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溼氣有什麼好方法?

用戶50019212695


首先我們要明確,溼到底是什麼?



說到溼,不得不和大家說一下津液。津液是我們身體能利用的“水”,相當於是非常乾淨清澈的水,我們可以直接“喝”,可以充分的利用。當然津液又可以再細分為津和液。津是液體的物質載體,液是能量的源泉。


溼是什麼鬼?與津液相比,溼是我們不太好利用的“水”,相當於帶著泥沙的水,不好喝。為什麼會有溼?這要從身體水液代謝說起了,而水液代謝與脾直接相關。咱們的脾負責運化水谷,運化水液。如果脾功能弱了,水液代謝出現了障礙,就會生溼,產生了很多的“垃圾”。

那我們怎麼判斷是否體內有溼氣。

1,常感到睏倦,頭髮昏,身體發沉。

2,大便溏稀,馬桶不容易衝淨。

3,舌邊有齒印,舌苔厚。

4,毛髮和麵部易出油。

5,眼皮、四肢容易腫。

6,皮膚容易起溼疹。

7,食慾差,吃東西胃脹。

8,身材偏胖,肚子突出。

有2項以上符合,恭喜你,你已經是患有溼氣的一員了!

我們又該怎麼去除溼氣: 拔罐雖然可以去溼,但條件太過苛刻,適合一些專業人事,而且也並非是最好手段。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第3招:薏米煮粥,淮山煲湯 祛除體內的溼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溼,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第4招:妙用蔥、姜、蒜 蔥、姜、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月亮灣拉布拉多


90歲國醫大師祛溼

祛溼的方劑有很多,國醫大師路誌正常使用的一個祛溼的方劑是藿樸夏苓湯。藿香6克、厚朴3克、姜半夏6克、杏仁9克、生苡仁12克、白蔻3克、豬苓4.5克、茯苓9克、淡香鼓9克、澤瀉6克。

藿香芳化宣透以疏表溼,使陽不內鬱,白蔻仁、厚朴芳香化溼;厚朴、半夏燥溼運脾,脾運化水溼,以達到排溼效果。再用杏仁開洩肺氣於上,使肺氣宣降,則水道自調;茯苓、澤瀉、苡仁利溼利尿,通俗講就是排尿出汗暢通,溼氣就不會在體內堆積。

去溼氣除了喝中藥之外,食療也很有效。如何把吃出來的溼氣吃回去,不妨掌握這些“食譜”:

1.薏仁

在中藥裡面,薏仁是最好的祛溼小幫手,體內溼氣重,可以用薏仁來煮粥,加一些赤小豆,薏米紅豆粥健脾益胃,消水腫,利腸胃,讓你遠離溼氣。

2.鯽魚

溼氣重,鯽魚湯可以作為參考噢,鯽魚不僅可以健脾祛溼,脾虛、食慾不振、虛弱、小便不暢等也能對症。

3.冬瓜

冬瓜,自然也不用說,清熱利水非它莫屬,也適合容易水腫的患者,畢竟消腫解毒、生津除煩還屬它,冬瓜煮湯,清淡美味。

4.山藥

山藥也是熬湯的一大食材,山藥生吃也能排毒,也可以和其它食材一起打成汁,也是健胃利脾的幫手。

5.燕麥

燕麥通便潤腸,可以增加大便體積,促進腸胃蠕動,通便排毒,不失為祛溼良方。燕麥的吃法也有很多種,也可以打成汁當做飲料來喝,也可以加入其它食物當中,營養健康又能趕走溼氣。


39健康網


中醫講氣候潮溼、溼熱等均為溼氣來源,溼邪重就易傷陽氣。以下祛溼方法效果不錯,如:

運動祛溼

進行適合的運動至身體微出汗,拿乾毛巾把汗擦乾,不可馬上去洗澡,吹冷氣、喝涼水等,防止寒溼侵體。通過發汗進行排溼,是最健康祛溼氣的方法。

中藥排溼

選擇中藥進行祛溼、燥溼,可起到很好祛溼效果,不過不可自己隨便用藥,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藥。

