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液冷裝置有沒有效果?

中庸致和10


手機採用液冷散熱,效果肯定是有的,只是在手機發熱源來看,起到的效果怎麼樣,我們可以簡單瞭解一下。

手機常規發熱大概有2種類型:


第一種就是手機處理器在全功耗工作下,產生熱量。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有效的進行散熱,會對手機的運行性能有極大的影響,輕則處理器自身降頻運行,來緩解運行時的熱量過大,作為自保本能。嚴重會造成手機死機,卡住等一些情況產生。


比如早期的搭配驍龍801,810,820,821處理器,蘋果A8,A9的這些手機,都是很容易發熱的,如果遊戲一段時間,那簡直都有點燙手了。


一般手機在散熱方面,都有對處理器進行處理,如利用屏蔽罩連接石墨層進行熱擴散。或者手機本身採用比較容易導熱的機身,如陶瓷,玻璃,金屬等,這對手機散熱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發熱源是在一個點的,熱擴散相對較慢。

如果有液冷導熱這樣的銅管,會使散熱傳導範圍更加的大,傳導熱更加均勻。散熱效果也就比較明顯了。不過銅管是散熱的,不是製冷的,只是加大了散熱的面積和傳導的速度,如果手機處理發熱量大,手機感覺熱是正常的,只是給處理降溫的效果,會強於沒有液冷散熱的手機。


第二種就是手機充電造成的發熱,這是電能轉化產生的熱量,在手機低工作狀態下,溫熱或者不熱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充電的時候,還用手機打遊戲,那麼熱就不可避免了。

而且一般情況下,也沒有給手機充電專門散熱的設計。



液冷散熱呢,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同時,也會增加一部分的手機厚度,所謂一得必有意識,但是這個厚度相對手機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個人見解,如果你也有不同的觀點,也歡迎在評論中留下你的觀點。都已經看到這裡了,覺得還可以就請點個贊吧。


昀熹手記


先給自己吹個牛

像我這樣一個,動手能力強,整天喜歡拆手機的人而言,去年一年拆過最多的手機,差不多就有50多臺。

拆機的樂趣除了能用雙手成就你們的夢想,還有就是死宅佬都是這樣,不願意出門,沉醉在搞機的世界裡飛翔……

拆過的手機多了,我來給大家講講手機為什麼要散熱?

不講大道理,不搬專業術語,人話就是:

大家都懂,一個東西如果太燙就容易出毛病,手機是精密儀器內部空間狹小,密不透風,如果再長時間處於一個高溫作業環境,一個簡單的案例,把手機放在棉被裡充電結果手機太熱爆炸了,或者劣質充電寶使得手機爆炸爆炸的還少嗎?

當然最主要的是,你的肉體凡胎受得了40度以上的高溫,乃至50度高溫嗎?

那麼手機裡的散熱手段有哪些?

常規來說,手機裡最常見的都是石墨散熱貼,硅脂,銅箔,而最近很多旗艦手機,三星、黑鯊、小米、榮耀、魅族都提出了一個"高大上的玩意" 水冷或者液冷散熱…並已經投放在高端產品上使用。

PS:追溯手機液冷散熱,最早其實在2015年微軟Lumia 950裡就使用了,而且這其實是一個有些炒冷飯的“技術”,因為出現很久,應用很廣,在手機裡尚屬首次加入,會讓人覺得很稀奇並且高端...

其實液冷?這玩意有用嗎?

肯定有用,我試過如果拆機以後把石墨散熱貼、硅脂,銅箔通通從主板上剝離,然後再運行手機去跑分或者玩大型遊戲,我用紅外測溫槍試過,CPU部分的溫度最高可以達到59攝氏度…所以平時我們用手機時最高也就手機背部35~43攝氏度左右,說明手機廠商的散熱處理起到了作用,但是為什麼突然加液冷散熱,答案只有1.5個

答案1:那就是,傳統的散熱做法已經壓制不住現在最強最新跑分30萬左右的“為發燒而生”的那顆芯了…

當然開機之後提示不難發現,現如今手機上所用的水冷散熱,其實只能算熱管散熱,這種散熱在筆記本當中是非常常見。

大家不相信可以去默默自己發燙的手機,為什麼絕大多數手機發燙的位置都是在背部偏上或者攝像頭位置呢?因為現在手機普遍都是三段式裝機,主板部分在上,電池在中,音腔、尾插副板部分在下↓

手機的背部溫度一直都不均勻,所以過去都是金屬機身可以加快溫度擴散,現在手機大多使用雙面玻璃工藝,玻璃的導熱性是不如金屬的,所以液冷的出現肯定能更有效幫助散熱。

PS:玻璃的導熱係數是0.96 W/m.K,陶瓷的是30 W/m.K常見金屬鐵的是70左右,鋁的是300左右

答案0.5:營銷噱頭,增加賣點

如果覺得有用歡迎點贊及分享,最後關注一下我哦~


李沛超


沒有,別多想了,液冷是導熱,並不是散熱。

注意,導熱是導熱,散熱是散熱。

這樣科普沒問題了吧。

把導熱和散熱混為一談是什麼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