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幹部如何助力脫貧攻堅?《初心》給出了答案

7月18日晚,第七期《陽光問廉》如期播出。節目中,宣漢縣龍泉土家族鄉黃連村支部書記胡曉玲帶領村民脫貧奔康的事蹟,引起了廣泛關注。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始終不忘初心,將青春融進大山的女支書。

大巴山腹地的巴山大峽谷,曾經是中國絕對貧困地區之一,“鬼見愁”、“蛇倒退”等地名是當地交通狀況的真實寫照。宣漢縣龍泉土家族鄉黃連村就處在巴山大峽谷深處,也是達州海拔最高的村。就算是十年前,黃連村還是不通路、不通電,人們吃不飽穿不暖。苦不過黃連,黃連村是名副其實的苦村。

基層幹部如何助力脫貧攻堅?《初心》給出了答案

胡曉玲,土家族,宣漢縣龍泉土家族鄉黃連村支部書記。農閒時節,胡曉玲帶著村主任來到捨不得老房子的張開祥老人的家,勸他早日搬到兒子的新家去住。張開祥的老房子四處漏光,隨時可能垮塌。胡曉玲已經十多次上門勸他搬離了,這一次老人勉強同意,胡曉玲終於放下了心。

基層幹部如何助力脫貧攻堅?《初心》給出了答案

黃連村家家戶戶住上了新房子,老房子得拆掉還耕,像張開祥一樣,捨不得老房子的老人不在少數。這個夏天,胡曉玲算是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父母放心不下胡曉玲一個人在村裡工作,輪流一個在山裡照顧她,一個在宣漢城裡照顧她的兒子。

胡曉玲的父親曾經是黃連村小學的老師,1989年中風後落下了終身殘疾,他康復後依然堅守講臺。胡曉玲也在村裡上小學,小學三年級時,一個省城來的人說了一句話——這裡出個大學生來開發一下就好了,讓胡曉玲銘記終生。

基層幹部如何助力脫貧攻堅?《初心》給出了答案

從小見慣了貧苦、從小就受到村民幫助,胡曉玲從那時起就有一個夢:上大學、開眼界、長本事,然後回家鄉幫助鄉親挖窮根,過上甜日子。這個夢想至今還在路上。事實上,胡曉玲是黃連村走出去的第一個大學生。2010年,她30歲,在成都發展的她年薪已經十萬元,那一年,黃連村支部換屆,她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便毅然回來競選支部書記。

基層幹部如何助力脫貧攻堅?《初心》給出了答案

她成功了,成了第一個走出去又回來的年輕人。八年時間過去了,在胡曉玲的帶領下,村裡建起了土家新寨。每到夏天,到這裡來遊玩消夏的人絡繹不絕。

村民們住上了好房子,要過上好日子,得靠產業,胡曉玲的計劃是,依託土家新寨和高山種植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事實上,黃連村的變化已經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回到了村裡,現任村主任嚮應田就是第二個回到村裡的年輕人。

基層幹部如何助力脫貧攻堅?《初心》給出了答案

給村民做工作,她經常上門,而自己的家她卻難得回一次,常常是一兩個月才能跟兒子見上一面。有點空閒,感到有些累時,胡曉玲都會到土家新寨觀景平臺走一走坐一坐,電話裡跟兒子說說話,暫時忘記勞累與疲憊。

基層幹部如何助力脫貧攻堅?《初心》給出了答案

古老的村莊正在煥發新的活力,苦村正在變成甜村,土家妹子胡曉玲的青春已經融進大山。有失去和遺憾,有無奈與心酸,但是,如果時間可以倒流,胡曉玲說,她依然會選擇回來,回來與鄉親們一起,向貧困宣戰!因為這裡有她的初心。

基層幹部如何助力脫貧攻堅?《初心》給出了答案

八年時間,黃連村發生鉅變:修村道25公里、硬化水泥路10.3公里、31戶貧困戶實現了易地扶貧搬遷、讓102戶村民改善了住房、發展藥材10000多畝,村民人均純收入從8年前的每年不到2000元提高到了8000元,翻了兩番。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基層幹部腿沾泥、接地氣,可以說是距離老百姓最近的人了。作為一名合格的基層黨員幹部,到底該如何牢記初心、不忘使命、帶領大家脫貧奔康呢?我想,胡曉玲的事蹟已經給出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