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魏璎珞”从乾隆对令妃的点滴看出在乾隆心中令妃的地位

历史上的“魏璎珞”从乾隆对令妃的点滴看出在乾隆心中令妃的地位

1、初封地位之高比八旗大选秀的秀女丝毫不差。 令妃出身辛者库,按照她的出身就是皇帝看上顶多只能封常在,但是乾隆把她放在皇后富察氏位下学规矩,初封就是贵人。(皇后位下学规矩女子封贵人,妃嫔位下学规矩女子封常在)她封贵人仅为过渡期,不久即晋位为令嫔。所以乾隆把她放在皇后位下学规矩,其实是在抬高她的身份。

历史上的“魏璎珞”从乾隆对令妃的点滴看出在乾隆心中令妃的地位

2、首次封嫔的册封正使,动用六部的最高长官尚书。 乾隆十年是第三次举行后宫册封礼。乾隆二年金贵人封嘉嫔,乾隆六年海贵人封愉嫔。乾隆动用都是从一品尚书,这两位都是潜邸出身。而六年同时册封的怡嫔、舒嫔俱用正二品的侍郎。令嫔非潜邸出身,首次册封与愉妃一样,都是从一品尚书。一般来说封妃才会由六部的最高长官出任册封正使。

历史上的“魏璎珞”从乾隆对令妃的点滴看出在乾隆心中令妃的地位

3、令妃是第一位非潜邸出身入心写的后妃 心写治平是乾隆与十二位后妃的画像,非宠妃不得入画。潜邸的愉妃、婉嫔俱没有入心写,继后存疑,也许被乾隆抹去了。在令妃之前就是潜邸出身的嘉妃。而且令妃是第一个封嫔就入心写的后妃。舒妃在乾隆六年封嫔,令妃在乾隆十年封嫔。但是心写令妃在舒妃之前,而且穿着是嫔的装束,备注上是妃。所以她封嫔之后,乾隆就让郎世宁把她画入心写,之后封妃了,但是画像已经画好了,备注就写令妃了。

历史上的“魏璎珞”从乾隆对令妃的点滴看出在乾隆心中令妃的地位

4、令妃是乾隆朝由嫔晋妃最迅速的。 乾隆二年是第一次册封礼(纯妃在乾隆继位封嫔,册封时就是纯妃。嘉嫔在乾隆继位赐贵人,册封时封嫔。这两个都是过渡期)在后来册封妃嫔。由嫔晋妃最迅速的就是令妃。就是潜邸的嘉嫔封妃也没有令妃迅速。乾隆六年册封的舒嫔,直到乾隆十三年才与令嫔同时封妃。而且这时令妃并没有孩子,三年就由嫔晋妃了。

历史上的“魏璎珞”从乾隆对令妃的点滴看出在乾隆心中令妃的地位

5、令妃是乾隆朝第一个非潜邸出身册封为贵妃的。 在乾隆十年之前,清代都是皇后下面只有一位贵妃。乾隆十年才首次出现两位贵妃并列的情况。纯贵妃,娴贵妃。本来娴妃是乾隆潜邸侧福晋,纯妃只是使女。乾隆二年册封娴妃在纯妃前。乾隆十年贵妃高佳氏病重晋皇贵妃。贵妃位空出来了,乾隆立马把纯妃晋封为贵妃,而娴妃也晋封为贵妃。但是排在纯贵妃之后。乾隆十三年令妃排在皇后纯贵妃嘉贵妃愉妃之后,舒妃之前。乾隆二十年嘉贵妃病逝追封淑嘉皇贵妃。乾隆把令妃舒妃位次调整到愉妃之前。令妃成为仅次于纯贵妃的妃位之首。排在后宫第三。乾隆二十四年,乾隆就顺理成章把她册封为贵妃。而且是首次动用领班大学士担任册封正使。在之前领班大学士只担任册立皇后正使。

历史上的“魏璎珞”从乾隆对令妃的点滴看出在乾隆心中令妃的地位

6、令妃是乾隆朝唯一一位非潜邸出身而册封为皇贵妃的。 乾隆的所有皇贵妃当中,慧贤皇贵妃、纯惠皇贵妃是临死加恩册封的。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是乾隆追封的。庆恭皇贵妃是后来养子嘉庆追封的。健康晋封的皇贵妃只有继后的摄六宫事皇贵妃(准皇后,因为富察皇后丧期过渡一下)还有就是令妃。继后剪发回宫被乾隆折磨死之后。乾隆想立皇贵妃魏氏为皇后,皇太后想在八旗当中选出身好的当皇后。乾隆与皇太后僵持三年,之后皇太后快八旬大寿了,乾隆就向太后妥协,不再坚持立皇贵妃为皇后。也不在八旗当中选秀为皇后。

