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限制了雲南這個資源大省的發展速度?

煙雨中的海洋


說雲南是資源大省完全正確,身為雲南人,有色金屬王國,植物王國的稱謂曾經為之自豪。



在計劃經濟年代,雲南的資源,如礦產等為國家建設作出過重大貢獻。



那麼,有如此豐富的資源,為什麼發展速度卻趕不上很多資源匱乏的地區呢?筆者學織見聞有限,說點個人的看法。



一是交通相對落後。雲南山多坡徒地不平,山區面積很大,地形地貌複雜,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縣沒有通高速,縣鄉公路更是通行條件有限,好多富有特色的農副土特產品和新鮮的瓜果蔬菜難於變現。



二是小富即安是很多雲南農村的現狀。人們都說雲南人是家鄉寶,很多人尤其是農村人沒有出遠門闖蕩的習慣,就談不上見識的廣泛性。看看人家溫州人,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每個角落幾乎都有他們的身影。觀念決定意識,意識帶動行動,保守戀鄉的意識,是影響經濟繁榮的因素之一。



三是區位條件受限。雲南雖然有沿邊的優勢,但沿邊的幾個國家目前交通還十分落後,其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等等。


留住平淡969


你好,關於“是什麼限制了雲南這個資源大省的發展速度?”這個問題,我想是非常難以回答的。其實呢,一個地方的發展速度有很多種因素可以對其產生影響的,地理位置、人文歷史、交通狀況和地方政策等等。

個人認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地勢的問題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影響了雲南的飛速發展。雖然雲南的地質條件複雜、不管是動物資源還是植物資源都非常的豐富,但是雲南的確對於很多省份來說,算是比較偏遠的地區了。

這裡緊鄰西藏,海拔比較高,很多部分都是高原。而和雲南相鄰的省份,比如說廣西、貴州也都沒有像是一線城市那樣發展起來的地區。如果通過陸路要來雲南,其實相對而言是比較複雜的,所以雲南的東西再好,運不出去,找不到賣家,也是徒勞。而一些別的地方的資源和物品,要進入到雲南,運輸成本也會相對的提高,導致了物價也會隨之增長。

我想,物資的難以流通、以及地位位置的問題,也有一部分限制了雲南旅遊業的發展。

所以,要想富、先修路這個觀點我是同意的。只要之後雲南呢大力進行交通建設,我相信,雲南的發展會有質的飛躍!


曲靖身邊事


首先是人禍,看看雲南被抓的官都是些什麼人?二是交通,近年交通才逐步有了一點起色,有個提法是縣縣通高速,正在大幹快上。三是基層官員的思維。個人認為是這三點影響雲南至今的發展!



三人行必有槓精


說到雲南,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豐富的旅遊資源,有趣的民族風情。的確,雲南是一塊寶地,然而云南卻也是國內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

去年,整個雲南省經濟總量1.65萬億,位居全國第20位,只相當於福建省的一半,更是隻有第一名廣東省的五分之一不到

雲南省資源豐富,為何經濟卻並不發達呢?


第一,高原山地交通不便

世界各地的經濟發展都有個比較共同的特徵——交通便利,或許交通條件好不一定經濟發達,但是經濟發達的一定交通條件不差。

雲南省面積將近40萬平方公里,但84%以上都是山地,還有10%是高原,全境大部分都是崎嶇的高原山地地形,喀斯特地貌眾多,人口與城市比較密集的河谷平原分佈支離破碎

在雲南進行交通建設難度非常大,雲南的陸路交通建設困難重重,所以嚴重妨礙了經濟發展。


第二,資源的魔咒

雲南的確是個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無論是礦產資源、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水利資源等,都相當具有商業開發的前景。

然而也因為資源豐富,雲南很多地方嚴重依賴於單一的資源型經濟,比如有色金屬,大量豐富高品質的有色金屬被賤賣,不僅破壞了環境而且沒有太多利潤,得不償失

其實,雲南的區位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向東,臨近長江經濟帶與珠三角城市群,這兩個地方都是國內經濟發展首屈一指的地區;向南,雲南有湄公河與中南半島各國連接,而且隨著泛亞鐵路的建設,雲南省與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的交流也更加便捷;而對西,雲南通過緬甸能夠獲得印度洋的出海口

過去,因為交通不便等因素,忽略了對於雲南的發展。隨著近年來經濟導向偏向於中西部地區,加上“一帶一路”等國際戰略的開展,雲南被埋沒多年的優勢逐漸顯示出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雲南也能夠成為西南的佼佼者。


澹奕


我自己就是個雲南人,我的家鄉在昭通,說到資源,雲南的的確確是資源大省,就比如昭通煤礦資源就十分的豐富,但是問題是昭通卻在全省都屬於貧困地區,而云南省也是全國比較貧困的區域,支柱產業菸草,旅遊,礦產等。