針灸、拔罐等方法

排溼進行針灸、艾灸、拔罐等方法,也具有較明顯祛溼效果,當然需去正規醫院找專業醫師進行。

紅豆薏米粥

平時多用適量紅豆和薏米一同煮粥食用,可起到不錯的祛溼功效。

豬骨蜜棗湯

準備豬骨四百克,2顆大蜜棗,把豬骨斬成小塊,用沸水先焯下,蜜棗去掉核,然後

將砂煲加入清水燒開,把豬骨、蜜棗一同放進去,大火至翻滾後變小火燒2小時便可。

踮腳尖鍛鍊

沒事可以多踮腳尖,每次進行3分鐘,承山穴於小腿肚上,踮腳尖可拉伸此穴,它是祛溼第一穴。

艾葉泡腳

艾葉比較常見,它存在祛寒,活、止血,排溼,除菌等作用。使用艾葉進行泡腳,可加促血液循環,加促肌膚代謝,快速將人體裡寒溼排出。


光線醫生


溼為六淫之一,其性重濁、黏膩,容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溼邪發病常見氣機阻滯、脾陽不振、水溼停驟、纏綿難愈。《素問‧太陰陽明論》曰:傷於溼者,下先受之。這是因為溼邪穢濁不潔,其性趨下,為病時表現為分泌物和排洩物的穢濁不潔,多見於下部的病症。《臨證指南醫案‧溼》記載:溼為重濁有質之邪,若從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氣升騰;從內而生者,皆由脾陽之不運。《溫病條辨‧上焦‧寒溼》:溼為陰邪,其來有漸,其性氤氳黏膩,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溫病之一熱則退,故難速已。從各種古書典籍的記載就可以知道去溼氣是一個比較複雜而有漫長的過程,並不是服用一兩付藥物就能解決的。那麼去溼氣都有些什麼方法呢?下面先介紹幾個祛溼功效不錯的中藥。

一、茯苓

茯苓性平,能入心、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以及寧心等作用,可以用於水腫尿少、食少脾虛、便溏洩瀉等,文章開頭也提到從內而生溼邪者,皆因脾陽之不運,因此運用健脾之藥是可以的。

二、薏苡仁

薏苡仁性涼,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除痺、排膿、解毒散結等作用,尤其擅長健脾利溼,對於脾虛溼滯者尤為適用,又因其具有止瀉作用,也可用於脾虛溼盛所致的水腫腹脹、腳氣浮腫、小便不利、食少洩瀉等症。

三、赤小豆

赤小豆性平偏涼,具有通調水道的作用,從而使得水溼下洩。

四、芡實

芡實性平味甘、澀,歸脾、腎經,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等作用,可用於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等症。

五、白扁豆

白扁豆性微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養胃、化溼和中、止瀉止帶等功效,常用於脾虛溼盛、食少便溏、嘔吐洩瀉,尤其適宜用於婦女脾虛溼盛、溼濁下注、白帶過多等。

以上所介紹的很多是食藥同源的,因為祛溼氣不是一兩天的事情,我個人是比較推薦通過食療的方法來去除體內的溼氣,一方面在用量上沒有那麼嚴格,二來從安全性來說,食藥同源的食材相對安全係數高。可以取上面介紹的幾種藥材適量熬粥喝,或者直接取八寶粥的組分熬粥喝也可以,長期堅持,對去除溼氣,健脾和胃具有一定的療效。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作為用藥依據,請在醫師的指導下用藥,有什麼疑問或者觀點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


藥事健康



1、食療去溼

   食療可以有效去除溼氣,且方便又實用。建議在日常的飲食中吃一些具有去溼、排毒、消腫、利尿的食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去溼效果,不過需要長期堅持食用這些具有去溼效果的食物才行。常見的食療方有薏米紅豆湯、冬瓜排骨湯、健脾祛溼湯、玉米鬚湯等。

