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元級不二之選:德國Audium Comp 3書架箱

万元级不二之选:德国Audium Comp 3书架箱

玩音響果真是貴的器材一定好聲音嗎?拋開搭配的因素,在同品牌同系列裡,這個定律基本可以成立。但是,不同產地不同品牌之間比較的話,情況卻會複雜得多了,這涉及不同品牌的技術水平、設計能力和定價策略等等問題。我們見過很多品牌的老闆自身是技術人出身,他們踏踏實實做好技術和產品的聲音,卻不擅市場營銷,因此通常價格比較大眾;而有些品牌更注重形象包裝和市場推廣,聲音素質未必真的夠水準,卻能賣個好價錢並大受歡迎。這些發展取向的差異,未必能被大家認知,很多音響迷購入器材前都會考量這個品牌的二手殘值問題,大家都不希望玩兩三年後出讓的時候得虧太多,因此品牌知名度就成為他們衡量購買指數的重要參考,名聲響的品牌當然佔了不少權重。當然,存在即合理,市場受歡迎的產品證明大家對其品牌是比較認同的,況且品牌附加值這樣的話題,歷來就和性價比扯不上任何干系。

扯了這麼多,是因為這次我聽到了一款來自德國Audium品牌,聲音素質極高的Comp 3書架箱有感而發的,要知道,這款僅是廠方的入門產品,其聲音素質已經令我和同事們大為驚歎。這個品牌進入國內市場多年但知名度仍不高,我想,原因並非是聲音層面上的,而主要是由廠方與代理商方面的理念所導致的。比如國內主流市場大多需求“厚重、高大、豪華”的產品形象,但很抱歉,Audium最大的那款落地箱Comp 9高度只不過是1.06米,重量只有30kg,很難滿足大眾對“豪華”的期望。而這次試聽的Comp 3是廠方唯一的書架箱,小巧的體型只比著名的BBC LS3/5a大一圈,但市場定價卻比經歷過二三十年煎熬的二手LS3/5a都便宜了一大截,以Audium Comp 3書架箱的聲音水準,我實在找不到不將其好好推薦給大家的任何理由。

万元级不二之选:德国Audium Comp 3书架箱

廠方自行研發的3吋(75mm)全頻單元,採用金屬子彈頭相位錐,音質之出色令人驚訝。懸浮的前障板背部採用弧形設計,可改善影響音質的繞射效應

符合聲學理論的理想化設計

或許很多人對德國Audium這個品牌感動陌生,這不要緊,我們常說音響是買給自己聽的,而不是拿品牌或者外觀去炫耀的。對於任何品牌都有個認識的過程,這個過程,我們從箱體的聲學結構開始,因為這是涉及到Comp 3為何能發出好聲音的決定性因素。首先我們看到Audium所有產品都採用相同的設計理念:圓鼓形箱體、突出的前障板、全頻喇叭單元,下置超低音全向擴散設計。Comp 3書架箱也不例外,小巧的箱體兩側板皆是圓弧造型,這樣設計的好處是消減了箱內產生聲波駐波的可能性,較四四方方的箱體更紮實,低頻更乾淨。

同樣的,包括Comp 3在內,所有的Audium產品都採用前障板突出懸浮加上密閉箱體的設計,這塊前障板同樣是圓鼓形造型,其實就是俯視箱體的形狀一樣。所有Audium型號的前障板上都只採用一隻全頻喇叭單元,這項標誌性設計成為Audium的家族元素。

突出懸浮的前障板有什麼好處?理論上箱體對於聲波的繞射現象,是影響聲音表現最顯著的因素,而最佳的音箱是沒有箱體的無限大障板,但顯然無限大是不可能做到的,以喇叭單元重播低頻20Hz計算的話,這塊障板的長與寬至少不小於17米(20Hz的波長),這樣才能保證有效頻率內前向聲波和背波不會繞到後方或者前方相互抵消。但是,這種理想尺寸的障板很難被音響迷接受,於是把這塊障板摺疊起來成為密閉式音箱,依然起到了阻隔前後聲波抵消的作用。但不論哪一種設計,當聲波遭遇箱體邊角時,會產生兩種狀況:一是當障板寬度等於1/2波長時,邊界繞射會與前向聲波反相,此時繞射波會與前向聲波相抵消,在頻率響應曲線上會形成一個波谷(只要聲波是障板的1 1/2、2 1/2……都會產生反相抵消的波谷)。二是當波長是障板寬度的倍數時(例如一倍、兩倍、三倍時),特定頻率的繞射波會與前向聲波同相疊加,量感最多可以提升3dB而在頻率響應曲線上形成波峰。這種因為邊角繞射而產生的頻率震盪情況,就是技術術語上的Baffle Step障板階梯現象。當然了,假如全頻喇叭單元重播低頻下限較高的話,由於波長大幅縮短和中高頻的指向性強的原因,障板尺寸是可以大幅度縮小的,但如此一來,全頻喇叭重播的低頻就會受限了。