我個人認為雲南現在發展相對落後,有地形上的原因,雲南地處雲貴高原,到哪都能看到山,一座接一座,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問題:路難修,有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去年我們才通高鐵,這對內地的朋友來說,已經沒啥稀罕的了,並且好像就是大理,玉溪,昆明這幾個城市,另外因為地形導致交通不發達,所以去鄰近的城市原來基本上是需要6-8小時,我上大學後,昭通到昆明新通了一條高速公路,時間才縮短到了5小時。

另外雖然國家一直對西部地區進行扶貧,但是雲南這些相對落後的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肯定是比不上沿海地區的,還有一個就是薪資待遇也沒沿海地區高,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外出打工,留不住人才,勞動力外流,再加上教育教學不均衡等問題,也導致雲南發展緩慢。

不過我個人認為雲南未來是非常具有發展潛力的,一帶一路倡議開始後,雲南的地理位置就很特殊了,雲南將作為中國面對東南亞的大門向世界敞開,做為東南亞的交通樞紐和經濟中心參與到一帶一路的發展中,其實近幾年雲南的變化已經十分明顯的。


玄坤


交通,是交通制約了雲南的發展,不過隨著三縱一橫鐵路建設的完成,雲南的發展指日可待。在剛剛過去的暑假黃金週,從上海,廣州,廣西,昆明等發往滇西大理的高鐵每天達36、5對,這是前所未有的,這也再次印證了交通是制約雲南發展的因素,相信隨著昆明至版納出東南亞,大理至普洱,大理至瑞麗出緬甸這三縱鐵路的建成以及滇藏鐵路建成至香格里拉雲南將插上騰飛的翅膀。

雲南多山,豐富的水能資源,有色金屬資源,旅遊資源等都藏在大山裡,雖然雲南有全國超多的機場,全省擁有機場55個仍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而連接滇西楚雄,大理,麗江,怒江,迪慶,保山,德宏,臨滄等八地州的交通大動脈僅僅只是一條昆雄大高速,且隨時車滿為患,車禍頻發,一旦事故動脈即阻。很多投資者,遊客為此叫苦不迭。

從目前的交通格局來看,雲南也下大力氣在努力解決交通的問題,機場建設,鐵路建設都在大幹,但無論是公路交通或是鐵路建設都只是立足於一橫,且公路鐵路規劃重疊,而前述滇西八地州幅員遼闊僅僅靠一橫單一交通根本無法滿足需求。因此雲南是時候應該規劃實施二橫三橫交通線組成縱橫全滇的交通網,當務之急與其老是擴昆楚大高速,不如上馬玉溪一一臨滄一保山。唯如此雲南方可騰飛。





桶叔


雲南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大省。但卻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要想騰飛,必須改革。

一,重新審視菸草工業的地位。

雲煙是雲南的龍頭產業。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目前仍是雲南GDP收入的支柱。現在各行各業都在改革。雲南的菸草工業,在新時代中,要不要改革?我認為值得研究。

因為菸草工業不符合新時代發展的潮流。所以應以《壯土斷腕》的決心,去重新定位。

二,重新整合旅遊資源,改變《單打獨鬥》的體制。

雲南從上到下,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七彩雲南,到處都是風光美景。少數民族眾多,能歌善舞,而且都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和習俗。……

