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不忘初心三十載 鄉村鉅變展新篇

李志刚:不忘初心三十载 乡村巨变展新篇

李營村黨員群眾出義務工把垃圾坑改造成的人工湖成為街心一景

李志刚:不忘初心三十载 乡村巨变展新篇

李營村定期召開民情懇談會

李志刚:不忘初心三十载 乡村巨变展新篇

河北省“萬人示範培訓班”參訓學員到李營村參觀學習

李志刚:不忘初心三十载 乡村巨变展新篇

團結務實的李營村“兩委”班子

李志刚:不忘初心三十载 乡村巨变展新篇

唐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陳學民到李營村調研指導工作

李志刚:不忘初心三十载 乡村巨变展新篇

李志剛在街頭瞭解村情民意

李志刚:不忘初心三十载 乡村巨变展新篇

李營村幹部帶領黨員在村集體的花卉大棚中採花套膜

李志刚:不忘初心三十载 乡村巨变展新篇

李營村街景

李志刚:不忘初心三十载 乡村巨变展新篇

黨支部書記李志剛帶領村幹部入戶瞭解產業結構調整增收致富情況

李志刚:不忘初心三十载 乡村巨变展新篇

李營村黨員幹部分組夜間巡邏堅持30年

李志刚:不忘初心三十载 乡村巨变展新篇

李營村榮譽牆一角

李志刚:不忘初心三十载 乡村巨变展新篇

李營村新建成的灤南縣農村黨員幹部培訓中心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記者 沙國武 閆妍 李玉傑)沒有礦業和工副業,不臨交通幹道,不靠縣城集鎮,全村有的只是1400多畝鹽鹼地,但他硬是帶領鄉親們土裡刨食、土裡刨金,歷經8次產業結構升級,讓全村人均年收入增長了200多倍。

30年不忘初心,30年砥礪奮進,30年傾情奉獻。他把人生最寶貴的年華獻給了這片熱土,曾經光棍“遍地走”的老大難村,如今成為了富裕、文明、和諧的科學發展示範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鎮,河北省最美鄉村......村裡已榮獲國家、省、市、縣級榮譽稱號100多項。

只有204戶人家的平原小村,因為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其可學性、可複製性,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如今到村裡考察參觀的國內外人士絡繹不絕,每年僅接待各類考察參觀人數達2萬多人次。

這個帶給世人諸多啟示的小村莊就是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李營村,而這個帶領全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的人就是村支書李志剛。

“一個村黨支部書記帶著一群窮光蛋走到哪兒都不光彩。”

李營村先後進行了8次產業結構調整,而每一次產業結構調整都走在了全縣、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1987年,李志剛帶頭,村兩委一班人以個人名義貸款3萬元,為村民打井辦電,完善基礎設施。他們坐炕頭,蹲地頭,聊奔頭,苦口婆心“求”村民發展效益更高的水稻種植,最終在周邊村民的觀望、懷疑中大獲成功,當年就使全村畝均收入翻了一番;

——1993年他們又引導群眾實施稻菜雙茬種植,實現了北方地區傳統水稻種植技術的突破,畝均收入達到6000元,開全省先河,成為全省科技推廣項目;

——2000年,李營村又第一個在灤南縣搞起設施蔬菜,推廣冷棚、中棚、暖棚等種植模式,使畝均收入突破8500元,鼓起了村民的錢包;

——2004年,到山東壽光等地考察後,李志剛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先行示範,統一規劃、統一模式、統一購料、統一施工,引導村民發展豬沼菜“三位一體”生態溫室。2011年,全村土地全部發展為設施蔬菜種植,建成各種溫室大棚1760個,並以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為依託,與北京二商集團簽訂了農業訂單,在農業產業化的道路上邁出了新步伐,畝均收入達到18000元。同時,啟動了第8次農業產業調整,李營村要發展生態農業旅遊觀光園項目,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跨越發展。靠“土裡刨食”,李營村村民過上了寬裕的小康日子。

當別的村還不知道文明生態村為何物時,李營的文明生態村創建已經初具規模;當別的村囿於土地承包經營權而在土地調整問題上躊躇不前時,李營在2005年就開始調整土地,為大規模發展生態溫室創造了必要條件......

李志剛常說:一個村黨支部書記帶著一群窮光蛋走到哪兒都不光彩,老百姓只有腰包鼓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才能跟上去,但村幹部沒有創新意識就會制約全村發展。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李志剛帶領李營村兩委一班人認準了一個理兒:只要能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村民的根本利益,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正因為如此,30多年來,李營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寫就了一部輝煌的發展史。

群眾滿意是真本事,實幹擔當是硬道理。

30年李營鉅變,體現的是一種膽識、氣魄,詮釋的是一種責任、擔當。

如今堪稱典範的李營村在1987年以前,是全縣有名的後進村。那時全村1400畝鹽鹼地,畝產只有三四百斤玉米,村民一年到頭,缺吃少穿;村裡沒有一條正向筆直的街道,下雨時泥漿沒到腳脖,小商小販進得來出不去;村裡人心渙散,賭博偷盜屢禁不止,打架失火習以為常,方圓十里八村流傳著“有女不嫁李營村”的俗語,李營這個六七百口人的小村,“光棍”就有72條,鄉里、縣裡都傷透了腦筋。

