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你认为是谁真正实现了“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

历史知事


古代社会,都喜欢吹嘘自己兵多将广,但也很少自诩百万大军如何如何,但到了近代,我军的第四野战军真的实现了百万以上的大军!

真正实现了“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的人,应该只有林彪元帅。

1948年8月14日,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正式成立,由林彪兼司令员,罗荣桓兼政治委员,刘亚楼兼参谋长,谭政兼政治部主任。当时东北野战军总兵力达到103万人!

东北野战军于3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1950年3月13日,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下辖6个省军区、3个兵团部,16个军,全军区共150万人。共同欣赏一下四野军歌:《林彪的战士》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是林彪的战士,
我们是杀敌的好汉。
端起冲锋枪,
带上手榴弹。
哪里有敌人,
就到哪里干。
我们是人民的解放军,
我们的名字天下传。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是林彪的战士,
我们是杀敌的好汉。
作战打冲锋,
灵活又勇敢。
活捉蒋杜军,
缴他的重机枪。
我们是人民的解放军,
我们的名字天下传……

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中实力最强的野战军,来看看其他军队的兵力如何:

  1. 第一野战军1949年2月时,第一野战军部队为兵力15.5万人,6月把华北军区两个兵团兼并进来,总兵力才达到34.4万人。

  2. 第二野战军,辖三个兵团共28万余人。这还是淮海战役中大量扩军的结果。


  3. 淮海战役后,第三野战军达到55.1万人。至1949年12月,第三野战军发展到82.5万余人。

来看看,林彪手下有哪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1,林彪。

林彪在红军时期从营长做起,一路做到了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的胜利,是对日寇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解放战争中,林彪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等重大战役,带领第四野战军从零下40度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40度高温的天涯海角。

2,罗荣桓。

罗荣桓是湖南人,从秋收起义开始就是毛主席手下的军官,从特务连连长一直做到了红四军政委和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中,罗荣桓担任115师政委,带领115师先后在鲁西、鲁南、冀鲁边、鲁中、滨海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和军队。到抗日战争末期,罗荣桓已经把115师发展成为一只27万正规军的武装力量。罗荣桓的山东军区,一部分形成了最强的东北野战军,另一部分形成了第二强的华东野战军!

3,萧劲光。

肖劲光,1922年入党,在红军中担任过红5军团政委,红三军团参谋长,参加长征,指挥南满部队四保临江作战,率部打沈阳、围北平、越华北、渡长江、占武汉、进长沙,参与指挥衡宝战役等战役战斗。

4,黄克诚、

黄克诚湘南起义中参加红军,先后担任团长,师政委,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位。抗日战争中,他担任第115师第三四四旅政委,和徐海东一起开展晋察冀的抗日战争。抗战末期,黄克诚带领3万新四军挺进东北,成为东野的绝对主力。

5,邓华、

6,谭政、

7,刘亚楼、

8,李天佑、

9,陈伯钧,

10,洪学智


历史知事


就解放战争历史看,我国十大元帅均具有领兵百万的能力。能率百万兵,都是将将之人,不必是具体领兵之人。朱德是总部执掌全局的,本身就是帅,自无问题。彭德怀在总部和方面军均有实践,也无问题。林彪没问题。刘帅在总部多次担任参谋长,又敌前领兵实践,没问题。贺龙指挥历来是定战略定任务,部下完全服从指挥,率百万兵也没有问题。陈毅战略能力强,资格老,军政双全,又能信任部下,长于将将,统合能力极强,部下服其威,自然没问题。徐帅无问题。聂帅长期独立坚持作战,将将是常态。叶帅长期身居中枢,战略眼光自然深厚,战略规划没问题。十大将里,陈赓资格老,军事筹划能力强,长期独立指挥方面军作战,少有失误,统兵百万没问题。徐海东资历、威望、战绩,在红军时期,少有匹敌的,不生病也没有问题。粟裕长于军事筹划,有长期领兵经验,有知人善任的中央代表支持,也能领兵百万。其他如长期有中枢指挥经验的刘亚楼、李达、肖劲光等均有此能力。


