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的机身那么细长而且机身又薄,为什么内载油量那么大,航程那么远?

Poisyoshi


那只是视觉上的误差而已

苏27体积可不小苏联时期要求苏27必须具备大区域巡逻作战能力,所以给苏27设计了超大的油箱而且机翼也具备储油能力,当时我国引进苏27也是因为其航程大机动性高载荷大。

航程远不只是大油箱的功劳也是气动外形的功劳,气动外形对航程的影响是第一位的所以苏27采用中央升力体设计使得苏27获得较高的升阻比,加上内油比较大所以苏27航程还是相当可观的。

反正简单来说就是发动机不如人材料也不如人的情况下,采用了气动外形来凑的思想跟歼20类似,较小的机体实现了2000公里作战半径。


李晓伟


注意,苏-27是细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体积小。

以上等比例对比图可以看出,苏-27的虽然教扁平,但是其体型相当修长,内部容量绝对不会少。

苏-27与F-15的对比。

这主要是由于苏-27气动外形非常优秀,翼身融合做的好,中央升力体布局,可以让苏-27扁平的机身提供相当部分的升力,因而在体型上可以做的更大。

而苏-27内部油量的另外一个秘诀就是,超载油箱。

对于战斗机来说,油箱的分布和使用是很讲究的,不是想塞就塞,既要考虑到飞机整体结构受力强度,又要考虑油料使用后,飞机整体重量的平衡性。苏-27宽大的机身,可以为其提供9.4吨的油料空间,但是在实际上苏联空军经协商后决定把苏-27的内油容量限制在5270千克,这足以满足日常训练和战术需求的油量,只在转场或特殊场合中才在机身内部的超载油箱灌入额外的4130千克燃油,所以我们也基本上看不到苏-27使用副油箱的场景,因为需要用副油箱的时候,只需加满额外的4130千克燃油就足够了。

而到了苏-35,由于取消了背部减速板,垂尾安置垂尾油箱,使得苏-35的内部油箱达到惊人的11.5吨,这个几乎变态的数值。苏-35内部油箱分布图

此外,在苏-27项目研制过程中,苏霍伊还考虑过增加可抛弃式保型油箱的设计概念。

虽然苏-27系列没有采纳,但这气动研究,后来被应用到其兄弟,苏-34鸭嘴兽身上,其隆其的背部就是这项目的参考应用。

所以说,苏-27的内部空间是相当富裕的,气动处理的好,作为多功能武器平台来说是非常优秀的。


五岳掩赤城


苏27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是陷入了一个误区,并不是机翼外形薄且机身修长的战机就代表着内载油量少,飞行距离近,所以苏27也是如此。

其实苏27战机大眼看起来,显得线条纤细很轻薄,实际上作为一款重型空优战机,它的航程超过了3900Km,接近4000Km。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远的航程呢?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一则优异的气动外形本身就会使得战机在飞行中的速度有着很大的助力,也就意味着航程的增加;二则是因为它选配的发动机国人长称为三姨父的AL-31F型涡扇发动机,本身就具备经济省油的优点;第三点就是苏27的机身内部油箱的设计极为合理,可以说极可能的发掘了内部可用空间装在燃油,本身苏27的内载燃油设计值就达到了9吨多的指标,这在一般战机设计中也是较为少见的。

苏27结构图

由于升力体结构带来的机体自重减轻,而采用升力体结构设计的苏27其机翼与翼身结构出本身又会贡献大量可观的内部燃油空间,所以它的航程相比同期出现的F15完全是超越的存在,军迷熟知,美制F15基本上一出现都是会配备副油箱的,而为什么必须要带副油箱,就是F15采用了箱体机身设计,这样的机身方案自重本身就会增加,如何才能在多带燃油呢?结果必然是增挂副油箱才行。

所以在增挂了副油箱的苏27面前,大多数战机的滞空时间比较起来只能甘拜下风了。

F15出动必挂副油箱


长安小师爷


苏-27细吗?细。长吗?长,但如果你要说苏-27小的话,那就是在开玩笑了,尤其是问题中提到的和米格-29的大小对比,米格-29是看起来比较粗壮一些,但在体积上,米格-29和苏-27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这是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用苏-27表演时期的照片,与其同框的是“雨燕”飞行表演队,“雨燕”表演队用的是米格-29,两机同框,可以明显看出苏-27要比米格-29大整整一圈,而且相比米格-29,苏-27一点也不显单薄。

