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了戒色,想了个什么方法,一般人做不到?

羽评郡主


曾国藩1被称作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个大家,在修身养性方面的造诣自然非一般人可比,可要说到好色,老祖宗说:“食色性也!”也没到戒的份上吧。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但这是一般人的想法,放到曾国藩这种有大志向大作为的人身上,处理不好“色”的问题,的确耽误事,而且在曾国藩年轻的时候,由于处理不好青春荷尔蒙的分泌与自我控制的问题,的确闹除了笑话,拉低了人们对于曾国藩人生所能达到高度的期望值。

这么说来,曾国藩十分好色了,倒也不然,也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色”的问题上没遮没掩,表现的太过于露骨了,怎么个露骨法,可以这么说,曾国藩年轻的时候,看到年轻貌美的姑娘,生理反应直接就上来了,大庭广众之下,甚是影响形象。


再一个曾国藩不能看到别人家的漂亮新娘子,谁家娶媳妇被他听说了,十里八乡不带远近的一定要过去瞧一瞧,看的好看的又要起生理反应,关键是当着主人家的面,都能被人打死。

曾国藩考中进士,在京城任翰林之职,他老爹去看他,古代的房屋普遍隔音效果不好,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喜欢趴窗户、扒门缝看寡妇洗澡、听两口子身体交流的原因所在,当晚上曾国藩“俯卧升”做的肆无忌惮,等他爹回到家就给曾国藩写信,告诉他一定要注意“色”的问题。

曾国藩羞愧难当,发誓一定要把“色”的问题解决掉,自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岂能沉迷于女色,年了女人就流哈喇子那不是变态嘛,曾国藩的办法很简单,据说就是净心寡欲,尽量克制,直白点讲,憋着,还能憋的住!


历史三日谈


曾国藩那不叫戒色,顶多是不要那么猥琐了。我们说下这件事的起因,事情源于一封来自他父亲的来信,信中他的父亲告诉他他要注意他的个人私人生活。

那时候曾国藩刚考上进士去都城当京官还没有多久,年龄也就是三十多岁,正是一个男人意气风发,血气方刚,春风得意之时。

可能是他父亲,在他北京的家小住了几天,房间隔音不好,让他的父亲听到了什么,或者看到了什么。他的父亲回家后专门为此事写了一封家书,大致内容就是,让他不要这么频繁。



曾国藩收到信后,脸红脖子粗,感到十分的残困。还好曾国藩是个说改就改的人,。在改之前,他又想到了很多关于他比较猥琐的事,比如,有一次他去朋友家参加婚礼,据说新娘子很漂亮,所以,那一天他非要见人家新娘子一面,人家新郎不愿意让见,但是,迫于无奈,还是让他见了,曾国藩见到新娘子的美,惊掉了下吧,当场就硬了,是不是很失礼。这是他自己在日记里记录的,绝对不是我的杜撰。

这样的事曾国藩还在他的日记里记了很多,我们就不多说了。

当他接到父亲的劝解信之后,就打算改邪归正了,真是罪过,罪过呀。



那么曾国藩是如何改的呢?

其实也没有什么高招,就是静坐修心,不要把心思用在这方面,男子汉大丈夫要建功立业,只要把心思投入到工作中,让自己忙碌起来,自然就不会想这件事去了。他老人家做任何事都是说做就做,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能成为圣人的原因。

还有大家不要小看静坐这件事,很多人办不到的,有闲暇事件的时候就静坐,他戒烟也是玩的这一套,你觉得用这种办法自己可以吗?


史学达人


曾国藩戒色的三大绝招,一般人都学不会,不信你来试试!

