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簡析:37個重點區將成新經濟策源地

導讀:

■深圳出臺“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政

■重點發展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產業集群的形成

■深圳新興產業政策:37個重點發展片區簡析

正文:

■深圳出臺“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政

近來,據深圳出臺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確規劃了未來城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建設目標與發展方向。該方案提出,未來深圳將通過三個步驟的發展策略,形成重點突出、佈局合理、質量效益顯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格局,使之在未來成為全球重要的新經濟發展策源地。三步驟主要如下:

其一,到2020年,完善城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創新硬條件與軟環境體系,並新建50個以上創新載體,培育10家技術引領型的研究機構、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及創新型企業等;

其二,到2025年,將深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水平提升至國際水平,通過培育更多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建成10個以上產業規模超百億的新興產業集聚區;

其三,讓深圳成為全球重要的新興科技與產業創新發展策源地,成為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實現持續支撐經濟更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做出更大貢獻。

■重點發展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產業集群的形成

與此同時,在此次出臺的“新興產業新政”中,還提及深圳將以創新引領為核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規劃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萬億級和千億級的產業集群。

一、建設世界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

加快構建泛在高效信息網絡,以產業跨界融合和智能化發展為主攻方向,建設全球領先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包括設計

二、培育國內領先的高端裝備製造集群

主動對接《中國製造2025》,以支撐和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為重要方向,加強自主研發、設計、製造及系統集成能力,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三、發展壯大綠色低碳產業

著眼生態文明建設,以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為重點,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建設。

四、打造全球知名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緊扣生命科學縱深發展、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的主題,提升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等優勢領域發展水平,創新發展精準醫療、數字生命等前沿交叉領域,打造世界領先的生命經濟高地。

五、創建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先導區

搶抓數字經濟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充分挖掘數據資源,加速場景融合應用,推動數字經濟全面發展。

六、推進新材料產業創新應用

順應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大裝備、重大工程建設需求為導向,強化協同創新,突破重點領域關鍵材料製備技術,加強前沿材料戰略佈局,提升新材料產業化應用水平。

七、建設全球海洋經濟發展高地

堅持創新引領、陸海統籌,進一步增強深圳海洋經濟綜合實力,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新興產業政策:37個重點發展片區簡析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牢固全市一盤棋理念,深圳將以“優化產業佈局、強化產業用地用房供給、加快建設專業園區”等措施,促進各區差異佈局協同發展,再結合“統籌產業資源佈局、加強科技資源配置、完善配套服務體系”等引導優質科技產業資源配置。

並通過規劃出37個重點發展片區,以實現專業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快速形成“重點突出、錯位協同”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空間發展格局。具體如下:

1.南山高新區

發揮科技產業創新的綜合引領能力,圍繞信息經濟、生命經濟等,孵化更多新興領域,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孵化及引領中心,支撐建設成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2.坂雪崗科技城

發揮華為的龍頭帶動作用,重點發展5G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方向,支持企業勇闖“無人區”,參與或主導國際標準制定,打造世界級5G產業發展高地。

其中,天安雲谷作為該片區內的國際化智慧產城社區,將憑藉著自身商務優勢、智能設施,助力於坂雪崗科技城新興產業力的凝聚,也滿足於未來聚集於此的城市精英日常生活所需。

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簡析:37個重點區將成新經濟策源地

3.壩光國際生物谷

面向民生重大需求,以前沿科學發現為引領,發揮深圳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優勢,充分利用基因庫、超級計算等資源,打造國際醫療旅遊目的地、世界領先的生命健康科技與產業高地。

4.空港新城

以海洋高端裝備、航天航空、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等為重點,發揮周邊會展、商務配套優勢,吸引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組織落戶,打造技術標準領先、市場前景廣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待空港新城的建設落成,將全面為整個片區的空間價值帶來巨大的提升,像會展灣、懷德峰景等項目,無疑也將從中獲益。

5.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

面向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方向,積極佈局研究機構、標準組織、教育機構、中試基地等創新生態頂端環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核心區。

6.阿波羅產業集聚區

以軍民融合為特色方向,重點發展航空航天、無人機、前沿材料等方向,建設技術轉移服務平臺和研究機構,打造成為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

7.留仙洞產業集聚區

發揮周邊教育、科研、產業、配套等綜合優勢,重點發展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精準醫療等領域,打造以總部基地和研發中心為特色的綜合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8.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

面向未來城市和未來科技,重點吸引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部、研發中心、科技組織等落戶,打造最智能、最綠色、最可持續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集聚的城市中心。

9.立新湖片區

依託大族激光、洲明科技重點企業,重點發展機械、汽車、電子、航空、軍工等關鍵領域成套技術裝備,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智能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和全球激光產業高地。

10.寶安燕羅片區

加快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發揮電子信息製造集聚優勢,重點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柔性電子等方向,打造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11.前海片區

突出深港合作和高端服務業兩大特色,強化香港創新服務在深轉化落地,服務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吸引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部、財務中心、研發中心、品牌營銷中心等落戶。其中,如卓越·前海壹號公寓、華潤前海中心·悅璽等項目,將得其地利,率先迎接區域升級的紅利。


12.光明鳳凰城

持續集聚高端資源,超常規佈局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數字經濟等方向,多點培育,努力打造成為一座生態優質、產業高端、產城融合,具有較強區域輻射能力的綠色智慧新城。