万元级不二之选:德国Audium Comp 3书架箱

廠方自行研發的3吋(75mm)全頻單元,採用金屬子彈頭相位錐,音質之出色令人驚訝

Audium的聰明之處,就是採用密閉箱體完全避免前後聲波抵消的繞射現象,同時採用突出的前障板設計,並且精確的尺寸加上後弧形設計降低障板邊界效應,減少頻率震盪情況。當低頻波長10倍於障板寬度時,聲波會無視障板的阻礙而形成360度全指向性的點音源發聲狀態,這就是低頻指向性弱帶來的現象,但聲波能量會降低6dB。因此,Audium採用小口徑的全頻喇叭單元負責中低頻以上頻率的重播,而中低頻以下的頻率,則交由低音單元負責,這樣就可避免採用較大尺寸的障板了,也彌補了全頻單元低頻量感的問題。

大家別小看Comp 3的全頻單元口徑僅有75mm(3吋),但其可以平直重播100Hz-20kHz的寬廣頻率,這枚單元由Audium自行研發和生產,鑄鋁盤架、工整的粘合工藝都可以看出製造品質具相當高水準。喇叭單元採用紙纖維複合材質振膜,採用金屬車制的子彈頭相位錐,理論上是改善中頻響應的設計。大家知道嗎?小巧的Comp 3箱體內其實是兩個相互獨立的箱體,在全頻單元的背後,是圓柱形的密閉式箱體,內部填充了適量的吸音棉吸收背波能量。而100Hz以下的頻率,則交由箱體底部的150×230mm(6×9吋)橢圓形低音單元負責。沒錯,Comp 3箱體整個底部幾乎就被這個低音單元覆蓋,這枚單元採用纖維編織振膜,輕盈又具適當的阻尼特性,因此帶來的低頻能量和力量感遠超你對3吋全頻單元的想象。

万元级不二之选:德国Audium Comp 3书架箱

提供雙線分音接線端子,由於採用全頻單元+超低音的設計,因此如果採用單線接法的話,建議接在上面那一組。當然了,我也嘗試過用Furutech的跳線替換原廠的鍍金接片,帶來更通透鮮明的音質提升

那麼,安裝在箱底向下發聲的低音,當然是需要恰當的反射距離才能帶來最佳擴散效果的,Audium設計了4柱式支腳和厚MDF板製造的底板,支撐起Comp 3箱體,固定的間隙確保無論怎樣的擺放情況,依然能形成360度球形的低頻輻射狀態,從而帶來極佳的低頻表現。由於喇叭單元重播的頻率足夠的低,因此大家無需擔心低頻指向性的問題。長達一個月的試聽過程,聽過數十張唱片,我始終認為小小的Comp 3就如同自帶兩個高素質的超低音音箱一樣,低頻效果完全超越了箱體大小的物理限制。

万元级不二之选:德国Audium Comp 3书架箱

這個角度可看到6×9吋的低音單元幾乎佔用了整塊底板,提供意想不到的澎湃低頻

全頻單元的優越性

全頻單元無需像分頻設計的音箱那樣採用分音器來分頻工作頻率,喇叭單元的音圈是直接受功放驅動的,因此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功放輸出的每一份驅動力都直接作用在喇叭單元上。而且沒有了被動分音元件的衰減和相位偏移的問題。而且,全頻單元只由一塊振膜涵蓋了全頻重播,音色保持高度一致性。雖然說Comp 3採用了低音單元配合全頻重播,超低音的素質足夠高,分頻點也足夠低,加上人耳本身對低音指向性就比較遲鈍,因此低音重播並沒有帶來負面因素。大口徑的低音單元是保證低頻瞬態響應的最佳的選擇,重放低頻信號的聲壓與等效振動面積與振幅的乘積成正比,因此中小口徑單元需要數倍於大口徑低音的振幅才可以獲得相同的聲壓。