近代以来,曾国藩可谓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古今第一完人,讨厌他的人把他斥为汉奸刽子手,喜欢他的人说他是正人君子,讨厌他的人说他是卑鄙小人。曾国藩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听历史知事给你聊聊。

曾国藩身上发生过很多很有名的小事。

曾国藩还没有中举的时候,夜里读书,一晚上都没有背下来,房梁上的小偷忍无可忍,跳下来给他背了一遍,劝他放弃科举天资太差,随后扬长而去。

曾国藩在京当官时,收入微薄入不敷出,尤其是中进士后长期分配不了工作,房东要赶他走,被他大骂一通而去。可是曾国藩对于同僚们组织的喝花酒活动从来没有落下。

曾国藩身上有很严重的皮肤病,经常痒的难受,曾国藩每次都要挠出血来才能恢复理智。有一次他下基层巡视腐败问题,被当地官员抓起来关进监狱,关了三天,潮湿的环境加剧了他的皮肤病,当他出狱时,已经是精神崩溃的疯子了,好长时间才恢复过来。

也许是曾国藩的严重皮肤病锻炼了他的坚强意志,面对

1,在日记里自省。

儒家有个修身方法是“慎独”,特别重视孤身一人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的思想行为。曾国藩常常反思自己“有用之岁月,半消磨于妻子”,说自己把有用的时间用于和妻子享受敦伦之乐,白日宣淫实在是蹉跎岁月。有一次见到朋友的漂亮妾室,出演调戏,他就在日记里骂自己“猥亵大不敬”。还有一次,他路上见到美女就产生生理反应,就在日记里骂自己“真是禽兽啊!”

这样持之以恒的骂自己,一般人真的做不到。

2,彻底的禁欲。

儒家思想中,对妻子的爱是“非为色也,乃为子也”,要文明礼让的行周公之礼。对妾室或者妓女,则是真爱了。曾国藩本着“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让自己彻底断绝这种男女情色方面的需要。别人娶三妻四妾,曾国藩只有一妻一妾。别人逛妓院喝花酒,他可是根本不参与!

真正要彻底禁欲,除非变成太监,所以,曾国藩其实做的还不彻底!

3,转移注意力。

当别人热衷敦伦之乐时,曾国藩在做什么?曾国藩转移注意力最好的办法不是玩手机打游戏,因为那时候没有,他会读书下棋。曾国藩酷爱读书,一本书能反反复复读很多次,每次都要不同的心得。曾国藩还喜欢下棋,曾国藩的围棋造诣在当时同僚中难有敌手。

小伙伴们,如果总是想那些不健康的东西,不如向曾国藩老爷子学一点把!

差点忘了,曾国藩年轻时学习特别好,他的老师欧阳凝址把女儿嫁给他了。欧阳妹子洞房花烛夜看到曾国藩浑身的血道子,直接吓晕了!

这样的人,估计这么也色不起来啊!多受女同胞嫌弃啊!


历史知事


正常男人有几个不好色?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多少英雄好汉最终都倒在了女人的肚皮上,金钱美女权力对男人的吸引力,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变过,而在古代这个男权社会,这三样对于古代男人来说更容易得到的是女人,稍有能力的人便可以三妻四妾,日夜笙歌。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家境殷实却不大富大贵,他生性木讷而不聪明绝顶,却凭借着自己的扎实、吃苦耐劳成为了人生赢家。

曾国藩年轻时也是和正常男人一样,每天无心读书,每次读书读到无趣,便会找到妻子鱼水之欢,一番操作之后他又会懊恼异常,怎么样,说到这里有没有感同身受。曾国藩想要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他追求“存天理、灭人欲”,但是奈何自己管不住弟弟,只能每次耽误读书而又懊恼异常。

每次聚会,见到朋友的小妾貌美如花,曾国藩便会忍不住上前调戏打趣,但是回到家后再次懊恼,每天都在日记里写下白天的猥亵行为,长此以往,渴望做圣人的曾国藩都快抑郁了,于是他不得已开始强迫自己戒色。他告别自己要好的妓女,不再每天写着艳诗逗她开心,读书的时候尽量离妻子远一些,以此避免一时按捺不住。

曾国藩喜欢写日记,每次自己忍不住的时候,当天晚上他都会在日记里记下来,在日记里痛骂自己,并且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第二天再有想法,他就会主动去一个僻静的地方读书,修身养性。