日课1


找这样的人,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将帅。二是能指挥大兵团作战,虽然不一定必须指挥过上百万军队,但怎么也得指挥过几十万十几万人参加的大战役。三是没打过大败仗,小的恐怕哪个将军都难免,即使是常胜将军。按着这几个条件介绍四个古今将帅:

1.秦国武安君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被称为杀神,来源于其曾坑杀长平之战的赵国降卒四十万,虽然是否杀了真么多存疑,但是白起善于打大仗和杀戮无数应该是无疑的。他是秦统一六国的大功臣,战国时期没有打过败仗,见谁灭谁。不过他军事上天才,政治上欠火候,最后受谗言而死。

2.西汉三杰之一韩信。题目所说的这句话本身就是汉高祖刘邦评价汉初三杰时说韩信的,所以韩信必须得上榜。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取得了辉煌战绩,自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关,差不多把项羽封的诸侯国又灭了一遍,一直打到齐国,做了齐王。不过韩信的政治头脑也一般,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没有意识到危险。最后被吕后杀害于未央宫。刘邦得知韩信死讯,“且喜且怜之”,之所以会有怜惜之情,主要是因为淮阴侯韩信的确对于大汉朝的建立功劳太大了。

3.开国元帅林彪。十大元帅里面林彪排第三位,军委评的36位军事家里也榜上有名。林彪指挥大兵团作战主要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在打赢了辽沈战役后,他指挥的四野部队已经达到100万以上,是真正的“连百万之师”。后续他又指挥四野参加了平津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战功赫赫。美中不足是曾有四平街之失。

4.开国大将粟裕。十大将军之首,我军有名的战神,解放战争时期任华野副司令、代司令,全面负责军事工作,擅长大兵团作战指挥,先后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大战、决战的胜利,像淮海战役,敌我双方兵力加起来已经达到140万,最后取得了歼敌五十五万的战果,解放了长江以北。

还有徐向前元帅也是大军事家,但是指挥的大兵团作战没有林、粟裕二位多,而且有西路军之败,虽然这个失败并不能归咎于徐帅的指挥,但是事实是作为总指挥,的确败了。



磨史作镜


世界战将排名第一位当属彭德怀元帅,他是世界第一个用步兵打败美国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第一将军,在美国人飞机大炮坦克的轰炸下,仍然可以多次取得以少胜多的战绩,别不服,美国军校从抗美援朝后,开始崇拜毛泽东和彭德怀,把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经典战例列入美国军校教学,特别是彭德怀,外国人还没见过轻步兵打败美国机械化,而且打得机械化抢着逃跑,按西方国家的理来说,机械化部队是步兵部队的噩梦,然而彭总利用机械化部队不能夜战的缺点,发动夜战,把美国人打怕,搞得美国后几十年开始大力发展夜战武器