   2、汗蒸去溼

   汗蒸也能去除體內的溼氣,因為在汗蒸的過程中,可以讓全身皮膚的毛孔都打開,伴隨著高溫,人體會以汗液的形式來散熱,這些排出的汗液之中就含有大量的溼氣,所以,通過汗蒸可以起到很好的去除體內溼氣的作用。

   3、泡腳去溼

   堅持每天晚上泡腳也可以去除體內的溼氣。一般來說,只要用熱水泡腳即可。想要去溼效果更好的好,也可以使用花椒水、米酒水、艾葉水、生薑水等來泡腳。此外,也可以用食醋兌水泡腳、冬瓜皮煮水泡腳、吳茱萸煎水泡腳等方法來去除體內的溼氣


小秋秋的秋


首先,體內溼氣重不重不能全靠感覺,要看看身體是否真的溼氣重,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面來看是否體內溼氣重:

一: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溼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溼了。

二: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衝不淨。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也說明體內有溼了。

三:洗漱時看舌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

  

  (資料圖)

如果舌苔白厚,看 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四:刷牙惡不噁心

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噁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體內有溼氣的表現。

五:小腿肚子發酸發沉

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當小腿肚子發酸發沉時,也是體內有溼氣的典型特徵。

如果出現了上面的一些情況,證實了自己體內溼氣重,那麼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來改善哦

一、食療

日常用蒲公英荷葉茶泡水喝

蒲公英性寒,味甘、微苦、入肝膽經。又被成為“尿床草”,其利尿祛水效果佳,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更多的水分哦,去除溼氣!

荷葉, 味苦性平。歸肝、脾、胃經。 可消暑利溼,健脾昇陽,內體溼氣重,根本原因是脾不好,很多人說薏米可以祛溼,但其不能健脾,所以用荷葉對於健脾祛溼會更好一些。現代研究表明,荷葉也有降血脂作用,和蒲公英搭配,祛溼、消脂瘦身效果佳!

如果在加點玫瑰花一起泡水,效果更好,因為玫瑰花可以疏肝解鬱,很多脾虛溼氣重的人,也會有肝鬱的情況,所以三者搭配效果更佳,可以將三者做成荷葉蒲公英茶包,每天泡一包代茶飲即可。

多用蔥、姜、蒜

蔥、姜、蒜是我們家用最普通的幾種調味料,它們在為我們的菜餚增加味道的同時,還有著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而針對體內的溼氣,我們還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二、運動

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三、避環境的溼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溼環境中。尤其對溼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四、避開生冷、甜膩食物,別喝酒

外部環境僅僅是誘因,體內環境太溼才是主因。陳偉說,中醫認為脾胃主溼,所以,在溼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溼”。另外,酒助溼邪,酒精少碰為好。


食萬個為什麼


一、溼氣--萬惡之邪

現在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裡有汙染,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溼邪內鬱,所以大便無法正常。為什麼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醫裡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食,現在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很虧,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溼的,脾受到傷害,水溼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溼氣。



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中醫最怕溼邪。

溼是最容易滲透的。溼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溼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溼氣比較重,寒溼襲人。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溼,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溼,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溼,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溼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以前僅僅盛行於我國西南的川菜,現在風行全國?就是因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溼邪比較重的西南一帶人需要用它來化解體內的溼氣,現在,全國人體內都有溼氣了,都需要辛辣來化解,於是大家本能地愛上了川菜。



​​

二、判斷溼氣的方法

有病的人體內,是頑固的溼邪;貌似健康的人體內,也有溼邪埋伏在那裡伺機行事。那麼,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溼呢?