就这样,曾国藩渐渐管住了自己,读的书越来越多,后来凭借稳扎稳打,帮助清朝消灭了太平天国,由于他杀人无数,也被人取以“曾剃头”的别号。曾国藩晚年,写下了著名的《曾国藩家书》,后人每每读到,都会由衷佩服曾国藩,甚至有人称他为圣人,千古第一完人。这些暂且不论,单是戒色这一条,估计现在很多有志青年都难以做到,所以曾国藩还是很厉害的。

当然了,有人说曾国藩的时代给了他戒色成功的可能,那时候女人裹小脚,穿着保守,不用多说,看看清末留存的照片就知道了,而现在每到夏天走在街头比古代逛妓院还刺激,所以现代人男戒色比曾国藩难多了,这种说法是借口还是可以理解的理由,你觉得呢?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无笔史官


所谓“曾国藩戒色”,其前提实际并不存在。

所谓“戒色”者,势必有“好色”之事实,若无“好色”之事实,何戒之有?

查曾国藩日记、家书等,所谓好色之记载无非以下三条:

一、某友纳一妾,曾国藩见之,太美,盛赞之,有些失态了。回去后,其在日记里检讨,称自己此举未免“猥亵大不敬”;

二、某次赴友家宴,见其妻妾美貌,又多看了两眼,不雅。回去后,又在日记中记了一笔:“是日目屡邪视,耻心丧尽。”

三、某日,“人欲横炽,不复能制”,遂与夫人行敦伦之事。当晚日记中,却骂此举“真禽兽矣!”



食、色,性也,此圣人所言;人伦所在,人之天性,又何戒之有?

从以上记载看,完全看不出曾国藩有任何未必人伦道德的举动,更不能作为“好色”之证据。如此等都算好色,岂非天下男子皆色鬼淫棍乎?

是以,本题前提即有误,实不必对此大做文章,我非曾国藩之门徒,却认“曾国藩乃中国最后之圣人”,此谓佛头着粪,于圣人有损,不可无事生非,乱发议论。

否则,无知者真以为“曾国藩好色”矣!



事实上,近现代史上在日记中“戒色”倒确有其人,此人想必大家也非常熟悉,即蒋委员长蒋介石君是也。

作为曾国藩的崇拜者,蒋介石在做黄埔军校校长时,曾将蔡锷所编的《曾胡治兵语录》加以提按并下发学员学习;

“曾胡”者,曾国藩、胡林翼也。

此外,蒋介石亦模仿曾国藩日记修身养性,其日记中即大量记载了中制怒、戒色的情节,材料之多,足以写一篇万字论文。(可参考拙文《蒋介石戒色记》)



关于蒋委员长在日记中的戒色记,那是人物俱在,情节逼真,反思真切,个个有据可考。

幸运的是,蒋委员长虽然确实好色,但也确实戒色成功。尤其在取回宋美龄后,更是滴色不沾,诚可喜可敬也。

最后提醒:不可辱圣人,切记切记。

———————————

谢谢您的阅读!

坑爹史册:作家金满楼的头条号,约起!


坑爹史册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最著名的大臣之一,他以文官之身组建湘军,打败太平军,获封一等毅勇侯,成为封疆大吏。

不过,曾国藩刚开始也是一个普通男人,酒色方面也没有很强的自制力,他的戒色过程,悦史君认为,也是成功的一个途径。

曾国藩在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6年时间把秀才、举人、进士全拿下,27岁的他春风得意。

年轻人事业蒸蒸日上,个人需求方面也正旺盛,曾国藩自然也不例外。

有一次,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来看望他,在家里小住了几天,可能当时曾国藩的宅邸不够大,晚上曾麟书听到了什么不好的响动,临回乡的时候,就委婉地提醒了一下曾国藩,这让曾国藩很尴尬。

然而,曾国藩毕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而且仕途顺畅,到了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他已经是内阁学士、工部左侍郎。