历史上的“魏璎珞”从乾隆对令妃的点滴看出在乾隆心中令妃的地位

7、令妃佩戴只有皇后才能佩戴的东珠朝珠 乾隆虽然向皇太后妥协,不在坚持立皇贵妃魏氏为皇后。但是却给令妃一连串加恩。给她佩戴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的东珠朝珠。这在崇庆皇太后八旬圣寿图有体现,在令懿皇贵妃遗物也出现了东珠朝珠。 8、令妃的长女破格按照皇后所出封为固伦公主。 经常有人说和静公主是因为额驸拉旺多尔济的身份被封为固伦公主的。其实蒙古外藩亲王再尊贵对于公主来说也是臣仆。在道光二十一年寿安固伦公主下嫁时,道光免除额驸及额驸父母向公主的跪拜之礼。在道光朝之前,额驸及额驸父母见公主要跪,遇到公主赏赐也要跪。额驸拉旺多尔济在乾隆二十九年元旦奉命跟随父亲来京朝拜。正月初四就被册封为世子,并赏赐给当铺一座,居住在京城,称为世子额驸。没有尚主的这个原因,他不会超过哥哥们袭爵的。端敏公主嫁给班第也只是封了和硕公主,她晋封固伦公主也是后来因为额驸军功。后来道光封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所出的寿恩固伦公主也是按照和静公主的例子,皇贵妃长女封固伦公主。

历史上的“魏璎珞”从乾隆对令妃的点滴看出在乾隆心中令妃的地位

9、乾隆三十八年密立令妃所出的皇十五子为太子。令妃成了嗣皇帝生母。 虽然皇太后以出身论阻止乾隆立皇贵妃魏氏为皇后。但是乾隆一路加恩,最后更是把嗣皇帝生母的光环加给她。她成为皇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乾隆三十八年冬至祭天,乾隆定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随后让他恭谒雍正的泰陵。与当年乾隆恭谒康熙景陵一样。随后每年祭孝贤皇后陵,除了永琰之外,要不就遣官。基本大家都心知肚明永琰为太子。有人说乾隆无奈选择了永琰。更器重皇五子永琪,可惜他死的早。实际上密立太子的年纪都很小。乾隆被密立太子时只有十三岁。端慧皇太子永琏被密立太子时只有七岁。永琪直到二十六岁去世都没有被立为太子。而且他在乾隆二十五年九州清晏失火,还把乾隆背出火海的大功。所以永琰被立为太子并不是乾隆无奈的选择。而是因为他母亲皇贵妃魏氏的地位。

历史上的“魏璎珞”从乾隆对令妃的点滴看出在乾隆心中令妃的地位

10、乾隆南巡,令妃次次随驾。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暂时没有看到随驾的资料。乾隆第二、三、四次南巡令妃都跟随去了。除了皇后要随驾之外,妃嫔随驾只有五个名额。去一次不能代表受宠,一次没去的肯定不受宠,次次去的肯定受宠。第二次南巡令妃怀孕三个月随驾,回銮之后过了两个多月生了十四阿哥。第三次南巡在途中怀孕,回銮之后生了十六阿哥。第四次南巡皇后剪发,回銮之后晋封皇贵妃,统摄六宫。

历史上的“魏璎珞”从乾隆对令妃的点滴看出在乾隆心中令妃的地位

11、令妃病重在养心殿养病。令妃在乾隆三十九年随驾热河,回銮之后得病。因为养心殿清净,乾隆让她在养心殿养病,并派颖妃婉嫔照顾她。 12、令妃母家抬旗按照皇后惯例给与世管佐领。令妃出身内务府包衣,因为出身低才被皇太后阻止乾隆立她为后。在令妃病重时,乾隆把魏氏全族抬入满洲镶黄旗第一参领第十八佐领(第十七佐领是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的母家)乾隆登极后给贵妃高氏抬旗,也只是抬入满洲镶黄旗的公中佐领。世管佐领是皇后母家待遇。

历史上的“魏璎珞”从乾隆对令妃的点滴看出在乾隆心中令妃的地位

13、令妃去世后,乾隆亲定谥号、亲临奠酒、御制挽诗、加增仪仗、祔葬裕陵。 乾隆只给自己三位后妃亲定谥号,乾隆十年的慧贤皇贵妃,乾隆十三年的孝贤皇后,乾隆四十年的令懿皇贵妃,还有乾隆六十年亲自追赠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都是亲定谥号。没有经过礼部呈拟,由自己亲定。并且多次至令懿皇贵妃金棺前奠酒。还亲题挽诗。并且加增仪仗十八件,仅比皇后全副仪驾少一件。并且祔葬裕陵地宫。

14、乾隆亲自追赠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宣示皇十五子为皇太子同时追赠皇太子生母为孝仪皇后。明代的皇太子生母也没有被册封和追赠皇后的先例。乾隆自己要在退位之前完成心中没有立她为后的遗憾。“本笃庆衍禔之德。母允垂仪。循召正言顺之规。子当承统。”令妃与十五阿哥是交相辉映。又弥补乾隆立嫡子的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