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看中醫還是西醫好?

夏寒楓


(特約回答:消化內科張醫生)


“胃病”並非一種疾病,是許多與胃相關疾病的統稱。有著相似的症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後飽脹、噯氣、返酸,甚至噁心、嘔吐等等。臨床上常見的胃病有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腫瘤等。

由於胃病是一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常見病,而且在我們的飲食文化中又有“養胃”一說,而且在長久的文化言論中形成了一種西醫“治標不治本”印象,所以大部分患者就有一種疑問:得了胃病是看中醫好還是看西醫好?


中醫與西醫理論體系不一樣。天人合一是中醫的理論基礎,中藥治療疾病是用中藥的四氣五味將人體的不平衡調整為平衡。而西醫是將人體看作是由多種化學元素組成,具有多種物理化學反應的生命體。從微觀的角度,用不同的西藥治療不同的疾病。


胃病的治療是採用西醫還是中醫,這一個辯論,始終存在,沒有定論。我認為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辯證的來看待。


西醫治療的關鍵在於,找出病因、對症治療。很多因胃部不適的患者,在胃鏡檢查的輔助下,得以直觀得觀察胃部形態,有無炎症、潰瘍、腫瘤等,從而更迅速有效的找到治療方法。所以針對急性胃病(胃炎),一般是由於化學物品、食物或病菌引起炎症,病因清晰,建議採用西醫治療,這樣療程短見效快。


針對慢性胃炎,大部分是由於HP(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胃表層粘膜病變的疾病,通過臨床檢查能夠明確,建議採用西醫治療,徹底殺死HP。如果是長期的慢性胃炎,經過西藥治療後症狀反覆,也可以嘗試中醫治療。

針對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功能性胃病,也有少部分屬於輕度器質性病變。針對這一類疾病,發病症狀明顯,但是經過臨床檢查卻檢查不出病灶,針對這一了胃病建議可以採用中醫療法。通過系統調節來達到治療效果。此外對於一些胃癌的患者也可以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

中醫中藥的優勢在於慢性疾病的調理及預防,西醫西藥的優勢在於對疾病的精確診斷及急性疾病的治療。所以不同疾病還是要不同對待,不可一以概之。


醫患家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中醫內科程勇教授介紹:

胃病的治療用中藥好,還是西藥好?我們的體會就是兩者側重的功能是不一樣的,西藥的抑酸、止痛效果好,還有清除幽門螺桿菌方面是比較快的,效率比較高。中藥側重改善脾胃功能,長遠效果好,對萎縮、腸化、異型增生等,中藥的治療在臨床已經證實是能夠逆轉的,所以也是重要的強項。建議就是淺表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症狀比較明顯的時候,殺菌治療可以用西藥,泛酸、燒心比較明顯的時候,也可以加用抑制胃酸的西藥。反覆發作的慢性胃炎以及萎縮、腸化、異型增生的治療,還是建議用中藥來進行。在中醫治療中又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中藥湯藥和中成藥的選擇。湯藥能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隨時加減用藥。湯藥服用劑量較大,效力更強。中成藥服用、攜帶方便,有助於病人長時間堅持服藥治療。所以如果病人症狀較多,需要經常調整用藥的,以及使用中成藥逆轉腸化、異型增生效果不理想的,應採用中藥湯藥治療。症狀不明顯的病人,或經治療後獲得效果需要鞏固者,可服用中成藥治療。


海上名醫


我是一名胃腸外科醫生,屬於西醫,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胃病很多人都有,特別是慢性胃炎,胃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癌等等。

得了胃病,是選擇西醫還是中醫,似乎各有各的道理,有人認為西醫見效快,效果好;有人認為中醫能治根,雖然見效慢,但是效果更好。

我認為,中醫和西醫各有優勢和劣勢,中西醫結合可能是最好的手段。

如果是胃癌,胃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我建議首先西醫治療,胃癌可以通過手術根治,胃潰瘍的患者,口服抑酸藥可能治癒,而幽門螺桿菌感染,必須口服抗生素,才能夠徹底殺滅幽門螺桿菌。而中醫對於這些患者,可能益處不是那麼明顯,但是胃癌術後,可以口服中藥來調節胃腸道的功能,我們科很多患者術後都會選擇中醫調理。

