可上溯至北宋年間,擅長製作小籠包的地方很多,也各有特色,無錫的小籠包偏甜,但是皮薄湯足、鮮香美味。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滷,味鮮不油膩”的特色。

吃小籠講究的是“輕提、慢起、先開窗、後吃湯”,切記不能心急,因為餡料裡面放入了肉凍,上籠蒸制後便會化成湯汁,如果不先咬開小口先喝湯汁的話肯定!會燙到,肉餡是無錫人鍾愛的甜。

熙盛源的小籠皮很薄,剛蒸出來時,熱氣騰騰,非常飽滿,你完全可以透過皮子感覺到裡面的湯水,我喜歡蘸著醋吃~~~

熙盛源是現在無錫人普遍推薦的吃小籠包的好去處~


Name:熙盛源

人均:15-20

小籠包2.5/個 餛飩10/碗



意外的是一對年輕的CP在經營這家好味道的梅花糕店,小巧的店鋪就在二院後面的小巷子裡(新生路28號),遠遠就能看見門口不短的隊伍,食客倒是井然有序的排著,聞著陣陣香味,享受等待美食出爐的那一刻。

店家也就兩鍋來回倒騰,經常要等上幾鍋才會輪到自己,梅花糕一共四個味道:菜豬油,肉餡,芝麻,豆沙,老闆rio耿直,餡料都是滿滿的一整個梅花糕,上面用拌上糖粉的紅綠絲澆一層,新鮮出爐的梅花糕外脆裡嫩,餡料各有風味;完全值得排個十幾分鐘的隊來嚐嚐這個好滋味。



Name:梅花糕

人均:2.5/個

四種口味:菜豬油,肉餡,芝麻,豆沙



這家的餛飩也是各種被吹捧,我也抱著朝聖的心來上一碗。

餛飩皮因為是手工擀制的原因,所以在餛飩封口的地方有些厚,畢竟是手工的嘛,也是可以諒解的~

肉餡真的是很鮮美,一口讓我回到了小學時代坐在學校邊小攤上吃餛飩的日子,滿滿的童年味道。

湯底也是實打實的骨湯,總體味道還是不錯的~



Name:曹張手推餛飩

Location:曹張菜場附近的巷子裡

Price:7塊錢/兩



惠山油酥又叫金剛肚臍。也算得上是無錫名點之一了。

相傳明末清初,明宗室的朱聖諭攜眷來到無錫惠山腳下,一時苦於生計。某日,朱聖諭踱進古華山門 ,目光無意落在坦胸露腹的四大金剛的肚臍上,突然想起宮中有種重油酥餅,大小像金剛的肚臍一樣。

由此激發創意,決定以做這種宮中的點心為生,並將之稱作“金剛肚臍”。

選用上等白麵粉加豆油拌和再釀進椒鹽餡心,撒上芝麻製成, 特點是素、香、肥、酥、甜感適中。



這兩家店都算得上是賣油酥的老招牌了,都位於無錫惠山古鎮上。除了油酥以外,還有油金果,密雲子等小吃(感覺這個只有無錫人才懂)價格也就十幾塊錢的樣子,既然都來惠山看天下第二泉了,這裡也別忘記來逛逛~


Muslim白如玉


對於吃貨來說,有時候出去玩,

也只是為了尋找當地美食而找的藉口而已,

這個國慶沒能出門?沒關係!

因為在無錫就能吃到很多正宗的外地特色小吃!

播報哥這就送上這份不完全小吃地圖!

重慶酸辣粉

重慶的美食太多,其中一樣就能撐起一篇內容,而正宗的酸辣粉卻鮮有人提及,因為它們總是躲在各個犄角旮旯處。勁道彈牙的粉絲、麻辣酸爽湯底、吃起來濃香開胃,想想都食指大動。

餘七香手工酸辣粉

現場和麵、揉、搓、怕打製作而成,原料採用紅薯粉,等製作成條煮熟後,加入醬油、花椒粉、紅油辣椒、糖、醋、油酥黃豆等秘製醬料,吃上去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

酸辣為了迎合無錫人的口味也有辣與不辣,十五元一碗酸辣土豆粉,上面配有香菜、筍絲、炒黃豆、酸豆角還有肉沫,材料還是很豐富的。喜歡裡的豆子,特別香脆,筍絲也很嫩。

地址: 南長街439號

人均:15元

四川擔擔麵

擔擔麵已有上百年的歷史,2013年還被選入“中國十大面條”之一。麵條細滑,口味油香麻辣,因為早期是用扁擔挑在肩上沿街叫賣,所以叫做擔擔麵。

蓉李記

蓉李記的成都美食種類較多,選擇糾結的小夥伴太容易挑花了眼!

