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華為、錘子爭做智能家居,手機廠商都面臨轉行?

當下,智能家居已然成為風口上的行業,大佬頻頻佈局,風投相繼湧入,而且已經出現了智能音箱這樣的爆款單品,各種智能的生活場景已經從“概念”變成了現實,語音控制、人臉識別、手勢操控等新興傳感和控制技術給資本方、從業者和消費者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

根據各自優勢、提供的資源和產品進行劃分,智能家居行業目前存在三類玩家:

以底層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芯片與系統廠商,包括了Intel、高通、ARM、IBM、Amazon等,它們在信息技術的“底層”佈局已久,“內功”深厚,是整個智能家居行業的上游產業。

小米、華為、錘子爭做智能家居,手機廠商都面臨轉行?

以智能硬件設備為主要產品形態的公司。這裡既包括了傳統家電企業,如美的、海爾、格力;新興的互聯網巨頭,如蘋果、騰訊、小米;還有創業型的公司,如斑點貓、華米。這些是跟用戶打交道最多的公司,堪稱市場的風向標。

還有一類是以銷售渠道為核心戰場的企業,如線上的淘寶、天貓、京東,線下的海爾、蘇寧、宜家,家裝地產行業的萬科、華潤、土巴兔。這其中大部分都是“跨行”的公司,在各自領域耕耘已久,掌握細分渠道的佈局、定價、服務等優勢。

小米、華為、錘子爭做智能家居,手機廠商都面臨轉行?

當然,各家企業根據技術、渠道縱深能力的不同,有許多巨頭不止在一個範圍內擁有競爭力,如蘋果、華為、小米、阿里巴巴、騰訊等。它們可以被統一稱作綜合型巨頭。

手機廠商競相“跨界”

在這些企業中間,手機廠商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幾大廠商幾乎都“跨界”進行了智能家居行業的佈局,並有加大投入的跡象。

小米、華為、錘子爭做智能家居,手機廠商都面臨轉行?

就在亞馬遜、谷歌把智能音箱玩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一向“我行我素”的蘋果終於按捺不住,在年初推出了第一款智能音箱——HomePod,與Echo和谷歌Home展開競爭。不久前,三星也正式宣佈把視線從智能手機轉向智能終端,推出智能家居平臺——“三星智家”。

國內方面,小米早已憑藉著多方向的生態佈局,穩居智能家居的第一陣營,去年小米生態鏈已經拿下了200多億元的營收,今年的第二季度的營收更是達到104億,同比增長401%。2018 年3月,華為正式對外宣佈智能家居方面的目標與願景,希望能在三年裡超越小米,成為行業第一。

除此以外,OV、錘子科技也在來的路上。在7月份舉行的極客公園 Rebuild 2018 科技商業峰會上,羅永浩透露,錘子科技也在開發智能音箱。OV雖然稍慢一步,但並不是無動於衷,它們也在暗中行動。據內部人士透露,OPPO的智能音箱已在其研究院立項,vivo也在招聘智能音箱的研發人員。

看來智能音箱已經成為各大手機廠商佈局智能家居的第一落腳點,手機行業日漸顯露的“天花板”讓各大廠商紛紛瞄準了更具潛力的物聯網市場。

全屋智能是最終方向

看得出來,小米、華為、三星等巨頭都希望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雖然各有側重,但是無一例外都瞄準了智能家居龐大的市場,而中國恰好擁有最多的人口紅利。而且國人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都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一旦產品和技術成熟起來,市場前景必定樂觀。

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所以巨頭們紛紛大張旗鼓地進行佈局和延伸,行業內已經出現了像小米這樣的比較成熟的生態體系,各種IoT智能硬件正在加速進入千家萬戶。

無論是火熱的智能音箱,還是智能機器人、智能電視、智能空調等產品,其實都是大家叩開家庭的一把“鑰匙”。特別是音箱,由於它的屬性更像是一種中控設備,用以控制整個家庭中的設備,所以各個廠家都想分一杯羹。從長遠看,智能家居一定會有更多產品,接入統一的系統,並且這些智能設備都是相互串聯起來的,可以相互聯動,實現智能化場景。例如房間溫度高了,空調自動開啟調節;房間空氣太乾燥,加溼器自動工作。

小米、華為、錘子爭做智能家居,手機廠商都面臨轉行?

斑點貓就是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佈局,先把入戶安全環節夯實,再逐步擴展到全屋智能,從核心開始突破,層層深入。斑點貓已經成功推出具備遠程開門、在線升級功能的物聯網指紋鎖、擁有云存儲和人臉識別功能的超級貓眼、物聯網開關(插座)、物聯網高清攝像機等產品,幫助用戶構建立體化的家庭安防體系。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知曉家庭安全動態,知道門口是否有人,出現逗留還會自動提示報警。

從2012年佈局IoT開始,斑點貓已經積累了數十項核心研發專利,創新能力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斑點貓擁有行業內獨一無二的縱深佈局,自建近萬平米的生產製造和測試實驗基地,引進先進的生產及測試設備,為品質嚴格把關。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家居雲平臺擁有千萬級家庭的併發服務能力,穩定性極高。

寫在最後

根據國際數據機構IDC發佈的報告顯示,全球智能家居設備今年裝載量將達5.495億臺,同比增長26.8%,其中智能音箱和視頻娛樂產品預計將佔據71%的智能家居設備銷量。從智能音箱到各類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的“生態圈”正在形成。

而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領域內最具潛力的市場,今年市場規模高達960億美元。市場機構估計,到2020年,智能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美元。同時據易觀數據顯示,我國智慧家庭潛在市場規模約為5.8萬億元,發展空間巨大。

儘管市場龐大,但真正佔據用戶心智的品牌仍然有限,仍有大量的認知空白需要被填補,行業標準和技術服務能力需要不斷完善。無論是智能音箱還是智能機器人,都需要紮實的創新實力,以及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領域的綜合應用能力。

期待更多像斑點貓一樣的企業投入智慧創新行業中來,務實進取,把底子打牢,迎接這片萬億級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