韦欢照


中国历史上能做到将百万之兵,百战不殆的军事天才屈指可数,细数起来也只不过是三位而已。


首先是南北朝第一名将慕容垂,原名慕容霸。13岁领兵征战,表现不凡,小小年纪就得到了勇冠三军的威名。

16岁时,带兵攻入高句丽国都。慕容垂善待降卒,赢得了仁义之师的美誉,24岁时,攻占蓟城(北京),一年后封为吴王。

同年慕容垂率军出征塞北,击溃了骚扰中原的丁零敕勒,“斩俘十余万,获马十三万匹,牛羊无数”。

接下来的40年中,慕容垂四处征杀,大小700余战,无一败绩。实力最盛时,拥兵百万,天下群雄无不避其锋芒。

慕容垂70岁时,其子慕容宝兵败参合陂。慕容垂不顾年老体衰,再次披挂上阵北伐,斩俘数十万,攻取了对手的都城,一代战神慕容垂却病逝在凯旋途中。


乾隆皇帝赫赫战功,几乎都是儒将福康安得来的。

福康安17岁统兵,先后进行了收复大小金川之战,平定台湾叛乱,擒杀叛乱首领。平定甘肃xx叛乱,擒杀大首领。

反击越南侵略,收复河内,枭首四十余万。

迎击入侵西藏的廓尔喀,福康安自北京起兵,由山西、青海一路驰驿赴藏。翌年正月初三到达青藏边界,正月二十日抵拉萨。

从西宁至拉萨,全程四千六百里,途中步行六十天,血战经年,收复西藏,然后由济咙进军,一路所向披靡,直抵雍雅(今尼泊尔境内加德满都)。廓尔喀举国震惊,乞降。

这次大兵团长途奔袭被作为经典战例,出现在美、日等国的军事教材中,被誉为比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更伟大的军事创举。


林彪元帅,17岁时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23岁时,任红1军团第4军军长,25岁任军团长。

在长征途中,指挥红1军团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攻克腊子口等战斗。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著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描述:“他(指林彪)是红军中年轻的雄鹰。在红军这道星河中,没有比林彪更为灿烂的明星了”。

在抗日战争中,他带领装备简陋的八路军,主动向装备精良的日军发动攻击,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

解放战争中,林彪杰出的指挥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东北野战军百万雄师,从白山黑水直杀到天涯海角。

林彪成了名副其实的名将粉碎机,国民党军无数名将纷纷败下阵来。

国军五大主力中战斗力最强新一军和新六军,傅作义的王牌第35军,白崇禧的王牌第七军,都在东北野战军的打击下,灰飞烟灭。


花近高楼1


连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取。当得起这个评价者,古有白起、韩信、李靖、徐达,他们分别是秦、汉、唐、明四个帝国最顶尖的军事家。近现代以来,只有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军事家们,我认为最符合者有四人,他们是毛主席、彭德怀、林彪和粟裕。


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古代皇帝中有军事才能者不少,李世民、朱元璋都是杰出的军事统帅,足以当得起的评价,但他们跟毛主席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毛主席出身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军校,只当过半年没打仗的兵,但毛主席熟读兵法,胸中自有百万兵。毛主席有超人的远见卓识,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显智慧;毛主席有杰出的指挥艺术,国内革命时期,三次反“围剿”四渡赤水显神威;毛主席有卓越的战略眼光,抗战时坐镇延安,指挥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指挥反“扫荡”,救民族于危亡之际;毛主席有非凡的雄才伟略,解放战争时期,指挥数百万军队如臂使指,解放全国。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哪个国家领袖或军事统帅能指挥如此庞大的军队,且能让全军上下行动一致,如同一体,做到战必胜,攻必取。毛主席无愧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

彭德怀——横刀立马,彭大将军

提起指挥大兵团作战,很多人会讲林彪、粟裕,但在我心目中,彭德怀丝毫不亚于林彪、粟裕,更难得的是彭德怀有一种横刀立马、不惧强敌的霸气,他不像林彪“只打有把握的仗”,也不像粟裕“尽打神仙仗”,彭德怀面对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毫不示弱,敢打敢拼。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占领了半个中国,气焰极其嚣张的日本侵略者,彭德怀担任八路军前线总指挥,亲自策划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打的日寇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时,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以6万VS30万,三战三捷,把胡宗南耍的团团转;抗美援朝时期,彭德怀顶着巨大压力,冒着极大风险,率领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最多时指挥高达130多万人民子弟兵与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浴血搏杀,最终将侵略者赶到三八线,这种霸气无人可挡。

无论毛主席如何欣赏林彪、粟裕,如何表扬两人的天才和军功,但无论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彭德怀始终是人民军队的副总司令,充分表明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彭德怀能力的认可。


林彪——精筹细算,纵横千里

古今中外兵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精髓,“不打无把握之仗”,毛泽东军事思想也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而林彪无疑是运用这一军事思想精髓最彻底的军事家。

