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深远海科技中心项目开建 四股受益腾飞

中船重工深远海科技中心项目开建

11月25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深远海科技中心项目在三亚深海科技城开工建设。开工前,海南省政府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举行了工作座谈。中船重工介绍了在三亚建设深远海科技中心前期准备工作、下一步工作计划以及在海南开展的物流与贸易等业务情况。

久之洋:短期业绩低迷,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潜力

久之洋 300516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业绩低于预期,未来将逐步恢复

公司是专门从事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等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军品收入历来在营收中占比较大。受宏观改革等原因造成了部分订单签订、产品交付的推后,公司今年以来收入不及预期,产品结构变化导致了毛利率水平的下降;此外,研发投入及营销费用同比增加也对公司业绩产生了影响。我国的红外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仪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容量巨大,公司的产品军民两用,市场销售情况及订单情况良好。随着公司上市募投项目的推进,公司产能瓶颈问题将得到缓解。我们判断公司相关订单的签订和产品交付将逐步恢复,综合考虑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在手订单和募投项目,预计公司收入及利润水平未来将逐步恢复并有望快速增长。

(二)有望受益于改革与改制

公司的控股股东是华中光电所。华中光电所是海军光电系统龙头单位,除公司外,华中光电所还有5家全资子公司和2家全资孙公司。随着军工科研院所改制的推进,公司将有望受益。公司实际控制人是中船重工集团。近年中船重工集团形成“分业务板块上市”的运作思路,公司作为集团的重要上市公司,还将受益于集团的国企改革和资产整合。

风险提示:公司产品交付进度及新签订单低于预期。

海兰信:海底监测网建设在即,公司利润逐步兑现

海兰信 300065

研究机构:申万宏源 分析师:刘洋 撰写日期:2018-08-09

2018年上半年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业务结构出现调整。2018上半年,公司围绕智能航海和智慧海洋进行业务开拓,经营业绩略有下降。2018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5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51%。公司小目标雷达业务正常,劳雷的利润爆发点预计会移到下半年。

小目标雷达业务进展正常。根据中报揭示,公司已先后在海南、浙江、福建、天津、山东、辽宁等沿海省份实现近海雷达网的示范应用。今明两年计划在11个沿海城市、公务船舶、领海基点和沿海省份岸基雷达网的规模建设与数据服务。同时中国南部、东部和北部完成组网。我们预判公司今年的小目标雷达业务设备的收入将达到2亿元量级水平,整体组网建立起来后,向数据购买方购买服务将会将会使公司成为一个持续性的数据服务商。

海洋信息获取能力保障公司长期收益。我们假设公司长期可以获得近海岸11个沿海城市的小目标雷达网络建设,每一个城市建设50台左右的小目标雷达站,获得的数据在脱敏之后将会提供给需求方。考虑到数据来源的唯一性,每年有望给公司带来过亿量级的收入。同时,参考海洋数据实时性的重要程度,未来公司将会占据近海网络的核心地位,海洋数据的获取能力保障公司的长期收益。

40亿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揭示未来海底监测网超百亿市场空间,核心海洋仪器提供商将显著受益。公司半年报已披露面对的市场空间有40亿左右,传感器及海底网接驳系统等作为海底观测网的核心仪器,将迎来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和规模化放量;同时,公司已经深度参与国家海底观测网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国内组网与加拿大“海王星”观测网横向比较预示超百亿的市场空间。同时,我们判断海底监测网涉及多项核心的产品与技术优势,产品拥有绝对话语权的海兰劳雷会伴随海底监测网的规划成为项目实施运作的领军者。

盈利预测:我们的盈利预测不考虑收购劳雷工业45%的股权和常熟电子收购。由于海底监测网作为未来两年的新增利润点,其进展低于预期,我们下调公司净利润从2018/2019的3.36亿元/4.20亿元至1.66亿/1.94亿,新增2020年利润预测2.3亿,考虑到尽管海底监测网进展推迟,公司依旧是是航海信息化和海洋信息化领域的稀缺标的,而国内建设海底监测网的核心技术已具备,相关产业链公司均已开始释放订单,长期投资价值依旧存在,公司内生外延发展动力充足,维持原先买入评级,建议买入。