1、看大便:

什麼樣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黃色的,圓柱體;香蕉形的,很通暢”。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溼。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點。

(3)如果不便於觀察馬桶,也可以觀察手紙。大便正常的話,一張手紙就擦乾淨了。但體內有溼的人,一張手紙是不夠用的,得三到五張才能擦乾淨。

(4)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溼氣已經很重很重了,溼氣粘膩性讓大便粘在腸子上,被腸子吸收,而不讓它排出體外。這樣,糞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醫生往往就病論病,而不明白病根在於體內的溼氣,胡亂治療,這是更可怕的事情。

2、看起床的狀態: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那麼,不用看舌頭,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斷他體內溼氣很重。中醫裡講“溼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溼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溼邪分溼熱和寒溼。如果是溼熱,那麼舌苔應該是黃膩的,舌質應該是紅的,而寒溼則是舌苔白膩,最重要的是,舌質沒有那麼紅,往往顏色也很淡,是淡白色的。這是區分的方法之一。 溼邪性質重濁而粘膩,它能阻滯氣的流動,妨礙脾的運化。這在中醫叫“溼邪困脾”,如果是外感溼邪,常見惡寒發熱、雖然出汗但是熱不退、四肢睏倦、關節肌肉疼痛等症狀;如果是溼濁內阻腸胃,常見胸悶不舒、小便不利、食慾不振、大便溏洩等症。 溼邪是怎麼來的呢?在中醫裡有兩種:一種是外溼,一種是內溼。 1)外溼多因氣候潮溼、涉水淋雨、居處潮溼所致。長夏溼氣最盛,故多溼病。江南煙雨,路上的人根本不打傘,這樣也會讓溼氣進入體內,如果此時出汗,就更容易出問題了。還有的人在城裡身體還好,後來搬到有鄉下水庫邊居住,本來以為空氣好,可是總是有病,其實這也是沒有適應那裡的溼氣導致的。  2)另外一種溼氣是內溼,內溼是疾病病理變化的產物,多由嗜酒成癖或過食生冷,以致脾陽失運,溼自內生。比如經常喝冰啤酒,冷飲等,導致脾陽受傷,這樣溼氣就重了;還有的時候是人缺乏運動,導致氣血流通不夠,那麼陽氣就升發不利,也會導致內溼很重,因為陽氣是控制溼氣的最重要手段了。 三、怎樣去溼? 醫生會根據溼邪所在的部位來去溼,比如,如果溼邪傷到了脾胃,會用平胃散、不換金正氣散等,同時,中醫還有很多的去溼的方法,這往往是根據溼邪到底是結合了哪些其他邪氣為患來決定的,比如有清熱利溼的方法,有利水滲溼的方法,有溫化水溼的方法,有祛風勝溼的方法等。



排除體內溼氣十八法

溼邪是現代人健康的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只要溼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噁心、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對付溼邪,祛除溼邪呢? 1、喝薏米紅小豆粥(用豆漿機做):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溼盛。既要去溼,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溼外也溼,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溼的作用。

關於薏米和赤小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周圍十個裡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溼,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淺而已。去溼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赤小豆,而實踐證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經常有人自作聰明:“我在熬薏米赤小豆粥的時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結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個美啊!

我說:“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為什麼?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溼氣,溼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溼的,本身不含溼,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溼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溼氣,所以整個粥都稠了。味道雖然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赤小豆湯,有禁忌嗎?其實,這個湯是養生佳品,沒有什麼副作用,但針對不同的人,則可以適當地做一些加減法。

有的人體質偏寒,裡面可以加一點溫補的食物,像桂圓、大棗都可以;有的人失眠,體內也有明顯溼膩的感覺,那就加一些蓮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經,可以把薏米去掉,熬點赤小豆湯,再加上一些薑片、大棗、紅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緩解疼痛。關節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陰養血除痺。

平日思慮傷神、勞心過度而運動量少的人,往往臉上沒有血色,精神也不夠充沛,甚至心悸、貪睡,感覺頭重如裹,心中空虛。這是體內有溼加上心氣不足的表現,可以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一些桂圓同煮。桂圓甘溫,能開胃健脾、安神補血,能振奮心陽、溫補心氣,使人精神飽滿、中氣十足。而且,單純的薏米赤小豆湯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圓後,就變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僅驅散我們體內的溼氣,而且給我們的心帶來生機與溫暖。我們就叫它薏米赤小豆桂圓粥吧,它特別適合強勞力勞動者,也很適合中老年人。

