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一準大學生負氣出走,你怎麼看?

呼和浩特微校園


人在年輕的時候,經常會做出認為有道理,實際錯誤的事情,說一個我自己的故事吧。

大學畢業後我在一所中學教學,有一天,這個學校借調到教育局工作的一位女教師來中學辦事,順便到我們語文教學組閒轉悠,離開辦公室時,對我說,你送送我。

我送女教師到學校院子,她悄聲對我說,教育局的劉姓領導讓我問問你,你有女朋友了嗎?如果沒有,他有個女兒想介紹給你。

我高興地說,行呀!

她猶豫地說,領導跟我說了好長時間了,我為啥沒跟你說呢?有點原因,他的這個女兒是抱養的,長相一般。

這讓我意外,我沒必要娶個抱養的媳婦,再說,當官的女兒為什麼嫁不出去?一定是長相難看,就想塞給我這個家在鄉下的老師。

女教師問我,願意見面嗎?

我說,抱養的我難以接受,算了。

女教師說,你再考慮一下吧,終究人家是管著你的領導。

我心事重重地應付說,好吧。

女教師走了。我沒什麼可考慮的,我向來不被權勢嚇倒。

好些年之後,我們那代人生兒育女,有一次,妻子拿出她18歲時的一張中學同學合影,介紹照片上的每個同學,當說到其中一個劉姓女同學時,我問,她的父親是不是當年教育局的某某某,她是不是抱養的?妻子說是,還說,她性格特別好,學習也好,是班裡的幹部,也是班花。

我看著這個大眼睛、漂亮的劉姓女學生,知道自己當年犯了一個錯誤,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絕對會對這個劉姓姑娘心生崇拜。

人在年輕的時候,時常做出錯誤的選擇,但是,當時認為是正確的,理直氣壯,誰都說服不了,發現錯誤的時候,時光已經過去幾年十幾年或者幾十年。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我的這句話,很多年輕人都不服,得用時間去說服他。


呂洞賓


能怎麼看?這樣的事情多了。負氣出走算不錯了,跳樓的都比比皆是。這主要是一直太慣的厲害,稍有不如意即做出不想後果之事,子不教(孝、成)父之過。奉勸那些把孩子慣的沒邊的人(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從小多接受挫折教育吧。


wwccx


看了這篇新聞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因為“家裡條件差,三個孩子不能同時上學”。所以當爸爸的跟兒子說,如果實在湊不齊子上大學的學費的話,就讓兒子輟學供兩個妹妹上學。而孩子竟然出走了,一走17年。

我能想到被輟學對於一個孩子的打擊都多大。大家還記得電影《唐山大地震》裡面徐帆的驚天一跪嗎?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被放棄的那個孩子心裡受到了深深的傷害,直到多年以後都很難原諒的自己的父母。

但是這個新聞裡,20歲已經是一個成人了,按說應該能夠理解父母的無奈。我們雖然同情他的遭遇,但是一個成人不應該做出離家17年的事情。

既然能考上大學,為什麼最後住在橋下只能以拾荒為生,可見除了經濟條件不好以外,家庭教育和性格都有缺陷。這個孩子有兩個妹妹,在農村家庭一般父母會更加照顧兒子,做出讓女兒上學兒子輟學的決定,相信做父母的一定深思熟慮過。

幸運的是,一家人最終還是相聚了。

記得我在以前的公司,大約2001年左右(真巧,正是17年)還做過籌集學費的公益活動,當時在青島的農村也有那種貧窮的家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活潑的小胖子,家裡一貧如洗,可是父母卻給節衣縮食給他買了一部電腦。我們那次和青島電視臺的義賣好像資助了20幾個大學生。時間真快,今天他們也都是中年人了。

我記得很清楚,那個小胖子上的清華。

希望不再有這樣的事情出現,讓每個孩子都能上的起學。

@職場漂流者

2018-3-16


職場漂流者


負氣出走,肯定有一定原因。也許是因為父母和父母鬧矛盾,父母的誤解,對他的壓力之類的可能都會是導火索。大學生應該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想法。就我而言,父母都是沒有太高學歷的,以前我也會和父母鬧矛盾因為一些小事,也會有這種想法,不想和他們交流,想負氣出走。但想到父母為了這個家付出了自己一生,就會對自己感到羞恥。其實當這位同學能真正理解父母時,父母能換個交流方式時,可能就會促進彼此之間的感情,只能說內心還不夠真正成熟。


