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講究“中庸之道”,那“講真話、講實話…”符合儒家的治世哲學嗎?你怎麼看?

藝術就是謊言


"講真話、說實話",不知道能這樣做的多不多,但至少是我的一個標準。有過一段時間,試著一天不說一句謊話,哪怕是善意的謊言或者隨聲附和,但確實很難做到,想是修養功夫差太遠了。

在儒家文化中,其實一直都反對虛偽,如孔子的"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重心在內在純樸耿直的"質","文"則只是外在禮樂和形象,還讚歎堯舜禹時代的百姓品性的"直"。如宋明理學中的"滅人慾",也就是要返回純真、純正的那個"我",保有赤子之心。

從題主的描述來看,題主認為的"中庸"是左右都不得罪的"老好人",沒有血性,只會"呵呵"地誰都不得罪,因而才會提出"講真話、說實話"與之對立。

中庸不是中點,也不是圓心,而是動態的公正之心,對人對事不偏不倚的大公無私之心,不因為喜歡一個人而忽視他的缺點,對他開綠燈;也不因為恨一個人,處處都讓他穿小鞋為難他。凡事都不偏私,才是中庸,才能養出"浩然之氣"。

這些高標準,需要人的自覺自律。但人心隔肚皮,社會、官場都是一個大熔爐,置身其中往往身不由己。一個苦讀的書生,進入社會、官場或許就"變質"了——這,目前全世界還沒什麼好辦法去阻止人的內心蛻變。

祝您愉快!


幽幽南山客


儒家本就不要求真正意義上的“誠信”,孟子本人都說了,“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儒家對人的眼球本質上是“禮”,雖然說法是仁義禮智信,但評價一個人是不是仁義智信,其實還是看有沒有遵禮。

中庸的真正意思其實是行事不過度,本來沒有什麼問題,但中庸不應該作為一種行事態度被提出來,因為即使不提出來,正常人因為現實利弊考慮也不太會做出過度的行為,但一旦被提出來,人們更容易在潛移默化下形成一種不直面問題的行為方式,這樣至少帶來了兩個非常致命的缺點:

第一,非理性。類似“適當”“差不多”“過分了”這種詞語,本質上都是不可量化的,讓人無法清楚做事的邊界在哪裡,一切都是憑感覺在做選擇。但其實每個人的立場不同,看同一事物的權衡也不同,適量的標註一道不可量化,就會造成極大的無效率。

第二,任何事都不願意擺在檯面上在明面上說,尤其是所謂的“尷尬”事。我們常說某些事上不得檯面,但上不得檯面又不得不去做,就只能欺瞞地做,而在臺面下做事始終是不可能得到管控和被樹立底線的。


逍梟仔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雖有明哲保身之意,但說實話、講真話並不違背中庸之道。

中庸所傳遞的是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那種仁義品德,於今亦有積極效用。品味人生,修身養性,用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這才是中庸之道。





上善若水266899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在這個多變的人心和社會環境中,有著無數的人,在不想讓人知道真相的時刻,首先想到的便是欺騙自己,然後想方設法,歪曲事實,以欺騙他人。。古代先賢,無論是“道”家還是“儒”家,都以“忠、孝、仁、義、禮、志、信”這些基本規範,來傳播思想,教化世人。可是,這些東西,在人性的面前,是那麼的脆弱,那麼的不堪一擊。西方《聖經》裡說,人都是帶有原罪的,需要向神認罪,誠心悔改,方能贖罪,洗去自身罪孽。先不說人是否天生就帶有原罪,就說人性的剖析,便是一針見血!我們人性最大的優點,便是好奇;(因為好奇,從而衍生出思考,誕生出科技和創造,以及現在的文明社會)。而最大的弱點,便是貪圖慾望和享樂(因為過多的貪圖慾望和享樂,便會使人衍生自私、貪婪、憤怒,和及罪惡)!最主要的是,當一個人被負面因素所佔據時,他所有的美好的教育,良知等正能量因素,都會被其拋之腦後;直至犯錯,甚至犯罪!久而久之,一切的人世間之美好良知,都會不在乎,甚至被當成笑話。而這,正是人性負面的可怕之處!

當然,這個世界永遠都是一個平衡的世界,正負能量和因素此消彼長,不斷轉化,且相互存在。

而對於前面所講的儒家中庸之道,我個人雖不太深入瞭解,但也知道儒家很在意誠信。而對於是否要講實話,裡面貌似沒有刻意的去限制和要求。我個人的看法是,能夠真誠待人,就真誠相待,坦誠相見;不要用那麼多的謊言,去作為人與人之間的無形面具。


理想信念


現代工業社會必需有一套與現代工業相適應的現代文明體系和制度保障來協調各種複雜的利益關係。現代工業的出現各種各樣的利益關係和矛盾越來越嚴重的突顯出來,這就必須要求有一套現代文明的體系和制度保障來協調各種複雜的利益關係,這是現代工業的要求,是時代的要求,是社會進步的要求,是走向文明社會的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果不順應這個時代文明的要求,必定會開歷史的倒車,因為長期積壓的矛盾不通過現代文明體系來解決必將會導至矛盾的爆發形成社會破壞力。儒家思想是封建社會的產物,他只能在簡單關係的農業社會起一定的作用,對現代工業形成的紛繁複雜的關係巳經不適應,它不能從根本上協調各種利益關係。靠一味服從終將不是解決矛盾的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早就告訴我們的真理,每一個真正馬克思主義者都會明白這一點。從中國歷史上不會找到仼何現代文明,中國歷史就從來沒有出現過現代工業。


塔河胡楊4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現在知道“中庸”本義的人也不在少數了,我們可以回想,五六十年代,那些經過正統教育的人,明白“中庸”本義的人只會更多,尤其當時的宣傳者,包括領導層,比我們懂得更多,為什麼要選擇集體扯謊?集體愚弄那些底層的,未經教育普及的民眾?