蓉李記的擔擔麵麵條細薄,滷汁鹹香微辣,一端上桌就香氣撲鼻,吃起來十分入味。

辣嗖嗖的擔擔麵配上甜滋滋的涼粉再合適不過了,既解了辣,又不佔肚子。

地址: 梁溪路35號萬達廣場3樓3號

人均:28元

武漢熱乾麵

熱乾麵排在“中國十大面條”的首位,自是有它的獨特性,色澤黃而油潤,味道香而鮮美,加了辣後變得爽口筋道,十分誘人。

武漢老頭熱乾麵

算是無錫評價比較好的熱乾麵了,看著其貌不揚,走過路過很容易錯過。環境很簡約樸素。熱乾麵,分量不小,上面一些花生,還有一坨厚實的醬,醬很濃郁,拌開以後很香,麵條粗粗的,口感也不錯~

麵條細細的根根都筋道,色澤油潤潤的很好看。武漢人是蠻能吃辣,所以,每次播報哥都不敢放多少辣椒,因為實在是太辣了。

地址: 小木橋菜場旁(肛泰醫院旁邊巷子裡)

人均:11元

長沙臭豆腐

長沙的臭豆腐色墨黑,外焦裡嫩,鮮而香辣。 焦脆而不糊、細嫩而不膩、初聞臭氣撲鼻,細嗅濃香誘人。

黑色經典長沙臭豆腐

小吃雲集的南門頭,自然也少不了這家人氣的長沙臭豆腐,這家店在南門頭上已經開了很多年了。一到節假日,他家店門口都會排起長隊。

這家臭豆腐,外脆裡嫩,飽含湯汁,趁熱吃口感最佳。雖然未聞其臭,但吃起來味道確實不錯。

地址:南禪寺街道113-22南門頭上美食街對面

人均:7元

東北烤冷麵

無錫常見的烤冷麵做法是鐵板烤制,加了雞蛋,香腸、洋蔥、香菜等調料,最重要的是塗上自己喜歡的醬料!吃起來鬆軟可口醬香撲鼻,很是勁道。

陳記東北烤冷麵

東北小吃屆的扛把子,到了無錫也非常受歡迎,老闆冬天穿花棉襖,夏天穿花襯衫,雖然前段時間老闆…(此處省略100字),不過老闆娘還在啊,小小的烤冷麵攤子也是小有名氣啦。

烤冷麵用料挺足,標配是雞蛋加金針菇加培根,做的手法超快,酸甜口味吃的最多,滿滿一盆好香呀!吃的時候,感覺一秒回到了大學街。

地址:南禪寺商城美食街118-4-1號

人均:11元

廣西螺螄粉

又辣又鮮又臭的螺螄粉,就著湯往嘴裡這麼一吸,香入腦髓回味無窮。而一碗好的螺螄粉,酸筍的酸臭、腐竹的爽脆、紅油的鮮辣、粉絲的滑嫩、湯汁的鹹香完美融合在一起,嘬一口粉,喝一口湯,辣得一把鼻涕一把汗都還要把湯喝光。

柳石居螺螄粉

一家不起眼小門面,店裡卻坐滿了不少來吃螺絲粉的食客,和傳聞一樣,店裡充斥著一股“臭”味。

燙粉、裝碗、加料,最後澆上一勺熱湯,動作一氣呵成。滿滿一大碗螺螄粉端上來,鋪滿了酸筍、酸豆角、海帶、花生、脆餅......入口是過癮的酸、辣、鮮鹹,吃起來沒有一丟丟的臭味,粉也是爽滑Q彈,嗦起粉就停不下來!

地址:小商品市場創業街1-8號

人均:13元

廣東腸粉

腸粉是一種使用米漿作成的小吃,源於廣東老西關地區,最早在唐代就出現了,名字是由乾隆皇帝親自命名的。"夠爽、夠嫩、夠滑",乾隆帝對它稱道不已。

粵潮美食

聽廣州的小夥伴說起,他們大街小巷到處都有腸粉店、糖水店,而且量足價格又便宜,在無錫也終於找到這樣一家啦!