中集集团:集装箱业务盈利向上,海工业务有望减亏

中集集团 000039

研究机构:国联证券 分析师:马松 撰写日期:2018-11-19

集装箱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受下游需求影响有望继续保持回暖状态

当前全球商品贸易进出口金额增速持续回升,我国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增速持续增长,下游航运和租箱公司业绩不断改善;当前钢材价格处于阶段性高点,未来钢材价格上涨动能将会减弱,集装箱业务有望下游需求增长叠加毛利率改善,保持业绩持续增长。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将分拆上市,资本实力增强带动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集团半挂车业务全球市场份额大致10.5%,综合市占率全球第一。未来随着环保、治超政策持续严格执行以及加大基建投资刺激经济,有望迎来道路运输车辆和重卡业务的快速增长。目前,中集车辆正在谋求改制上市,有望通过增强资本实力,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能源、化工装备业务有望继续受益天然气需求增长

随着煤改气、节能环保政策推广,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提升,导致对集团的能源、化工装备需求提升,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海洋工程业务未来有望降低亏损额度,提升集团整体盈利水平 2016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海洋油气开发活动不断增加,海工装备订单自2017年开始复苏,钻井平台利用率持续抬升。集团海工业务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强业务协同,未来有望降低亏损额度,改善集团整体业绩。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90.31亿元、962.19亿元、1048.60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4.04亿元、15.64亿元、21.75亿元,EPS分别为0.81元、0.52元、0.73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估值水平为14.34x、22.04x、15.85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海工装备业务继续大幅亏损;(2)下游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3)全球经济增速不及预期;(4)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国际商品贸易量下滑。

振华重工:二季度业绩提速明显,港机、海工订单大幅增长

振华重工 600320

研究机构:中泰证券 分析师:王华君 撰写日期:2018-09-03

2018H1业绩增长40%,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报,2018H1实现营收人民币100.7亿元,同比下滑5%,实现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40.5%。公司二季度实现业绩785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0%,二季度业绩提速明显。

我们认为,公司上半年在营收同比下滑的情况下,业绩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体现公司盈利质量在不断提升。公司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7.7%,同比提高2.38pct,体现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随着全球油服行业景气向上,我们认为2018-2020年公司有望释放较大的业绩弹性。 公司港机业务持续向好,港机全寿命周期服务开拓港机业务新增长点 2018年上半年,公司集装箱起重机营收达70.8亿元,同比增长8.4%,占营业收入的70%。2018H1集装箱起重机业务毛利率达25%,同比增加了3.1pct,盈利质量持续向好。2018 年上半年公司港口机械业务新签合同额为13.2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

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码头客户资源,通过大数据搭建全球港机备件供应平台,逐步主导全球港机备件售后服务市场,为客户提供港机全寿命周期服务。根据测算,集装箱港机备件损耗量约为3美元/TEU,全球港口吞吐量约为7-8亿TEU,静态统计,全球集装箱港机备件市场每年约为21-24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有望开拓港机业务新增长模式。

国际油价中枢上移,带动油服行业反弹,海工装备有望提供较大业绩弹性 公司上半年海工和钢结构相关业务新签合同额合计为4.2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93%,其中海工订单2.69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45%。

此外,公司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为5135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4%,我们认为公司海工装备资产减值计提充分,风险出清,随着国际全球油气勘探资本支出持续回暖,海工装备业务未来有望提供较大业绩弹性。

投资建议:公司为全球港机龙头,连续多年在港机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一。近年在海工、投资等业务领域持续发力,各大业务领域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公司港机业务盈利水平得到改善,依托中交集团承接国内外主要大型基建项目,受益于“一带一路”港口建设和PPP投资。经过近年的大幅计提资产减值,公司海工风险释放较为充分,资产质量显著提升,具有较高安全边际。我们判断公司业绩有望超市场预期。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0.10/0.14/0.19元,对应PE为35/25/1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工装备业务低迷风险;全球贸易低于预期风险;国企改革低于预期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