其實,只要有一定個人修養,都不會去撒謊。而且,由於一個謊言經常需要更多謊言去掩飾,所以家教好的孩子,在小時候就會被大人告誡和約束。

同時,謊言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可以讓自己的,延時支付應償的代價,所以,謊言就算再不利,有時還是會被人當手段利用的。利用的高端一點的方式,就是不說真話,用信息不對稱來誤導他人,甚至誤導自己。

當朝,是個追求全新的產物,在建朝之初,並沒有“家教”可言,所以容易選擇放棄一切約束,給出顛倒黑白的政氵臺壓力,就是等閒事了。這樣可以轉移矛盾,延時支付當時的民眾訴求。所以對過去全盤否定,把儒家當民眾洩憤的活靶子,社會上自然就颳起了浮誇風。

延時支付只能救急,這種救急措施永遠都帶硬傷,這種硬傷只能拖延,除非新生,否則無法根治,而且在快死的時候會加倍發作,人和社會都是這樣的。

正因為這樣,所以溫和派改良,一直都是最穩妥最有效的,這也是現在,不惜打自己嘴,也得重提儒家理念的原因。嘿嘿,要麼沒臉皮,要麼沒江山,我們居然選擇江山,太偉大了。


n是名n


中庸尋求黃金分割點,平衡是主題,最喜歡的詞語是“剛剛好”。

講實話,正是中庸所希望做到的。不過,希望大家清楚,到底什麼才是講實話。

老瓜瓢眼裡,誠實,不是說出所有的實話,而是說出該說的實話,要麼不說,一旦說出口,說必實話!

打個比方,如果你認為誠實就是實話實說,而且是什麼都說。那麼,高科技公司,技術機密和經營機密怎麼處置?那麼,國家機密還有保密的必要麼?這樣講實話,威脅經營安全和國家利益。

再打個比方。就說身邊,如果朋友有先天缺陷,或者朋友大腦當機做出了很尷尬的事,大家是不是秉承講實話的原則,廣而告之這些事,有的還不止說一遍?!不能,這樣講實話,道德有缺失。

所以,老瓜瓢認為,只有錯誤地講實話,才和中庸之道有衝突。正確地講實話,正是中庸之道“剛剛好”的優秀體現!

老瓜瓢也是才領略這個道理,與你共勉!


老瓜瓢


中庸之道,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事態度。

《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

中庸之意,不偏不倚,順勢而為。為中庸哲學。

尊重規律,順應天道,是為中庸智慧。

藏鋒露拙,明哲保身:

范蠡勇退保身,文種居功惹禍。

"聰明"楊修遭嫉妒被殺,

"遇鈍"僧虔平安無事。

修身正己,完善自我:

莫論是非:李法修身自省。

修身正己:朱元璋以身作則。

善良而不懦弱:

行善積德,梅父推遲晚婚。

一心向善,趙叔平以豆自檢。

至仁至善,武訓行乞辦學。

懦弱無為,張揚下場悲慘。

正直而不清高:

正直無私,藺相如感動廉頗。

一身正氣,海瑞流芳百世。

正氣凜然,蘇武千古留名。

自討無趣,張之洞清高失禮。

原則而不呆板:

不畏皇權,狄仁傑依法辦事。

不貪為寶,子罕拒收美玉。

總之中庸非消極,而是處事恰到好處的中庸智慧之道。


周易張娟


中庸之道叫人能要公正廉明,不偏不倚。講真話,講實話不能絕對,要看結果。儒家思想是講仁義禮智信,既便不對,也不要過份追究,要以禮待人。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緊睜眼慢張口,見了矛盾繞著走,就是中庸思想所強調的,不爭不搶不激化矛盾,以和為貴等等。真正的講真話,講真話的人卻沒有人喜歡,卻會處處碰壁。所以,很多人都在學圓滑,遇事模稜兩可,看似和諧社會,風氣會越來越不正,就是因為堅持真理的少,牆頭草不較多。


用戶蕣天瀛人


儒家裡對“講真話,講實話”是肯定的,但不是說什麼時候什麼場合都要講出來,要看時機成熟不成熟。時機不成熟可以選擇閉嘴。

君子有“當仁不讓”“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可貴精神。

這和中庸之道不衝突啊。

“中庸”是指“中正平和”。“中”是不偏不倚。“正”,是指心正,行正。“平和”,指公平協調。

蔣中正,這個名字可不是隨便取的!

後人不要歪曲中庸的意思。

有個三季人的故事,很多人都聽過吧,故事雖然是編造的,道理是相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