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讓音樂舞動起來:Audium Comp 8.2全頻落地箱

讓音樂舞動起來:Audium Comp 8.2全頻落地箱

我夢想中的音箱是這樣的:選一款素質頂尖的全頻喇叭負責大部分聲音重播,搭配號角式超高音增強泛音和空氣感,再搭配適當尺寸的超低音單元負責建構穩固的音樂基礎。超低音的效率要夠高,低音下潛頻率要足夠涵蓋所有的樂器,而且低音的音質要好。

這樣的音箱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易於用音質好的小功率功放驅動和控制,具有開揚、自然的音場畫面感,同時能夠再現出透明、細膩的中頻質感。當然了,在表現音樂的動態方面臨門一腳不能腳軟,重播爆棚樂段時要足夠的從容、穩定。


每項構思都符合我的理想

我曾試聽過德國Audium奧笛的Comp 3書架箱,雖然是品牌中最小的型號,設計上採用一隻3英寸全頻單元與一隻6×9超低音單元的結合,小巧的音箱卻帶來遠遠超越想象的聲音能量,低頻的能量堪比不少中小型落地箱,中低頻以上全部由一隻全頻單元負責,聲音通透、流暢、飽滿,結像紮實又清晰,給予了它萬元級不二之選的評價。

工廠位於德國柏林的Audium,成立至今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Audium的設計理念完全符合我對理想音箱的認知,所有型號均採用一隻全頻單元,再加上一隻全向擴散的超低音單元,兼具無相位失真與低頻延伸的優點。並且所有產品Audium都採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圓鼓形箱體、突出的前障板、全頻喇叭單元,下置超低音全向擴散設計。這樣設計的好處是消減了箱內產生聲波駐波的可能性,較四四方方的箱體更紮實,低頻更乾淨。所有的Audium產品都採用前障板突出懸浮的設計,這塊前障板同樣是圓鼓形造型,其實就是俯視箱體的形狀一樣。

Audium精細的後弧形前障板設計有效降低邊界效應,減少頻率震盪情況。當低頻波長10倍於障板寬度時,聲波會無視障板的阻礙而形成360度全指向性的點音源發聲狀態,這就是低頻指向性弱帶來的現象。因此,Audium採用小口徑的全頻喇叭單元負責中低頻以上頻率的重播,而中低頻以下的頻率,則交由超低音單元負責,這樣就可避免採用較大尺寸的障板,從而獲得乾淨的聲音重播,以及寬闊的音場效果,也彌補了全頻單元低頻延伸和量感不足的問題。

讓音樂舞動起來:Audium Comp 8.2全頻落地箱


全頻單元的無窮魅力

眨眼兩年過去了,再次試聽Audium奧笛的產品時,發現型號已經升級到第二代了,因此型號加上了.2的後綴,比如本文的主角Comp 8.2。這是一款同樣採用全頻單元+超低音設計的落地箱,總體架構上和之前試聽的Comp 3如出一轍,那區別在哪裡呢?首先Comp 8.2是落地箱,意味著箱體的容積比書架箱大很多;其次Comp 8.2使用尺寸更大的4英寸雙振膜全頻單元,設計的出發點依然是順暢、高效的全頻表現,而且較3英寸全頻單元提供更強大的能量輸出,可滿足更大的聆聽空間使用。當然了,相比較Comp 3的6×9英寸“跑馬場”超低音單元,Comp 8.2使用了9英寸口徑的Kevlar®材質圓形錐盤超低音單元,大幅提高了空氣驅動量,簡單說低音的輸出能量更強大,低頻的下潛能力也更強了。

讓音樂舞動起來:Audium Comp 8.2全頻落地箱

Comp 8.2的全頻單元口徑為4英寸(100mm),相比Comp 3的3英寸(75mm)大了25%,Comp 8.2的這隻4英寸雙振膜全頻單元由Audium自行研發和生產,目前只在廠方兩款大型落地箱上使用,包括另一款體型更大的Comp 9.2。別小看這一寸,其實輸出能力就大幅提高了,可以平直重播100Hz-20kHz的寬廣頻率,這枚單元採用鑄鋁盤架、紙纖維複合材質振膜,以及金屬車制的子彈頭相位錐改善中頻指向性。全頻單元無需像分頻設計的音箱那樣採用分音器來分頻工作頻率,功放輸出的每一分驅動力都不會被分頻器原件衰減,而直接輸入到喇叭單元的音圈上,因此工作效率極高。而且,全頻單元只由一塊振膜涵蓋了全頻重播,音色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不會出現某些分頻音箱各路喇叭單元材質不一,甚至發聲方式不一所導致的剝離感。