林彪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跟黄埔师生喜欢按照军事理论打仗不同,林彪更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很早就展现出自己杰出的军事才华。红军时,林彪是最年轻的军团长,打的国民党溃不成军,蒋介石恨得牙痒痒;八路军时,林彪是最年轻的师长,平型关大捷名震中外;解放战争时,林彪是最年轻的野战军司令,麾下猛将如云,巅峰时期指挥四野超百万雄狮纵横驰骋,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解放了大半个中国,成为最年轻的开国元帅。


粟裕——兵法之妙,存乎一心

开国将帅中,有十大元帅排在粟裕之前,无论资历、声望,粟裕确实逊于十大元帅,但论军事能力和功勋,粟裕完全可以和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并驾齐驱,若是论指挥大兵团作战,更是无人可出粟裕之右。

古语有云,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但带兵越多,指挥难度越大。跟十大元帅乃至十大大将相比,粟裕出道晚,资历浅,成长慢,直到抗战结束时,粟裕不过是指挥新四路的区区数万人,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粟裕的军事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他率领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纵横捭阖,人莫能敌,指挥的豫东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都是十几数十万的大型战役,到了淮海战役,粟裕更是指挥近百万军队,在一个广阔巨大的战场上谋篇布局,部署兵力,如大师奕棋,心思缜密,步步为营,取得军事生涯巅峰一战的胜利。

综上所述,我国近现代史上能在战略或指挥层面上,统领百万级大兵团作战而挥洒自如,毫无压力者,毛主席、彭德怀、林彪、粟裕四人而已。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则缺乏如此统帅级人才,这也是他们最终失利的重要军事因素之一,怪不得蒋介石时常感叹:怎么人才都跑到共产党那边去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就纯数字而言,中国历史上真正指挥过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只有三个人:

毛泽东、林彪、彭德怀

1、毛泽东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指挥各个战场上的几百万大军与美蒋反动派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作为全军最高统帅,毛泽东很少有直接指挥某一战场某一战役,总是从全局大战略着眼进行。

2、彭德怀

在十年内战时期彭德怀作为一名战役军团级指挥官最多指挥过几万人的部队作战,直到抗日战争中后期这才作为一名真正指挥大军的战略军团级指挥员,指挥着华北敌后战场上的近数十万八路军、上百万民兵武装,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争取最后胜利起到了主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担任五大野战军之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受战场条件和战略任务所限制,第一野战军为五大野战军中兵力最少,成军时仅15万,最多时也不过30余万。

彭德怀真正指挥百万大军的正规化大兵团作战是在抗美援朝时期。五大野战军的各精锐兵团连同新组建的空军、装甲兵部队悉数入朝参战。志愿军总兵力最多时高达135万人,在总司令彭德怀指挥下与兵力相当、火力占绝对优势的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殊死相拼并最终粉碎了联合国军妄图侵占朝鲜进而威胁中国的图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3、林彪

同样出身于红军时期的战役级军团指挥员,加上在抗日战争初期负伤,林彪在此期间指挥过的部队最多的时候也就是万把人。

抗日战争结束后,遵照党中央的做出的进军东北战略,全国各个解放区都抽调精兵强将向东北开进。林彪原定于去山东,因东北战事吃紧,这才改道去了东北。

在解放战争中,林彪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司令员,与国民党军名将杜聿明、孙立人、陈诚、卫立煌、廖耀湘这些昔日的同窗校友及教官轮番交少并将这些人一个个打得败走麦城。仅在东北一地歼敌就逾百万,当初进入东北时的10万部队也发展到了拥有12个步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个炮兵纵队、15个独立师并成为五大野战军中兵力火力最强拥兵80万、初具机械化规模的第四野战军!

