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液冷装置有没有效果?

中庸致和10


手机采用液冷散热,效果肯定是有的,只是在手机发热源来看,起到的效果怎么样,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

手机常规发热大概有2种类型:


第一种就是手机处理器在全功耗工作下,产生热量。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有效的进行散热,会对手机的运行性能有极大的影响,轻则处理器自身降频运行,来缓解运行时的热量过大,作为自保本能。严重会造成手机死机,卡住等一些情况产生。


比如早期的搭配骁龙801,810,820,821处理器,苹果A8,A9的这些手机,都是很容易发热的,如果游戏一段时间,那简直都有点烫手了。


一般手机在散热方面,都有对处理器进行处理,如利用屏蔽罩连接石墨层进行热扩散。或者手机本身采用比较容易导热的机身,如陶瓷,玻璃,金属等,这对手机散热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发热源是在一个点的,热扩散相对较慢。

如果有液冷导热这样的铜管,会使散热传导范围更加的大,传导热更加均匀。散热效果也就比较明显了。不过铜管是散热的,不是制冷的,只是加大了散热的面积和传导的速度,如果手机处理发热量大,手机感觉热是正常的,只是给处理降温的效果,会强于没有液冷散热的手机。


第二种就是手机充电造成的发热,这是电能转化产生的热量,在手机低工作状态下,温热或者不热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充电的时候,还用手机打游戏,那么热就不可避免了。

而且一般情况下,也没有给手机充电专门散热的设计。



液冷散热呢,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同时,也会增加一部分的手机厚度,所谓一得必有意识,但是这个厚度相对手机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如果你也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在评论中留下你的观点。都已经看到这里了,觉得还可以就请点个赞吧。


昀熹手记


先给自己吹个牛

像我这样一个,动手能力强,整天喜欢拆手机的人而言,去年一年拆过最多的手机,差不多就有50多台。

拆机的乐趣除了能用双手成就你们的梦想,还有就是死宅佬都是这样,不愿意出门,沉醉在搞机的世界里飞翔……

拆过的手机多了,我来给大家讲讲手机为什么要散热?

不讲大道理,不搬专业术语,人话就是:

大家都懂,一个东西如果太烫就容易出毛病,手机是精密仪器内部空间狭小,密不透风,如果再长时间处于一个高温作业环境,一个简单的案例,把手机放在棉被里充电结果手机太热爆炸了,或者劣质充电宝使得手机爆炸爆炸的还少吗?

当然最主要的是,你的肉体凡胎受得了40度以上的高温,乃至50度高温吗?

那么手机里的散热手段有哪些?

常规来说,手机里最常见的都是石墨散热贴,硅脂,铜箔,而最近很多旗舰手机,三星、黑鲨、小米、荣耀、魅族都提出了一个"高大上的玩意" 水冷或者液冷散热…并已经投放在高端产品上使用。

PS:追溯手机液冷散热,最早其实在2015年微软Lumia 950里就使用了,而且这其实是一个有些炒冷饭的“技术”,因为出现很久,应用很广,在手机里尚属首次加入,会让人觉得很稀奇并且高端...

其实液冷?这玩意有用吗?

肯定有用,我试过如果拆机以后把石墨散热贴、硅脂,铜箔通通从主板上剥离,然后再运行手机去跑分或者玩大型游戏,我用红外测温枪试过,CPU部分的温度最高可以达到59摄氏度…所以平时我们用手机时最高也就手机背部35~43摄氏度左右,说明手机厂商的散热处理起到了作用,但是为什么突然加液冷散热,答案只有1.5个

答案1:那就是,传统的散热做法已经压制不住现在最强最新跑分30万左右的“为发烧而生”的那颗芯了…

当然开机之后提示不难发现,现如今手机上所用的水冷散热,其实只能算热管散热,这种散热在笔记本当中是非常常见。

大家不相信可以去默默自己发烫的手机,为什么绝大多数手机发烫的位置都是在背部偏上或者摄像头位置呢?因为现在手机普遍都是三段式装机,主板部分在上,电池在中,音腔、尾插副板部分在下↓

手机的背部温度一直都不均匀,所以过去都是金属机身可以加快温度扩散,现在手机大多使用双面玻璃工艺,玻璃的导热性是不如金属的,所以液冷的出现肯定能更有效帮助散热。

PS:玻璃的导热系数是0.96 W/m.K,陶瓷的是30 W/m.K常见金属铁的是70左右,铝的是300左右

答案0.5:营销噱头,增加卖点

如果觉得有用欢迎点赞及分享,最后关注一下我哦~


李沛超


没有,别多想了,液冷是导热,并不是散热。

注意,导热是导热,散热是散热。

这样科普没问题了吧。

把导热和散热混为一谈是什么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