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天子不废除分封制,到了仅百里之地还分封?

淡晚6


周王室之所以要实行分封制,其实是迫不得已。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彼封建者,亘古圣王尧、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柳宗元说封建制(分封制)始于尧、禹、汤之时,这是错误的认识。殷商及以前,国家的构成更像是部落联盟或是方国联盟;直到周朝时才创造出了分封这一形势。周人创造出分封制,同时结合宗法制,使得周比以前的历朝历代都更接近一个完整的国家。

虽然柳宗元对于分封制的起源认识错误,但他所说封建制(分封制)的出现是形势所迫,却是极为正确的结论。

西周建国之初,曾经有过两次分封。首次分封,是周武王首次东征之后,分封对象主要是历朝历代的帝王之后,如黄帝、尧、舜、禹、商汤等等的后裔。此时,强大的殷商刚刚倒下,周人地位还未稳固,所以为拉拢天下人,才会分封古时帝王之后,以展示周人的仁德。周人自身也有少数人被分封,但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周公旦、姜尚、管叔、霍叔、蔡叔等等少数成员。

首次东征之后不久,周武王就不幸去世。临终前,周武王指定周公旦继承王位。然而,此举引发了三监国管叔、霍叔、蔡叔的高度怀疑。在商人遗族的煽动之下,管叔、霍叔、蔡叔三人决心联合纣王之子武庚一同造反。

“三监”之乱的后果极为严重,不但引发了殷商遗族的大叛乱,还进一步诱发了东夷和淮夷的叛乱。整个中原都乱成了一锅粥,如果不能有效制止,周人所建立的王朝,不到三年就将崩塌。

为了平定“三监之乱”及殷商遗族的反叛,周公旦被迫发起了二次东征。

此次叛乱,涉及今天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等多个地域,范围广阔。周公旦的平叛之路,并不顺利。常常是刚平息了这块地方,别的地方又接着起来暴乱。暴乱不断,让周公旦分身乏术,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紧急四处救火。所以,史书上说他常常连洗头和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不得不在“一沐而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在此种情况下,为了能让部下主动替周王室分担平叛责任,周公旦毅然决心启动分封。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西周的封建,乃是一种侵略性的武装移民与军事占领,与后世统一政府只以封建为一种政区与政权之分割者绝然不同。”这就是说,周公旦所主持的这次分封,是将天下未服之地按人头划分给功臣和姬家叔伯兄弟,鼓励他们用武力去征服和占领这些地方。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调动起周人“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要能占有这些地方,那这块地方就成了诸侯的独立王国!

分封的回报如此丰厚,“自主创业”的诱惑当然无比巨大!

可以说,分封制的实质,就是周王室把一群饿狼猛虎放出去,替周王室去平叛、抢地盘。从这个角度而言,分封制的出现就是当时的形势所迫:光靠周王室力量,无法征服整个天下;无奈的周王室只能把这个艰巨的任务分担给亲戚和功臣了。所以,才有了“封建亲戚,以番屏周室”的说法。

因此,为什么周王室要实行分封制?势也——形势所迫,不得不实行。


欲云谈史论今


周代的分封和你想象的不一样,和欧洲不一样,清华简《楚居》描述了,周代初年,分封的楚国历史,足以说明分封制,楚国的祖先跟随周人攻打商朝,成功后,被分封到边远的楚地,请注意,分封的是周朝实质控制不到的边疆地区,不是周朝直接控制的土地,反正我管不了分封给你,这是分封的实质,这和唐国(就是晋国)一样,分封到控制不了名义上还拥有的地区,这说明商周之前,中国的疆域很大很大,原来唐国(山西)楚国(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巴蜀(四川)都是中国地,夏亡后,商代失去了,后来中兴,妇好一直到纣王一直都在征讨四方,不服从中央的地区民族,出土文献大致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由于资料太少;我们难以知道当时到底如何,只能等待考古的更多发现


东北虎男323


为什么要分封?其实很难考证清楚,不过是能分析出一些原因。

第一、周灭商的确是西部羌方的一些支系返回的结果,姜子牙就是其中典型代表。我们今天看羌系民族很容易发现这些民系历史上有浓厚的农奴制、奴隶制存在。比如藏族,比如彝族,比如受其影响的北方各民族,还有汉族。然而,南方纯内地民系却不是这样,比如苗瑶,他们还保留着氏族内部的会议制结构。云南更典型,同时携带这两种制度的民族交叉存在。就是与羌系有关的是奴隶制,与苗瑶和百濮有关的是会议制。

就是说全面等级制很可能是周代才开始的。周灭商要推行等级制,就得实施分封,否则各族群还是血亲组织组成的话,就不可能有等级制。只有通过分封把血亲组织的建制瓦解了,把人口打散了,才能确立等级秩序。所以周代开始个人才有姓氏,因为之前是血亲组织,每个族群都是一个姓氏,个人没必要有姓氏。