讓音樂舞動起來:Audium Comp 8.2全頻落地箱

▲每隻Audium音箱的核心,是來自一個全頻喇叭單元,達到了理論上點聲源的理想形式。不需要分配器實現極高的效率。


好低音是靈魂

Audium所有的音箱設計,超低音單元都安裝在箱體的底部朝下發聲,那麼低音振膜與第一反射面之間的間距,甚至材質勢必會影響低音的效果。Audium當然考慮到了如何調整到恰當的反射距離,在能量和擴散效果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於是Audium設計了4柱式支腳和厚MDF板製造的底板,構成了氣流穩定系統,在支撐起Comp 8.2箱體的同時,還以固定間隙輔助低頻氣流的擴散。也就是說,擺位的時候無須顧慮音箱離牆的距離,均能形成360度全向的低頻輻射效果,也無需考慮低音下方是地毯還是地磚,其低頻的響應都不受影響,從而帶來上佳的低頻表現。

由於超低音喇叭單元重播的頻率範圍足夠的低(150Hz以下),因此即使低音向下發聲也無需擔心可感知低頻指向性的問題。事實上無論是之前試聽的Comp 3,或者是如今的Comp 8.2,就如同自帶兩個高素質的超低音音箱組成2.2系統一樣,獲得飽滿的低頻同時,還無需作額外的調校,好聽又舒心。

另外,或許有音響迷會提出自己的見解:為何不採用更大口徑的全頻單元涵蓋低音重播呢?這樣豈不是音色更統一、效率更高嗎?事實上非也,首先全頻單元能真正兼顧好超高頻和超低頻兩端延伸的鳳毛麟角,絕大部分全頻單元根本無法完全滿足現代人聆聽需求;其次,大家有了解過多普勒效應嗎?這是一種聲源高速運動過程中產生頻率改變的現象,振幅越大對音質的影響越大。簡單說,如果要兼顧低頻重播而選擇較大口徑的單元,那麼在重播低頻信號時振膜就會產生較大的振幅,此時就會出現多普勒效應。因此,Audium採用較小的全頻單元,不需要兼顧超低頻的重播,從而儘量減少振膜的振幅來避免產生多普勒效應。

讓音樂舞動起來:Audium Comp 8.2全頻落地箱

輕鬆驅動、容易擺位

得益於使用高素質的全頻單元的緣故,Comp 8.2的靈敏度高達93dB,這意味著僅需較小功率就能夠推動,因此試聽的過程中,主要以著重音質的塞爾維亞之聲膽機為主,也嘗試過用瑞士darTZeel CTH8550MK2大功率晶體管合併機搭配,以更全面瞭解這款落地箱的性能和搭配適應性。喇叭線呢?我覺得用法國Esprit Cables斯捷的Alpha喇叭線就已經非常好了,純銅的導體賦予飽滿、均衡的聲音,與全頻單元所倡導的理念如出一轍。那麼,音源呢?我用PC連接NuPrime新派的Evolution DAC解碼器,就可以暢遊浩瀚的音樂海洋了。

或許代理商送來試聽的音箱並非全新品,因此初開聲的Comp 8.2就已經給我舒服聽感的良好印象,聲音平衡、通透、開揚。在持續“煲箱”的過程中,同時也在為Comp 8.2尋找最佳的擺位。但我發現這對音箱非常的好擺,嘗試過較接近後牆(約1米)和遠離後牆(約2.2米),驚奇地發現兩個位置的低頻量感區別並不大,這顯然是下置全向擴散低音設計的帶來的好處,這令我可以更“肆無忌憚”地找合適的擺位。而且,音箱越是遠離後牆,相對的越近聆聽位置,低音的速度就越快。要知道,好低音的標準之一就是要速度夠快,要不然低音給全頻喇叭拖後腿的話,那聽什麼類型的音樂都不會好聽。

發現這個特點後,我嘗試用近場監聽的方式擺位,結果Comp 8.2能夠呈現出極佳的監聽感,音箱在面完全“隱身”,人聲和樂器的結像立體感非常紮實、穩定,前後左右的位置感清晰能見,演唱與演奏中的各種技巧、細節都能毫無保留地呈現,甚至不同錄音的泛音形態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什麼是人工後期添加的混響、什麼是錄音現場自然的空間殘響,在這裡一聽就明白了。能夠呈現出如此豐富的細節和透明的音質,可見Comp 8.2的全頻喇叭單元素質確實高超,而且沒有分頻器帶來的細節、能量損耗和相位扭曲等情況,所有唱片內的細節都得以完整重現,加上音箱的整體設計也沒有帶來任何音染,多種因素的相互疊加,才得以令Comp 8.2呈現出像真度極高的聲音。要知道,此刻只是用一部功放,用一對喇叭線連接音箱而已,假如用雙線分音甚至雙功放驅動呢?相信效果將會更上一層樓。