淺談人生百態


看過該新聞,出走的是個男生,而且一走就是十七年,性格內向,不善於溝通,一直沒找到工作,靠拾荒為生。

負氣出走的原因是家裡貧窮,父親讓他不讀大學,省下錢,從而讓兩個妹妹繼續讀書。

對於該男生,不好過多的評價,性格如此的人,本來就表現得不成熟。

要說的一點是,國家助學貸款是從1999年開始試點,2001開始全國推廣,想完成學業的人,有了資金保障。

人若遇到困難,不要老想著逃避或者放棄,事情總會有轉機的!


最接近無產階級的男人



無論這位準大學生是何種原因離家出走,他的行為都是不理智的。出走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


記得那時正處青春期的我,也曾有無數次想離家出走的念頭,原因是我的任性,因為父母沒有滿足我願望,我就想離家出走,讓他們自責難受,以此懲罰父母。


可每次要麼身上沒錢,要麼對外面陌生的世界心生恐懼,所以每次離家出走的念頭從未付諸行動。


如今我很慶幸自己未曾離家出走,現在感覺曾經的那種思想特幼稚。遇事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有遇事時,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才是化解矛盾的唯一好辦法。


徐玉萍


這位準大學生負氣出走,這一方面,和他的性格內向有關。有氣不和家裡人溝通,不動腦子,不想辦法,一走了之。他完全可以一邊打工,一邊讀書。學校還有獎學金,貸款基金,上完學工作後再還貸款。另一方面,這和我們的學校教育缺失有關,只重視教學分數,不重視學生道德思想教育。所以導致了這位準大學生出走。


鄧鴻南


大學生負氣出走,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這都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即使家人有什麼事搞得自己不開心了,就應該通過溝通去化解家人之間的尷尬,而不應該出走,出走的話會讓家人擔心,還會增加心理之間的距離,一家人會變得越來越陌生,所以請冷靜下來好好想想,是不是應該向父母說聲對不起。


陶陶之說


這個大學生首先不是一個負責人的人,他在接受教育(不知道是男是女,暫且用他代替),接受教育本身就不止是學習知識,換句話說,步入社會之後,我們很多人已經把學的知識忘記了,更多的是學習一種待人處事的方式。

誰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風順,會鬧心,會煩心,有時候有孤獨,孤獨過頭我們會感覺到絕望。這時候我們就應該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調整自己的人生。有低谷,肯定就會有巔峰,要去靠著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而不是一味地去逃避,人生本就如此,能逃的過去嗎?我覺得不能。既然不能,我們就要去改變自己。

負氣出走,走哪去呢?去隱世嗎?當身上的錢花完的時候,又得去麻煩父母,讓父母操心,身為大學生,不能幫父母的忙,也就不要給父母添亂。

謝謝。


逆光飛翔160502924


那位大學生是因為什麼原因出走,我們不知道,所以不敢輕易下定論。但是,出走這種行為是一種不當的行為。根據現在家長對孩子的各種“為你好”的做法,我相信很多大人的第一想法是,現在就應該努力一點,照著家長給你規劃的路線走,這都是為了你以後能更好地生活。但這真正是為了孩子好嗎?家長只是為了把自己沒有達成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拋棄自己的興趣去幫自己完成自己未能達成的願望。這時又會有人說,他們是我的孩子,我們怎麼會害他們呢?我們經歷的事情多、經驗足,照我們說的做,就不用走彎路。這恰恰是一種不利於孩子自身發展的做法。當孩子按照家長既定的路線發展,他們就會失去自己的想法,從而慢慢地擴大對別人的依賴感,當某一天需要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就會束手無策。家長不可能陪孩子一輩子,真正對孩子好的,是放手讓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發展,在孩子闖蕩的過程利用自己的經驗給孩子提供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