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古老的東方哲學思維模型:道法術

小時候看過不少林正英的殭屍片,可謂“玄之又玄”,我也曾經一度認為道學是封建迷信。實際上,道家和道教還是有根本區別的。道家的源頭是《道德經》,是老子所撰治世思想。道教是以道家思想為基礎上加入了“鬼神”元素的宗教。

大概在兩年前或更早的時間,我接觸了“道、法、術”的概念。當時並沒有做深入的研究,只是在做商業項目頂層設計時偶有用到這個模型來整理思維。

近來通讀《道德經》,才領略到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隨著相對論、量子物理等現代科學的深入研究和實踐,越來越印證了中國祖先的神秘智慧,尤其是道家思想。

一個古老的東方哲學思維模型:道法術

一、什麼是“道、法、術”

道:客觀規律,萬事萬物運行的法則。

道是客觀存在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太陽東昇西落、四季輪轉、陰雨晴天等背後都有一套法則在支撐它的運行。

比如,汽車在道路上行駛,遵循牛頓力學。牛頓力學在這裡就可以算做一種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汽車只能在地上行駛。後來,西方的萊特兄弟給發動機裝上翅膀,讓鋼鐵飛向了天空,遵循的是“空氣動力學”的道。這是我的理解。

那世間只有一個道還是如我所想有諸多道的分支,我認為可以繼續討論。歷史上,也有人曾經試圖找到一個公式,來解釋萬事萬物運行的法則,那個人叫愛因斯坦。

人類習慣性的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常常有人把理念、理想等意識層面的東西稱之為“道”,比如為君之道、經商之道等。我認為,這種主觀思想意識只能稱作“念”。理念須循道。思想、行事只有遵循宇宙法則,才能有所作為。

當然,《道德經》中的道還有一層意思是“萬物之本原”,正所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法:方法、策略,做某種事情一般的方法。

人們常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裡的“謀”就是法,另外治國方略、企業經營戰略,都在“法”的範疇。所以,法完全是人的主觀意識結論。

有很多人認為法就是法律、制度,不敢苟同。企業制定規章制度,為的是更好的治理公司,只是經營戰略之法的衍申。

術:我理解為技法、技巧,(擅長的)行為。

古代中國的武術、醫術、算術、文筆這些都是我理解的術。這些技藝、技法往往彌足珍貴,僅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傳承的規矩往往是傳子不傳徒,傳男不傳女,很多珍貴的術到今天已經失傳了。

在現代社會,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社會,編程、設計、拍攝、剪輯甚至微商、主播……,都可以歸為“術”。只是所有的術都應納入“法”的謀劃,方能在追尋“道”的過程中體現價值。

二、道、法、術之間的邏輯關係

《孫子兵法》講:“道為術之靈,術為道之體;以道統術,以術得道”。《孫子兵法》用“靈”與“體”的關係來類比,把道和術又提高了一個規格。靈,就是靈魂,大腦思維;體,就是肢體行為。靈魂指揮軀體行為,軀體行為反過來又能令靈魂開悟智慧。

那如何理解道、法、術之間的邏輯關係呢?三者之間並不是簡單的由大到小的邏輯層次嵌套關係。我認為,道是客觀存在的,是一條暗線,比如時間線。天地萬物,包括人,無論做出什麼樣的行為都在道的軌跡之中。而法和術則是人們尋道的過程中,可以後天習得的策略和技法。

金庸的武俠小說的故事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完整的呈現了道、法、術之間的邏輯。俠,是貫穿所有金庸小說的一種主流精神,可以理解為一種道。俠之大者,金石為開。

比如郭靖,用一生來踐行“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那郭靖是如何追尋他的道呢?拜丐幫幫主洪七公為師、結交老頑童、娶東邪之女黃蓉、與蒙古帝國決裂、守衛襄陽城……雖然很難說這些都是事先規劃好的,但郭靖用實踐證明了他所追求、遵循人生法則。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天罡北斗陣這些平生所學的武功絕學,作為“術”則是他最大的助力。

一個古老的東方哲學思維模型:道法術


三、道、法、術思維模型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

1、個人生活層面


時下經常有戲言,說“雖然讀了很多書,但仍然過不好一生”。我認為,之所以過不好一生,是因為沒有找到自己的為人之道,隨波逐流。

某一個臥榻難眠的夜晚,你是否也想過“人,到底為了什麼而活”?

如果不是為了金錢,我們為什麼要披星戴月的疲於奔命?如果是為了快樂,我們為什麼捨棄相聚的時光,遠隔他鄉?

那天看到一個公式很有意思。快樂自由=財富自由+時間自由;財富自由=財富-慾望。由此可以推論出,如果一個人想要獲得更多的快樂,其實有兩個路子:一個是提升自己的財富,一個是降低自己的慾望。當然,這裡的財富不僅僅指金錢,還包括精神財富。

如果你選擇了提升財富作為自己的為人之道、奮鬥之路,如何才能實現目標,是否有為之奮鬥的計劃,便是奮鬥之法。學歷、技能,那些你擅長的事情能不能幫助你實現目標,便是奮鬥之術。

2、企業管理層面

一個企業的經營之道就是企業文化。戰略、階段性策略則是企業的經營之法。業務行為、員工行為就是企業的經營之術。

以華為為例:“以客戶為中心”、“不讓奮鬥者吃虧”等文化,就是華為的企業之道,也是所有華為員工的基本觀念。

華為的戰略、11大流程,都是圍繞著華為文化而制定並且落地實施。所以,看一個企業有沒有文化,不是看他們牆上的標語,而是看他們的頂層設計和流程,看他們的經營動作。這些遵循企業文化制定的戰略、策略就是法的體現。

另外,為了更好的為客戶服務,華為在全球招募優秀人才、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研發,到今天華為在通訊技術很多領域都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術上的修煉,讓戰略實施更為順利。

再以小米為例,“風口”就是順應時代,以時代特徵總結出的“極致、口碑、快”是小米的道。高性價比定價策略是法,飢餓營銷則是術。

一個古老的東方哲學思維模型:道法術


四、寫在最後

這次疫情,改變了很多人。人類有道,病毒也有自己的道,兩方交戰成功的關鍵不是法,也不是術,而是看哪一方更順應自然。大自然有它自己運行的規律,人類一味的索取已經引發了諸多連鎖反應。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只能自食惡果。

最近看到很多企業為了生存,紛紛都搞起了外賣、直播賣貨……這些三年前就應該謀劃、佈局的事情。我認為,在商業低迷的後疫情時代,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與其花時間去做些摸不著頭腦的事情,不如靜下心來思考一下什麼才是自己的企業之道。自己所謂的企業文化有沒有落實在行動上?有沒有把客戶體驗做到極致?下一個時代節點是什麼?未來有哪些屬於我的機會?

最後,在生活和工作中,遇事如果不決,可以多考慮一下“道法術”這三個字。


共勉。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