换个角度再来看,苏-27和米格-29的大小对比非常明显,尽管二者在气动布局上非常相似,但体型是完全不同的,定位于重型机的苏-27要比定位前线支援战斗机的米格-29大得多。

上面这张更直观,米格-29(左半边)和苏-27的同比例线图对比,苏-27要比米格-29整整长出近乎一个发动机舱的长度。

关于苏-27内载油量大的原因,主要得益于是苏-27独创的中央升力体布局,翼身融合为苏-27带来了非常丰裕的内部空间,其机背、翼身融合体都布置有油箱,苏-27的终极版甚至在垂尾处还增加了2个内部油箱,丰富的储油空间加上翼身融合带来的结构减重,使得苏-27的极限载油量可以达到9.4吨,满油最大航程接近4000公里,当年苏-27SK回国的时候,是直接从俄罗斯共青城飞到安徽芜湖的。

苏-27是目前唯一一款不携带翼下挂架副油箱的战斗机,不过在苏-27设计阶段,设计团队还曾考虑过为其设计机背保形副油箱,和“驼背”米格-29的油箱类似。但由于苏-27的内油实在太大,没有必要再携带副油箱,最后这个副油箱方案就被舍弃了。


军机图


Su-27虽然属于那种看一眼感觉装不了啥东西的飞机,但是它的载油量确实很高。Su-27S的载油量高达9.4吨,而美国的F-22载油量也就8.2吨,F-15C只有6吨。至于Su-27的改型Su-35S,载油量高达11.5吨。

Su-27虽然机身修长,但是体积可一点也不小。

至于看上去然后XXX这样的,总不能眼睛赛风洞吧?

Su-35S的11.5吨载油量在今天大概无出其右者了。

而MIG-29的短腿主要是因为2个原因:1,采用两台中等推力发动机的中型战斗机就没有一个不短腿的。2,MIG-29因为追求对前线机场的适应性,还装上了辅助进气道,这个辅助进气道占用了相当大的内部空间。

关于第一点:采用两台中推的中型机航程短,我猜肯定会有人喷。简单的解释一下:两台中推相比单台大推占用的空间更大,重量更大。但是两台中推消耗的结构重量也较大,并不足以支撑其对应增加的载油量。所以航程短。这一段我不做过多论证,但是你可以看到任何采用两台中推的中型机都是短腿,且不说MIG-29。F/A-18C的内油航程就只有2000km,跟MIG-29SMT一个样。阵风,台风,它们的内油航程也就2000km左右,双中推中型机短腿基本算是一个业内常识。

关于第二点:MIG-29A以及MIG-29S的辅助进气道会挤占多少燃油呢?举个例子,MIG-29A与MIG-29S的内油航程大概就1500km,而取消了辅助进气道的MIG-29SMT载油量多了1.5吨,能多飞500km。

另外,很多人总会说F-15挂三个副油箱的转场航程跟Su-27差不多。实际上Su-27所谓的4000km航程是没挂副油箱单靠内油就能飞出来的。Su-27系列战斗机因为其充足的内油空间,虽然能挂副油箱但是基本用不上,如果挂副油箱,最新的Su-35S大概能飞超过7000km的转场航程。


贞观防务


关于苏-27的变态航程有很多说法,小编要从战斗机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分析这里边的原因,世界各国的战斗机分为4个派系,美国、俄罗斯、法国、瑞典各自有各自的战斗机设计理念。在美国人看来科学技术决定一切,因此研发战斗机时不会过多的考虑机身的气动外形,F-16这种三代机简单进行了翼身融合的修饰,F-15甚至根本不考虑翼身融合,因为美国人对自己的大推力发动机非常有自信,也相信没有什么机身麻烦是强劲的发动机技术不能解决的。