但是,全頻喇叭就沒有缺點嗎?當然不是,全頻喇叭存在多普勒失真的情況,喇叭單元衝程越大,多普勒失真就越嚴重。大家都體會過列車高速駛來和遠去時汽笛音調的變化了吧,這是因為聲調的高低是由聲波振動頻率的不同決定的,如果頻率高,聲調聽起來就高;反之聲調聽起來就低,這種現象稱為多普勒效應。當列車以恆定速度駛近時,汽笛發出的聲波在傳播時的規律是聲波的波長縮短,好像聲波被壓縮了,因此在一定時間間隔內傳播的聲波數就增加了,這就是為什麼會感受到聲調變高的原因;相反,當列車駛向遠方時,聲波的波長變大,好像聲波被拉伸了,因此聲音聽起來就顯得低沉。就好比全頻喇叭單元,低頻信號強時振膜前後運動衝程可不小,中音和高音聲波會因此被調製,產生不穩定感,這就是多普勒失真。理論上,全音域喇叭的振膜運動幅度越小,多普勒效應越輕微,Comp 3使用的全頻喇叭由於無需負擔中低頻以下的頻率,因此衝程並不長,多普勒效應也並不明顯。這無疑是Audium採用分頻低音單元負責低頻重播獲得的另一個顯著好處,再次見證的Audium聲學設計的合理性。

開揚高密度的音樂重播

稍資深的音響玩家都知道全頻喇叭靈敏度通常都較高,因此尤其適合搭配膽機。試聽時搭配過僅9W輸出的拉菲爾ES30合併膽機,也搭配過每聲道採用兩支6550推輓輸出50W的AMC CVT3100MK2合併膽機。在全新還沒有煲煉的時候,Comp 3的音質表現之出色就令人感到相當驚訝,第一印象首先是高密度又極為開放的音質,呈現的聲音畫面明顯比試音室試聽的另一款定價貴了5倍的落地箱要大得多,聲音更從容更飽滿。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或許是落地箱沒能搭配合適的功放、推不出效果吧?錯了,這兩對音箱靈敏度相若,而且也搭配過大大小小不同功放不下五款了,同時也僅是兩路兩單元的製作,並不見得比Comp 3難伺候。相比較而言,Comp 3的聲音反倒更能呈現出落地箱應有的氣勢和力量感,而對比的落地箱反而像是小家碧玉的書架箱,面對這顛覆你對書架箱能力認知的Comp 3,我只想說:Audium給出這麼低的定價的時候,有想過給別人留活路嗎?

万元级不二之选:德国Audium Comp 3书架箱

我很享受試聽Comp 3的這段時間,每天總是很勤快地換各種類型的唱片去感受便宜又好聲的樂趣。Comp 3重播的人聲錄音相當迷人,口型結像紮實又具鮮明立體感,紮實感貫穿男低音到女高音,而不會像某些相位出問題的音箱那樣,高音能夠凝聚成點,中低音卻如血盆大口,又或者中音飄忽不定。這些相位不正確引起的問題,在Comp 3身上絲毫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Comp 3的音質密度很高,在雜誌社近40平方米的聆聽空間,Comp 3展現出寬闊而又相當有料的音場,比如重播交響樂的龐大聲音能量,不但是類似體積的LS3/5a所不能比擬的,即使剛才提到的落地箱也是遠有不及的。高密度的聲音能夠清晰呈現出音場中各樂器聲部的存在感,同時應有的音質和層次感都是上佳表現。比如重播星外星唱片發行的《上海老百樂門絕版爵士》專輯,那富有年代感的錄音音色和質感醇厚而富有光澤,Comp 3寬鬆又高密度的音質重播效果棒極了,假如換上一對過於清透細膩的音箱,恐怕就不對味了。

同時,Comp 3的低頻也是遠超我們對這個體積音箱的期待,那雄厚飽滿的低頻能夠將交響樂團的爆棚氣氛烘托得穩定從容,那低音樂器的形態感紮實而不含糊,比如Top Music出版的《拉丁大提琴》,那倫敦24把大提琴的氣勢和律動足以令人搖曳生花,心馳神往。至於大家擔心的全頻單元高頻延伸的問題呢?老實說,我聽了這麼多唱片,從來就沒有感到過Comp 3高頻延伸有任何問題,其豐富的直率的細節和泛音倒是令人感到面前營造的龐大音場很充實,彷彿將聽者完全包容到演奏(唱)的錄音現場。在同級的音箱中,能達到這等高境界的音箱恐怕找不到三對。

總結

或許很多人產生懷疑,我把Comp 3贊得這麼逆天,是不是給充值了?我坦白告訴你,Comp 3並非沒有缺點,比如其指向性比球頂高音強,因此擺位上需花點耐心斟酌;比如其豐厚的低頻,令音箱不能太靠牆擺放,否則影響清晰度;比如高頻細膩感,比起頂級的鈹高音或者鑽石高音少了一絲纖細的線條感和貴氣。但是,大家別忘了,Comp 3才萬元出頭的身價,能提供如此令人陶醉的音樂表現,感覺已經賺翻了,好吧。最後的最後,我盤算著留下Comp 3自用了,這無疑是對Comp 3最大的認同了。哦,對了,打聽到Audium最便宜的落地箱Comp 5定價也才兩萬出頭,我開始猶豫是不是該上Comp 5更好了,這還省了腳架的開支,低音也理應更棒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