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7的機身那麼細長而且機身又薄,為什麼內載油量那麼大,航程那麼遠?

Poisyoshi


那只是視覺上的誤差而已

蘇27體積可不小蘇聯時期要求蘇27必須具備大區域巡邏作戰能力,所以給蘇27設計了超大的油箱而且機翼也具備儲油能力,當時我國引進蘇27也是因為其航程大機動性高載荷大。

航程遠不只是大油箱的功勞也是氣動外形的功勞,氣動外形對航程的影響是第一位的所以蘇27採用中央升力體設計使得蘇27獲得較高的升阻比,加上內油比較大所以蘇27航程還是相當可觀的。

反正簡單來說就是發動機不如人材料也不如人的情況下,採用了氣動外形來湊的思想跟殲20類似,較小的機體實現了2000公里作戰半徑。


李曉偉


注意,蘇-27是細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其體積小。

以上等比例對比圖可以看出,蘇-27的雖然教扁平,但是其體型相當修長,內部容量絕對不會少。

蘇-27與F-15的對比。

這主要是由於蘇-27氣動外形非常優秀,翼身融合做的好,中央升力體佈局,可以讓蘇-27扁平的機身提供相當部分的升力,因而在體型上可以做的更大。

而蘇-27內部油量的另外一個秘訣就是,超載油箱。

對於戰鬥機來說,油箱的分佈和使用是很講究的,不是想塞就塞,既要考慮到飛機整體結構受力強度,又要考慮油料使用後,飛機整體重量的平衡性。蘇-27寬大的機身,可以為其提供9.4噸的油料空間,但是在實際上蘇聯空軍經協商後決定把蘇-27的內油容量限制在5270千克,這足以滿足日常訓練和戰術需求的油量,只在轉場或特殊場合中才在機身內部的超載油箱灌入額外的4130千克燃油,所以我們也基本上看不到蘇-27使用副油箱的場景,因為需要用副油箱的時候,只需加滿額外的4130千克燃油就足夠了。

而到了蘇-35,由於取消了背部減速板,垂尾安置垂尾油箱,使得蘇-35的內部油箱達到驚人的11.5噸,這個幾乎變態的數值。蘇-35內部油箱分佈圖

此外,在蘇-27項目研製過程中,蘇霍伊還考慮過增加可拋棄式保型油箱的設計概念。

雖然蘇-27系列沒有采納,但這氣動研究,後來被應用到其兄弟,蘇-34鴨嘴獸身上,其隆其的背部就是這項目的參考應用。

所以說,蘇-27的內部空間是相當富裕的,氣動處理的好,作為多功能武器平臺來說是非常優秀的。


五嶽掩赤城


蘇27

說到這個問題,其實是陷入了一個誤區,並不是機翼外形薄且機身修長的戰機就代表著內載油量少,飛行距離近,所以蘇27也是如此。

其實蘇27戰機大眼看起來,顯得線條纖細很輕薄,實際上作為一款重型空優戰機,它的航程超過了3900Km,接近4000Km。那麼為什麼會有如此遠的航程呢?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一則優異的氣動外形本身就會使得戰機在飛行中的速度有著很大的助力,也就意味著航程的增加;二則是因為它選配的發動機國人長稱為三姨父的AL-31F型渦扇發動機,本身就具備經濟省油的優點;第三點就是蘇27的機身內部油箱的設計極為合理,可以說極可能的發掘了內部可用空間裝在燃油,本身蘇27的內載燃油設計值就達到了9噸多的指標,這在一般戰機設計中也是較為少見的。

蘇27結構圖

由於升力體結構帶來的機體自重減輕,而採用升力體結構設計的蘇27其機翼與翼身結構出本身又會貢獻大量可觀的內部燃油空間,所以它的航程相比同期出現的F15完全是超越的存在,軍迷熟知,美製F15基本上一出現都是會配備副油箱的,而為什麼必須要帶副油箱,就是F15採用了箱體機身設計,這樣的機身方案自重本身就會增加,如何才能在多帶燃油呢?結果必然是增掛副油箱才行。

所以在增掛了副油箱的蘇27面前,大多數戰機的滯空時間比較起來只能甘拜下風了。

F15出動必掛副油箱


長安小師爺


蘇-27細嗎?細。長嗎?長,但如果你要說蘇-27小的話,那就是在開玩笑了,尤其是問題中提到的和米格-29的大小對比,米格-29是看起來比較粗壯一些,但在體積上,米格-29和蘇-27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這是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用蘇-27表演時期的照片,與其同框的是“雨燕”飛行表演隊,“雨燕”表演隊用的是米格-29,兩機同框,可以明顯看出蘇-27要比米格-29大整整一圈,而且相比米格-29,蘇-27一點也不顯單薄。