對於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的這些患者,可以先選擇西醫,首先採用西醫先進的診療手段,主要是胃鏡檢查,排除有沒有胃的佔位性病變,有沒有胃癌,胃潰瘍,有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排除這些疾病以後,可以嘗試去找一箇中醫,慢慢調理自己的胃腸道。

俗話說的好,胃病三分靠治療,七分靠養,可見養胃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規律飲食,不要不暴飲暴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抽菸,不喝酒,保養好自己的胃。

最後,曾醫生要提醒一句,無論是選擇西醫還是中醫,一定要找到靠譜的醫生,現在江湖騙子很多,需警惕,我見過很多這樣的教訓。


普外科曾醫生


胃病,很多人都有胃病,我自己作為一個醫生也有胃病。至於胃病看中醫好還是西醫好,從我西醫方面講這個要看胃病的類型。急性胃病,還是看西醫好。慢性胃病,用中藥養的確比西醫好。

慢性胃病,包括慢性胃炎,淺表性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食管返流病等慢性胃部疾病,在西醫治療上也就是抗幽門螺桿菌,抑制胃酸,保護胃黏膜等這些常見的治療,容易反覆發作,不能根治。用中醫中藥治療,藥性平和,可以長期服用,中藥還可以加入日常飲食當中,協助治療,更利於胃病的根除。

急性胃病,比如胃穿孔,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賁門撕裂出血等急性胃病,這些就需要西醫急診手術治療了,畢竟中醫的效果太慢。

總而言之,中醫和西醫治療胃病各有所長,沒有最好一說。


外科醫生陳


胃病看中醫還是看西醫好,我來說一下。自從我在08年得過一次胃痛胃脹一週痛得很歷害,吃飯吃不多,幹活也幹不了。後來我實在受不了,去山上挖了兩顆破石珠吃當天就好,也沒有復發,我也見過很多朋友和胃痛吃西藥斯達舒花了800百元也沒吃好。後來我給他們挖了兩顆破石珠,吃好了他們給我說這東西就是仙丹,一吃就好神。不過這種藥有很多人不認識,因為這藥特稀少,不是每個地方有的。這種植物生長在潮溼和石縫裡,佔地面積不大隻有5~6個平方大小。有人說這植物叫三葉崖爬藤,可我這裡老人叫破不珠。





黃培相


胃病無論出現任何症狀,都是中藥治療好,中藥治療胃病採用的是病因治療,如食滯胃脘引發胃痛腹脹,表現在吃飯過飽,消化不了引起的,中醫可以用消導之劑,四磨湯,枳實導滯丸,保和丸加減治療,藥用枳實白朮消積,名叫枳術丸,枳實寬中理氣破積,白朮補脾健胃,增強胃的消化能力,木香厚朴理氣,寬中,治腹脹,山楂,神曲,麥芽幫助消化,檳榔,消積,諸藥共用,起到寬中理氣,消積導滯,使積滯在胃中沒有消化的食物,幫助消化掉,給胃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胃痛,腹脹症狀自然消失,中醫認六腑以通為用,胃為六腑之一,又為水穀之海,易通降有序,一有佛逆,即生胃病,上逆則嘔,不通則脹,則痛,中醫認為不通則痛,中藥寬中理氣,以調氣機,消積導滯,以通胃腑,積滯消,氣機調,疼痛,腹脹消散於無形。

