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分田單幹後會有哪些影響?

劉作家1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農村的土地經營方式是集體經營制。以生產隊為單位,大家在一起種地,一起收穫。糧食收到家後,除了上交公糧以外,按人分給口糧。參加生產隊裡的勞動人員叫作社員。社員分為三等,一等社員為有勞動經驗,樣樣活都會幹,每天掙10分。二等社員大多數都是女人,但也有女人被評為一等,每天掙9分。三等社員都是第一年參加勞動,一天掙8分。到了秋天後,按分領口糧,有的人家分數掙的少,糧食不能按數領取,因此那時候也有不少人捱餓。

集體經營制,存在著不少弊端。社員幹一天掙一天工分,幹好幹賴都掙那麼多。有機會就偷懶耍滑。勞動責任心也不強。跟車拉玉米或者拉水稻,半路上掉了也不撿。播種玉米空株現象常有。地裡的草也鋤不乾淨,導致糧食產量下降,越是這樣,收入越低。

自1982年開始,農村土地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把土地分給個人經營,糧食除了上交國家以外,剩下的都是自己的。這時候,農民的思想得到了轉變,那真是幹勁沖天。不但安數交了公糧,還賣議價糧。由以前大集體混日子,變成了腳踏實地真幹。由以前吃不飽,變成了吃不了。隨著農民思想逐漸改變,農民已經不安於現狀,有的幹起了個體戶,有的做起了小買賣。看到了別人富起來了,於是大家都開始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農民的生活也隨之提高。由吃不飽到吃不了再到吃的好。衣服由穿不暖到穿的差再到穿的好。人的精神面貌也提高很多。


山野50


分田到戶,也叫聯產承包,這是鄧小平早就想做的事,他高瞻遠矚,至1980年有了機會。

因在南方小崗村,有些農民冒著犯罪,在分田合同上籤了字據。國家政府採納,向全國推廣經驗。統一實行了承包制度。解放了生產為,象是束縛在手腳的繩索去掉了。畝產提高了,總產也就多了,解決全民溫飽問題。

原先吃大鍋飯,有人出工不出力,幹活偷懶,有人監督也不起作用。一個生產隊只交幾千斤公糧,生產隊裡,五,六十戶人家,二百多口人,產量極低。分田到戶後,每戶就交納公糧一千至三千斤不等。大大的給國家做出了貢獻。

這個經驗叫摸著石頭過河,也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兩句話都對,還有一句,不管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聯產承包是天大的經驗,以後引得工廠承包,公司承包,等企業單位,該承包的都包了,。

中國人民在這個辦法下,歡欣鼓舞,促使了我國經濟大發展。


夕陽無限好126669730


農村分田單幹好壞讓農民自己說,農村單幹我認為不太好,我是就事論是說話 ,我不喜歡說假話。其他地方分田單幹好壞這我不知道,我就說說我老家的分田單幹,我們村以前有一半多水澆地,分田單幹以後一畝水澆地也沒有了。以前沒有分田單幹,小田地非常少,田地都是大塊田地,分田單幹以後大田地變成了小田地,小田地有的就沒人耕種了。以前年輕人種地非常多,現在年輕人種地非常少,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種地,農村的年輕男女都出門去打工了,因為種地賺不到錢。以前我們村耕種田地還有機械化,自從分田單幹在沒有機械化了,一家一戶耕種田地,大部分農民都沒有那個能力機械化,現在我們村能耕種的田地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好多田地也不知道幹啥了。這只是我一個人的看法,如果有不同意見大家可以發言,謝謝朋友們!



小財神博士688


是誰把中國農民農業搞成爛攤子!分田單幹農民成了群龍無首,勢單力薄,自由氾濫!荒廢了大片農田無人過問!是誰的責任?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種田不賺錢,農民自然另找門路……出去打工!這就是單幹自由荒農田。人人向錢看人性變成極端自私勢利,,,同時還互相瞧不起!


陳打鐵


這個問題在1975年的電影《決裂》中主人公已有最標準最嚴正的回答:“分田到戶,三自一包,是倒退,是讓群眾回到過去,回到窮的窮富的富貧富兩重天的狀態,是讓群眾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我們不答應!”