13.環西麗湖片區

持續推進西麗大學城建設,加快吸引一批國際一流的高等院校、科技機構,突出人才培養和引進,不斷集聚創新資源,持續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科研服務能力。

14.梅觀科技創新走廊

發揮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優勢,面向人工智能前沿應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重點佈局智能製造、機器人、智能終端、智能裝備、智能醫療等領域,打造龍華總部企業及智造走廊。

15.觀瀾高新園

依託華潤三九、致君製藥、匯川技術等骨幹企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方向,加快三一科技智能製造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打造綜合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16.坪山高新區

依託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聚龍山新興產業集聚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出口加工區,重點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氫燃料電池、石墨烯、精準醫療、增材製造等方向,打造世界一流的東部高科技園區。

17.梅林—彩田片區

重點佈局發展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方向,加快建設深業上城中國國際消費展示交易中心等項目,全面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打造“深圳中軸智谷”。

18.寶龍科技城

推進南約社區洋橋和漢田片區城市更新,重點佈局集成電路製造封裝環節,加快建設石墨烯產業園,推動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智能製造為主的發展格局。其中,寶龍科技城輻射範圍內的怡瑞達樂郡,將優先享受區域的增值,成為未來此次高科技新貴的置業首選。


19.國際低碳城

重點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節能環保產業、高端低碳裝備製造產業等,推動相關技術和產品民用轉化,打造以航天航空產業總部基地和研發中心為特色的綜合性產業集聚區。其中,位於國際低碳城與龍崗中心之間的君勝熙瓏山,自然隨之發展而備受矚目。

20.九龍山片區

加快蘋果科技小鎮等重點項目規劃建設,重點發展智能製造、物聯網等方向,推動智能機器人、智能終端、智能裝備等行業領域應用,打造成為智能高端製造核心基地。

21.蛇口片區

充分利用自貿片區制度創新、服務創新等優勢,重點發展海洋電子信息與設備製造、海洋高端裝備和配套設備製造、遊輪遊艇等方向,打造成為重要的海工裝備總部基地和遊輪旅遊基地。

22.光明科學城

依託中山大學(深圳)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努力打造光明人工智能產業基地、智能製造產業基地。

23.大梧桐新興產業帶

加快城市更新、土地整備、棚戶區改造,突出“一校、三谷、多園區”佈局,重點發展人臉識別、智能醫療等人工智能及生命健康領域,打造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研發孵化基地。

24.清水河片區

重點發展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區塊鏈與金融人工智能、智能醫療等領域,建設人工智能公共技術平臺等創新載體,打造人工智能研發孵化基地。

25.大運新城

依託深圳國際大學園和天安數碼城、大運軟件小鎮等產業載體,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和生命健康產業,建設產業科研孵化基地,打造東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地。

26.平湖金融與現代服務業基地

以金融、科技產業為基礎,積極吸引科研機構落戶,打造以“金融+科技+總部”為特色的產業基地集聚區,重點發展新興金融、科技金融、金融外包服務業等重點方向。

27.鹽田河臨港產業帶

發揮華大基因、鹽田港等帶動作用,圍繞生命健康等重點方向,打造臨港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生態城。

28.大鵬環龍岐灣

加快土地整備,依託海洋生物產業園、遊艇會及國際船艇交易運營基地,重點發展海洋生物育種、海洋生物能源開發、郵輪遊艇和帆船等領域,打造海洋生物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海洋休閒運動中心。

29.海山片區

以大百匯高新科技園等為載體,積極引進產業優質資源,建設一批人工智能開放平臺,面向機器視覺、智能醫療、智能裝備等領域,打造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應用集聚區。

30.公明片區

發揮龍頭企業優勢,圍繞石墨烯科技產業重點領域,搭建關鍵共性技術協同研發平臺、人才集聚平臺,加快推進石墨烯製造業創新中心示範基地建設。

31.沙井片區

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以城市更新保障發展空間,搭建電力電子器件設計、封裝測試等平臺,持續完善產業鏈條,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32.尖崗山—石巖南片區

發揮緊鄰南山高新區地理優勢,主動承接高新區產業外溢,圍繞工業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等產業,打造總部研發基地。

33.西鄉鐵仔山科技城片區

充分利用產業集聚優勢,依託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圍繞航空航天、新型電子元器件等領域,建設研發、科技孵化、檢驗檢測基地。

34.新橋東科技城片區

深度融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發揮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帶動作用,開展智能硬件、智慧物流數據中心等關鍵技術研發,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智能裝備與物聯網科技創新基地。

35.寶安中心區—大鏟灣片區

推進建設海納百川總部大廈、信通金融大廈、金利通金融中心等,吸引平安不動產、騰訊等重點企業,建設金融科技產業基地,以高端軟件、科技金融為重點,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建設具有全球輻射引領作用的互聯網+未來科技城。

而作為位處前海封面位置的鴻榮源·壹方中心,享有寶中+前海等雙中心地理優勢,乃是區域目前僅有的豪宅項目,所具價值可謂不言而喻。


36.江碧環保產業園

加快推進電鍍製造等傳統制造業綠色轉型,開展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應用示範,重點發展以綠色製造為主的綠色低碳產業。

37.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度參與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主動融入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佈局,積極引進和建設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綠色低碳等重大項目,著力提升製造水平,打造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承載地。

其中,作為大灣區岸線的明星樓盤——華潤小徑灣地位特別區與深圳城區之間,具有純天然資源之際,還配備有完善的生活配套,自當成為未來區域頂尖人士們的理想居住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