楊某,女,因食蒸麵條過多,導致胃痛,腹脹,打隔,噯氣,就診餘,餘診斷為食積胃痛,用藥二付胃痛止,腹脹除。至今沒復發。此病若吃西藥,愈病之日將是遙遙無期。


合肥名醫


這樣的問題其實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問題,那作為消化專業的醫生,我覺得這個問題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胃病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很多消化門診胃病病人就診的主訴主要為以下幾種:胃痛、腹痛、噁心嘔吐、反酸燒心、胃脹或上腹部飽脹感、打嗝、食慾不振、吐血、體重減輕等。對於疾病的診斷,中醫與西醫分別從不同的層面來認識它,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上述這些症狀主要見於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腫瘤、消化道梗阻、穿孔等,而中醫則根據這些主要症狀,結合舌苔、脈象及其他次要症狀,辨證分型。西醫治療胃病會從微觀來入手,比如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現與胃炎、胃癌的關聯性,中醫治療胃病則是宏觀把控、重視局部。慢性消化系統疾病是中醫的優勢病種,比如很多中藥配伍能夠扭轉慢性萎縮性胃炎,急性的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這些西醫更有優勢,還有就是消化道腫瘤的診斷與治療,西醫仍是主導。


對於功能性消化不良這個病來說,中醫治療是優於西醫的,什麼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簡單點說就是無器質性病變,由於胃腸功能紊亂導致出現的上腹部飽脹、噯氣、燒灼感。噁心、食慾不振等,特點就是起病緩慢、病程長、容易反覆,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在消化門診佔到一半以上。這個病西醫治療措施主要就是: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動力、消化酶製劑應用或者抗抑鬱藥物,很多時候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關鍵點在於

胃鏡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

我國消化系統腫瘤發病佔到了總惡性腫瘤發病數的一半以上,其中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分別居腫瘤發病的第2、4、6位。但是,我國消化道腫瘤早期診斷率不足10 % ,僅為日本的一成。根據日本統計的數據,該國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診斷率可達70%,每年接受消化內鏡檢查的人數大約在1420萬,也就是平均每10個人中就有1個人每年會接受一次消化道內鏡的檢查,而我國消化道早期診斷率僅為7%-10%,每年接受消化內鏡檢查的人數平均100人中僅有1-2人。

專家為此發出呼籲:我國消化道腫瘤早期診斷率亟待提高。所以我覺得無論是去看中醫還是看西醫,當你的胃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後,如果不能緩解,我覺得胃鏡檢查是很必要的,尤其是現在無痛胃鏡的開展,使這項檢查不再令人恐懼,而是舒適,具體的可以看我寫的文章裡面有詳細介紹。我們在臨床中就遇見過這樣的病人,患者就是經常打嗝,治療一段時間後沒有緩解,也沒有吞嚥困難,行胃鏡檢查並結合病理診斷為食管癌。癌症的年輕化是不爭的事實,早癌篩查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我願意盡我自己的一份力。


大自在散人


胃病看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作為一個有獨立思維的中醫,呂鵬醫生覺得,提出這樣的問題真是太有深度了,這裡面的水太深了,不管中醫還是西醫,關於胃病的思維都是有問題的,為什麼這樣說呢?且聽呂鵬醫生慢慢道來。

人體從口腔到肛門,形成了一條綿延六米左右的一條管道被稱為消化道,是人體最重要的一個器官,表面覆蓋有粘膜具有吸收和排洩功能,有大小腺體遍佈整個消化道,還有好多臟器的排洩導管連接(如膽管胰腺管),還有無數的血管神經淋巴管等等非常複雜的間接結構,具體的就不說了,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自行百度消化道構成和功能,內容夠一本書了。

先說說西醫對消化道的認識,呂鵬醫生認為西醫的整個基礎理論是建立在解剖學之上的,具有機械論的痕跡,把消化道人為的割裂成無數的名詞無數的小器官,如口腔食道胃腸道等等,用藥也是如此機械,口腔的就是口腔的,胃病的就是胃病,腸道病的就是腸道病,痔瘡就是痔瘡……只見樹葉不見森林,西醫的診治思維隨著涇渭分明的器官分類而被僵化。

再說說呂鵬醫生的老本行~近代中醫對消化道的認識,口瘡噯氣打嗝噁心胃痛便秘腹瀉痔瘡等等分類也明顯體現了西醫化思維定式的侷限,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格局,胃喜燥惡溼,吞酸離不開左金,胃痛離不開芍草……這些思維定式嚴重影響了中醫前進的腳步。