辽沈战役结束后,林彪奉命率大军入关加入关内战场,先后与国民党华北傅作义集团、华中白崇禧集团这些数一数二的实力派交手并大破之,从山海关一路打到海南岛,将胜利的红旗插向了天涯海角!至国内战争结束前夕,第四野战军所属正规军部队连同地方部队总兵力超过150万人。

以上是笔者列举的纯粹从数量上来讲所谓“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之人。实际上,具有此等才能之人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如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成祖朱棣,开国将帅刘伯承、粟裕等人。


大将军威武8


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不仅擅长大兵团作战,而且用兵灵活、不拘一格,而能与之相似的,首先想到的就是粟裕大将了。

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这曾是苏北地区经常写的对联,将戎马一生的粟裕将军做了经典总结,解放战争时期指挥的苏中战役、宿北战役、豫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一大系列大兵团作战,都表现出一个杰出军事家应具有胸怀全局、运筹帷幄、多谋善断的军事才能,几乎每一战都威震天下,被称为当代韩信也不为过。

而我军最能打的彭德怀、林彪、徐向前、刘伯承、粟裕这五个人、五大野战军中,都指挥过大兵团作战,其中徐向前在红四方面军时期曾指挥过八万了参加了著名的反六路围攻;刘伯承和彭德怀(除抗美)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指挥过大兵团,但规模相对较小;而指挥时间较长的应该是林彪和粟裕了,也是最擅长大兵团作战的两位(还有徐帅吧)。

苏中七战七捷可以说粟裕用兵灵活、不拘一格的表现,也是粟裕迈向了大将之路。面对敌人四倍于自身的兵力,上级决定从内线转移到外线作战,但粟裕并不机械执行命令,而是先打几个内线歼灭战、再转移外线作战,在战略上不计一城一池的得失,集中力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在战术上运用运动战、游击战、奔袭战、歼灭战等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协同作战。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三万打十二万,歼敌五万三千余人,消灭了几乎是自身两倍的敌军,创造了军史上的奇迹,毛主席赞扬到:“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

豫东战役是粟裕打的最艰难、最惨烈的战役之一,也是粟裕擅长大兵团作战的表现。1948年初军委决定将华野等部渡江南进,而在孟良固战役围歼张灵甫整编74师后,国民党在中原地区开始收紧兵力,粟裕经过深思熟虑后建议暂渡江作战,提出了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大打几个歼灭战的可行性,这一建议不久后得到了军委的批准。

豫东战役之所以打的艰难,主要是国军有一支王牌劲旅邱清泉的第五军,火力密度极为强大,由于作战地区狭窄、不便于大兵团作战,粟裕放弃了围歼第五军计划,当机立断奇袭开封、诱敌增援,为分离和孤立邱清泉兵团和区寿年兵团。经过激烈的战斗后,粟裕所指挥的20万大军重创国民党25万大军,不仅歼灭了区寿年兵团和重创黄维兵团,也削弱了邱清泉第五军,整个战役结束歼灭了9万多人敌人,创造了解放战争以来歼敌记录,但我军也付出了4万多人的伤亡代价。

豫东战役的胜利,不仅震惊了蒋介石政府,也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在连续指挥了孟良崮战役和济南战役后,粟裕将华野打成了关内首屈一指的主力部队。作为举行淮海战役的提出者和指挥者,以60万大胜80万震惊中外,也奠定了粟裕一代伟大军事家和战略家的地位。而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已经“四面楚歌”。“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这一系列经典的大规模战役,粟裕大将做到了,难道不是粟裕当代的“韩信”吗?