地道的廣東人開的小店,就在塘南新村,塘南加油站斜對面,雖然是典型的蒼蠅小館,但是勝在口味,如今已經開了分店了。

裡外加起來位子不到10張,小小的一個蒸爐,四個蒸架,旁邊放著雞蛋,菜脯,蔥,生菜,還有原料大米糊。

腸粉裡裹了雞蛋生菜牛肉末,配上淡淡的醬油,鮮滑香嫩,比好多大館子都做得好,每份腸粉都是現點現做的,端上來還是熱騰騰的。還有牛筋丸米線,也很推薦。

地址:塘南路塘南新村25號105(塘南加油站斜對面)

太湖大道761號(麥德發電動車旁)

人均:16元

陝西biangbiang面

biangbinag面是因製作過程中有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手工拉成又長又寬又厚的面,本身就很勁道了,再用醬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調入麵湯裡,放入麵條,淋上熱油就成。

老孫頭biangbiang面

老孫頭最早來無錫是擺路邊攤,做些陝西小吃謀生,隨著生意的火紅,已經做了口碑很好的正規餐館,還把在老家專門擀麵揉麵做了近30年的老爸也接到了無錫,一家人一門心思地撲在了這個餐館上。

老孫頭家的臊子面好吃在於他的面底,臊子面的面底專門是老孫頭的老爸親自來擀,用關中麥子磨成的麵粉,靠純手工一把一把地和麵團,麵糰的軟硬尺度把握得恰到好處,最後拉成韌性十足的細面。

地址:新生路164號(可的超市旁邊)

人均:24元

臺灣車輪餅

臺灣車輪餅是來源於臺灣,是以紅豆主要原料製作的一種像車輪形狀的餅,所以為稱“車輪餅”。臺灣車輪餅以甜味為主,主要有紅豆,香芋,奶油,花生,香蕉,草莓,蘿蔔絲,水蜜桃等。

臺灣味正點車輪餅

來自臺灣的車輪餅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但是推薦的這家,三個字,料超足,老闆也是臺灣人,製作的過程中,都能看到老闆放足了一勺料。

除了常見的紅豆、牛奶餡以外,還有芋頭、抹茶、奧利奧、曲奇和鮮肉口味的!紅薯芝士餡點的人也很多,入口綿密微甜,咬開還有芝士的拉絲。

地址:南長街南禪商城113-18號

人均:7元

新疆椒麻雞

新疆椒麻雞是一道美味的菜餚,以生態土雞為原料,選用幾十種上等的名貴中藥秘製而成,吃起來麻而不木,辣而不上火,皮脆嫩、肉筋道、清香四溢、回味悠長、拌麵味道絕佳。

勁西域椒麻雞

椒麻雞味道的確非常棒,雞肉都是從雞腿骨下剃好的,雞肉很緊實,很香,加的湯料也是雞湯。也可以點一份椒麻雞面,先吃雞,老闆會再把拌好的面倒進去,非常入味。

椒麻雞火鍋,鍋底當然就是雞咯,湯底端上來的時候我覺得口味清淡了些,但是越燒味道越出來,後來就越喝越鮮了,配菜是在一疊一疊放在冰箱裡的,青菜,百葉,貢丸,黑木耳等等。

地址: 民豐路101號(江蘇銀行旁)

人均:28元


魚樂圈資訊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藏於民巷的“黑暗美食”。

記憶猶新的是《花樣年華》裡穿旗袍的張曼玉和穿西裝的梁朝偉坐在陋巷裡吃餛飩的樣子,這樣“格格不入”卻顯得天真浪漫。

這些店沒刻意做過什麼宣傳,必須要靠熟人人肉帶路,有時候環境也相當“神奇”。

但就是這些街邊小店,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無錫人的胃。

一,柳州螺螄粉


無錫眾多小吃店中,專賣柳州螺螄粉的不多。這一家店新開不久,老闆就是柳州人,口味比上馬墩那家更正宗!

一天只賣兩鍋的湯,由10斤螺螄、5斤大筒骨、兩隻雞、十幾種中草藥熬製8小時,想不鮮都難!酸豆角、木耳絲和炸豆腐皮加上老闆自己做的大名鼎鼎的酸筍,提味非常棒。

粉是Q彈的口感,很有嚼勁。嗦粉使我快樂,酸筍讓我成仙。最後提一下老闆特質的米醋,別看紅紅的一瓶,其實並不辣,配粉吃別有一番風味。

地址: 鴻橋集貿市場一樓(老牛飯店旁)

二,姐妹花炸串


這一家藏在沁園新村裡的其貌不揚的小店,卻承載了原先二中學生的青春記憶。在二中酸辣湯旁邊的小區門走進來,第一個路口右轉就能看到了。

作為一家已經開了23年的老店,生意一直紅火,主要還是得益於老闆對炸串手藝的獨到匠心。

冰櫃裡肉類、蔬菜、丸類應有盡有,肉都是從市場買回來之後自己醃製自己串的,雞架骨和排骨的味道都非常棒!所有的醬料都是老闆自己熬的,真正“獨一無二”的味道,客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添加。

由於店面較小,打包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儘量還是要趁熱吃口感更佳~

地址: 沁園新村141-2對面

三,蔡阿婆雞子大餅


傳統的無錫小點心,這兩年卻風靡大街小巷。要說無錫最好吃的雞子大餅,還是南禪寺的蔡阿婆這裡。

親切和藹的蔡阿婆已經從煎餅師傅升級為了門面擔當,一看到有客人就會熱情地招呼著。蔥油的香味、融化的糖、有嚼勁的麵餅以及噴噴香的雞蛋,趁熱吃口感超棒!