換個角度再來看,蘇-27和米格-29的大小對比非常明顯,儘管二者在氣動佈局上非常相似,但體型是完全不同的,定位於重型機的蘇-27要比定位前線支援戰鬥機的米格-29大得多。

上面這張更直觀,米格-29(左半邊)和蘇-27的同比例線圖對比,蘇-27要比米格-29整整長出近乎一個發動機艙的長度。

關於蘇-27內載油量大的原因,主要得益於是蘇-27獨創的中央升力體佈局,翼身融合為蘇-27帶來了非常豐裕的內部空間,其機背、翼身融合體都佈置有油箱,蘇-27的終極版甚至在垂尾處還增加了2個內部油箱,豐富的儲油空間加上翼身融合帶來的結構減重,使得蘇-27的極限載油量可以達到9.4噸,滿油最大航程接近4000公里,當年蘇-27SK回國的時候,是直接從俄羅斯共青城飛到安徽蕪湖的。

蘇-27是目前唯一一款不攜帶翼下掛架副油箱的戰鬥機,不過在蘇-27設計階段,設計團隊還曾考慮過為其設計機背保形副油箱,和“駝背”米格-29的油箱類似。但由於蘇-27的內油實在太大,沒有必要再攜帶副油箱,最後這個副油箱方案就被捨棄了。


軍機圖


Su-27雖然屬於那種看一眼感覺裝不了啥東西的飛機,但是它的載油量確實很高。Su-27S的載油量高達9.4噸,而美國的F-22載油量也就8.2噸,F-15C只有6噸。至於Su-27的改型Su-35S,載油量高達11.5噸。

Su-27雖然機身修長,但是體積可一點也不小。

至於看上去然後XXX這樣的,總不能眼睛賽風洞吧?

Su-35S的11.5噸載油量在今天大概無出其右者了。

而MIG-29的短腿主要是因為2個原因:1,採用兩臺中等推力發動機的中型戰鬥機就沒有一個不短腿的。2,MIG-29因為追求對前線機場的適應性,還裝上了輔助進氣道,這個輔助進氣道佔用了相當大的內部空間。

關於第一點:採用兩臺中推的中型機航程短,我猜肯定會有人噴。簡單的解釋一下:兩臺中推相比單臺大推佔用的空間更大,重量更大。但是兩臺中推消耗的結構重量也較大,並不足以支撐其對應增加的載油量。所以航程短。這一段我不做過多論證,但是你可以看到任何採用兩臺中推的中型機都是短腿,且不說MIG-29。F/A-18C的內油航程就只有2000km,跟MIG-29SMT一個樣。陣風,颱風,它們的內油航程也就2000km左右,雙中推中型機短腿基本算是一個業內常識。

關於第二點:MIG-29A以及MIG-29S的輔助進氣道會擠佔多少燃油呢?舉個例子,MIG-29A與MIG-29S的內油航程大概就1500km,而取消了輔助進氣道的MIG-29SMT載油量多了1.5噸,能多飛500km。

另外,很多人總會說F-15掛三個副油箱的轉場航程跟Su-27差不多。實際上Su-27所謂的4000km航程是沒掛副油箱單靠內油就能飛出來的。Su-27系列戰鬥機因為其充足的內油空間,雖然能掛副油箱但是基本用不上,如果掛副油箱,最新的Su-35S大概能飛超過7000km的轉場航程。


貞觀防務


關於蘇-27的變態航程有很多說法,小編要從戰鬥機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分析這裡邊的原因,世界各國的戰鬥機分為4個派系,美國、俄羅斯、法國、瑞典各自有各自的戰鬥機設計理念。在美國人看來科學技術決定一切,因此研發戰鬥機時不會過多的考慮機身的氣動外形,F-16這種三代機簡單進行了翼身融合的修飾,F-15甚至根本不考慮翼身融合,因為美國人對自己的大推力發動機非常有自信,也相信沒有什麼機身麻煩是強勁的發動機技術不能解決的。

