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用過這些錢和糧票?當時一分錢能買什麼?

農村信息合作社


我上學的時候,除買豆油要用供應證外,使用票證的只有糧票、布票和棉花票。到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由於商品物資的匱乏,買各種商品才開始使用票證。大到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小到肥皂、白糖、幹豆腐,什麼東西,沒有票都買不到。

那時的錢才叫值錢呢。學生上學,一分錢能買一支鉛筆、能買一塊橡皮、能買一個黑紙方格本。那時農村生產隊幹活兒,一天掙十個工分。年終決算,十分才合幾毛錢。我們那有個大隊,幹一天活兒合八分錢,只能買四盒火柴。更有一個大隊,幹一天活還得倒找二分錢。

那時的二兩饅頭,一個才五分錢。生產隊出差一天補助四毛錢,有的人不捨得吃白麵饅頭,就買三分五一個的玉米麵和白麵的“兩合面饅頭”。有時省點,一天還能剩一毛來錢。

那時雖然掙的少,但物價也低。哪家都有五、六個孩子,可照樣能吃上飯、上得起學。我上學時學雜費是兩元錢,一家要有三個以上學生的,還要減免一個人的學雜費。但那時的生活條件和現在比較,真是差得天地去了。

半個世紀過去了,使用一分錢的時代也已經結束了。我們感恩現在的生活,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生活。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秋之韻劉國才


對於1分紙幣和糧票,40後和50後記憶清楚。糧票布票等購貨票證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當時是按工種不同崗位不同定量的,記得我當時每月的糧食定量47斤,工廠裡的食堂直接發飯票,有出差任務時根據出差目的地換成地方糧票或全國糧票。因為當時副食品少,高強度體力勞動勉強能吃飽,很少會有結餘,只有崗位輕鬆的和女同志們會有結餘糧票。

說到紙分幣記得有三種面值,一分、二分和五分,壹分紙幣分兩大類,就是羅馬數字後有阿拉伯數字的和只有羅馬數字,沒有阿拉伯數字的紙分幣好像最早。

1分錢紙幣能買一塊水果糖,一盒火柴是二分錢,商品定價分幣後面有小數點,"四捨五入"流行,當時的物資是相當匱乏,計劃經濟時所有物資憑票供應,很多東西是有錢也買不到的,買什麼都要人民幣加票,比方:糧票、油票、肉票、布票、自行車票、縫紉機手錶票等等,現在只有回憶時才能想起各種票證了。





吉祥木藝棗木鑑賞收藏


解放初五十年代早期的一分錢買的東西雖不多,但還是能買到一點點東西的。

我那時才六歲。父母常說我像小艇一樣輕快駛出駛入,可聽差使。能去街口打醬油買腐乳,去街尾買斤瓜菜。按我記憶。當時還是燒柴要生火爐,清晨很多人家省工省火不煮開水。我也天天去泡水館打開水,用一分錢可以灌滿一壺(一磅裝)小暖水瓶,常見的大暖水瓶(兩磅裝)’用一個竹籌(值兩分)。還有2一3分錢能買到一斤冬瓜,兩分錢可買到用竹片頭挑出那麼一小撇豆板醬,夠蒸一小截的酸筍魚。一分錢肯定能在菜攤檔主那裡要到一棵小蔥或兩條香菜。

我當時還收過一街坊老太,過年派出的一分錢紅包。


小笙常談


現在40歲以上的人都用過。

糧票更金貴,大約85年我們上小學每個月還發幾斤糧票到93高中畢業都有。

比方去買饅頭就得錢+糧票一起用,當然糧票也可以偷偷賣了換糖吃。

纏蜜你吃過嗎?學校門口賣的一分錢就可以買到了。


非遺山東


一分能買糖果,兩分能買一個饅頭,五分錢能買包子,兩毛能買斤雞蛋,六、七毛能買斤肉,不過肉不好買,基本上是靠分配或者用糧票和人換,這些都是聽我媽說的,當時老媽在珠子廠,做工一天也就兩三毛工資,見過最大的錢也就十塊


饒雲易


我用過這些錢和糧票,六.七十年代糧食.鋼鐵.石油.煤炭四大產業支柱,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糧食屬於國家一類物資實行統購統銷,去飯店吃飯購買糧食必須要用糧票,糧票有全國通過糧票和地方糧票兩種,全國糧票購糧按百分之四十細糧,百分之六十粗糧供給,地方糧票分為粗糧和細糧兩種。你那一分錢紙幣雖然上面印有一九五三年,但是不是真正一九五三年出的版本,而是八十年代用一九五三年的版後印的紙幣


好講俗話實話NMjishan


我80年高中畢業,小的時候用過這些糧票,但好像當時沒用過這種一分紙幣,小時候我們用的都是鋁質分幣。當時一分錢可以買幾粒糖果,二分錢可以買一條白雪條。當時最大面額的人民幣是工農兵10元。


王冠三葉蟲


呃,用過分幣,2分錢一根冰棍的小學時光。不過你這些分幣確實是八十年代後印的,年號未變,只是正真的第一批分幣除了羅馬冠字之外還有7到8位的阿拉伯數字,2羅馬8阿拉伯數字或3羅馬7阿拉伯數字的。那些早期的有價格不錯的,後期2或3羅馬冠字無流水號的留著玩還可以,收藏就沒意義了


醉夢殘秋


七八十年代用過,糧票是按工種每月分配的,我剛工作時是26斤/月,特殊工種(電力)多些,憑糧票購買糧食(大米、麵粉)。北方還分粗糧細糧,粗糧有些還不用糧票。

一分錢那個時代能買一顆水果糖,小的兩顆,2分錢一盒火柴,4分錢買一支冰棍,5分錢買一個白餅。


娛民土逗


這些糧票我還有幾十斤的,他有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