而瑞典、法国这两个航空工业规模和技术相对简单的国家,就会在战斗机的气动外形上下功夫,因为他们不得不通过这种多花脑筋的办法弥补自己发动机技术的缺陷,中国也有这方面的烦恼,只能通过各种设计优化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因此中国的歼-10、法国的阵风、瑞典的鹰狮不约而同的采用了鸭翼布局;而在气动外形上动脑筋最多的就是俄罗斯了,这也是苏-27整个家族航程最大的原因,苏-27的最新进化版本苏-35拥有4000公里以上的转场航程,挂载副油箱之后可以扩大到4500公里以上,而美国的F-15E挂载副油箱的转场航程也就是3900公里罢了。

苏-27被称为最优美的战机,它的机身整个都是扁平的,机身和机头通过边条翼完美融合,除了悬挂在机腹的发动机舱之外,几乎看不到任何圆形的机身设计;苏-27的后掠机翼加上过度边条简直就像是个巨大的三角翼,这样的机身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机身内部空间,甚至有人说苏-27的气动外形已经不属于三代机的范畴了。在米格-29前线战斗机的设计上吃够了“短腿”痛苦的俄罗斯人,近乎疯狂的为苏-27增加航程,

其手段既不是减小发动机油耗也不是增加燃油利用率,这种高技术的路线是美国人的专业,俄罗斯人干脆而粗暴的在苏-27的各个角落里安装油箱,有资料显示最新的苏-35可以装载11吨以上的燃料,这也是他从共青城直飞我国南方战区的秘诀,苏-35虽然机身细长但是拍扁的机身延展出远比圆形机身更大的内部空间,那惊人的11吨燃料就是巨大航程的来源,美国的F-15最大载油量也就6.2吨左右。


利刃军事


苏-27的这种设计,与苏联当时的装备发展思路有关。与米格-29这样装备苏联空军的前线战斗机不同,苏-27是装备苏联防空军的国土防空战斗机,要求具备完善的火控能力,能在远距离拦截北约的轰炸机和护航战斗机。由于苏联国土面积广袤,所以苏-27必须具备很大的航程和作战半径。因为苏联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去在本土各处去修建机场,装备数量庞大的国土防空战斗机。苏-27的航程远,就可以降低对机场数量、布局以及战机本身装备数量的需求。同时考虑到北约的三代机性能出色,所以苏-27还要有良好的空中机动性。在这些要求下,最终就有了苏-27的独特设计。在机内满油时,苏-27就是出色的远程截击机;在正常载油时,苏-27就是出色制空战斗机。(S)


联合防务


这个问题如果摊开了说估计要说很久,苏27的虽然看起来机身细长而且很薄,事实上一点都不小。庞大的苏27机身油箱可装近6吨航空燃油,区别于西方战机的是苏27左右机翼两侧还有两个内置副油箱还可以额外再装4吨航空燃油,也就是说理论上苏27可以装近10吨航空燃油。所以当年苏27面世时,可以很牛的直接从莫斯科直飞巴黎而无需加油。

不过虽然苏27载油量很大,但是由于苏27原本设计使用的发动机油耗较大,所以实际上苏27并不比F15的航程大很多,尤其是在携带一部分机载武器的情况下。而苏27在不携带机载武器下的专场航程的确惊人,可达4000公里。

不过所谓的最大航程都是和作战能力息息相关的,由于战斗机的载荷是固定的,如果燃油装的多则必然载弹量会减少。苏27由于相对于F15机载设备过重,所以在飞机气动外型上下了大工夫,使用翼身融合设计,在机翼额外设计了两个油箱,所以早期的苏27没有外挂油箱设计,到了苏30MKK才有了外挂油箱。可喜的是我们国产的歼16由于自身设计能力出色,在吃透了苏30MKK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机身大幅度减重,所以在外型不变的情况下,歼16在载弹量和载油量两方面都较苏30MKK大为提升。