而瑞典、法國這兩個航空工業規模和技術相對簡單的國家,就會在戰鬥機的氣動外形上下功夫,因為他們不得不通過這種多花腦筋的辦法彌補自己發動機技術的缺陷,中國也有這方面的煩惱,只能通過各種設計優化彌補技術上的不足,因此中國的殲-10、法國的陣風、瑞典的鷹獅不約而同的採用了鴨翼佈局;而在氣動外形上動腦筋最多的就是俄羅斯了,這也是蘇-27整個家族航程最大的原因,蘇-27的最新進化版本蘇-35擁有4000公里以上的轉場航程,掛載副油箱之後可以擴大到4500公里以上,而美國的F-15E掛載副油箱的轉場航程也就是3900公里罷了。

蘇-27被稱為最優美的戰機,它的機身整個都是扁平的,機身和機頭通過邊條翼完美融合,除了懸掛在機腹的發動機艙之外,幾乎看不到任何圓形的機身設計;蘇-27的後掠機翼加上過度邊條簡直就像是個巨大的三角翼,這樣的機身設計帶來了巨大的機身內部空間,甚至有人說蘇-27的氣動外形已經不屬於三代機的範疇了。在米格-29前線戰鬥機的設計上吃夠了“短腿”痛苦的俄羅斯人,近乎瘋狂的為蘇-27增加航程,

其手段既不是減小發動機油耗也不是增加燃油利用率,這種高技術的路線是美國人的專業,俄羅斯人乾脆而粗暴的在蘇-27的各個角落裡安裝油箱,有資料顯示最新的蘇-35可以裝載11噸以上的燃料,這也是他從共青城直飛我國南方戰區的秘訣,蘇-35雖然機身細長但是拍扁的機身延展出遠比圓形機身更大的內部空間,那驚人的11噸燃料就是巨大航程的來源,美國的F-15最大載油量也就6.2噸左右。


利刃軍事


蘇-27的這種設計,與蘇聯當時的裝備發展思路有關。與米格-29這樣裝備蘇聯空軍的前線戰鬥機不同,蘇-27是裝備蘇聯防空軍的國土防空戰鬥機,要求具備完善的火控能力,能在遠距離攔截北約的轟炸機和護航戰鬥機。由於蘇聯國土面積廣袤,所以蘇-27必須具備很大的航程和作戰半徑。因為蘇聯沒有那麼大的財力去在本土各處去修建機場,裝備數量龐大的國土防空戰鬥機。蘇-27的航程遠,就可以降低對機場數量、佈局以及戰機本身裝備數量的需求。同時考慮到北約的三代機性能出色,所以蘇-27還要有良好的空中機動性。在這些要求下,最終就有了蘇-27的獨特設計。在機內滿油時,蘇-27就是出色的遠程截擊機;在正常載油時,蘇-27就是出色制空戰鬥機。(S)


聯合防務


這個問題如果攤開了說估計要說很久,蘇27的雖然看起來機身細長而且很薄,事實上一點都不小。龐大的蘇27機身油箱可裝近6噸航空燃油,區別於西方戰機的是蘇27左右機翼兩側還有兩個內置副油箱還可以額外再裝4噸航空燃油,也就是說理論上蘇27可以裝近10噸航空燃油。所以當年蘇27面世時,可以很牛的直接從莫斯科直飛巴黎而無需加油。

不過雖然蘇27載油量很大,但是由於蘇27原本設計使用的發動機油耗較大,所以實際上蘇27並不比F15的航程大很多,尤其是在攜帶一部分機載武器的情況下。而蘇27在不攜帶機載武器下的專場航程的確驚人,可達4000公里。

不過所謂的最大航程都是和作戰能力息息相關的,由於戰鬥機的載荷是固定的,如果燃油裝的多則必然載彈量會減少。蘇27由於相對於F15機載設備過重,所以在飛機氣動外型上下了大工夫,使用翼身融合設計,在機翼額外設計了兩個油箱,所以早期的蘇27沒有外掛油箱設計,到了蘇30MKK才有了外掛油箱。可喜的是我們國產的殲16由於自身設計能力出色,在吃透了蘇30MKK的基礎上,可以實現機身大幅度減重,所以在外型不變的情況下,殲16在載彈量和載油量兩方面都較蘇30MKK大為提升。

