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青海平叛后,蒙古人20万锐减10万,分编为29旗,杜绝战乱

雍正时期,西藏内乱未平,青海战火又起,青藏高原依然动荡不安。

清初,蒙古族落首领顾实汗归顺清朝中央政府的领导。他去世后,他的子孙争位,四年没有结果,最后只能将青藏划分开,子孙们各管一处。

随后,西藏这一支,到了固始汗的曾孙这一代,被入侵的准噶尔军消灭政权。

青海这一支,缺乏统一领导,大体上各部独立为政,但都接受清朝的册封,其中顾实汗的孙子罗卜藏丹津的势力最大,他承袭亲王爵位后曾随同清军进藏,驱逐准噶尔势力。

年羹尧青海平叛后,蒙古人20万锐减10万,分编为29旗,杜绝战乱

从地位来说,顾实汗的孙子罗卜藏丹津算是青海地区的一把手,但他不满清朝将青海地区的政治权力分散给各部,他企图在其集中领导下恢复他的爷爷——顾实汗曾经一统青藏的辉煌。

1722年,康熙去世,镇守西部边疆的皇十四子回京奔丧,也有与亲哥哥雍正争夺帝位的意思,这让罗卜藏丹津看到了造反的机会。

年羹尧青海平叛后,蒙古人20万锐减10万,分编为29旗,杜绝战乱

他先联系策妄阿拉布坦,希望一起出兵反清,但策妄阿拉布坦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怂恿罗卜藏丹津叛清。于是他召集青海、蒙古各部,公开发动武装叛乱,企图将青海从清朝的管辖下独立出去。

罗卜藏丹津下令各部恢复原来的称号,不再称清朝册封的王、贝勒、贝子、公等爵号,不受清王朝导,并集结兵力进攻西宁。虽然没有把西宁攻下,但中原通往西藏的道路却被切断,沿边震动。

年羹尧青海平叛后,蒙古人20万锐减10万,分编为29旗,杜绝战乱

雍正做出迅速而强烈的反应,任命年羹尧当总司令(抚远大将军),岳钟琪当副总司令(奋威将军),从陕甘调兵往青海平定反叛。青海地区的各部蒙古首领本就不情愿闹独立,只是受罗卜藏丹津的胁迫,听说清军将至,纷纷投降。

年羹尧青海平叛后,蒙古人20万锐减10万,分编为29旗,杜绝战乱

1724年,年羹尧根据有利形势,下令“分道深入,捣其巢穴”。岳钟琪抓住春草未长、叛军人畜乏粮、分散屯驻牧养的时机,长驱直入,奇兵奔袭叛军总部。率五千精兵,均是一人两骑,换马不换人,冒雪昼夜兼进,直扑罗卜藏丹津营帐。叛军遭遇突如其来的猛攻,顿时溃不成军。罗卜藏丹津见大势已去,趁乱换上蒙古妇女的衣饰,带了二百多人投奔准噶尔。其母、弟、妹、妹夫一并被俘。岳钟琪率军乘胜追击,一昼夜驰三百里,直到见不着敌人才还师。

年羹尧青海平叛后,蒙古人20万锐减10万,分编为29旗,杜绝战乱

平叛事件青海地区的蒙古族人带来了厄运,人口由康熙时期的20多万减至10多万。而清将岳钟琪兵不过万,只用了15天时间,平定青海叛乱,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成功战例。大将军年羹尧也凭借此役名扬朝野,震慑西陲。

至于罗卜藏丹津,后来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在平定准噶尔、攻占伊犁时将其俘获。但乾隆对他宽大处理,免去死罪,软禁北京,后来和他的亲属一起,被安置到内蒙古监视居住。

年羹尧青海平叛后,蒙古人20万锐减10万,分编为29旗,杜绝战乱

平定叛乱后,清朝采纳了年羹尧的建议,对青海行政建制进行重大改革,青海地区完全置于清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例如根据“宜分别游牧居住”原则,将青海蒙古族仿照内蒙古分编为29旗,各旗划定游牧界限,规定不得强占牧地,不得互相统属,不得互相往来,这就从制度上杜绝了青海出现挑战中央的政治强人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