給我的印象,就如同《封建割據》,缺少大旅遊的思路,雖有行政上的聯繫,但缺少旅遊工作上的整體配合。

《三,增加各個旅遊地的文化活動。

麗江的《麗江千古情》和西雙版納的《瀾滄江之夜》是雲南二大演出。都在傍晚,秩序有些亂。

西雙版納附近的《基諾山》景點,有歌有舞,組織參觀,有秩序有好評。《大佛寺》景點有一項《孔雀放飛》,有放飛,有孔雀知識的講解,遊客非常喜歡。

四,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加強和周邊國家的交流活動。


匯燕1


是什麼限制了雲南的發展?我們不得不承認,是有很多原因的:第一是交通,雲南的國土面積38萬平方公里,但是高速公路少得可憐,主要的高速公路就是昆楚,昆磨,昆石,昆明到滇西僅有一條昆楚高速,逢年過節高速公路都是超負荷運轉,擁堵不堪,而且昆楚年代久遠,路窄不適應時代發展,其他兩條大動脈一樣的特點。鐵路只集中在滇中和滇東少部分地區,所以現在十三五規劃雲南在補短板修路架橋,第二應該是教育和人才了,科教興國,教育是立國之本,一個地方要發展還是要看教育,要有人才,為什麼沒有人才,我們的教育不行,教育不行我們的人才出不來,我們的人留不下,雲南的拿得出手的大學雲南大學都在全國國50老幾,而我們的大哥西南兄弟四川優質高校很多,川大,西財,西南交等很多,所以雲南要發展大學教育要搞好,雲南十三五出臺”千人計劃”決心引進各類高素質人才,這是大勢所趨,我們喜聞樂見的,發展各類教育園,雲大入選全國雙一流大學,我們要抓住機遇,多發展高質量大學。第三應該是產業結構。重農業輕工業 菸草獨大旅遊業次之,第三產業發展緩慢,資源消耗型發展。隨著社會發展大勢所趨,菸草產業必將被壓縮,這是我們雲南人必須清楚的現實,菸草沒了我們必須有替代產業,各個州市都在摸索,高原特色產業(核桃),新興農業啊,大健康,信息產業,水果產業等。雲南作為中國旅遊資源大省,發展旅遊是雲南必須做的功課,目前旅遊發展迅速,每個州市都在振興興旅遊發展,雖然前端時間旅遊市場問題不少但是全省下功夫搞旅遊改問題,現在旅遊發展趨於由壞轉好的健康軌道。雲南又是礦產資源大省,但是礦產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很多地方在轉型,例如資源枯竭型城市東川,箇舊就在轉型。第三產業大健康電子物流服務我們需要發展。解決好主要產業,我想第三產業也會發展。我們的區位優勢明顯,是一帶一路面向南亞東南亞排頭兵。第四應該是如何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發展關係了。雲南是特殊的,雲南是動植物王國,我們的生態在全國可以做標杆,但是我們還要發展經濟,這如何發展經濟又保護好環境不損害子孫後代,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當我們很好解決了這些問題,我想雲南會發展的很好,而且更美。


千年老妖9087


限制雲南的發展,有以下幾點:

1、交通,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想致富先修路,這是每一個地區的真實寫照,包括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沒有交通,就沒有了與外的溝通交流,也沒人敢來投資,成品運不出去,不划算。

2、人才,扳著手指也能數出雲南的大學,就那麼幾所,國家雙一流大學一所沒有,就只有一所211高校(雲南大學),就連名聲在外的雲南師範大學也不是雙一流大學中的一份子,其他的高校就更不用說了,你說一個地方要發展,沒有人才,如何去發展,雲南的人才現在感覺就是留不住,引不進的這麼一個現狀。

3、管理,你看看我們雲貴高原的好兄弟~貴州,自從他們縣縣通了高速,旅遊GDP超了雲南,到處都在擠兌雲南落後,要高速沒高速,要高鐵沒高鐵,要交通樞紐也沒有,你說要雲南怎麼發展嘛,所以這一塊還得看我們新一屆的領導班子,不過現在在我們彩雲大地上,到處都在修路架橋挖隧道,相信不久後的彩雲大地,會給大家一個新的面孔,同時也希望,一帶一路能給雲南帶來新的契機,讓雲南走出貧困,真正意義上達到脫貧致富。


繁華靜心


雲南歷史上並非不毛之地,它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有過燦爛輝煌的文明,曾與中原並駕齊驅,發展水平甚至超過東部和東南部大部分地區。古滇國時代,雲南的農耕和青銅都己十分發達,不亞於中原,遠勝東部;南詔、大理國時代,兩大王朝與中原王朝、土番王朝三分天下,發展水平也極高;民國時期,作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省區,政治軍事實力在國內影響舉足輕重,特別是抗戰時期,作為中國的戰略大後方和唯一進出口通道,大量中東部企業、人才、學校遷入,雲南成為當時全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改革開放後,由於政策滯後、資金人才流失,加之發展基礎設施差和投入不足,雲南經濟社會發展已不具優勢,發展明顯滯後了,由全國的中等省變成了末等省水平。

末來,雲南有沒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主要取決五點:

第一、強有力的領導班子。這個大家都是清楚的。

第二、能否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對外貿易、金融、投資、人員往來、物流國際化的便利化改革及對外開放有更大的政策支持。



第三、強化教育科技的投入。教育科技滯後,是制約雲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只有加倍投資教育和科技,大力引進培養各類精英人才,才能根本改變雲南傳統落後的產業結構,發展高精尖產業,大幅度提高雲南的生產力水平和創富水平。



第四、加快產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充分發揮雲南的資源優勢。依託清潔能源:發展成清潔能源強省;礦產資源:發展成新型材料工業強省;生態資源:發展成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特色農業強省;旅遊資源:發展成旅遊強省和民族文化強省;區位優勢:發展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金融中心、教育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第五、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投資、人才引進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營商環境,擴大雲南的資本吸納能力和人才吸納能力。

上天給雲南這麼多高山峽谷,也賦予她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多姿多彩的文化,雲南是中國一道靚麗的風景,是中國一種愜意的生活方式,只要政策對路,投入到位,依靠科技進步,充分發揮雲南資源、區位優勢,雲南未來的發展將是飛躍性的,瑞士應是雲南發展的最佳標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