当时的高官贵人,很多都是三妻四妾,曾国藩虽然满腹经纶,自律能力很强,但还是有控制不住的时候。

有一次,曾国藩去拜访一位朋友,他听说这位朋友有个小妾很漂亮,就在闲谈中,提出要见见这位美人。

朋友虽然有些不太情愿,但最终还是抹不开面子,把小妾叫出来。

曾国藩一见,果然是一位绝色美女,不仅大加赞赏,还有了几分戏谑之言,这让在场的人都很尴尬。

几次事情下来,曾国藩也感到戒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开始在自己每天的日记里,反省并告诫自己要节欲,向圣贤看齐。

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第二年,曾国藩回乡奔丧,组建湘军与太平军对抗,直到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攻灭太平天国。

这期间曾国藩的军务非常繁忙,他的戒色大计也得以顺利实施,不过,在此期间他还是纳了一个比自己小三十岁的小妾陈氏。

此后的曾国藩,已经是朝廷重臣、封疆大吏,他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而且年纪大了,从现在留下来的曾国藩日记来看,他已经完全能够把控自己。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国藩去世,他已经取得了圣人般的成就,留下来的各种著述也成为后人研究的范本。

纵观曾国藩的戒色历程,悦史君认为,坚持每天在日记里进行反思,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有大量的工作去做,这是他戒色成功的关键,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楷模。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谈及戒色,或许史上仅有一个办法可以一劳永逸,那就是挥刀自宫。然而,作为晚清重臣,一代鸿儒曾国藩自然不能像东方不败一般,更舍不得彻底了却自己的凡根。绞尽脑汁之后,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自我侮辱!

或许有人会问,自我侮辱怎么就可以戒色呢?曾国藩又是如何自我羞辱的呢?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且听我详细说来:

曾国藩这个人谈不上聪明,但个人精力十分充沛。据说,他年轻时夜里苦读,连躲在院子里的贼都背熟了,曾国藩还在自己磨洋工,气得贼都不耐烦开始骂他。

就是这样一个笨人,靠着自己的毅力闯出了一番天地,显然与他强健的体魄和过剩的精力有关。当然,有时候男人精力无处发泄,就容易动歪心思。

尽管曾国藩大名鼎鼎,但却对女人非常热衷。他深知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因而绞尽脑汁来克服这一问题。最终,他决定自我羞辱。

所谓的自我羞辱,就是将自己的言行,尤其是糗事一一记载日记里。曾国藩记日记,不仅是为了日后翻看,也是为了戒色。

道理非常简单,如果曾国藩当日“犯了戒”,就会在日记中如实记载,并对自己进行讽刺、挖苦,甚至咒骂自己“真禽兽矣!”。当他看着这些令人脸红的文字时,心中自然会变得警醒起来,久而久之,便建立了一种羞耻心。

一代风云人物,能够有如此毅力和见识,着实令人钦佩。然而,这种方法或许并非适用于每个人。毕竟,如果对自我挖苦的文字形成了免疫力,岂不是弄得个更加不要脸?莫说戒不了色,甚至会变本加厉呢!


碣石樵子


曾国藩是清末名臣,关于他的故事就是讲三个月也讲不完,现在我们学习他比较多的,还是在于他对子女的教育,称曾国藩家书。

但是曾国藩之所以能做出这个大的成就,自制力强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但是他年轻的时候对“色”这个东西,还是毫无抵抗力的:

关于好色问题,他曾经在日记里多有记载,记载的包括他的妻子身体不好,所以这方面的事情不太方便,也让曾国藩有火没处泄。

一次他参加了一次聚会,到了那一家后,发现人家钟鸣鼎食、姬妾如云,这让他浮想联翩,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失了分寸。

还有一次他到汤鹏家赴喜筵,席间见汤的两个姬人,曾国藩故伎重施:

“谐谑为虐,绝无闲检”。

因为他有这么个毛病,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打算戒掉,只是戒掉这个爱好谈何容易,用他自己的话说:

“日中,闺房之内不敬。去岁誓戒此恶,今又犯之,可耻,可恨!竹如来,久谈。久不克治,对此良友,但觉厚颜。”

在讲他想到的办法之前,我先讲一个曾国藩读书的故事:

他读书的时候还是比较愚笨的,经常背书到深夜,有一次有个盗贼到了他家,趴在他家房梁上,本想等曾国藩睡了好行窃,结果曾国藩一直在背诵一篇文章,就是背不过,最后窃贼实在是累了。

跳了下来,把曾国藩没有背过的文章一个字不差的背下来后,嘲笑了他一番,随后大摇大摆的走了。

所以,曾国藩戒色,必然又用笨法!