年輕人容易出現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溼熱內擾所致,用薏米赤小豆湯洗臉有奇效,或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上百合與蓮子同煮飲用。百合能潤肺、養顏,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蓮茲最能養心、清心火,同時又能健脾、補腎。當然,如果感覺湯沒有什麼味道,還可以加點冰糖。​



南柯三境


最簡單的鑑別就是舌苔比較膩,屬於體內有溼。溼氣重的症狀很多,比如頭沉,胸口悶,身體疼痛酸楚,肚子脹,大便粘。

中國人很多都有苔膩,如果舌苔厚的話是有食積,需要消食。

溼氣比較重的人,溼化熱,舌苔就變黃了,有可能舌頭變更紅。

溼主要盤踞在中焦脾胃,祛溼的話暢讀中醫建議食療,沒什麼大病不要吃藥。

可以借鑑臺灣同胞常用的四神湯祛溼,因為臺北溼氣比較重。

四神湯裡面有薏米、芡實、茯苓、山藥、蓮子等。

最核心的是薏米和芡實,但芡實是補的,薏米是瀉的。一補一瀉,一陰一陽,符合天地之道。

薏米又叫雞頭米,補脾腎,祛溼邪。薏米祛溼的力量很強,單吃也可以祛溼,但不能常吃,但和芡實配起來就可以常吃。

山藥補脾,蓮子補五臟,茯苓健脾祛溼。

如果孩子溼重,常上火,一著涼就感冒,可以去買蘆茅根。

蘆根和茅根煮水喝。既清熱、祛溼又生津液,尤其舌苔比較膩的時候。

更加簡便的祛溼食物是冬瓜。

為了祛溼的話,燉冬瓜湯不要放油,放鹽或者香菜就行了,香菜是芳香化溼的。

冬瓜皮也不要扔,是一味中藥,祛溼力最強。

煮湯的時候一塊煮,吃的時候扔了就行。

還有白蘿蔔,通氣祛溼效果也很好。

鍛鍊的話,渾身均勻地出一身薄汗就可以了。


VIVA德勝門娛文樂


一定要仔細判斷引起溼氣的原因哦,而且最好給自己分分類,看看是哪種溼氣症狀。

最普遍的方法應該就是刮痧 拔罐呢😄食補也是好方法,推薦 薏米山楂水,既能去溼氣又可以解渴哦



mirrorbutcher王


曾經從網上看到過關於溼氣重的問題,結合小編自己的實際大約有幾條,一是睡覺老是不解乏(也有可能是因為懶),二是皮膚瘙癢,就是通常所說的溼疹,三是大便容易粘在馬桶上,不易衝下去。

說實話,一開始的時候小編是不太信的,因為現在各種各樣的健康養生知識滿天飛,真是無法辨識真假好壞。

但是小編的母親卻是聽進去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然後就找了一個方子,其實非常非常的簡單,就是紅豆薏米煮水喝,不過,這裡面要注意兩個問題:

第一,薏米分為大薏米和小薏米,後者貴一點,小薏米醫用價值高一點,這不是我說的,是醫生說的,為什麼小編能有醫生的朋友,因為小編家有人在醫院工作,認識了各個領域的醫生朋友。還有就是紅豆,各地的名字不一樣,赤小豆好像,大家可以查一下,千萬別買成了做豆沙用的紅豆(全是教訓啊,小編就買錯過,尷尬)。

第二,就是火候問題,如果用來熬粥需要使勁煮,直到煮開花,如果是除溼用,則不同,要水滾了就關火,喝這個水,喝完再加生水,煮開,喝水,如果薏米或者紅豆開了花,那就失去除溼的效果了,可以當粥喝了。

在母親的關心下,小編帶了紅豆薏米到了辦公室,用泡茶壺煮粥,太有違和感了,喝了一段時間,別說,還真有效果,最大的表現就是小編大便通暢了,且不粘馬桶了。

所以,推薦大家試試,希望能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