赛门军略


中国经历战争持久时间长远是毛主席,把一个腐朽的国家号召起百万雄狮,赶走日夲帝国,扫除蒋家王朝,抗美援朝打败美帝国主义。领导人民建立当家做主建设新中国。


爱星38


在中国历史上(除近现代),能做到“战必胜、攻必取”的将领有不少,但能做到“连百万之兵”是没有的,即使标准下降到“五十万”,似乎也只有白起(长平之战)和韩信(垓下之战)两人。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武将做到过“战必胜、攻必取”,一生没有败绩。

先秦时期:九位

1、孙武: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生平未败,但在看到伍子胥鞭楚王尸体之后,察觉吴国必不能长久,于是退隐。

2、吴起: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人。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平一十二,一生没有败绩,可惜最终因在楚国变法,死于旧势力的反扑。

3、赵奢:赵国邯郸人(今河北邯郸),赵武灵王之子,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同样一生未尝一败,但阏与之战后身受重伤,不久后病死。

4、乐毅: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5、白起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敌军上百万,被封为武安君。一生历经近百战,未尝一拜,是真正的百战百胜之将。

6、王翦:关中频阳东乡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其在秦国平定六国之中立下赫赫战功,秦始皇尊其为师。同样是生平未尝一败,不过王翦用兵以稳重为主,不如白起战法经验,也不如李牧那般灵活多变,甚至不如儿子王贲的战法出人意料。

7、王贲: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将领,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同样未尝一败,以水淹大梁之法灭魏而威震天下,可惜英年早逝。

8、蒙恬:祖籍齐国,秦朝著名将领。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同样是生平未尝一败。

9、李牧: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王翦的天生之敌,然而两人却从未交手。同样一生未败,却因赵王中反间计后被杀。

以上九位当中,虽然都是生平没有败绩,但大多只指挥过几场或十几场战争,只有吴起和白起两人,才真正算得上百战之将。
此外,孙膑虽然也曾不败,但毕竟是以谋士身份参与的战争,因此未归于此类。

两汉:五位

1、韩信:西汉开国功臣,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刘邦手下唯一一位一生没有败绩的将领,而且“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这句话正是汉高祖刘邦形容韩信的。

2、周亚夫:沛郡丰县人,西汉景帝时期的军事家、丞相,最著名的一战就是三个月平定“七国之乱”。同样是生平没有败绩。

3、卫青:河东平阳人,西汉武帝时期名将,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

4、霍去病:同样是西汉武帝时期名将,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从时期岁初次征战开始,历次征战没有败绩,可惜年纪轻轻因病去世,终年仅23岁。

5、班超:扶风郡平陵县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投笔从戎之后,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魏晋南北朝:两位

1、谢玄:陈郡阳夏人,东晋名将。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首先是挫败了同为东晋名将名门之后的襄阳都督恒玄的兵变,接着又以少胜多打败了当时威震天下的苻坚大军,先后率军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后因病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

2、高长恭(兰陵王):祖籍渤海调蓨,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一说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每逢上战场时都是冲锋在前,因为心中担心敌人见了他俊俏的样貌心中不惧,于是便带上一个鬼头面具。后因“国事即家事”而招致北齐后主高纬记恨,被后主高纬赐死,时年仅三十三岁。

唐朝:一位

唐朝名将虽多,但生平未尝一败的仅有李靖一人李靖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极善用兵,长于谋略,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今多已失传。649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

两宋:一位

宋初名将不少,例如潘美、曹彬、杨业、李继隆、折御勋、折御卿等,但大多吃过败仗。潘美、曹彬一生没有败绩,可惜跟随赵光义北伐遭遇战败。

两宋当中没有败绩的,恐怕就只有岳飞一人了,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战斗,一生没有败绩,可惜最终因赵构、秦桧两人而被冤杀。不过《金史.王伯龙传》中就记载“军渡采石,击败岳飞、刘立、路尚等兵,获刍粮数百万计。”,如果记载为真,那么岳飞也是有过败绩的。

明朝:两位

明朝要说没打过败仗的,我印象中就只有徐达和常遇春两人,其中徐达虽然有过小败,但却是先败后胜,应该也不算战败。除了这两位之外,似乎没有了。

1、徐达: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先后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攻破元大都。此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2、常遇春: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

清朝:没有

清朝将领虽然也不少,但要说没打过败仗的,的确是没有。清初的名将多在与明军交手中吃过败仗,而清中期以后的将领对外作战较少,且鲜有没吃败仗者。


【一家之言,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