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教師到貧困偏遠山區支教交流,待遇如何?

樹木生物


這個看地方政策了,一個地區跟一個地區不一樣吧。一年跟一年也不一樣。

前幾年我們這裡的老師到臨縣的山區支教待遇很優厚,一年兩萬,原工資照發。同時回來後評優、評模、評職優先。

所謂山區並不是深山老林,只不過是相對城區路途遙遠偏僻。所以很多人都爭著去,一般人還輪不上呢。

去年的時候縣裡發了一個文件,招聘去新疆支教的老師,待遇更優厚,報酬是現有工資的兩倍,而且回來後提幹。

不過因為太遠,又沒有人去過,不瞭解情況,沒有人願意去。後來聽說好像去了兩個男老師。


其實能有機會去偏遠地區體驗一下也不錯,只要時間不要太長(不超過一年為宜)。

去新疆的那次我特想去,可是時間太長了,得籤三年合同。家裡老人年紀大了,身體不大好,萬一有什麼事兒,後悔都來不及。

去支教不必說得那麼豪言壯語,我們都是正常人,自然要求有薪酬方面的優厚待遇,和評優評職上有優惠。

但是也別把它當成發財致富的機會,畢竟不是下海撈金。我覺得能有機會出去體驗一下不同的生活,偶爾換個環境,那豈不也是人生的一種境遇麼?


嚮往在那種特別安靜純樸的環境裡,白天課堂上拿粉筆,夜晚宿舍裡捧一本書,讀讀書,寫寫字。那種遠離了塵世喧囂的美和安寧該是多麼的愜意啊!

曾經看過一個支教老師寫的博客,他說,他原本有著失眠症,但在支教的那一年裡,每晚聽著聽著蛐蛐兒的鳴叫和呼呼的山風,他的失眠症不治而愈。

他說,看到山裡的孩子們每天走那麼遠的山路來求學,給了他莫大的感觸。在支教那一年他讀了幾十本一直想讀卻沒有讀的書,寫了一百多篇博客和幾十篇讀書筆記。

他的內心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和充實。與其說是他教孩子們知識,不如說是山裡的孩子和純樸的山民教他重讀了人生。這才是支教最大的收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