Comp 8.2那真實、中性、準確、快速的音響性能,確實是同價位帶當中的佼佼者。尤其所呈現的音樂動態表現,聽任何音樂都適合,因為這樣的聲音路線是“原汁原味”的,本質健康,自然不挑音樂類型。播放Buika演唱的爵士專輯《Niña de fuego》中的那首《Volver,Volver》,僅是一把吉他、一把小號與滄桑人聲的組合,那輕快的搖擺氣氛在吉他彈撥的襯托下,顯得穩重而不浮誇。又或者是Eagles飛鷹樂隊的《Hell Freeze Over》專輯,Comp 8.2一樣可以重播出滿滿的搖滾氣息,強勁而快速的低頻,一層層鋪墊而出的超低音絕對可以給你震撼體驗,經典如第六軌的《Hotel California加州旅館》,在吉他前奏之後猛然出現的大鼓,砰砰作響,低頻延伸厚實而強悍,打擊樂的骨架壯碩,收放自如,不拖泥帶水,聽來頗為過癮。

讓音樂舞動起來:Audium Comp 8.2全頻落地箱

▲雖然說comp 3採用了低音單元配合全頻重播,超低音的素質足夠高,分頻點也足夠低,加上人耳本身對低音指向性就比較遲鈍,因此低音重播並沒有帶來負面因素。使用的全頻喇叭由於無需負擔中低頻以下的頻率,因此衝程並不長,多普勒效應也不明顯。這無疑是Audium採用分頻低音單元負責低頻重播獲得的另一個顯著好處,再次見證了Audium聲學設計的合理性。


選擇正確的接線方式

對了,順便說說單線連接的選擇,相信很多音響迷會習慣性地連接到下面那對低音輸入端子,也有很多音響迷會選擇正極接下面低音的,負極則接上面高音(全頻)的,但實踐過後,我覺得Comp 8.2在正負均連接上面那組全頻單元接線柱時效果最好。

其實道理很簡單,這款音箱的重點就是那隻全頻單元,它承載了絕大部分聲音信息的重播,因此儘可能提供最低損耗的連接才能發揮最佳的效果。那麼你仍擔心低音使用接橋跳線會帶來負面影響嗎?我可以告訴你,跳線對低音的影響遠小於對全頻單元的影響,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了。你想追求極致的話,要麼就雙功放,要麼就買一對你認為最好的跳線吧。

讓音樂舞動起來:Audium Comp 8.2全頻落地箱

▲Audium音箱背面接線板明確標示著在德國製造,comp 8.2配備Bi-Wire音箱端子,用家可以雙音箱線甚至雙放大器驅動,整體聲音表現會更好。

令人愉悅的好質感

其次,我關注的是Comp 8.2的高頻延伸能力和聲音質感表現。先後聽了兩款Audium的音箱後,我發現兩者共同的聲音特點就是真實、中性,很能夠表現出音樂中強勁的動態對比。差別呢?Comp 8.2明顯地在音質上增添了高貴感,這種音樂的高貴感很難用文字形容。

或者這麼舉例,在相同的角度和光線下拍攝靜物,用日本相機都能表現出真實感,但換上徠卡來拍攝,同樣真實的畫面中就能明顯呈現出色彩和灰階的差異,相機玩家稱之為“徠卡味”。這種獨特的音樂高貴感,在Comp 8.2可以清晰地感受得到,但在Comp 3上,我會更關注真實感,就像我們使用日系的相機一樣,這些器材準確、好用,但是卻沒辦法表現出獨特的“徠卡味”。這種區別是從哪裡來的呢?我覺得首先是Comp 8.2的4英寸全頻單元的高頻延伸更平順、能量更充沛一點;然後,是低頻的下潛更充分,能量更充裕,因此整體的頻寬響應比Comp 3更出色,很自然地呈現出大音箱該有的氣勢,還兼顧了細膩,於是質感就油然而生了。

讓音樂舞動起來:Audium Comp 8.2全頻落地箱



總結

聽感報告很簡單,但字字說到了重點,我已經不知道該怎樣去形容聆聽到好聲音的那份感動了。

好聲音是用來欣賞音樂、享受人生的,只是,試聽的器材總得歸還,我該如何更長久地擁有這份來自音樂的快感呢?所以我乾脆少點碼字,爭取多點時間去用Comp 8.2多聽幾張專輯吧。

讓音樂舞動起來:Audium Comp 8.2全頻落地箱


設計特點:全頻喇叭單元/集成超低音/低音底部擴散技術/雙線分音連接/低音反射式/釘角避震設計/真正木貼面

輸入:喇叭接線柱

靈敏度:93dB(2.83V/m)

阻抗:4歐姆

最大功放功率:250W

全頻喇叭單元:100mm(4'')雙振膜

低音:220mm(9'')

體積(WHD):250×1020×340mm

重量:25kg


總代理:音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0754)87265982

定價:¥448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