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狼群法則”帶來的歷史意義及思考

前言:《狼圖騰》是一部史詩般長篇小說

《狼圖騰》是一部以蒙古草原狼為敘事主題的史詩般長篇小說。沒有目錄,每個章節也沒有標題,卻篇篇都是一個“狼故事"串起來的故事。

作為一個喜歡創作長篇的人,對狼的題材一方面不懂,另一方面也從未想過有人會去涉足。但是作家姜戎勇敢地做到了。歷經6年的艱苦創作,這還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就一鳴驚人。這部書,大部分人看的是精彩,而我看的是精神。

豆瓣8.2,再讀《狼圖騰》|簡析“狼群法則”帶來的歷史意義及思考

《狼圖騰》

還記得小時候聽過第一個關於狼的故事是“狼來了”的故事。這是一篇伊索寓言,講的是放羊娃山上放羊,前兩次欺騙農夫們喊“狼來了”,農夫都過去幫忙,可是狼沒來,等第三次狼真的來了再喊“狼來了"卻沒人幫。

這個故事給我還是學生時代帶來了第一次對狼的恐懼。以至於後面《小紅帽》《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都讓我們對狼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執拗偏見。

而作家姜戎的《狼圖騰》或許可以消除我們對狼的怨憎和畏懼。因為這是一部專門給狼寫的書,也是為了消除千百年來中國文化中對狼存在的誤解。

作者姜戎本身就是一名北京知青,在草原,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也與狼纏綿過。”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與其說這是一本寫關於狼圖騰的書,不如說是為狼正名的書。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每一個章節的開頭,都有史書、故事、論著、小說、名人等對狼的前世和今生進行了補充 。

所以,狼圖騰變成一種草原與狼群的“契約”,也是遊牧民族在羊群和狼群之間權衡的法則。

豆瓣8.2,再讀《狼圖騰》|簡析“狼群法則”帶來的歷史意義及思考

當年十幾萬的蒙古鐵騎是如何橫掃亞歐大陸?狼的精神是否曾激發過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靈感?狼和草原之間又有怎樣的生存約定?成吉思汗曾說:只要有草原在,蒙古人就能生存!

因此,在《狼圖騰》這部小說裡,我們重點分析“狼群法則”帶給歷史的五個積極意義:

1.0 改變國人有史以來對狼根深蒂固的觀念。

狼喜歡團隊作戰。在狼群的身上,潛伏著“勇敢、強悍、智慧、狡猾、兇殘、貪婪、狂妄、野心、雄心、耐性、機敏、警覺、體力、耐力"等綜合素質。所以,我們往往只看到了狼非常貶義的一面,卻往往“盲人摸象”,沒有對狼深入瞭解。

在《狼圖騰》有講到,畢利格帶大家去雪窩中挖取被狼群圍剿後留下的黃羊,主人公陳陣不理解阿爸為什麼這麼做。給狼留下過冬的肉;活的黃羊全部放走……因為只有保持草原生態平衡,羊和狼才會都有草吃。所以,狼其實是一群有智慧的動物。原來,這是草原自古以來的傳統,更是“狼群的法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所以文學批評家白燁曾這樣評價《狼圖騰》:

姜戎筆下的草原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現實的狼,也是歷史的狼。

所以,狼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雖然不好,但如果我們不“以貌取人”,或許可以一分為二去探討狼性,如同不會一刀切去看一個人,一件事。現實中,我們常常害怕一個人的“狼子野心”,卻又佩服他的“狼性精神”,由此可見狼的優秀特質在某種意義上正在被我們從歷史的積極層面挖掘並被人逐漸認可。

2.0 提升企業文化內涵、增強團隊作戰能力

很多人贊同“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的觀點,雖然我不是十分認可,但是至少在一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團隊吃肉的問題。我不反對佛系管理一個企業,一個團隊,甚至可以說老子的無為哲學在現代很多企業也操作得不錯。只是一個企業要發展,在相當長的時期,先解決生存並活下去的問題。

據說海爾創始人張瑞敏讀了《狼圖騰》中的“狼群法則”曾感嘆道:

最值得稱道的是狼戰鬥中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商戰中這種對手是最恐懼,也是最具殺傷力的。

由此,我們在《狼圖騰》裡有一章講到有一天晚上,憤怒的狼群發起了瘋狂報復,對象是近百匹精心挑選出來的上等軍馬。第二天男主人公去看了狼群屠殺軍民的現場,馬屍的慘狀、狼群留下的怪圈,讓所有人震憾!居然會讓我們再次想到了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

所以,一個企業和團隊如果擁有了狼群的優秀品質,那麼在當代社會中,不管從事哪個行業,都會有競爭力和號召力的。

3.0 改變個人性格,提升個人戰鬥力

自古人與人之間欺軟怕硬,而狼是塊真的硬骨頭。所以,如果我們改掉自己懦弱、武斷、自暴自棄等性格,在戰鬥或創業中學習狼的勇猛、迅速、講究團隊打法,果斷出擊,歷史上除了成吉思汗,很多歷史人物都是狼性的思維和精神在支撐並鑄就了他的終生輝煌。