說些有用的乾貨吧!呂鵬醫生在學習傷寒論過程中,感覺傷寒論是不分什麼這個器官那個器官的,舉個栗子:半夏瀉心湯,不管你是有痔瘡還是口瘡,不管你是胃病還是腸道病,也不用管是有便秘還是腹瀉、嘔吐還是腹脹,只要有脈弦,按診心下滿,自覺腸鳴、口苦、尿黃等,就可以用半夏瀉心湯。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消化道其實就是一個器官,是一個貫穿身體大部分的一個特大器官!依據就是這個特大器官從裡到外的結構一致,再進一步觀察,發現有病狀互相感應,內外呼應的證據,呂鵬醫生舉個栗子:口腔潰瘍西醫認為是缺乏維生素導致的局部問題,我要問,為什麼僅僅發生在口腔,其他地方有沒有呢?通過患者觀察,口腔潰瘍經常發生的,胃腸也有潰瘍;再舉個栗子:痔瘡,這個病中醫可以通過挑治上牙齦繫帶和舌下繫帶可以治療,胃鏡也可以在胃腸道發現其他有靜脈曲張的病灶證據。通過這些間接直接的證據可以表明完全可以通過治療消化道的一個問題解決其他消化道的問題。這就回到我以前提出的病態平衡問題了,慢性病長期不好是因為身體適應了這種病態,建立了新的病態平衡,打破病態平衡不能只見局部不見整體(西醫和現代中醫都是這個侷限)。

人體是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自適應系統,所有的疾病原則上百分之九十都可以自我修復,消化道疾病也是如此,口腔潰瘍只是局部缺乏維生素,整體並不缺乏,為什麼自我修復不了,是因為產生病態平衡了,通過治療消化道其他地方打破病態平衡、激活免疫、激活自我修復功能,潰瘍能好,痔瘡能好,胃腸其他疾病也能好,要知道如何打破病態平衡,且聽下回分解。

所以,治療胃病還應該選擇中醫,必須的,簡單直接粗暴。

關注轉發 ,給你不一樣的醫療視點。


大理呂鵬醫生


慢性胃病在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疾病,一度被大家認為是疑難病,不好治,易反覆發作。在治療慢性胃病方面,很多人會考慮是中醫治療還是西醫治療?

有些人會說,用西醫,好得快。但也有些人會說,當然用中醫了,治根兒,還沒有副作用。那到底哪個更好呢?雙方各具特色,至於哪一個更好,看患者自己如何選擇了。

西醫治胃病擅長於診斷

慢性胃病,實際上是許多病的統稱。它們有相似的症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後飽脹、噯氣、返酸,甚至噁心、嘔吐等等。臨床上常見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複合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的良惡性腫瘤,還有胃粘膜脫垂症、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

西醫診斷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或潰瘍等胃病十分便捷和有效,但對胃病的治療,除了一味的給予抑酸抗酸等之外,對胃痛胃炎胃潰瘍等並沒有什麼有效的治療。其常見的一個特點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有著快速治癒的特點,但停藥容易反覆,且長期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即辨別病變的部位和性質,選擇相應的藥物或方法,以達到徹底治癒的目的。

中醫將胃病主症分為外感邪氣、飲食所傷、情志不遂等病因所引發。胃氣失和,氣機不利,胃失濡養是發生胃痛胃炎胃潰瘍的主要病機,常與肝脾等臟腑有關,虛實錯雜,遷延難愈。

在分清這些胃病病因時,中醫藥能有效針對胃病病因和病機,辨證施治,從根本上治療胃病,有效緩解患者病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醫治療慢性胃病目前效果較好的是口服中成藥,中成藥屬於純中藥製劑,服用方便安全,不僅對脾胃有綜合治療補益作用,而且能調和肝胃,因果皆治,療效持久。


華絡健康


中醫其實比西醫好,胃病不能只告藥治,想要徹底治療胃病,只能3分治7分養,這就是看得出養的重要了。



可中藥調理如舒 整茶 治療,效果很好。加上合理的飲食,自身的情緒,而胃病是一種長期病,只有慢慢治療,積極用藥。才能把胃病徹底治療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