直到1987年,村裡老支部書記推薦了李志剛任新支部書記。李志剛是土生土長的李營人,復員後回到鄉鎮企業上班,工作輕巧待遇優厚,可回村當書記,沒有了工資不說,還要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家人極力反對。可作為一名在部隊上培養鍛鍊了6年的黨員,李志剛沒有退縮:“組織需要我、鄉親們信任我,我就要站出來。”。

在李志剛工作日誌的扉頁上,工整地記錄著這樣幾句話:群眾滿意是真本事,實幹擔當是硬道理。心裡要時刻裝著群眾,要做到群眾渴了我送水,群眾餓了我端飯。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李志剛擔任黨支部書記30年,講的是奉獻,做的是表率。修路、綠化、建沼氣池、建活動室、發展設施農業、開展文化活動……無不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即使做了甲狀腺手術,在病床上也放不下村裡的事情,李志剛沒拆線就出了院;術後講話困難,就用筆寫與班子成員商量事情;怕村民前去看望,在回家後的第三天就上了村民中心建設工地;修繕原村“兩室”,從塌陷的房頂上掉下來,撣撣滿身的泥灰接著幹;修剪人工湖旁的柳樹,幾百斤的樹冠突然折斷擦著李志剛前胸砸下,傷好之後接著幹......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李志剛的帶領下,李營村的兩委班子23年連選連任,黨員信服,群眾擁護。村裡環境不好,他們規劃民居,綠化美化,靚麗村容;風氣不正,他們正風樹德,成風化俗,轉變村風;民富村窮,他們“以綠養綠”,滾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土地有限,他們眼睛向外,開啟“借海揚帆”模式,利用鄰村道路種植樹木,流轉鄰村土地建成苗圃,拓展了發展空間,也放大了李營效應;門前衛生、鄰里關係、教育孩子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從來都是小事當大事做,易事當難事做,公事當家事做。

李營全村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30年來,全村出義務工達到9萬多個。李營村每項工程上都鐫刻著義務工的名字,每條街道被平均墊高了一米高,義務拉土2萬多車。通過義務勞動增強了村民管理村務的積極性,凝聚力。禁賭、紅白喜事一切從簡,村民主動地遵守村規。每當下雪天,不用誰吩咐,村民就主動行動起來,打掃家門前和村街道上的積雪。一有大宗開銷,黨員群眾總是踴躍捐款,修建人工湖、現代農業示範園,都是黨員群眾主動墊付,不計利息、不計日期。

吃苦耐勞、勤儉節約是必須的奉獻和犧牲精神當不好村幹部。

30年的發展建設中,李志剛始終不等不靠,帶領全村百姓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美好家園。據統計,在30年李營村的投入中,村民自籌就佔了一半,人均達2600多元;群眾出義務工9萬多個,每戶平均出義務工達380多個。

李志剛常說:“吃苦耐勞、勤儉節約是必須的,沒點奉獻和犧牲精神當不好村幹部。”他始終堅持這樣一個原則:能不花錢的事情絕對不花錢,自己能幹的絕對不請他人來幹。

為了村裡搞綠化,他從村民家裡要來美人蕉根栽在街道兩旁,要來榕花樹種子在自家地頭搞起了半畝苗圃,第二年用美人蕉繁殖出來的塊根從集市上換來了月季花、竹子等再綠化街道,他自己培育榕花樹苗、垂柳苗3年後綠化了四條街。

在人工湖建設招標的時候,看著一堆堆像小山一樣的石頭,三個施工隊有兩個給多少工錢也不幹,剩下的一個隊給出工程預算造價150萬元。李志剛一咬牙:組織村民動手幹,群眾出義務工5000多個,手搬肩扛車推,人人曬的脫了一層皮,完全憑自己的力量,只花25萬元就拿下了整個工程。建人工湖用模板卡鉤6000多個,每拆一次模板,李志剛都要安排人員數一次卡鉤,少一個也要從泥裡摳出來,整個施工歷時6個多月,卡鉤一個也沒少。

1988年開發稻田,為了節省水電,李志剛連續40天不回家,住窩棚、睡壟溝,啃饅頭、喝冷水,在料峭春風裡挖畦引水。新民居改造時,一些承包商暗地裡找他,有的商量包工包料把工程低價承包,有的承諾給他一輛“帕薩特”,都被他嚴詞拒絕。他帶領村幹部自己進料,村裡花手工費僱人安裝,最終工程完工後算賬,比預算省了將近90萬元......

如今的李營,村內亭臺軒榭、碧水樓閣,三季有花、四季有綠,文明和諧、安居樂業,到處洋溢著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李志剛也先後獲得全國優秀退伍軍人、全國勞動模範等多項榮譽,並於2018年初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但李志剛描繪的李營村科學發展藍圖,永不滿足,從未停步。李營之路,必將是一條文明之路、富裕之路、幸福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