他自己也意识到了,再这样下去,后果很严重:

“明知体气羸弱,而不知节制,不孝莫此为大”。

后来的曾国藩开始在日记中骂自己,只要动了一次色心,就骂自己下流,无耻一顿,比如某一次又多看了两眼美女,回去日记中就痛骂自己一顿:

“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

这句话的大体意思就是说,好色会导致伤身败德,道德高尚的人都不好色!

“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曰忿,阴恶曰欲。”

人人都有欲望,但是怎么控制欲望,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要想修心,必然先戒掉不好的欲望(毒),恶也分明暗,外在的毒恶是愤怒,内心的毒恶就是私欲了。

他的一生只有一妻一妾,虽然在现在一夫一妻制看来,还是有点不妥,但是相对于他的对手洪秀全来讲,在戒色的领域,曾国藩绝对是一骑绝尘的。

至于现在的人如何做到戒色?

再写日记估计很多人没有这习惯,那么自然很多人也就做不到了。


杨角风发作


自古以来,很多欲成大事业者都把自己身上无法控制的欲望当成为对自己走向成功的最大阻挠,因此在他们还在拼搏、还正走向成功道路的时候,他们就会努力地想克制住自己身上无法控制的欲望,使自己能省下更多的时间投入奋斗过程中。

历史中第一个把自己的戒色过程写在自己的日记中、并最后功成名就广昭天下的人是曾国藩。


蒋介石效仿曾国藩的戒色方法以及过程

当然曾国藩并不是个别的案例,在曾国藩身后的民国时期,也出现了一个年轻时努力万分想戒掉自己内心中的色、然后想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人。

这个人就是后来民国名义上的主导者蒋介石,蒋介石的戒色并不是偶然产生的想法,而是受到了曾国藩的影响、看到了他的日记,最终才产生出了这么一个想法。

在讲到曾国藩的戒色过程之前,我们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蒋介石的戒色过程。


蒋介石从1915年之后就有了不停记载日记的习惯,因此通过蒋介石留下的日记,我们才得以了解到蒋介石曾经那一段让人哑然的事迹。

蒋介石在从日本留学归来后,是跟着他的大哥陈其美混迹上海滩的。

他大哥陈其美是同盟会的元老,也是上海青帮大字辈的大佬,他这位大哥因为要联结各界人士的原因,所以是经常流连在各种风花雪月场合中的。

正是在他大哥的影响下, 蒋介石在上海也沾染上了流连风花雪月场合的恶习,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到了一个叫做介眉的妓女,并和她发展成了情人的关系。


不过从1919年开始,蒋介石不知道受到了什么因素的影响,他开始坚决产生出了要戒色的想法,为此他所做的第一步努力就是和这个名叫介眉的妓女断开关系。

为了能坚定自己和介眉断开关系的决心,蒋介石在自己的日记中把此人比做了蝮蛇,将自己与她的关系比做了蝮蛇蛰手。

言明自己应该像壮士一样,在被蛇咬到手的时候,就应该坚决地把自己的手砍掉,而不应该让蛇毒蔓延自己的全身。

正是在他这样的警诫下,他和他的老相好彻底断开了联系。

然后我们从蒋介石后来的日记也可以看出他接下来的戒色过程,在和老相好断开联系后,他通过逐步在日记中警醒自己,慢慢的也打下了不去任何风花场合寻欢作乐的决心。


他努力地控制着自己,把自己从原本浮想联翩的世界中转移到了夜晚沉寂无人的书中世界中,通过翻读曾国藩等人的书籍以及各种儒学经典来打发自己夜晚的枯寂。

在彻底戒掉了流连风花场合的习惯后,蒋介石更深层次地要求起了自己。

后来通过时时在日记中提醒自己,他已然做到了见到美女也不产生邪心的境界。

正因为这一系列的努力,蒋介石才把自己从缠绵不断的从世界中挣脱出来,投身进入到了更大的事业中。

若非是他年轻时有着这样的努力,那他必然得不到后来那样的成就。

虽然从我们的角度上来说,蒋介石算不得拥有真正的成功,因为他既没有解决当时割据在各省的军阀、也没支撑得到最后,但是如果把他后来的成就与他早先的籍籍无名相比,这又何尝不算是一种巨大成功?