22歲的霍去病曾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山過河,與匈奴作戰幾天幾夜,並且乘勝追擊,殺了敵人七萬多人,以少勝多,並且在敵人的精神家園舉行了祭天儀式,一雪漢朝幾百年來“和親匈奴”的被動局面,為大漢多年和平立下了汗馬功勞,年紀輕輕,就被稱為最有“狼性”的將軍。

英國動物學家紹·艾利斯曾經說過:

“在所有哺乳動物中,最有情感者,莫過於狼;最具韌性者,莫過於狼;最有成就者,還是莫過於狼。”

我想,一個動物學家應該是對狼非常有研究了。他對狼的評價如此之高,如此之精確,才很大一方面說明狼的優秀性格對於人的積極作用。

4.0 一部完整的蒙古草原史,狼群不能缺席

草原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狼群。前面說過狼不只吃羊,狼還吃旱獺。而旱獺對草原是有有百害而無一利。甚至在《狼圖騰》中總結了草原四大害:“老鼠、野兔、旱獺和黃羊”。因為旱獺專門吃草籽,毀壞草場,而且喜歡鑽洞,養吃牛的蚊子。而狼吃旱獺,倒是給草原的良性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所以,我們的生態其實是一個完整的圈子,大家都離不開誰,相互制約,共同發展,誰都不能越過界限,才會讓地球變得如此美好。

話說狼雖然以肉食為主,也有的狼會吃一些漿果,所以,素食的狼也是有的。狼因為獵殺、疾病和內部消耗,氣候因素等很多狼種都滅絕或瀕臨滅絕。草原的退化史同時也是狼群在不斷減少甚至消失息息相關。生物鏈的每一個環節都是有關聯的。

所以,文學批評家孟繁華曾這樣論述狼在中國歷史的作用:

《狼圖騰》在當代中國文學的整體格局中,是一個燦爛而奇異的存在:如果將它作為小說來讀,它充滿了歷史和傳說;如果將它當作一部文化人類學著作來讀,它又充滿了虛構和想象。

5.0 狼對草原遊牧民族的精神作用

《狼圖騰》,顧名思義,把狼當作精神意義的圖騰。蒙古民族不止把狼作為民族崇拜的圖騰,更是把自己生命的最後棲居地放在草原專門開闢“天葬場”的地方。這裡已經成為一種宗教和靈魂的聖地。當人死亡之後,會把衣服脫去,把人放到牛車上等凌晨一到,就把車駕到天葬場。

也許,很多人會想到了西藏的天葬坑。其實很相似。人能否安詳的去往“騰格里”,還要感謝狼是否把屍體吃得只剩下殘骨。

如果是的話,那麼狼功不可沒。所以,《狼圖騰》這本書裡的畢利格老人當成為額侖草原最後一位天葬而魂歸騰格里的老人那個場景,讓人非常震撼與感動。

聖潔的靈魂,善良的人生,將與狼同在,與騰格里同在。因為有人始終相信,狼對於對自己有過恩惠的動物很有感情,可以以命來報答。同樣,狼對人也如此。

所以,從美麗的草原和狼,都成為遊牧民族的精神寄託,成為中華民族流淌在血液裡非常重要的部分。

豆瓣8.2,再讀《狼圖騰》|簡析“狼群法則”帶來的歷史意義及思考

思考總結:

最後,幸運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可以說“百家爭鳴”,可以獨立思考的年代,在面對“狼”及其“狼群法則"可以發出有不同的聲音。

我相信大家接受“獅子與羚羊”的生存法則同樣可以接受”狼群與羊群“的生存法則。前者已經變成了善意的童話,大家能接受的社會準則,而後者慢慢也會開始變得更具理性的思考,因為什麼都需要時間去積累和沉澱。

《狼圖騰》也讓我想起了齊秦的一首歌——《狼》: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走在無垠的曠野中……不為別的,只為那傳說中美麗的草原。

這首歌,曾陪伴我們的青春期,讓我們或許覺得作為一隻草原的狼,畫面也可以那麼美,曾轟動一時的歌曲,再次響起,讓我們重溫了齊秦長髮在背,倒背吉他,走在荒漠的孤獨形象。也許,這是一首唯一關於狼的正能量的歌曲了。

因此,再次感謝姜戎《狼圖騰》這本書給我們帶來的心靈洗禮和思想震撼。在無數個狐疑猶豫的夜晚,《狼圖騰》可以讓你變得果敢與堅韌。

如書本的尾頁有關於《狼圖騰》理性探掘的講座與對話,讓我再覺得欣慰。因為不管是哪一種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會讓我們的狼文化,狼群法則,狼圖騰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業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