第二、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是周代才瓦解的,有的人可能会说,民族这个概念是近代才有。我想说的是族群意识是自然产物,只要认同自己是其中一分子,就会出现。与有没有这个词没有一毛钱关系。

周代民族意识瓦解,也结束了民族支系间的战争。按《封神榜》就是结束了阐教体系与截教体系间的战争。因为都封神了,相当于在新的体制下实现共和了。所以争斗也就减弱了。这也是为什么姜子牙要把敌方人物也封神的一个原因。周代确实也是这么干的,把前朝、前前朝各方势力都做了分封。如果没有三监之乱,那存在于中国的民系会很多,三监之乱其实就是旧体系的一次反扑,最后失败逃跑了。到了秦始皇时代征伐百越,其实就是阐教体系攻打截教体系。就是说经过周代八百年,这个争斗并没有完全消失。

阐教和截教其实就是尧舜之争的延续,尧舜分别代表了这两个兄弟民系。他们都在各自战胜对方的时候讲对方人发配出去,东北民族、西部民族其实都是农耕后代。只是周人与商人原本是一个体系,都属于帝尧体系。但因为羌人是商代才从中东返回到中国西部,双方因为地理和政治原因也展开了争斗。周代分封了敌对方,可能也有结束民系纷争实现共和的意图。

第三、如果不施行分封,那周人只能继续如商代那帮做盟主,实际控制不了各族群。因为各族群有自己的内部建制。周代像联邦制,商代像邦联制。

周代有一个特殊的诸侯国楚国,他们是秦灭六国时唯一能看到举国有民族情怀的诸侯国。陈胜吴广更像是楚人平民暴动,而非什么农民起义。就是楚人看到了秦朝内乱,认为机会来了,可以恢复楚国了。可见楚国内部可能就有这种血亲结构的组织形式。如果全是等级制、奴隶制,那楚人的家国情怀就莫名其妙了。楚国内部可能就存在邦联制结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不是在说楚存在三个邦联呢?比如苗瑶很可能也是楚人之一。虽然知道羌系与自己有血亲关联,但不愿意等级制,所以最后也男迁了。


國病


因为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够,只能采取分封制这种间接控制手段来统治和控制比前代更广袤的土地。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们知道,周朝之前的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文字记载和考古证据支持的最早国家政权,大约在公元前十几世纪,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其处在青铜器的萌芽和发展期,比无论是青铜开采还是冶炼水平都高度成熟的西周低,所以控制能力更低,我们今天所能了解的商王朝统治区域基本局限在黄河中游中原腹地,在其周边则是不受其管辖、与其战争冲突不断的部落方国。西周代商后,征服的地区更大,为了控制,也只能采取分封制,即通过世袭分封给王室贵族成员一块土地,让其以效忠称臣的方式实行间接控制。而且西周早期,不止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管理的王畿地区很小,被分封到各处的诸侯国实际控制范围更小,通过长达数百年的开拓兼并才慢慢做大,最终形成春秋晋楚争霸和后来战国七雄相争局面。而战国时期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比前代又有了质的提升,主要表现在铁的开采冶炼技术开始发展成熟并大量应用在农业生产方面,无论是土地开垦还是粮食产量及与此息息相关的人口数量都有了成倍增长,政权的控制能力也有了极大提高。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战国中后期郡县制的出现,及秦灭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反映。就人类文明史而言,铁器时代之所以比青铜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有质的提升,是因为地球铜的资源量只有铁的几十分之一还不到,开采冶炼成本更高,这就决定了其是稀缺资源,无法普及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方面,制约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是铁的开采和冶炼技术的发明发展才改变了这个现状。


寻阳令


概括就一句话的事情。周天子的权威性来自于分封制,如果他否认分封制,就是否认了它的权威性,否认他自己的地位来源。无论他是否愿意,他想维持这个表面的天下共主的地位,都只能一条路走到黑。若是他还有周武王时期,周朝的实力,他也可以改变游戏规则。


我不看举高高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西周的封建,乃是一种侵略性的武装移民与军事占领,与后世统一政府只以封建为一种政区与政权之分割者绝然不同。”这就是说,是将天下未服之地按人头划分给功臣和姬家叔伯兄弟,鼓励他们用武力去征服和占领这些地方。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调动起周人“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要能占有这些地方,那这块地方就成了诸侯的独立王国!


炎焱海风


周朝实际统治跟控制的区域其实并不大,而且能控制的的地方也有限,所以不如封给那些诸侯,让他们自己去那边扩张发展,不然能有现在中国那么大的版图吗


吴多霖


分封其实就给一名分,剩下的自己去开发。本来就不是周天子自己的何乐不为。可以看作市场开拓部门经理,或是加盟连锁店店长。


1成亮1


周朝行封建制,国祚超长。除了后期权力小点,再没有啥损失呀。周天子至少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还是绝对的主宰。比后来朝代的末代皇帝强百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