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要抱著“不破樓蘭終不還”決心向前探索

園區之難,難於上青天,做產業園區有著常人無法想象的艱難和無奈,在這個行業,沒有“小確幸”,只有苦行僧式的磨鍊。這場事關命運與氣數的變革,風起於園區。

01暗流湧動

這是實體經濟的至暗時刻:年初的“中興事件”,令中央高層震怒,中美貿易摩擦,則讓內外部經濟發展環境雪上加霜,愈發充滿了高度不確定性,很多企業家直言“第一次看不清未來”;這也是房地產的至暗時刻:從限購到多重嚴厲調控,二大支柱行業的低靡,加上中國經濟環境的變遷,還沒入冬,料峭的寒意已迎面而來。一種恐慌的情緒在隔行滲透與蔓延,充滿了不確定的遲疑與焦慮。實體經濟如此負重前行,房地產這般低迷萎縮,作為與此關聯緊密的產業園區,還有發展上行的空間嗎?甚至,連活下去都成為一種堅守的奢望。

產業園區所包含的,遠不止土地財政、招商引資和創業就業,它更包含著一種深刻的體制創新,全新而高效的資源配置手段和綜合性的體系化工程。而作為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創新的載體,產業園區不僅僅再是簡單的物業銷售與租賃,它已上升為一個全新的戰場:一個政府管理機制、產業結構調整和思維理念創新的角鬥場。

當前中國的經濟結構面臨重大調整,產業發展面臨重大變革,產業內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體制紅利、成本紅利、土地紅利的“三駕馬車”逐漸降速乃至停滯,波瀾之下,暗流湧動。實體經濟與房地產面臨的困局與危機,其實硬幣的另一面,折射出產業園區也需要一場革命性的改變。

02別人家的

馬雲曾說:不是中國實體經濟不行了,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當你還在躊躇不前,輾轉未眠,舉步維艱的境況下時,別人家的園區早已在創新與擴張的版圖上一路狂奔,勢不可遏!

巨頭進擊 - 園區領頭羊們並沒有踟躕不前,他們依舊在不斷拿地建園,擴充自己的產業園區版圖。

實體企業涉足 - 從產業鏈的角度看,實體企業位於產業園區的上游,是產業園區的需求方。實體企業自帶主導產業,上下游產業資源集聚能力一流,更容易獲得地方政府青睞。

房企轉型產業 - 隨著國家對房產的嚴厲調控,傳統房地產市場利潤空間收縮,進軍產業地產已被眾多房企巨頭視為重要的轉型方向之一,紛紛佈局產業園區,尋找新的增長點。

金融大鱷佈局 - 資本的嗅覺一向敏銳,產業園區自然少不了基金的身影。一方面基金有大量的產業投資,這些產業本身需要物理形態的園區來承載;另一方面是隨著大資管時代到來,基金開始向多元化的資產管理者轉型,需要增加更多現金流穩定的產業地產資產。

03浴火重生

毋庸置疑,房地產投資化被嚴厲遏制,行業洗牌期到來,資本被驅趕向實體經濟。橙園區堅信,在這場“不忘初心、迴歸實業”的征途中,產業園區,再次歷史性地獲得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在當前中國經濟內外均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的險惡環境下,產業園區更需要發揮扛鼎之力,展現砥柱之姿,這個時代,將屬於園區力量!

作為園區運營商,應該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順勢而上呢?未來的園區運營商主要有如下重點發力的轉型創新方向:

其一、園區運營商一方面承載了城鎮化建設的職能,另一方面承擔了服務企業發展的資源整合重任。無論是新型城鎮化,還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都要求產業園區與城鎮實現融合發展,因此產城融合也是全球產業園區發展的一個新趨勢;“園區運營+配套服務”的產業新城模式也將成為未來產業園區發展的重要方向。未來,產業園區講求的不僅僅是重資產的物業開發能力,更重要的是依託於園區產業發展上的產業培育、園區運營、產業投資能力等綜合能力,拼的是誰能掌握和控制更多的資源,誰能打造更大的平臺來整合這些資源。產業園區行業,必將從過去拼政策、拼土地、拼資金的“硬性肉搏”,向拼人才、拼資源、拼數據的“柔性博弈”時代轉變。

其二、隨著國家嚴厲限制資金進入房地產,大量擠壓入實體經濟,作為實體產業重要載體的產業園區將會獲得一個全新的融資窗口期。產業園區這個行業作為近40年來承載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將會成為資本越來越青睞的核心投資標的,而隨著這些年的觀察和探索,金融資本也逐漸讀懂了產業園區內在的真實價值,以及建立和適應了與園區運營商的合作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