曾国藩的戒色方法也是写日记警醒自己

说完蒋介石的戒色过程,我们再来说一下曾国藩的戒色过程,曾国藩戒色的方法和蒋介石是差不多的,当然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是蒋介石模仿了曾国藩的方法。

曾国藩的戒色方法也是写日记警醒自己,他的第一个戒色对象是他的妻子。

因为曾国藩经常和自己的妻子缠绵在一起的原因,所以常常使得他无法留下太多的时间去钻研学问,为了能把自己从缠绵中挣脱出来,他就时常地在日记中警醒自己。


正是在这样经常的日记警醒下,曾国藩发愤图强的心压制过了他缠绵的心,最终他把更多时间花在了学问上。

而在解决了对自己妻子的欲望后,曾国藩把自己下一步的戒色阶段放在了旁人身上。

曾国藩为了控制自己在别人家看到别人妻妾所产生的邪心,他也开始了在日记中时常地警醒自己。

在发现普通的警醒已经对自己产生不了作用的时候,曾国藩就会在日记中大骂自己,在骂得最为严厉的时候,他甚至将自己称之为禽兽。


正是因为这样的怒骂让他产生了羞耻心的原因,所以最后的他成功地步入到了无论在自己家中还是别人家中、无论看到再如何妖艳的美女都能控制自己丝毫不动心的境界。

因此,控制住了自己天性的曾国藩把更多时间花在了学习、钻研上,最后成就了晚清第一名臣的大事业。

所以说这就是曾国藩为了戒色所想到的方法,他所想到的方法是在日记中警醒、责骂自己,通过一步步在日记中反思自己的行为最终使得自己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


孤客生


曾国藩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很好色的人,他曾经在日记中多次记载,在朋友家看到妇女会“注视数次,大无礼”、“目屡邪视”等。而等到他事后的时候又批评自己“直不是人,耻心丧尽,更问其他?”

大家都知道,有些人一旦好色起来,就一切都不管不顾,然而欲火一下去了,就正经起来,仿佛圣人一样,对自己之前的行为唾骂不已。大道理都懂,可一旦实施起来就很困难了,因为很少有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

曾国藩自己也在《治心经》中谈到好色这个问题:“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意思就是好色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一种自私,好色会导致伤身败德,一个人沉迷于色情,必将影响他的道德修为。

而且纵欲过度会消耗自己的精力,损耗自己的身体。曾国藩深知这一点,他说自己“明知体气羸弱,而不知节制,不孝莫此为大。”然而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根据他的记载:“午初,人欲横炽,不复能制”,做了“不应该做”的事,于是骂自己“真禽兽矣!”

曾国藩知道,如果长此以往,终究会把自己的身体给拖垮,作为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制欲”,不能让这宝贵的身体被欲望给毁了,于是他创造出了一种很简单,但却很有效的戒色办法。

大家都知道曾国藩有写日记的习惯,不管白天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事无巨细,他都要写在日记本里。这样纵欲的事情自然也要写在里面了。每次曾国藩一纵欲,他就要在日记的后面大骂自己畜生。

骂一次没用那就骂两次三次,他这么一个十分讲究的人,骂个几次之后,他就慢慢的节制了自己的欲望。除此之外,他每次欲望来的时候,都会立马离开他所在的位置,要么去工作,要么去读书,通过这样的事情来分心,从而降低自己的欲望。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曾国藩虽然色欲很强,但他能够成功戒色,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是个极其自律的人,他对自己说过的话能做到,对自己承诺过的事情能上心,如果换做一个普通人,光是这两种估计还不够,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曾国藩的心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