可見,載油量和航程、作戰半徑不是孤立的,單純的考慮航程不考慮攜彈量是毫無意義的。F-15滿載彈藥的話作戰半徑只有相對很短的800公里就是這個道理。


臥龍小先生


體積大當然載油量大,飛的遠了。米格29只能算中型。。比蘇27小一圈。飛機最大的儲油地方就是機翼裡面。這也是當初中國為什麼勒緊褲腰帶,拿狗皮大衣換蘇27而不是買米格29的根本原因。按理說米格飛機對當時的中國來說可比蘇伊霍名氣大的多,價格還便宜。兩者外型差不多。不懂行的很容易選錯,比如越南,印度,印尼買了不少米格29。。這些國家又不得不買了大量的蘇27,蘇30。可見中國人是多麼雞賊。。。其實最優秀的三代機就是蘇27,沒有之一,包括現在俄羅斯的蘇57,底子還是蘇27。毛子的眼鏡蛇機動,別的國家三代機根本飛不出來。中國就一條蘇27的生產線弄出來多少花樣,殲11,殲11B,殲16。。哪個不是挑大樑的機型,殲8最後的改款殲8ⅡM也只能算二代機。確實為中國贏得了十幾年的喘息機會。中國不是設計不出來好飛機,就因為,材料,加工跟不上。殲10有人說中國抄襲別人的那是屁話,米格29和蘇27樣子差不多,那是一個東西嗎?合資車跟國外的車一模一樣那是一個東西嗎?歸根結底是中國老一輩航天人一步一步走過來的結晶。中國研製了10年的殲9下馬,但是技術在,才有研製了十幾年的殲十。七八十年代中國連造合資車的鋼板都得靠進口,現實就是那麼慘。中國這幾年這麼突飛猛進跟我們的材料,加工,製造進步有很大關係。殲20為啥那麼大,為啥31軍方看不上?還不是跟航程,改進空間有很大關係。


鄉男子抬槓隊守門員


蘇-27的機身的確細長、看上去也很薄,但內油卻很大。

首先需要知道,蘇-27的機體尺寸很可觀,機長21.935米、翼展14.7米,作為比較,外形和蘇-27高度相似的米格-29,機長17.32米、翼展11.56米,米格-29的徑向尺寸約等於蘇-27的百分之七十八——大家都知道,形狀相同的物體,長度變兩倍、體積就變八倍,米格-29的體積僅相當於蘇-27的百分之四十七,差出一倍還多!

蘇-27與米格-29的等比例三視圖,放在一起比較,兩者的尺寸差距很大,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戰鬥機

不過,即使考慮到兩種戰鬥機的尺寸差異,蘇-27的9.4噸內油也比米格-29的3.5噸多得多,甚至接近後者的三倍,這又是為什麼?

第二個原因,蘇-27的機體並非看上去那麼“薄”,相比米格-29有更多的空間裝油。

觀察蘇-27與米格-29,很容易看得出,蘇-27的前機身明顯比米格-29更長,直徑也更大,從駕駛艙到翼身融合的主樑這一段空間,是蘇-27的主油箱位置,單這一段就會比米格-29的同樣位置多裝好幾噸航空煤油;除此之外,蘇-27從兩發動機艙之間、一直到

尾椎的結構,也佈置了油箱,而米格-29的同樣位置則比較單薄、更沒有尾椎,佈置的油箱容積小得多。

蘇-27的機內油箱透視圖,可以看到邊條翼、前機身與翼身融合部分的油箱非常大,發動機艙之間也有油箱,這是米格-29所不具備的

不僅如此,米格-29的厚實邊條翼,本來非常適合佈置內油箱,然而這邊條翼上卻開了一對輔助進氣口,戰機在簡陋跑道起降時,關閉機腹進氣口、完全用輔助進氣口進氣,避免發動機吸入異物,這設計當然很實用,卻也犧牲了內油量,否則米格-29至少能多出幾百公斤、甚至一噸多內油!

後來,米格-29的改進型就取消了輔助進氣口,機背隆起也更加明顯,內油果然有了很大的提升。

米格-29,邊條翼上的輔助進氣口清晰可見,這一設計大大提高了米格-29在簡陋跑道上的起降能力,卻佔用了寶貴的機內空間

戰鬥機的內油,其實不需要面面俱到,單這兩處差異就足以解釋蘇-27與米格-29內油量的巨大差異。

如果深究一點,為什麼蘇-27內油設計的很大、米格-29卻比較小,前者是因為配套設備超重、導致機體尺寸超標,無奈之下才在機身內佈置了一組超載油箱,而後者作為前線戰鬥機,機動性、起降性能等要求就壓倒了航程要求,內油太大還會影響機動性,數據自然不會好看。

所以綜合起來,一方面蘇-27本身尺寸較大,另一方面其機體並不“薄”,至少不像正面看起來這麼“薄”,擁有超大的內油、航程,也就並不奇怪。

至於其他回答,往往顧左右而言他,謬誤甚多,請大家注意分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