手機用戶啟明星


分田單幹以後首先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這是不爭的事實。種集體的田,雖然也吃得飽飯,但是生活條件和單幹以後那是沒法比的。我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我出生在一九八六年。我們村是贛東北的一個普通農村,我來說說身邊農村的變化,農村大變化是這一二十年的事。我小時候也就是九十年代初,在我們農村一年都難得新建一棟房子,當時我們村的房子大多都是幾十年的老房子,有的更是解放前的房子。村裡有的條件不好的人家房子還是木屋,也就是四周的牆壁都是木頭做的,由於年久木頭變成了深灰色,這個我都記憶猶新。

我們家的老房子是六十年代建的,房子不大估計也就不到一百平米,房子四周的磚是我爺爺東拼西湊弄來的,有的磚上有花紋,我問過我父親,他回答那是墳磚。有的人家的房子沒有磚就用泥磚砌牆,小時候都看到過泥土夯實的牆,現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這就是小時候我眼中的村莊,那時候由於分田單幹不久,百姓說實話還沒有完全富足,不過生活在慢慢好轉,至少比單幹前好多了。我家的第二棟房子是我父親九二年新建的,那時候我爸爸在村裡開了一個農作物加工作坊,由於勤勞和肯幹生活條件那時候在農村還算好的。我爸爸就蓋了我們家的房子,蓋的是我們這邊傳統的民居,外面是紅磚砌牆,裡面是木頭結構,這房子我們家至今還在住。

我們家蓋房子後幾年村裡陸陸續續蓋了很多磚瓦房,那時候農村才慢慢恢復元氣。到這幾年就更不用說了,幾乎是家家都住進了樓房,小時候的我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今天的生活。

我想說的是分田單幹好不好,農村生活條件就是很好的證明,農民自己最有發言權。記得前些年一個本家的堂哥,他八十多歲,他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人,他說現在的生活確實好,活了八十多歲總算是趕到一點點尾巴。現在農民不要交公糧,政府還有農業補貼,這就是一個憨厚老實農民的心裡話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一家一戶一畝三分地是封建社會小農經濟基礎。一破壞以集體經濟為基礎的重工業體系。二土地分散,不利機械化發展。三沒有輪作餘地,重茬現象嚴重,導致農藥化肥過量,影響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四小塊土地不利於雜交育種。五不利於改良土壤結構。六不利於農村水利設施建設與大型農業設施維護。七不利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八不利於發展集體經濟,無法走社會主義道路。


沙漠孤狼209170240


分田單幹,哈哈!啥也分沒了,六,七十年代的生產隊,有牛有錢,人人有親情,分田到戶單幹,牛賣了,錢,農機都沒了!剩下的是地鄰的每年打罵,你多種我的地了,他多種了我的地了,這種亂象每年都有。原來的田間小路是首歌,走在田間的小路上。今天的田間小道是爭吵是打鬧,大路邊上的戶每年種地把路也種了,裡邊的糞運不進去,收割運不出來,你打我鬧不成體統!還是集體好!


用戶3590450888929


剛建國時土地是分給個人的,可那時人太窮,很多人連普通生產工具都沒有,生產力十分低下。所以有些人開始自發的成立了互助組,把工具和人力重新組合起來,地種的非常好。可當時組合都喜歡強強聯合,而那些既沒農具,身體又弱的基本沒人願意組合。值得單獨說一個人就是大寨的陳永貴,他是好勞力,他不願丟棄那些老少弱者,聯合起來成立了互助組,有人笑他,但他不再乎。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些弱者因害怕互助組失敗,沒有退路,反而幹勁更大,結果是最弱的組反而變成最強的了,最後其他組也都參加了這個組。最後全國都成立了人民公社,大修水利,不再靠天吃飯。到七十年代,每個大隊都有了拖拉機,距離農業機械化已經不遙遠了。


悟悟空也


縱觀中國歷史,除太平天國搞均田制和58年成立的人民公社將土地集體使用外,歷代王朝都是圈地私分。二十多年的集體生活放到歷史的長河裡也就曇花一現,但解決了好多問題,興修水利的佔地用工支出,放到現在國家恐怕難以承受。整修土地改造良田,現在根本幹不了。集體時期人民的思想覺悟高,因為白手起家,底子簿發展遲緩。分田到戶真接後果是,農民的思想散了,沒有了集體主義觀念,一切以我為中心,都在向錢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