可见,载油量和航程、作战半径不是孤立的,单纯的考虑航程不考虑携弹量是毫无意义的。F-15满载弹药的话作战半径只有相对很短的800公里就是这个道理。


卧龙小先生


体积大当然载油量大,飞的远了。米格29只能算中型。。比苏27小一圈。飞机最大的储油地方就是机翼里面。这也是当初中国为什么勒紧裤腰带,拿狗皮大衣换苏27而不是买米格29的根本原因。按理说米格飞机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可比苏伊霍名气大的多,价格还便宜。两者外型差不多。不懂行的很容易选错,比如越南,印度,印尼买了不少米格29。。这些国家又不得不买了大量的苏27,苏30。可见中国人是多么鸡贼。。。其实最优秀的三代机就是苏27,没有之一,包括现在俄罗斯的苏57,底子还是苏27。毛子的眼镜蛇机动,别的国家三代机根本飞不出来。中国就一条苏27的生产线弄出来多少花样,歼11,歼11B,歼16。。哪个不是挑大梁的机型,歼8最后的改款歼8ⅡM也只能算二代机。确实为中国赢得了十几年的喘息机会。中国不是设计不出来好飞机,就因为,材料,加工跟不上。歼10有人说中国抄袭别人的那是屁话,米格29和苏27样子差不多,那是一个东西吗?合资车跟国外的车一模一样那是一个东西吗?归根结底是中国老一辈航天人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结晶。中国研制了10年的歼9下马,但是技术在,才有研制了十几年的歼十。七八十年代中国连造合资车的钢板都得靠进口,现实就是那么惨。中国这几年这么突飞猛进跟我们的材料,加工,制造进步有很大关系。歼20为啥那么大,为啥31军方看不上?还不是跟航程,改进空间有很大关系。


乡男子抬杠队守门员


苏-27的机身的确细长、看上去也很薄,但内油却很大。

首先需要知道,苏-27的机体尺寸很可观,机长21.935米、翼展14.7米,作为比较,外形和苏-27高度相似的米格-29,机长17.32米、翼展11.56米,米格-29的径向尺寸约等于苏-27的百分之七十八——大家都知道,形状相同的物体,长度变两倍、体积就变八倍,米格-29的体积仅相当于苏-27的百分之四十七,差出一倍还多!

苏-27与米格-29的等比例三视图,放在一起比较,两者的尺寸差距很大,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战斗机

不过,即使考虑到两种战斗机的尺寸差异,苏-27的9.4吨内油也比米格-29的3.5吨多得多,甚至接近后者的三倍,这又是为什么?

第二个原因,苏-27的机体并非看上去那么“薄”,相比米格-29有更多的空间装油。

观察苏-27与米格-29,很容易看得出,苏-27的前机身明显比米格-29更长,直径也更大,从驾驶舱到翼身融合的主梁这一段空间,是苏-27的主油箱位置,单这一段就会比米格-29的同样位置多装好几吨航空煤油;除此之外,苏-27从两发动机舱之间、一直到

尾椎的结构,也布置了油箱,而米格-29的同样位置则比较单薄、更没有尾椎,布置的油箱容积小得多。

苏-27的机内油箱透视图,可以看到边条翼、前机身与翼身融合部分的油箱非常大,发动机舱之间也有油箱,这是米格-29所不具备的

不仅如此,米格-29的厚实边条翼,本来非常适合布置内油箱,然而这边条翼上却开了一对辅助进气口,战机在简陋跑道起降时,关闭机腹进气口、完全用辅助进气口进气,避免发动机吸入异物,这设计当然很实用,却也牺牲了内油量,否则米格-29至少能多出几百公斤、甚至一吨多内油!

后来,米格-29的改进型就取消了辅助进气口,机背隆起也更加明显,内油果然有了很大的提升。

米格-29,边条翼上的辅助进气口清晰可见,这一设计大大提高了米格-29在简陋跑道上的起降能力,却占用了宝贵的机内空间

战斗机的内油,其实不需要面面俱到,单这两处差异就足以解释苏-27与米格-29内油量的巨大差异。

如果深究一点,为什么苏-27内油设计的很大、米格-29却比较小,前者是因为配套设备超重、导致机体尺寸超标,无奈之下才在机身内布置了一组超载油箱,而后者作为前线战斗机,机动性、起降性能等要求就压倒了航程要求,内油太大还会影响机动性,数据自然不会好看。

所以综合起来,一方面苏-27本身尺寸较大,另一方面其机体并不“薄”,至少不像正面看起来这么“薄”,拥有超大的内油、航程,也就并不奇怪。

至于其他回答,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谬误甚多,请大家注意分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