蔡阿婆會貼心地把餅切成好咬的小塊,更方便食用,不會蹭得滿臉都是油。

地址: 新生路3-8號(靠近南禪寺路口)

四,榮巷小餛飩


榮巷那家“店堂裡有棵樹的小餛飩”搬家啦,在原先的地方再往裡走20米左右,現在的門面更大了。

價格稍微漲了一點,小碗4元、大碗6元,老闆都是靠手法來衡量多少的,都不用數個,一抓一個準。縐紗小餛飩,“縐紗”二字,在其飄逸輕薄、純潔淡雅,皮薄而透,餡少而精。

紫菜的鮮味和蔥花的清香給餛飩湯帶來極鮮的醇厚湯汁,餛飩每個都溢滿了汁水,從皮兒到餡兒都飽和而透明。

地址: 梁溪路榮巷菜場旁(榮巷華榮小區旁)

五,徐一杆掛爐烤鴨


這家在菜場深處的老北京烤鴨,每到飯點必是排長隊,口味完全可以比肩老牌烤鴨。

美味的烤鴨都是在這座碩大的掛爐裡誕生的。徐一杆,始於1864年,這爐火燒到現在。整整齊齊排好的烤鴨,剛出爐時閃耀著深色琥珀色的光澤。

剛出爐的烤鴨外皮脆而肉質軟滑飽含汁水,香噴噴容易勾起人的食慾。徐一杆的麵皮不是傳統的麵皮,偏軟但是韌性足,包裹鴨肉,黃瓜條、京蔥輔以帶甜味的醬料,一個入口實在滿足。

地址: 梁溪路榮巷菜場內100米

六,陽羨毛烏頭


江南人的心頭好是少不了糰子的,尤其是不一樣的苧麻青團。

為了保證每一個青團的口感,每天老闆娘自己都會起早做青團,嫻熟的手法分分鐘就將一籠青團做好,最後上蒸籠蒸熟。

皮子糯而不粘,甜度也剛剛好,能吃出一點點的顆粒感,搭配草葉的清新,層次豐富。

除了青團,白團也惹人愛。裡面的肉餡很香很結實,油而不膩,一口下去大滿足。

地址: 清揚路49號家樂福一樓西門旁(家樂福肯德基)

七,小野人炸雞腿


這家店在南禪寺這兒開了也很久了,前身也是一家炸雞腿店,每次路過都能聞到一股孜然味混合著炸雞的香氣。

剛出鍋的雞腿們,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色澤金黃,外觀相當誘惑~雞排10元,雞腿6元,雞塊7元,小雞腿10元3個,價格公道。

雞腿個頭挺大,麵粉皮很薄,肉非常嫩。外皮酥脆,雞肉多汁。

地址: 南禪寺街道如意堂向陽路111號東南(一帆風順大酒店斜對面巷口)


凌小波


小編是無錫人吧!你邀請回答問題的都是外地人。凡外地到無錫出差和旅遊的就三二天怎麼找得到各種小吃呢?就連我這個在外地工作的老無錫,每次回無錫也都會模否著頭腦。其實全國其它城市這類情況大同小異。在正兒八經的大街上,由於門面租金貴,一般小吃店都搬入居住小區附近的小街小巷裡了。當然在無錫中山路、人民路、解放路都找不到吃食店的。除非洋快餐。在上海南京路上閒逛,想吃飯也要進浙江路、四川路或西藏路上才找得到填飽肚子的東西。現在社會變動大,你每次習慣到一個城市某一飯店吃飯,隔一二年再去也許己更改別家經營了。


SY43625156




聖潔飄香


無錫名小吃

無錫醬排骨,這道以甜鮮著稱,烹飪時糖的分量要達到肉分量十分之一的神奇料理,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無錫醬排骨興於光緒年間,歷經時間的打磨和考驗,變得別具風味和無錫特色。醬排骨的選材很重要,一般選用太湖豬前腿的椎排和胸排,並改刀切成2兩重的長方形肉塊。

調味料也非常重要,需要用黃豆醬油,綿白糖,老廒黃酒,還有蔥、姜、茴香、丁香、肉桂等烹調。

色澤醬紅、香味濃郁、骨酥肉爛、油而不膩。

一般老無錫都會推薦去三鳳橋購買,一般要是趕上春節或是冬至這些節日,大清早就有食客去排隊購買各種珍饈美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